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90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docx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

柳州柳侯公园导游词

【篇一:

柳州城导游词】

恩施柳州城遗址位于七里坪乡州城村柳州城。

柳州城原名椅子山,讹呼柳州城,南宋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至元世组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年)曾将施州州治移于此。

城内属省、州级文物重点保护的宋城遗址、碑刻等古迹众多。

柳州城依托其峻险秀美的山势,优美的林场风光,浓郁的乡风民俗,以及丰富的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的文物古迹而闻名于省内外,城内西瓜碑享誉国外。

恩施柳州城又名旧州城、州基山,位于恩施市城区东面约10公里的椅子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州城址”的一部分,区内有南宋开庆初到元代至元中(公元1259-1276年)的施州城遗址,有云台观遗址,是鄂西南覃氏家族的发祥地,古城西门坎下,矗立着闻名于世的我国目前唯一一块记载农事的摩崖石刻—西瓜碑。

柳州城旅游景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海拔高度为800-1006米,南部地势较平缓,有大片农田,有水库和池塘20多个。

北部山势陡峭,有大小山峰20多个,森林面积达1700多亩,自然风光秀丽,冬暖夏凉,是一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

一、地理位置及形势

七里乡是恩施城东郊的一个行政乡。

相传很早以前,有人从恩施城的下官坡起丈量路程,经洗脚溪、公媳坡、礓碴子到此坪刚好7里路长,故名。

该乡属恩施低山区,西南低,西北和东南高,中部有一道长山梁。

它是恩施东郊较高的山头,也是七里乡中部制高点。

站立山头,俯视四周,七里乡全境尽收眼底:

溪沟河流纵横,山槽坪坝交错,良田沃土,山寨民宅,组成一幅壮丽的山河图画。

柳州城原名椅子山,因山顶中间低平,四周较高,形如一把大圈椅而名。

此山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大有“一人把关,万夫莫开”之势。

《恩施县志》(同治版,后同)载:

“椅子山在城东十五里,宋开庆初,郡守谢昌元移州治于此,以据险要,亦名州基山,俗名旧州城,讹呼柳州城,土瓷器皿多出于此。

”柳州城山体呈南北走向,南部是平地,北部是缓坡,东西两面较陡,有一段呈悬崖峭壁,南北长4000米,东西宽800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山顶有大小山峰20余座,其主峰海拔1001.5米。

这里山峦起伏绵延,泉水沟溪众多,山顶建有东风水库和椅子山水库。

山上植被茂密,华山松、马尾松、油松、水杉、楠木等树木郁郁葱葱。

柳州城不但风景优美,而且山泉甘甜,清凉纯净,远近闻名。

地下资源也丰富。

享有盛名的有陶土、耐火石、翻砂、煤、磨子石、磨刀石,先后建有耐火石材料厂、陶瓷厂、焦煤厂、采石场、打砂厂。

这里的磨子石,经民间工匠打制成石磨,曾作为民族工艺品赠送给外宾。

自七里镇至柳州城,有长达4公里的乡村盘山公路直达山顶,沿公路一线镶嵌着南宋(公元1253到1276年)通天洞石刻、西瓜碑、州城遗址。

驱车在公路上,漫步于山村小道,寻迹于文物古迹之中,仿佛是穿过时间隧道,又返回到740多年前的南宋施州城。

二、文物古迹分布

施州建治源于后周。

前代在这一地区也曾设官建治,但仅是置于治所,在四川巫山、湖南沅陵、湖北荆州等“郡”辖下的“县”级行政单位。

自后周起,始在当地设“州”级单位,下

辖“郡”、“县”,并为后代因袭。

施州的设置,使该地逐渐成为湘鄂川黔边境地区重镇。

清《太平御览》载:

“北周建德二年,酋长向邹四人相率内附,置施州。

”“北周建德二年”即公元573年。

另据《恩施县志》载:

“东晋末,恒元子诞窜蛮中,自称施王,筑城监施水,号施王,子孙袭王,至后周保定初年(公元561年)始平之。

以其地置施州,乃施王屯余地。

”“施王屯”又名蛮王寨,位于恩施城西2公里瓦店子,坐落于山间坪坝之中,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临施水有一出口。

山如刀削,两相倾斜,形如开然城墙。

本世纪60年代以来,出土了大量瓷片、陶片和铁器。

隋唐五代各朝建治名称更迭无常,宋设施州并创建土城,元仍其旧,明设施州卫,清设施南府,历经1000余年,逐渐形成了以恩施作为鄂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南宋淳祐三年五月(公元1243年)庚子,诏施州筑土城及关隘60余所,地址即今象牙山及瑞狮岩,因山为之。

南宋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郡守谢昌元移州治于柳州城。

《恩施县志》载:

“谢昌元开庆元年四月乙酉知施州,自备缗钱百万,米麦千石,筑郡城有功,诏转一官。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迁因原址。

相传在迁州址时,有人曾将恩施城、大龙潭、柳州城的土各一升,进行称重比较,结果恩施城的土最重,加之临清江,故决定迁回现址。

柳州城内遗址保存较多。

城内众多。

城内众多山峰、山岩、沟槽名称,尚有旧施州城之格局。

如:

北门沟、南门槽、将军岩、玄武峰、朱雀峰。

有许多山岩,当地民称雅名。

如“狮抢宝”、“龙戏珠”、“崖勒马”、“凤朝阳”、“鹿含花”、“鸡冠岩”、“老鹰岩”等。

现南面建筑的城墙、饮马池、云台观、宝塔,山顶的校场坝和点将台,东面的城门旧址尚可辨识。

东北有县崖绝壁自成城墙,西南人工砌成的城墙保存较多,城墙垛保存仍有。

点将台有一似圆形垒砌的台基,台上有大量素面筒瓦。

校杨坝尚有铁柱一根,相传是当年演武厅旁的縻马桩。

城内原建有寺庙两座。

云台观为五进七殿,供大小佛像60余尊,殿前有六角亭、戏楼、看台等,有柱联“白云瑞雪兆州地,玉竹苍松满旧城”。

云台观大约在1956年左右才予拆除。

今恩施市二中退休教师王寿襄老家即在柳州城天池岭,在他孩提时代,曾跟其善大叔(庙里和尚)去过云台观。

去的那天,正值中秋,天晴,见有大约300余香客坐在石桌旁看“人大戏”——《汉宫秋》。

云台观后有一壁岩叫打儿岩,岩下有一古槽,求子的人在庙里烧香许愿后,再到庙后捡石块抛向石槽,若打中了便认为许愿灵验,即可生子。

打中几次石块,便认为可得几子。

尼姑庙建在天池岭(又名天竺山),为四合院式庙堂。

西楼是尼姑室,东殿供佛像20余尊,西厢是香客憩息之所。

原庙旁锣石和鼓石之间,立有清宣统年间《重修尼姑庙记》石碑一块,庙毁后多年不见。

1985年,王寿襄在一农户墙基上寻得。

碑文共300余字,形容了天池山、柳州城等处山峦起伏错落、山泉清纯的胜景,记载了先年李氏于此修建尼姑祠乐善好施及清宣统年间当地百姓捐资重建尼姑庙经过等。

尼姑庙于1948年才拆除。

在南门口城门处,有“渐入佳景”石刻4字。

南门关外,摩岩题刻一处,碑文为:

“宋咸淳丙寅季冬(即公元1266年),郡守张朝宝平削险巉,拓砌此路,以便行役。

”说明了当年建州城之状况。

《恩施县志》载:

“张宝臣,咸淳初知施州,开拓险径,人皆便之。

”张宝臣即张朝宝,宝臣一或为字,一或为号。

位于州城村二台坪的西瓜碑,是以高4米、宽3.5米、厚3米的自然砂岩削面镌刻而成的。

刻铭框高1.49米,宽1.85米。

全文如下:

郡守秦将军到此栽养万桑诸果园开修莲花池创立接客亭及种西瓜西瓜有四种内一种云头蝉儿瓜一种团西瓜一种细子儿名曰御西瓜此三种在淮南种食八十余年矣又一种回回瓜其身长大自庚子嘉熙北游带过种来外甜瓜梢瓜有数种咸淳五年在此试种种出多产满郡皆与支逸其味甚加种亦遍及乡村谷刻石于此不可不知也其瓜于二月尽则以种须是三五次埯种恐雨不调咸淳庚午孟春朐山秦

伯玉谨记

地处地鄂西地区的恩施自治州,在今天来讲,西瓜种植仅为小部分地区,而史志中更少见记叙。

清代湘鄂川黔边等县撰修的地方志中均无有西瓜一名的记载,仅有民国7年(公元1918年)卷永禧所著《施州考古录》,曾记录了这一块有关西瓜种植史的碑文资料。

解放后,恩施州、市文博工作者对西瓜碑进行了数次调查,发现该碑刻保存完好。

它不仅对鄂西南山区瓜果种植史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是鄂西南、湖北省乃至全国都属罕见的并且最早的、完整的西瓜碑刻,明确记载了西瓜种类、种植方法、引种路线等情况。

1988年,恩施自治州博物馆馆长邓辉所撰《鄂西南西瓜种植史小考》一文在《农业考古》上发表后,1990年《今日中国》将该文以日文译介到国外;1997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法制日报》、《科技日报》、《文汇报》、《中国文物报》、《湖北日报》等数十家报刊又都相继刊载、转载恩施市委宣传部全平的《恩施南宋西瓜碑》一文,再度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注。

碑文所提秦将军,应为1270年左右知施州。

城内原建有将军基墓。

于今50年代修东风水库时废。

据咸丰《覃氏族谱》称:

原世居恩施椅子山,元时迁咸丰。

椅子山奉将军墓是其族祖宗。

覃与秦为同音借用。

位于距七里镇1公里处通天洞内的石刻,与恩施州公安局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和七里乡中心小学毗邻。

通天洞系一天然石灰岩大溶洞,坐东朝西,洞体形似张开的蛤蟆口。

洞门呈半圆形,高约30米,宽约40米,因洞内正中顶部有一直径约2米的窍孔直通山顶,可见云天,故名通天洞。

《恩施县志》载:

“通天洞在城东10里,其洞宽敞,上有石窍通天,内有田、有溺爱、有古碑。

元、明时人多题咏,即木杪仙人洞。

”明代诗人沈庆有诗咏:

“胜日寻芳迹,山中洞府宽。

碧桃千树古,流水一溪寒。

火伏丹应结,云凝龙沿蟠。

登天知有路,即此跨青鸾。

”诗人刘子历亦作诗云:

“一窍中通小天,旁开门户揖群仙。

金丹合就悬钟乳,玉粒收成废石田。

残榻欲醒卢氏梦,断碑犹记至元年。

游来似作寻游客,洞中桃花莫浪传。

”通天洞造型独特,犹如人工雕凿一般。

洞底部有两子洞,可供出入,洞左侧有清泉涌出,涓涓泉水长年不干。

每当正午太阳当顶时,阳光穿过山洞窍孔,形成一束大光柱,直射洞内田中,十分壮观。

原洞内有宋代以来碑刻诗文众多,惜已废。

今仅存记载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郡太守王次畴侍亲游览该洞盛景的碑刻一块。

清代诗人彭人檀《题木杪仙人洞》诗亦提及此事:

“木杪仙人洞,出城东七里余。

宋宝祐元年,清江郡守王公次畴侍其亲,挈僚佐一游,称?

洞府窈深奇怪,不类人间世?

