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092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试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熟悉计算机各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聘请企业的知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专业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指导,掌握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准确把握住计算机网络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方向,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制订出具有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特色的“以名企为依托,制定培养目标,确定就业单位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框架。

根据我们对计算机网络岗位的调查,确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理论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网络工程规划设计、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及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主要从事网络工程、网站建设及数据库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突出“岗位技能”的特点。

先制定本专业满足职业技能要求的相应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第三学年的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均采用校企联合制定课程计划,制定在企业开设的课程和实训环节,由企业制定教学计划,保证适应岗位群的要求。

安排18周毕业前的岗位培训,确保技能训练达到50%。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培养计划目标明确,有的放失,使学生就业前熟悉企业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组建维护及调试的主要方法手段,具备上岗能力。

这有别于普通高职教育,既对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水平有基本掌握,同时对实践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培养计划,促进人才供需双方零距离对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从而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人才配置及利用效率。

在明确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按照对毕业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分析,以岗位的职业能力项目来确课程与教学环节的设置。

体现以实际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 

学服务为模式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课程原有的学科体系,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将课程进行重组与创新,实行整体优化,构筑专业课程新系。

以实现教学环节与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培养方案要求制定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经历和能力培养是职业技术教育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为满足对学生实训的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计划的理论教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为1:

1。

课程设计和各种实习合计26周,技能训练课学时达1330学时,以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了能够使学生更深入企业的实际生产,按照企业要求,拟组建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和综合布线实验室,这两个实验室完全按照网络实际工程的模式建设的,通过在实验室5周的实际操作锻炼,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网络工程相结合。

(2)探索“校企互动”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定单位、定岗位”是校企联合“双赢”的教学模式,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点,加强“校企互动”的课程教学讨,将学校专业理论与企业技术相融合,在实践中使专业理论得到螺旋式认识和提高,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程中,专业技术的特点被强化。

如《网络互联设备》课程——是由网络基础、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等多项知识综合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以网络协议为基础,以网络设备为导向、以完成网络工程为目标的模块化结构。

将这门专业课程采用现场教学模式,聘请企业专家到企业的工程现场进行讲授,既能了解网络设备工作及控制的整个过程,又能切实把握在工程中的应用。

(3)依据行业职业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计算机网络专业专业根据国家有关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要求,突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

通过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多证书”教育制度来保障络人才的技能要求。

使人才培养工作更贴近就业市场和职业岗位的要求,

同时也促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通过大量实践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岗位培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导学生加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强调实地、实训、实干和实效,从而确保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对学生“多证”的要求,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握教学工作总体方向职业学校应以企业为依托,聘请由IT企业、IT职业教育专家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学指导委员会应根据产业发展和场需求,通过分析、研讨和咨询等活动,制订本专业领域具体的培训、培养计划及教学方案,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指导、控和评估,并对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指导。

强化基础教学管理,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一起,对现有本专业的程的大纲进行了充分研讨和全面的修定。

对教师在现行的改革方案基础上,建立适合教学改革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监督与检查制度。

通过企业实训指导,听取学生信息反馈,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综合考核学生的训成绩。

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考评教师的授课效果,逐步实行择优聘用的选师机制;

对学生,从严肃考风、考纪纪,树立良好的学风与校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师角色

当前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职业技术学院数量迅速增加,招生人数越来越多。

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对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的情况是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在数量上缺口较大,在质量上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有明显差距。

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及专业水平。

由于学校的转型,无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分配来的教师、引进的教师、原从事非专业教学的教师等各种来源的在职专业教师都应纳入培训计划,建立配套的培训制度及其相关的考核制度。

对各类教师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

对刚分配来的教师主要是教学技能及实践技能的培训,对引进的以前没有事过教学的技术骨干教师主要使他们尽快掌握教学技能。

在培训方法上要有创新,改革以前以书本、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训模式,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使教师能适应现代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新要求和现代业教育的新特点。

a、教师队伍建设应达到的目标:

(1)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以中年教师为主。

(2)职称结构合理,提高中高级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教师的数量。

(3)形成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b、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措施如下:

(1)在教师中实行“一帮一”的培养方案,让老教师带动新教师,在新教师中传授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使教师能更快的适应岗位;

(2)在教师中实行“听课评课”制度,使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活动中,老教师优秀的教学经得到学习,新教师大胆创新认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规定教师每学期完成一门前沿课程的学习,使教师队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

(4)定期指派教师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对专业知识进一步加深;

(5)定期指派教师到各大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6)加强教科研工作,鼓励教师投入生产第一线,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

在实际生产一线能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及发展方向,在开发设计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而这些将反过来作用于教学工作,专业教师能设计更切实际的更好专业教学方案,教给学生更实际更实用的知识、技能。

