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002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营养元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缺钾使光合作用减弱。

钾能明显地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并很快转化为蛋白质。

钾还能促进植物经济用水。

由于钾离子能较多地累积在作物细胞之中,因此使细胞渗透压增加并使水分从低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向高浓度的根细胞中移动。

在钾供应充足时,作物能有效地利用水分,并保持在体内,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

钾的另一特点是有助于作物的抗逆性。

钾的重要生理作用之一是增强细胞对环境条件的调节作用。

钾能增强植物对各种不良状况的忍受能力,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

植物最常见的缺钾症状是沿叶缘的灼伤状,首先从下部的老叶片开始,逐步向上部叶片扩展,并且有斑点产生。

缺钾植物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

茎杆脆弱,常出现倒伏。

种子和果实小且干皱。

植株对病害的抗性低。

具有明显的抗伏倒性,可以增加果实类、蔬菜类作物口感。

口诀:

氮黄红磷钾褐斑

微量元素

生理功能及缺素症状 植物缺乏微量元素时,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妨碍,从而发生相应的病症,其病状因各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不同而异。

根据实验中或典型情况下缺素症的症状,可以在农业生产中或自然条件下出现缺素症时判断所缺元素的种类。

铁 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的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电子递体(如细胞色素、铁氧还素)的组成部分。

它又参与的形成。

因此缺铁时叶片缺绿。

但因老叶中的铁不易运出,所以老叶一般仍保持绿色,而幼叶则缺绿明显。

锰 在光合放氧过程中起电子递体作用。

并可取代镁促进某些酶反应。

缺锰时叶脉间的叶肉细胞变黄,使叶片呈现黄色小斑点,严重时成褐色干枯死斑。

硼 促进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缺硼叶中的碳水化合物因不能外运而累积。

植株缺硼时根尖与茎尖分生组织坏死,生长发育受破坏。

硼为花器官和花粉粒的形成所必需,又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

硼还与核酸代谢有密切关系。

锌 为生长素合成所必需。

缺锌植株中游离的和结合的生长素明显减少,生长停滞。

果树上常见的小叶病即由于缺锌叶片生长受阻造成。

锌参与内碳酸酐酶的组成,碳酸酐酶催化C

与水结合形成碳酸根(C

)或重碳酸根(HC

)的反应。

C

向C

和HC

的转化影响中C

固定过程。

照光增加植物对锌的需要,缺锌的果树向阳一侧症状较重。

缺锌时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受破坏。

钼 是硝酸还原酶的组分。

缺钼植株体内的硝酸根不能还原成氨,因而积累硝酸盐,使组织坏死,在叶子上形成黄色斑点,称黄斑病;

同时阻碍了氨进一步转化形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过程。

铜 参与一些氧化酶(如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漆酶)和电子递体(如光合电子传递链上的质蓝素)的组成。

缺铜时幼叶萎蔫、植株矮小、细弱。

氯 离子参与光合放氧过程,又在叶片气孔的开闭运动中起作用。

缺氯植株形成小叶,并有坏死。

钠 对气孔开关有调节作用。

元素间相互关系 微量元素之间和与常量元素之间,有时有增效作用或拮抗作用。

如高氮营养会增加植物对锌的需要;

高磷会阻碍锌的吸收、运转和利用;

磷促进钼的吸收和运转,与铁则发生拮抗;

铁的吸收和向上运输受锌的干扰等。

不同元素间的关系还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

如甜菜的适宜Ca:

B比为100:

1,而烟草则为1200:

1。

缺素症植株常易缺乏的几种微量元素是:

硼、锌、铁、锰、钼。

油菜开花不结实、麦穗空瘪无粒、棉花现蕾不开花结铃等,常是缺硼引起的,施硼肥显著提高产量。

果树花期喷硼可减少落花落果。

豆科植物施钼肥常可增多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降低空瘪率。

在石灰性冲积土上施用锰肥常可提高禾本科作物产量10%~20%。

锌肥常能提高玉米和水稻的产量。

如微量元素轻度亏缺,虽不表现明显的缺素症状,施加该元素也可增加产量或改善品质。

如对糖用甜菜喷施硼肥可提高块根的含糖量;