”现碑刻长80厘米,宽60厘米,碑文共89字:

在西瓜碑所处的二台坪,尚存现代文物州城养猪场遗迹,保存有养猪用大池塘一座,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

尤为珍贵的是猪场石大门保存较好,拱形门额上雕刻“农业学大寨”5字。

两旁石门柱上雕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75年4月8日”。

石门旁刻方形石碑一块,文为“毛主席语录:

养猪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柳州城附近,还有寨沟魏晋南北朝崖墓、阳鹊坝清代黄氏墓群、活龙溪洪宪元年墓等重要文物点。

根据《恩施县志》关于“清江县在卫城东十里”和“马公泉”等记载,沮江县旧址也应在通天洞一带。

三、历史背景

四、可供开发的优势条件

柳州城是恩施自治州境内具有740多年悠久历史、保存现状较好、具有重大历史、科研价值和唯一的古代城址遗址,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恩施的重要内容。

1988年9月19日,恩施市人民政府将柳州城遗址及西瓜碑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12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93年,湖北省文物处处长周崇发到恩施察看文物后说:

恩施有二件宝贝,一是西瓜碑,二是恩施城南门外武圣宫。

1994年4月21日,恩

施自治州人民政府将通天洞石刻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5月28日,恩施市人民政府公布柳州城遗址及西瓜碑城墙残基及题刻四周50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3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恩施南宋旧施州城——柳州城遗址及宋代碑刻文物在全州文物古迹分布网络中已形成一大特色,这是发展地方经济与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资源。

柳州城地处恩施自治州首府城郊,交通便利,水源纯净充足,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内涵丰富。

特别是在西瓜碑处看恩施城全景,在天池岭观恩施城(含红庙、龙凤一带)夜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若把柳州城作为森林公园规划并保护,将其建设成为集避暑、疗养、文物访古游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具有良好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近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着手规划,加强了文物保护和环境建设及对外宣传。

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柳州城遗址必将迎来一个璀璨的明天。

【篇二:

百里柳江导游词】

百里柳江导游词

柳州的夜景堪称一绝。

据说观看柳州夜景的地方除了马鞍山就是柳州宾馆的旋转餐厅了,在那里可看到柳州最豪华地段和沿江两岸的景色。

如果乘坐游轮去观赏柳江两岸灯火辉煌的美景,那会是另一种感受。

夜幕下的柳江,可以用外滩与漓江的完美结合来形容。

晚上,我们登上游轮,来到观景平台,要了一些啤酒和小菜,边喝、边吃、边欣赏。

随着游船的徐徐行驶,清凉的江风从耳边轻轻拂过?

?

,我看我的美景,你们就听听夜游柳江导游词吧。

夜游百里柳江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游客:

大家晚上好!

欢迎各位来到我们柳州,来到我们的母亲河柳江观光游览?

?

现在我们所在的码头就是柳州的海员码头了,我们今天游览的路线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从海员码头出发向西行驶至红光桥,然后掉头再向东行驶至壶东大桥,再掉头回到海员码头,这条游览路线算得上是我们百里柳江的精华部分了。

好了我们的船出发了,柳州是个山青水秀,风景怡人的历史名城。

美丽的柳江河环绕着柳州市区回流,北岸城中心三面环水,形成一个巨大的“u”字,古籍称其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故又有“壶城”之称,也有人将它形容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景”。

柳州市区内外由石灰岩构成的奇山峻峰拔地而起,千姿百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而且柳州气候温和,四季长青,任何时候都很适合旅游。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来描绘这个美丽的城市。

在百里柳江两岸,有许多秀丽的风景和美丽的传说,柳州的古八景就有五景在柳江边。

自从红花水电站蓄水以后,水位上升到78米,柳江河面宽敞了,水位深了,流速缓了,水色清秀了。

蓄水后虽然淹没了不少景观,但也出现了很多新景观。

说到柳江河的水呀,我们可是很值得骄傲的呢!

柳州的柳江河是国内难得一见的一条可饮用的淡水河,水的清澈度完全超过漓江。

我们现在通过的这座桥是柳江大桥,我们柳州人也叫它一桥,这座桥是1966-1968年建设典型的“t”型桥,全长608米,当时中国第一、世界第十三的先进方案?