在教科研工作中,必定会涌现出冒尖的人才、冒尖的教师。

这些教师对带动学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校水平不断提升的标志;

(7)全部获得相关专业的技术等级证书。

教师要能指导学生获得等级证书,自己应具备更高技术等级。

学校采取一定的措确促使专业教师获得高级技术等级证书。

专业教师也具备双职称,如讲师+工程师、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8)加强引进具有实践经验与高级职称的外聘教师,以充实教师队伍。

二、能力素质培养

1、坚持一条主线,实施两个转轨,落实三个对接,体现四个不断线

(1)坚持一条主线。

确定以培养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任何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要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

传统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因此打牢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强调素质教育是学科型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

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突破。

在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但应着重建设以关键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特点,抓住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如本专业新增《网络设备互联实训》实训环节来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设计能力。

(2)实施两个转轨。

即从专业教育为主向综合素质培养为主转轨,从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轨。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其它方面的知识,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要适应这个特点,教育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了解高职教育的新特点,新发展,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

另外,高职教育培养的基层技术人员,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3)落实三个对接。

即基础知识与后续课程对接,专业知识与生产应用对接,实践技能与专业岗位对接。

制订教学计划时,要考虑课程体系的连贯性,专业课程的应用性,技能培训的对口性。

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计划,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市场专业具备计算机操作、调试和维修能力的要求,学生进行“计算机安装与调试”中级证的考核,开设有《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与之配套,并在学生考核前进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

(4)体现四个不断线。

即实施教育教学计划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线,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电子商务知识更新不断线,外语训练不断线。

出口通过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计划,使专业课教学力求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以应用为中心的综合性,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实践操作训练持续整个培养计划。

同时,贯穿“两课”教育,强化实用英语和电子商务,外语和电子商务知识的掌握已是各类人才必备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为已经融入世界计算机先进行列的我国计算机领域输送更优的人才,除《大学英语》外另安排《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时间持续到第四学期。

要紧紧跟上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知识和构架的设计和应用技术的掌握将始终贯穿高职教育阶段。

课程设置上将其专业知识覆盖面适当放宽,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对本专业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所涉猎,毕业后有一定的发展后劲。

2、课程结构设计合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高职教育应强调理论课程,做到理论知识要起指导作用。

如果从人才培养的层次上讲,高职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理论水平应高于技能型人才的理论水平。

因此,在设置网络专业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等方面都体现出对理论知识及素养的要求,都注重加强理论课程的设置及教学。

网络管理与信息处理专业在专业理论学习上不在于要求学生达到掌握

“为什么”的水平,而主要在于让学生能够达到通晓“是什么”和学会“怎么样”的层次,即达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水平即可,主要侧重应用型知识,强调为技术和心智技能及高级技能服务。

这些应用型知识以有用、够用、必需为度,适当兼顾一些学科理论知识,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发展作铺垫。

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以办出特色专业为目标。

这一主导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在《组网与络管理》课程教学中,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多次教学讨论,将网络管理与安全维护的主导思想讲授给学生,并结合路由器、防火墙等常用网络设备的使用贯穿始终,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践课程体系突出,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

高职课程应兼顾实践需求:

实践性是与理论性相对应的特点,它与理论性相辅相成。

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较高层次,是适应市场需求而设立的一种专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仍要遵循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般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必须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具体岗位需求状况,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急需的应用性人才。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培养的学生的质量。

因此,网络专业以专业实践课程、实训课程为突破口,建立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加大实验、实训力度,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养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性、技术型人才。

(1)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占课时比例,保证实践教学学时数。

实践性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之间的比例达到或接近1:

1,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基本完成上岗前的岗位技能训练,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

拟建相应的多媒体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硬件装配实验室等,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实践训练要求。

(2)制定专业技能训练计划,使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除单独制定专业总体技能训练计划外,在涉及实践环节较多的课程教学大纲中单独列出课程实践技能训练计划。

要求每一项实践性教学科目,都有相关的教学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指出该科目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

这样可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科目不落于形式、不走过场。

实践科目的目标要求大多对照相应岗位技能的应用要求来制定,保证学生毕业时能达到相应的专业岗位技能标准。

如学生在毕业前,要求绝大多数能获得计算机维修中级工、网络助理工程师CCNA、WDACE等多项上岗资格证书。

(3)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改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教师指导水平。

有些岗位技能针对性比较强的科目,如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与维修,拟聘请校外专职工程师来承担。

