伤寒和副伤寒试题.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29873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和副伤寒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伤寒和副伤寒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伤寒和副伤寒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伤寒和副伤寒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伤寒和副伤寒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和副伤寒试题.docx

《伤寒和副伤寒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和副伤寒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伤寒和副伤寒试题.docx

伤寒和副伤寒

  [填空题]1伤寒、副伤寒伤寒诊断要点

  参考答案:

1.流行病学资料在流行季节,个人及环境卫生状况差,有饮食不洁,或与伤寒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无预防接种史。

  2.典型临床症状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大、玫瑰疹、消化道症状。

  3.末梢血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

"O"抗体凝集效价在1:

80以上,"H"、"A"、"B"、"C"抗体凝集效价在1:

160以上。

  4.血、骨髓、粪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为确诊依据。

  [填空题]2伤寒、副伤寒伤寒进一步检查

  参考答案:

  1.尿液检查高热时常出现轻度蛋白尿、偶见少量管型。

  2.粪便检查在肠出血时有血便或潜血试验阳性。

少数患者当病变侵及结肠时可黏液便甚至脓血便。

  3.其他免疫学检查乳胶凝集试验或SPA凝集试验,检测尿中伤寒抗原或血中IgM特异性抗体,作为伤寒早期的诊断。

  [填空题]3副伤寒概述

  参考答案:

  1.概念副伤寒(paratyphoidfever)是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

  2.病原学副伤寒的病原体有3种,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及副伤寒丙杆菌。

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鞭毛抗原,分别为

  A、B、C抗原。

在自然条件下,副伤寒杆菌一般只能感染人类,仅偶尔感染动物。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与伤寒大致相同,但以食物传播较为常见。

  (3)人群易感性成年人中以副伤寒甲为多,儿童易患副伤寒乙。

  (4)流行特征基本与伤寒相同。

  4.病理副伤寒甲、乙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大致与伤寒相同,副伤寒丙的肠道病变较轻,肠壁可无溃疡形成,但体内其他脏器常有局限性化脓病变,可见于关节、软骨、胸膜、心包等处。

  [填空题]4伤寒和副伤寒流行特征

  参考答案:

伤寒或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以夏秋季多见;发病以学龄期儿童和青年多见;发达国家发病率目前维持在较低水平,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填空题]5伤寒和副伤寒预防

  参考答案:

  

(一)监测

  1.腹泻病人监测在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开展伤寒和副伤寒监测,有专职医生对腹泻患者进行登记,发现疑似患者采样检测,诊断为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及时做好网络直报。

  2.重点人群监测根据需要对辖区内的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包括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饮食行业人员、水管粪管人员、清洁工人、幼托机构保育员等,监测方法以粪便细菌培养为主。

  3.外环境和水源监测选择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处、医院污水排放处、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处等,定期进行采样监测。

发生暴发疫情时,增加在病家周围环境,如厕所、粪坑、饮用水源、塘水、污水坑等监测。

  4.食品、粪便和苍蝇监测定期选择食堂、餐馆等集中供应的食品,公共厕所、粪坑和苍蝇抽样监测;发生暴发疫情时加大监测频次和范围。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专栏、报刊、宣传画、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工地、社区进行宣传教育。

宣传内容包括伤寒和副伤寒的概述、传播途径与防治知识;搞好个人卫生,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不食不洁食品,不喝生水、不乱倒垃圾等,把好"病从口入"关。

  (三)搞好环境卫生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和减少苍蝇孳生场所,降低苍蝇密度。

  (四)加强饮水、食品、学校、幼托等行业卫生管理

  1.饮用水卫生管理做好水源保护,定期开展水源与自来水厂水的监测。

供应单位要加强管理,饮用水管理和消毒人员要相对固定,开展培训,严格按规程进行消毒;确保末梢水的余氯含量达到0.3~0.5mg/L的卫生标准。

  2.食品卫生管理食品生产单位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认真执行食品卫生要求,食品做到生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物、生熟食品工具、容器分开,防止食品污染,提高食物卫生的合格率;卫生监督机构要做好食品卫生监督,严格执行饮食从业人员准入制,一旦发现伤寒和副伤寒带菌者立即调离。