是柳州市的第一座大桥.1968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的柳江大桥,是柳州市第一座t型悬臂加吊梁体系的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至今已有39年历史.?

柳州是一个被河包围的城市,所以桥对于柳州人来说起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1939年的时候,是由木船连接而成的浮桥;1941年,柳州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江桥——铁路桥,但它主要是供火车通行,百姓过江仍得走浮桥。

1944年,因抗日而又被迫炸毁。

现在柳州一共建起了14座大桥,分别是螺丝岭大桥、双冲大桥、壶西大桥、铁路桥、红光大桥、柳江大桥、柳江大桥、文惠桥、文昌大桥、壶东大桥、河东大桥、三门江大桥、静兰桥、阳和大桥、柳洛高速公路大桥。

所以呀,每次听到这里,都有游客跟我说,柳州就是“桥梁博物馆”嘛!

作为柳州人的我,是非常开心的啦~~

现在出现在我们前方的那座桥——红光大桥,也是我们柳州人非常骄傲的一座,红光桥是柳州市第一座钢加劲梁悬索桥,堪称“广西第一悬索桥”。

大桥的主桥一跨过江,单孔跨度达380米,这也成为柳州单孔跨度最大的桥梁。

它是柳州市城市内环路及中心主骨架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河北片与河南片的交通瓶颈将消除,柳州市区路网将更加完善。

请大家往我们的右前方看,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是不是一只大鹅呀!

呵呵,这座山就是我们柳州市区的第一高峰——鹅山,一见鹅山,那大鹅浮游于青山绿水间的景象,就让我们不由想起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情画意,油然而起,同时它也是柳州名胜之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五言诗“登柳州鹅山”传世,并记入游记中,古为曾以“鹅山柳水”来概括柳州的山光水色,鹅山因山体概貌独特,险峻而充满着神秘的色彩,鹅山公园定名为柳州“鹅山青少年公园”,是广大青少年寻幽探奇、游乐的理想之地。

现在我们的船要调头了,请大家扶好坐好,带小孩的朋友,请照顾好自己的小孩。

柳州有两种不同的夜景,都可以说得上是美的。

一种是幽暗静谧,暗得只能小心挪步,要用手伸出去探路,免得树叶一阵一阵刮到脸上,你的心砰砰乱跳,既庆幸独自一人来到僻幽无人之境,可以有机会感受生命如何怡然地融没于无声的自然,同时也时时压着因为不知道前面会遇到什么而不断涌上心头的不安。

那是一种类似探险的经历。

柳州的另一种夜景,是在蜿蜒盘过环型河北半岛的柳江两岸。

霓虹灯,从江边延伸直到彩带般串在柳江上的几座桥上,再延伸到岸上的街树,延伸到马鞍山和大鹅山宏伟的身躯,成为一幅完美的光亮的夜晚大世界。

霓虹灯组成的夜景,不仅展示了柳州夜晚的繁华,还让人身处其中,有种莫名的冲动。

因为,看着这些闪烁的移动的光影,如同跳跃的音符,你可以听得到那些五彩缤纷的声响的冲击和回荡,你推却不了,你环顾四周,你回避不掉,你闭上双眼,你捂住双耳,你听得见那些激荡的畅想,那些无法掩饰的挚爱与慕羡直接漫过你的十指,渗过你的眼缝,直达你的心际!