水稻、小麦灌浆期喷施硼肥可促进灌浆,使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

但并非任何情况下施用微量元素都能增产,不同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不相同。

施用前应先进行症状诊断、化学分析和施肥试验。

硫酸钾和氯化钾咋区别

硫酸钾外观呈白色结晶或带颜色的结晶颗粒,特点是吸湿小,贮藏时不易结块,易溶于水,适宜和于各种作物,可作基肥、追肥、种肥和根外追肥。

基肥一般亩用量10-12。

5千克,种肥亩用量1。

5-2。

5千克,叶面喷肥0。

5%-2%为宜。

钾素一般可被土壤吸附,不会流失,但在保肥能力差的砂土上也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措施,一般在薯类、瓜类等喜钾作物上施用效果最佳,使用范围广,用量大。

氯化钾外观呈白色或浅结晶,有时含有铁盐呈红色,易溶于水,是一种高浓度的速效钾肥,可作基肥,追肥、使用。

基肥亩用量8-10千克,追肥亩用量5-7。

5千克。

适用范围相对较硫酸钾小,对氯敏感作物如葡萄、薯类、烟草等谨防使用,以免产生“氯害”。

另外,氯化钾不适用于盐碱土,但氯化钾里氯离子有促进光合作用和纤维形成等作用,对麻类等纤维作物施用尤为适宜。

要正确区别和使用这两种肥料,应注意的是:

其一购买钾肥时首先用眼看,外观是否符合上述解释;

其二看袋子标识、执行标准、硫酸钾执行的是原化工部颁布的HG/T3279-1990,氯化钾执行的国标GB6549-86;

其三不能单纯考虑价格,主要要看其养分含量。

钾肥类产品存在总是相对严重,不合格产品较多,所以劝告农民朋友购肥时最好向经销商索要产品的检验报告,也可向土肥站或肥料质检部门咨询,以免上当受骗。

碳铵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能使作物吸收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同时还可中和过磷酸钙中一部分游离酸,消除其危害。

但应注意,两者混合比例要适当,pH值保持在微酸性至中性,不可呈碱性,否则过磷酸钙中的水溶性磷在碱性环境中易转化成难溶性磷,从而降低肥效。

硝酸铵和氯化钾混合后的生成物中,有一部分为氯化铵和硝酸钾,它们比硝酸铵具有较好的物理性,潮解性较小,易于施用。

但混合后不宜久放。

磷矿粉或钙镁磷肥与堆肥沤制。

有促进磷肥肥效的作用。

因堆肥中有机物分解后产生有机酸可使难溶解性磷肥转化为易溶态。

过磷酸钙和硝酸铵要随混随施,或先用10%至20%的磷矿粉或5%的草木灰中和过磷酸钙中的游离酸,然后混合施用。

尿素与氯化钾或过磷酸钙混合,可加入少量干厩肥或干泥炭(每500公斤肥料中加入50公斤),随混随用。

铵态氮肥或粪肥不能与碱性肥料(如草木灰、钙镁磷肥等)混合,否则易引起氮素挥发损失。

过磷酸钙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

否则会使可溶性磷酸变成弱溶性或难溶性磷酸,降低磷的有效性。

硝态氮肥不宜和有机肥,特别是未腐熟的有机肥混合,因为有机肥中的五碳糖是硝酸还原细菌的最适养料,会促使硝酸还原,造成氮的挥发损失。

浅谈含氯化肥的使用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复合(混)肥、专用肥大多数含有氯。

同时,农作物所需钾素的化肥来源主要是氯化钾(KCI)、硫酸钾(K2SO4),其中氯化钾占绝大多数。

由于氯是一种微量元素,过多施用,会使作物发生氯中毒。

因此在使用各种含氯化肥时,应特别注意随着肥料施用而带入土壤的氯离子(CI-)数量,是否对作物构成毒害。

为防止农作物及果树的氯中毒,在施用含氯肥料时应从以下五方面来考虑:

一、从农作物特性考虑在理论和实践上根据作物对氯离子的忍受程度即忍氯程度,将作物分为三种

类型:

(1)耐氯力强作物,主要是指谷类作物中的水稻、高梁、谷子等,以及棉花、麻类、甜菜、菠菜等。

此类作物可在土壤含氯不高的条件下(<200mg/kg),按需施用各种含氯肥料。

(2)耐氯中等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玉米、大豆、豌豆、蚕豆、油莱、花生、萝卜、蕃茄、黄瓜等。

这类作物可在土壤含氯不高条件下,按常量施用含氯肥料。

(3)耐氯力弱的作物,主要有甘薯、烤烟、莴苣、白菜、莓薄、苹果等。

此类作物不宜施用氯化氨(NH4Cl)、氯化钾(KCI),以及以这两种肥料为基础原料的各种复混(合)肥,专用肥。

但在土壤含氯低于50mg/kg时,可适量施用氯化钾(KCI)。

二、从肥料特性考虑大多数复混肥、专用肥含有氯(C1),是由于这类肥料是以氯化按(NH4CI)、氯化钾(KC1)为基础原料制造而成。

含氯量一般不低于15%;

另一部分有机无机多元复混肥的含氯量也不低于4.5%,但由于有机物质的存在,通过生物、化学、物理作用降低了氯离子的毒害,所以在施用时可以适当增加用量。

含氯肥料一般为酸性肥料,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否则会引起肥效降低。

若以亩施含氯15%的肥料100斤计,则会使土壤耕层(20cm)含氯平均增加50.8/kg。

这说明由于施用含氯肥料将向土壤带入大量的氯。

可能会引起土壤中局部氯的积累,最后造成作物的氯中毒。

三、从土壤特性考虑一般来说,土壤含氯低于作物耐氯临界值100-300mg/kg时,则可以施用含氯肥料。

在土壤含氯量低于50mg/kg时,所有作物均可施用含氯化肥;

在土壤含氯50-100mg/kg时,除莴苣等弱耐氯作物外,多数作物可施用氯化氨、氯化钾;

在土壤含氯量高,即100—200mg/kg时,多数作物可施用氯化钾,一般不宜施用氯化氨;

在土壤含氯大于200mg/kg时,一般不宜施含氯肥料。

四、从施肥方法考虑含氯肥料的施用,原则上应深施盖土,集中施用。

但在实践中可在整地前均匀撤施,深翻人土,以避免氯离子过度集中对作物根系造成毒害;

同时注意含氯肥料不能拌种,更不能作种肥直接施于种子同一位置,而应施于种子下侧或两侧lOcm左右,以免烧伤种子,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

更好的施用方法为与圈肥(酸性)或有机肥(酸性)混用。

五、从气候及田间管理考虑若为湿润、多雨气候;

则可按常量施用含氯肥料;

对某些需水量大,常灌溉的耐氯作物也可按常量施含氯化肥。

因为雨水和灌溉可淋失部分氯离子,减少氯离子在土壤中的积累。

但应做施肥或施肥后及时灌溉。

最后,施用含氯肥料,无论是对改善作物、蔬菜的品质,还是对提高氮肥利用率都有一定益处。

含氯肥料的施用可降低蔬菜中硝态氮(NO3—N)的含量,提高小麦氨基酸含量;

氯离子的存在抑制氮的硝化作用,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

总之,适量施用含氮肥料,可以做到减少农业投入,改善作物品质,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经济效益的效果。

冬春季施氮肥以碳铵为好

在冬春低温季节给农作物施用氮肥时,最好选用碳铵。

碳铵施入农田后,不需要转化就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能及时供氮,增产效果好,尿素则应留在高温季节施用。

试验证明,当气温为5℃、10℃和20℃时,尿素的转化分别需要15天、7--10天和4--5天,而只有在气温为30℃时才仅需2天。

冬春季由于温度较低,微生物活动性弱,尿素的转化速度十分缓慢,不能及时供给作物氮素营养。

碳铵在这一方面正好是其长,另一方面,碳铵投入比尿素少。

尿素施入农田,在未被转化之前,多呈分子状态存在于土壤中,容易被淋湿或随雨水沉入土层深处,造成损失而降低肥效。

而土壤胶体对碳铵的吸附能力强,是尿素的9.09--12.5倍;