  3.学校、幼托等行业卫生管理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做好卫生管理,做到食堂内部布局合理,提供卫生安全的食品,操作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食堂人员应持证上岗,定期开展卫生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幼儿晨检,做好日常性消毒隔离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配合开展相关预防控制措施。

  (五)粪便与环境污物卫生管理农村粪缸与厕所要远离饮用水源,要做好粪便无害化;医疗机构的粪便与污水要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城镇要做好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每年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经常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药物消灭苍蝇等,消除苍蝇孳生场所。

  (六)预防接种在伤寒高发地区,可对重点人群如饮食从业人员、中小学生、旅游工作人员、环卫工人、渔民、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高发年龄组人群进行预防免疫。

一般在每年流行前期(3~5月份)完成。

目前疫苗有伤寒Vi多糖菌苗、伤寒口服Ty21a活疫苗。

伤寒Vi多糖疫苗被批准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中接种。

仅需接种1剂次,注射7天后产生保护作用。

为维持保护力,建议每3年复种一次。

接种后保护率在70%左右;但对副伤寒无效。

  [填空题]625岁男性,因发热、食欲不振、乏力10天,加重伴腹胀3天于7月10日入院。

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7℃,伴食欲不振、乏力,3天前无诱因症状加重,并出现腹胀而入院。

患者发病以来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粪便干燥,尿正常,睡眠差。

既往体健。

在外地打工期间同时有多人发病。

入院查体:

T38.7℃、R20次/分、P80次/分、BP120/70mmHg,神清、语利,表情淡漠。

巩膜无黄染,胸腹部有散在淡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4mm,压之退色。

心肺正常。

腹略饱满,脾大肋下3cm,质软,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

  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

血常规:

WBC3.5×109/L,N42%,L58%,嗜酸性粒细胞消失。

PLT200×109/L,Hb149g/L。

肝功能:

  ALT35U/L,AST21U/L,TBIL15μmol/L。

肥达反应:

"O"1:

160、"H"1:

160、"A"阴性、"B"阴性,外斐反应阴性。

粪便常规:

  (-),尿常规(-)。

  参考答案: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

伤寒。

  

(2)其诊断依据1)患者夏季起病,个人及环境卫生状况差,与可疑伤寒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无预防接种史。

  2)患者持续发热10天,腹胀、乏力、便秘,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脾大。

  3)末梢血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

"O"抗体凝集效价在1:

160以上,"H"抗体凝集效价在1:

160以上。

外斐反应阴性。

  2.鉴别诊断

  

(1)病毒感染但此类患者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周内不药而愈。

  

(2)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

一般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

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

外斐氏反应阳性。

  (3)败血症多有原发病灶,热型多不规则,常呈弛张热、伴寒战、无相对缓脉。

白细胞总数虽可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

  (4)粟粒性肺结核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

发病2周后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

  (5)恶性组织细胞病不规则高热,进行性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病情进展较快,病程可达数月。

外周血象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可发现恶性组织细胞。

  3.进一步检查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作:

  

(1)血、骨髓、粪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2)其他免疫学检查检测尿中伤寒抗原或血中IgM特异性抗体。

  4.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隔离、休息、加强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

  

(2)对症治疗退热,缓解腹胀及通便。

  (3)病原菌治疗首选喹诺酮类抗菌剂,并应参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药。

  [填空题]7伤寒和副伤寒疫情处理。

  参考答案:

目前伤寒、副伤寒预防措施主要以做好饮水、饮食卫生等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预防控制。

  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各级医疗机构对集体单位2周内出现5例或以上伤寒、副伤寒疑似症状的就诊病例按照流脑诊断标准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除做好电话报告外,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做好网络直报。

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报告后,应派人员赴现场调查核实,同时用电话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电话报告给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

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检、实验室确诊的伤寒、副伤寒患者应送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隔离治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按照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要求,对伤寒、副伤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追踪和掌握密切接触者,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期限为最后接触患者日起7天),控制疫情暴发,防止疫情扩散与传播。

  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做好饮水、饮食卫生和健康教育:

封闭或停用被伤寒、副伤寒污染的水源,停止销售并销毁被伤寒、副伤寒污染的食品;在观察期内,指导病家做好饮水、饮食卫生;将伤寒、副伤寒预防知识告诉病家,督促留家患者做好治疗。