我们现在进入了柳州人茶余饭后最喜欢来的一个地方——江滨公园,江滨公园的风光不仅可以让人大饱眼福,同时,喜欢山歌的朋友还可以一饱耳福。

柳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山歌世代相传,绵延不断。

鱼峰山有山歌台,江滨公园有山歌场。

每当天气晴朗,或者夜幕降临时,各地歌手和歌迷们汇集到这里,非常热闹。

每到歌会时节,这里更是:

彩棚彩球彩衣带,彩鼓彩笙彩螺笛;彩山彩水彩天地,彩歌成海人成圩。

在红花水电站没有蓄水以前,江滨公园还有一口名为“赵家井”的古井。

他的名字虽然叫“井”,实际上却是一口天然涌出的泉水,又称响水泉。

好了,现在我们有回到了海员码头,我们正前方又出现了一座大桥——文惠桥,它是于1994年12月30日建成通车,是柳州市第五座公路大桥,也是广西第一座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该桥的桥拱宛如彩虹,因此被誉为柳州最美的桥之一。

在文惠桥的旁边有一座山名为驾鹤山,是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为免费开放性公园。

驾鹤小桃源具有2100多年历史文明。

驾鹤山之名初见于唐代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因“如孤鹤临江”而得名。

驾鹤山结合历史文化景观“小桃源”,著称驾鹤小桃源,总面积约6.54公顷,山体为岩溶地貌,海拔高185米。

山不高而陡,面积小而文化丰厚,有“小桃源大文化”美称。

风景优美,植被良好,奇洞颇多,具有风姿秀逸魅力。

景区内植物景观以小叶榕、桃花、柳树为主,人文景观以宋明石刻、古迹建筑为多,

古有“桃花万树,池水千寻”和“壮耸环立,古州治负”之历史荣誉。

于西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有柳州古城“潭中县治”诞生于此。

唐代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期间作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南宋三丞相吴敏、王安中、汪伯彦被贬放官于此,建有广西最早书院之一“驾鹤书院”,另理建园林广植桃树,建成“三相亭”和“小桃源”。

宋、明、清、民国时期存留石刻10处,古诗文约50篇3000字,洋洋大观。

明代方溢的《小桃源赋》文采斐然,记述详尽。

主要景观还有晴岚鑫钟、南评宫、半山酒家、杨文广洞等。

我们的船继续往前行驶,再过不到10分钟,就进入了我们今天游览路线里最为精华的部分了,“遥看瀑布挂前川,银河落柳州”,蟠龙山瀑布已经为柳州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喝彩,各方友人以及兄弟城市的考察团纷至沓来。

惊叹之余,他们回家后也要大力建设,据《南国早报》报道,南宁市也将让他们的城市安装上柳州夜景灯饰,所有10层以上的楼房将近1000栋楼都要装上这种灯饰?

?

蟠龙山瀑布东靠蟠龙山,西贴灯台山,北临柳江,依山旁水,可谓得天独厚。

更难得的是就座落在市中心附近!

该瀑布出水面宽215米,落差约13米,比中国第一瀑布黄果树瀑布还长得多,黄果树瀑布宽81米,落差74米,气势磅礴.蟠龙山人工瀑布由22台90千瓦的抽水泵将柳江河水抽上山,每小时可抽水3.6万立方米,通过1万平方米的储水池和瀑布平台后顺势跌落柳江河,形成响声浩大、气势恢弘的瀑布效果。

如果蟠龙山人工瀑布每天24小时开放,每年约需电费数百余万元,为节约,将按人民广场音乐喷泉模式定期和节假日开放。

人工瀑布景点,还靠人工堆砌了9700多吨的景点石,相当于搬了一座小石山。

好了,现在在我右手边大家看到的是蟠龙山,俗称宝塔山,古时建有风水宝塔。

主峰海拔197米,三峰横列,临江耸立,山势险要、俊秀、幽趣,形如苍龙蟠结,由此得名,自古以来就是柳州的名声宝地之一。

这里依山带河,佳山丽水,美不胜收,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址。

人们都知道,上古有三皇五帝,盘古王就是其中之一。

传说他是开天辟地的始祖,蟠龙山的盘古庙即是为纪念盘古而建的。

盘古庙原建在蟠龙山西北山麓,供奉着龙头蛇身的盘古,那是柳州少数民族图腾崇拜与汉文字和谐交融的最好例证,也是柳州之所以称为“龙城”的渊源之一,可惜因年久而被毁。

蟠龙山上有两座塔,一座是文光塔,一座是蟠龙塔,称为“蟠龙双塔”,一古朴,一秀丽,风格迥异,互为对景,相得益彰,远看如双剑插天,傲视苍穹。

在晴朗的夜晚,繁星灯影,交相辉映,壮观而美丽。

请大家把视线往我们的正前方看,又是一座大桥,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后一座大桥了,它是1986年建成的壶东大桥,是广西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推顶连续梁桥。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柳州河堤边最美丽的地方,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把柳江渲染的更加漂亮。