在低温条件下挥发损失少,淋湿率也小,只为尿素的1/3左右。

钾肥的施用方法与技术

一、肥料性质

不同钾肥种类的性质不尽相同,如硫酸钾和氯化钾均为生理酸性肥料,适宜用于石灰性土壤;

在酸性土壤上,应配合施用适量石灰或草木灰。

窑灰钾肥为碱性肥料,宜用于酸性土壤。

氯化钾适宜用于水田,而不宜用于盐碱地;

至干钾肥所含氯离子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报道不一,需作具体分析。

作物种类之间耐氯的能力大小不同。

有资料报道,氯超过200mg/kg,对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产生不良影响;

在大于40Qmg/kg时,草莓的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的含量才会下降。

KCL作追肥,每亩用量20kg时,西爪的糖分含量明显下降。

而对大麻,该用量却能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在雨水多的南方地区,氯化钾的效果还大于硫酸钾。

二、钾肥的合理施用技术

(一)钾肥的分配和适宜用量钾肥应首先分配在严重缺钾的土壤及对钾要求多且吸收钾能力又弱的作物上,使有限的钾肥发挥其最大增产效果。

在轮作中也应合理分配,例如在一年,稻一稻一麦三熟制中,每年每亩施用总量为氯化钾15kg的条件下,一般每茬都宜适当施用钾肥。

若钾肥不足,则用在晚稻上。

(二)施用方法和位置钾肥一般作基肥,如作追肥也宜适当早施。

或基、追肥相结合,具体要考虑作物种类,如棉花,提倡基追肥相结合,追肥可在现蕾后开花前施用。

油菜宜作基肥施用。

甘蔗宜分次施用。

钾肥宜深施入水分状况较好的湿土层中,既有利于钾的扩散和减少土壤对钾的固定,又有利于作物的吸收。

固钾能力强和有效钾水平低的土壤上,宜在根系附近条施。

砂性土上宜分次施用,以减少钾的流失。

(三)应尽量在氮、磷基础上施用钾肥因为作物生育过程中需要多种养分,只有平衡施肥方能满足作物的要求。

据报道,不同种类作物对氮、磷、钾的要求明显不同,即使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区对氮,磷钾的要求亦异。

因此,宜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等进行平衡施肥,既有利于增产又改善品质。

农作物缺乏氮、磷、钾等元素后有哪些症状?

作物缺乏营养元素就会表现出一定的生理病态,了解各种缺素症状,有助于我们在作物营养元素缺乏时能对症进行及时补救。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矿质元素缺乏症状:

缺氮:

氮素供应不足,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片细狭,新叶出得慢。

同时,缺氮引起叶绿素含量降低,叶面的颜色变淡,呈黄绿色,并且从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发展;

严重时,下部叶片呈,甚至干枯死亡。

缺氮使作物营养体生长不良,对主要收获茎叶的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缺磷:

磷素供应不足,植株内糖类积累增加,形成较多的花青素,如玉米、番茄和油菜等茎叶上,可明显地看到紫红色的条纹或斑点,甚至枯死脱落。

水稻严重缺磷时,叶片直立,叶色浓绿,下部叶片叶尖枯萎,呈黄绿色,植株矮小,不分蘖,形成“僵苗”或“坐蔸”。

小麦缺磷易出现“小老苗”。

缺钾:

症状主要表现在叶部,且一般在生长中、后期才表现出来。

作物缺钾时,首先是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发黄或呈红褐色,逐渐向上扩展。

若新叶也出现缺钾症状,表明缺钾的程度已相当严重。

作物不同,其缺钾症状略有差异。

水稻缺钾时,易发生胡麻叶斑病,发病植株一般新叶抽出困难,抽穗不齐。

玉米缺钾时,植株矮小,节间变短,叶片显得特别长,较老叶片的叶尖和边缘出现条纹,进而叶尖和边缘干枯而中脉附近仍为绿色。

缺铁:

主要表现为失绿症;

作物缺硼易造成根系不发达,生长点死亡,开花不结实;

水稻缺锌叶色黄绿,植株矮化,玉米缺锌易出现白苗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