这样就形成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质量控制体系。

(4)拿出资金,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通过自筹资金、自主建立和校企联手等多种形式促进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广泛地与院外科技企业联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5)网络实验室建了立模式新颖独特,可实现分组建网,网间互连等方式,在拓朴结构的设计上,可实现星型、环型和总线型结构,网络设备新颖齐全。

实践课程及教学效果如何,是高职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岗位和职业针对性,是否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张力间作出选择这一问题的处理上,网络专业做到极强的实践性和必要的理论性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适当侧重实践课程,这也是高职特色所要求的。

4、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

当今,计算机已完全走进社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随之而来,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方向也得到扩展,计算机操作维护人员,计算机网络维护师,程序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等都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获得一门专业知识,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

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以及选修课。

给学生一个广大的学习空间进行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践课程中,采取“图书馆”的教学方式,由学生进行预约时间上机实践。

在课程的考核方面,有开卷,闭卷,实践考核,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5、课程的考核方面

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际技能、综合训练等均有考核标准,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

开卷,闭卷,实践考核,论文等,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6、计算机课程实践性较强

如WinXP,Office2003等教学内容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所以,网络专业大部分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新颖直接,学生容易接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理论体系

【瞄准岗位群,实践“T”型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快,就业岗位变换频繁,为了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必须使他们做到“一专多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以就业为导向,在网络专业的不同专业方向中实践“T”型人才培养模式。

“T”上面的一横表示学生向相邻岗位迁移的能力,代表岗位拓展能力,“T”下面的一竖表示岗位能力,代表针对某种岗位的核心技能。

结合模块化、进阶式课程设置,我们以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为手段,实践“T”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岗位适应能力性强的网络技术高技能人才。

1.建立相应的“T”型课程体系结构

目前我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岗位拓展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上又有独立的核心技能课,如下图所示:

网络

基础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实用软件

程序设计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

微机组装与维护

多媒体技术

数据库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组建

网络管理

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

网络编程技术

网络项目设计

网站项目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在“T”型的课程体系中,水平方向的课程模块用于支撑网络专业岗位群的通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垂直方向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则专门用于专业方向核心能力的培养。

我们围绕着“T”型课程体系结构展开各项教学活动。

2.围绕“T”型能力结构,实行职业技能证书和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为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我们将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融入到不同专业方向主干课程的教学中,突出职业的定向性和针对性。

由于措施得力,学生的职业素质好,专业能力强,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计划中要求学生必须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3.实践“T”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学改革

我们围绕“T”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建设,通过启动“121工程”,“四化工程”进行教学改革,教改成果已初见成效。

“121工程”是指开展“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力争本专业成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并按国家级示范性专业的要求建设本专业”的教改工程。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中,我们狠抓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

本专业所有主干课程均按网络课程进行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

实施“四化工程”,即“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设置进阶化,教学内容案例化、项目化,教学手段网络化”,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形成本专业的培养特色。

●根据岗位能力构建课程体系,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职业能力中“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等不同方向的要求,确定实训课程与相关项目,实训内容包含单项课程训练、专业综合训练、职业素质训练3个层次,包括认知性实践、课程设计、综合项目实训、岗前预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环节,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瞄准高职学生的特点,进阶式设置课程,使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在循环中得到强化和提升。

●针对高职教育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采用大量的案例和实际项目将知识点贯穿起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推行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采用工程项目教学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让学生参与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达到学校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的短距离对接。

●借助校园网和网络课程,大力推行网络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依托行业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三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课题共8项,其中,冷淑君老师主持的江西省教改课题《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于2007年结题;

汪一心教师参与的江西省教育厅立项的课题《高职院校标准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于2006年结题;

陈炘教师主持的省级立项课题《高级语言教学辅助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正在研究中;

樊兵老师2005年负责开发的萍乡电厂MIS、oa系统现已投入日常使用;

樊兵老师2006年参与开发的江西洪都集团605研究所OA系统现已投入使用;

康文生老师参与开发的《HAF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获2007年江西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冷淑君老师2007年冷淑君参与开发的洪恩IBB网络教学平台目前已投入使用;

康文生、冷淑君开发的《VB常用控件》课件在2005年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东方燕园杯”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佳作奖,并被收录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

【能力为先,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环境】

1.开展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网络资源,构建了本专业丰富的、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其中包括:

●建立了主干课程的案例库、项目库、课件库、实训题库、素材库以及优秀学生作品库等;

●将大部分主干课建设成网络课程;

●构建了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

2.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资源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加强与行业的合作,聘请了行业专家,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托IT行业建立了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探索“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我们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获得了充足的资源,企业也在产学研中收惠,形成了互惠共赢的产学研长效机制。

3.加大投入建设专业实验室,为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计算机网络专业现有组网技术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等一批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

在加强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充分利用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