柳江两岸筑起了保卫家园的防洪大堤,美丽的防洪堤现在成了柳州人民信赖的保护神,也成了柳州人游览休闲的好地方。

每当清晨,两岸河堤江风微微,扬柳依依,人们三五成群跑步,打太极拳,跳舞唱歌,到处都是欢快声。

暮色降临,柳江两岸长堤灯火斑斓,夜幕下的柳江披上了银光闪烁的霓裳,漫步的人们把一天的疲劳都拿到这里来绎放,去聆听柳江的心歌。

好了各位游客,今天的百里柳江一行,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大家拿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准备下船,下船的时候请注意安全。

【篇三:

柳州”柳侯祠“游记】

2014年8月6日

《“柳侯祠”记》

作者:

前几天,一直苦于三下乡无处可去,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柳州有什么可以调研的传统文化,这时才发现,我对自己这片生活了十几年的土地原来也这么不熟悉。

其实,在柳州并不是无处可去,柳州还是有很多可以去看去玩的地方。

比如说:

柳州的文庙、东门(古城墙的一部分)、柳州江边的夜景、与历史人物柳宗元有关的柳侯祠等等。

可能是因为在柳州生活了那么久,也多次去过柳侯公园却没有进到柳侯祠看看的缘故,我将此次的目的地定在了柳侯祠,希望这次,能够好好的游玩一翻,感受一下古人的生活环境。

柳侯祠主祠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园内的西隅。

主祠又分为前、中、后三个大殿。

我首先来到了柳侯祠的主祠。

站在柳侯祠门口,看着这古风古气的建筑,虽然是后来重修的,但是却也能让人感受到古人的生活。

这样的古代建筑,在如今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里,已经很少见了。

而如今置身其中,如同梦回唐朝一般。

曾经,是否也就在这门前,车龙水马,人来人往;是否门口

对面就是搭着棚子在卖小吃的小贩;是否月黑风高时,门前点亮着两个大灯笼。

看着这柳侯祠,心中在想:

古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充满着幻想,走进柳侯祠……

从正门进去,便是前殿,前殿中间,立着一块石碑,名为“荔枝碑”。

碑文为唐代韩愈撰《柳州罗池庙碑迎享送神诗》,是祭奠是祭奠柳宗元时吟唱的歌词,描绘了庄严隆重的祭祀场景以及秀丽多姿的柳州山水。

看着碑刻上的碑文,字迹早已模糊不清。

但是,可以模糊得了碑刻的字迹,却模糊不了柳州人民对柳宗元的肯定和怀念。

据史料记载,柳宗元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在运动失败后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谪柳州刺史。

在柳州生活了四年后病故。

在柳州任职的四年中,他兴文教、释奴婢、修城郭、植树木、移风易俗、政声颇著。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虽官场失意,他却并没有自爆自弃,没有放弃为国为民的理想。

在柳州这一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从前殿出来,前边便是中殿,两边是连接前殿中殿的走廊,而走廊墙上都是一些碑文石刻,上面都刻着一些诗文。

官场失意也许打破了柳宗元的梦想,却成就了一位文人。

中殿摆放着四尊石像,其中一尊就是柳宗元的石像。

柳宗元石像摆放于中殿正中。

他端坐在桌前,威风凛凛。

而另外三位则是带刀的士兵。

在中殿右侧,有一条小道,通向后殿。

若是不仔细寻找,还真是不知道有这么一条小道可以通到后殿。

在后殿,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