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2992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高等教育学2017年总复习题库.doc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米德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

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

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和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1)个别研究阶段——在个别研究阶段,高等教育研究主要由一些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或实际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自发进行,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虽出版了一些专门的研究文献,但更多有关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则渗透在学者们对哲学、政治、伦理、社会、经济、科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中。

该时期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大多由学者们在研究其他学科时附带进行,较少以高等教育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其结论也多为其它学科研究成果的副产品,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

这种有组织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80年法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会”,但其主要发展则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至70年代。

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了专门的研究组织和机构。

潘懋元先生呼吁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1979年召开全国高等教育学会筹备工作会议。

它是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

198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厦大高教所为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

这是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

1986年7月-厦大高教所又被批准为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点。

这时期的高等教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①高等教育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展开。

②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③高等教育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有独立的研究机构,独立的文献、情报资料和独立的人才培养系统,而且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

④高等教育边际学科不断产生和发展。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㈠规模化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世界高等教育普遍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

㈡中心化

高等教育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取决于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了社会的核心领域。

㈢综合化

科技加速发展以及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发展趋势,使高等教育表现出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①学科的整体化发展趋势,要求21世纪人才素质综合化。

②人才素质综合化的要求,推动了以“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改革在全球兴起。

③教学内容的改革,着重体现在大力推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构重组,二是内容更新。

㈣国际化

表现为①内容更为广泛②空间更加宽广③活动方式更为多样。

㈤职业化

高等教育向职业化趋势发展,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

国际上出现了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延伸的趋势。

㈥终生化

高等教育不再只是一个人一次性受教育,而变成了终生接受教育和主动学习的事情,出现终生化趋势。

主要有两个方面①无论从提高工作适应性,还是从提高生活质量来看,都必须告别“一次教育观”,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终生观”。

②建立健全终生教育体系,在保障和推进终生教育体系,在保障和推进终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全社会的终生教育观。

㈦多元化

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表现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多样化。

②类型结构多样化。

③形式结构多样化。

④高等教育跨学科性教育方兴未艾。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

  一般认为,科学研究方法按其地位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

上层为哲学方法,中层为一般科学研究方法,下层为适用于某科学研究或某种科学分支,甚至某个科研课题的特殊研究方法..

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高等教育研究中最高级最普遍的方法论,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等

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对于各学科都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系统科学和科学学等的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突变理论等。

第二层次是学科群和具体学科的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测验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

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①多学科研究法:

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研究方法。

②文献研究法:

收集图书、报刊、档案、公文、报告、信函等信息资料加以分析、解释、以发现事实,检验假说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

③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的,特殊的案例加以分析,研究,并由此得出一般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④反思批判法。

⑤体悟总结法。

还有如实证实验法、定性定量法、经验总结法、病理诊断法等。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索?

(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

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

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

学科体系:

潘懋元、王伟廉的《高等教育学》、田建国的《高等教育学》、杨德广的《高等教育学概论》、胡建华的《高等教育学新论》,薛天祥的《高等教育学》等。

这些著作各有特点,都为推动研究、探索、发现高等教育的规律,建立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研究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方法、学科性质和基本规律等问题。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一、名词解释

人性,顾名思义指只有人才具备的特性,即该特性可以用于区别于其他事物(包括动物、植物)而为人所独有的特性。

人性是人类学、或者社会学范畴的概念,人性是指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欲求性,即生物性,人的自然欲求性包括生存欲求和性欲求。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价值即高等教育与其服务对象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

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的,向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即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指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

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可分为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即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

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社会化,社会选择价值、促进社会流动的价值。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二、简答题

1人本心理学者是如何认识人性的?

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

人的本性中蕴涵人的内在价值。

人性是朝着愈来愈完美的趋向发展。

2、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的本性的观点?

人性的研究必须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

3,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一、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

二、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

三、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

四、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4、怎样理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理解和概念界定不同。

在较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

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

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学科知识和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是客观存在的。

5、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它有何基本特征?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

基本特征:

一是性质任务的特征:

高等专门性

二是教育对象的特征:

身心成熟性

三是教育劳动的特征:

复杂精神性

6、简析个人本位价值观,知识本位价值观与社会本位价值观。

以高等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或在于社会作为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个人本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是:

①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②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③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

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主要观点是:

①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②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主要观点是:

①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②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早就人才。

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

7.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在专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

  

(1)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开展。

(高校批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其高校所培养的专门人才从目标、规格到内容、质量都是不尽相同)

(2)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大学承担了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

(3)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不断努力。

一、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和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

二、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发展的适应指向。

三、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论述题

1、我们如何从人性视角认识教育的本质?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中之多。

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

①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

②人的本性中蕴涵人的内在价值。

③人性是朝着愈来愈完美的趋向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

①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

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③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是:

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2、为什么说高等教育主要载体——大学,必将走进社会的中心?