  3.针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

  

(1)预防性服药:

对确认的密切接触者可应用诺氟沙星(氟哌酸)或复方新诺明进行预防性服药。

  

(2)卫生处理:

对住院患者的病家做好终末消毒,对留家患者应指导病家做好对粪便、便器、食具、衣被及居室环境日常性消毒。

  [填空题]8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过程

  参考答案:

  1.传染源带菌者或患者为伤寒的唯一传染源,伤寒的潜伏期、暂时和慢性带菌者均可排菌,一般潜伏期为7~14天;

  2.传播途径伤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水源被污染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常引起水型暴发流行;食物被污染是伤寒传播的主要途径,有时可引起食物型暴发流行;日常的生活接触和苍蝇、蟑螂等媒介也可传播。

  3.易感人群未患过伤寒和未接种过伤寒菌苗的个体均易感,发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

  [填空题]9副伤寒诊断与治疗

  参考答案:

副伤寒甲、乙、丙的诊断、治疗与伤寒大致相同。

对并发化脓性病灶者,一旦脓肿形成,可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

  [填空题]10伤寒、副伤寒伤寒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

  1.一般治疗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

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注意皮肤及口腔的护理、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粪便等变化。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

避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

  2.对症治疗

  

(1)高热时适当应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发汗退热药,以免虚脱。

  

(2)便秘时用开塞露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药。

  (3)腹泻时可用收敛药,忌用阿片制剂。

  (4)腹胀可用松节油腹部热敷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类药物。

  3.病原菌治疗

  

(1)喹诺酮类抗菌剂孕妇和儿童慎用。

疗程10~14天,或热退后7~10天。

严重病例可选择联合抗生素治疗,一般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第三代头孢菌素。

  

(2)氨苄青霉素在胆汁中浓度高,用于慢性带菌者。

  (3)头孢菌素。

  (4)氯霉素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在疗程中应经常检查血象。

  4.并发症治疗

  

(1)肠出血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变化及便血情况;禁食或进少量流质;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并加用止血药;根据出血情况酌量输血;如患者烦躁不安可给予镇静剂;经积极治疗仍出血不止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肠穿孔对局限性穿孔者禁食、胃肠减压,加强支持疗法,加强抗感染治疗。

肠穿孔伴发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同时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填空题]11伤寒、副伤寒伤寒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

  1.病毒感染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周内不治而愈。

  2.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

一般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

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

外斐氏反应阳性。

治疗后退热比伤寒为快。

  3.钩端螺旋体病本病的流感伤寒型在夏秋季流行期间常见,起病急,伴畏寒发热,发热与伤寒相似。

但此病有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有眼结合膜充血,全身酸痛,尤以腓肠肌疼痛与压痛为著,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血象白细胞数增高。

进行有关病原、血清学检查即确诊。

  4.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前肝功能损害较轻,有黄疸者黄疸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伤寒的其他特征性表现,且病原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

  5.布氏杆菌病患者有与病畜(牛、羊、猪)接触史,或有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

本病起病缓慢,发热多为波浪型,多汗,并有关节痛或肌痛等症状。

病程迁延,易于复发。

确诊需有血液或骨髓培养出病原体、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

  6.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

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

发病2周后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

  7.败血症败血症多有原发病灶,热型多不规则,常呈弛张热、伴寒战、无相对缓脉。

白细胞总数虽可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

  8.其他疾病如恶性组织细胞病、风湿热以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有时需进行鉴别。

  [填空题]12伤寒、副伤寒伤寒概述

  参考答案:

  1.概念伤寒是伤寒杆菌污染了水或食物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该病常年发病,但以夏秋季为主。

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2.病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中的D族。

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

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体内均能诱生相应的抗体。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活力强,耐低温,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

加热600C15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

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者极少。

  (4)流行特征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

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

  4.病理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

"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若伤寒细胞聚积成团,则称为"伤寒小结"。

除肠道病变外,肝、脾也非常显著。

胆囊呈轻度炎症病变。

少数患者痊愈后伤寒杆菌仍可在胆囊中继续繁殖而成为慢性带菌者。

心脏、肾等脏器也有轻重不一的中毒性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