一、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的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了经济社会的中心。

大学时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产业的“孵化器”。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

首先,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

其次,大学又是知识经济的“知识库”和“思想库”。

另外,大学还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

㈡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看,发挥大学在知识经济中的中心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知识经济的挑战,恐怕要比以往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更加猛烈。

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又使我们面临发展的转机。

3、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一)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

1、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

2、社会制度与高等教育,社会制度是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

3、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潜在的制约因素。

(二)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1、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

3、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

4、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当中.遗传、环境和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最大的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

这是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环境的各种因素只能通过遗传因素的作用。

遗传因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

3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

个体一出生.承受着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他的各种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作用的主要是社会环境。

4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是环境因素.不同于一般环境因素。

一般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教育,别是学校教育,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施加影响的因素.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制约人的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一、名词解释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目的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所做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人们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知识的掌握宽度和深度、能力的范围和要求、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等方面所做的规定。

培养目标指教育目标或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

专才教育也叫专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通才教育也叫通识教育,是一种有关非专业、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的目的观主要有哪些?

如何评价?

高等教育目的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有自由教育目的、职业教育目的、普通教育目的以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的目的。

(1)自由教育目的

基本观点:

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

强调智育的培养和理性的发展。

代表人物: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英)纽曼。

课程内容:

“七艺”(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

评价:

自由教育对人性的发展是合理的;但过分强调知识的作用和无特定教育目的的教育没有或较少顾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大学与社会成为两个不相干的部分。

(2)职业教育目的

基本观点:

以培养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业属性为教育目的。

代表人物:

中世纪大学

课程内容:

重视专业课程

评价:

发展人的职业适应性,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但是容易使人处于“工具人”的地位,容易忽略人的情感、理性的发展和需要。

(3)普通教育目的

基本观点:

以培养人的独特品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态度、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与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相关的内容。

评价:

普通教育吸取了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精华,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在大学教育初期。

但是普通教育很难保证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

(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

基本观点:

把普通教育的内容与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去。

即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课程内容:

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目的观。

评价:

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培养人的内在规定性使然。

值得提倡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2、简述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主要模式。

通才教育:

从性质上理解,通才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从目的上理解,通才教育旨在培养培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从内容上理解,通才教育是一种非专业、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与职业准备不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专才教育:

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4种模式:

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不分专业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

3、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所应遵循的总方针、总政策和总的指导原则。

4,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如何分类的?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依据:

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根据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设计培养目标;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设计培养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取向,多元话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无论学校类型、学生层次、规格和发展方向有多大差异,所有的高等教育目标都必须服从于合格人才培养这一要求和方向。

其二,高等学校既可以有现代化的培养目标,也可以有其他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从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学校特征、学科特征和学生个体特征等方面,可以至少体现如下取向:

通才化取向、专业化取向、职业化取向、基础化取向、复合型取向、素质化取向、个性化取向等。

1规定性目标和开放性目标

2单向度目标和综合性目标

3个体发展目标与群体发展目标

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

实有目标与预期目标

三、论述题

1、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怎样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㈠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通过学校加强学科建设来实现。

一是通过校内已有学科点的综合形成新的学科点,加强专业之间的融合性,是通过学校的合并增加学科点的数量,而使学校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覆盖率大幅上升。

㈡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中比较流行,也比较容易操作。

这种模式的理念是,学生所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类,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现实条件。

㈢不分专业模式

这种模式在美国的本科院校比较流行。

一二年级的教育也称之为普通教育,特点是加大学校通识教育的分量,学生广泛涉猎各门知识,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㈣产学研结合模式

高等教育职能主要有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三种,产学研的“通”、“专”结合模式,高等教育的这三大职能有机结合起来。

这一模式,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有机结合、和谐发展,而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目的。

2、假如你是一位大学校长,你认为应如何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我们在考虑高等教育的目标时,点应考虑本专科层次的教育对象,顾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

㈠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十六大报告中的教育方针应作为我国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指针,级各类高等学校在设计自己的培养目标时,以此作为最高指导原则。

㈡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

我们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必须以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作为根据来设计自己的培养目标,过人才的培养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㈢根据高等学校的层次设计培养目标

由于高等学校的层次差异,属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在确立自己的培养目标时,考虑到各层次教育的

具体要求,能拔高,也不能降低。

㈣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设计培养目标

我们的各级各类高校在设计、确立自己的培养目标时,无疑应当考虑各院校的学科特点.为,现实社会中,同学科常常是为社会不同的行业、领域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的。

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有哪些取向?

请举例说明

1、通才化取向。

通才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通才教育重视知识综合性和广泛性,但往往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