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117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docx

级经典古诗诵读篇目DOC

目录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

3.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4.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5.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10.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14.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第一首

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简介: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作品简析:

这首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

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

此为汉代民歌,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

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第二首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品简析: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

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

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第三首

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简介:

北朝民歌,产生于黄河流域,歌词的作者主要是鲜卑族,也有氐、羌、汉族的人民。

歌词有的是用汉语,有的是用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后被译为汉语。

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纪录的作品,大约是传入南朝后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的,传世的约六十多首,以《敕勒歌》最为著名。

歌辞的主要内容,有的反映战争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如《木兰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反映婚姻爱情生活,有的描写北方特有的风光景色(如《敕勒歌》)。

它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形式上以五言四句为主,也有七言四句的气绝体和七言古体及杂言体,对唐代的诗歌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北朝民歌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今存60多首。

作品简析:

敕勒川,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

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尤以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歌辞大气磅礴,粗犷雄放,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千百年来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句。

第四首

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作品简析: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

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第五首

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唐代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20岁时,擢进士第。

举制策甲科。

累官监察御史。

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

迁给事中。

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

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

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

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

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第六首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

695年(唐武后证圣元年)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722年(开元十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725年(开元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738年(开元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

他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盛唐前期的伟大诗人及书法家。

他的作品大多散失,现仅存诗二十首。

作品简析: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喻成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第七首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品简析: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

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第八首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

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

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

传世之作仅六首诗。

作品简析: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第九首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作品简析: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清代诗评家也认为:

“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十首

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

曾游历东南各地。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作品简析: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

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第十一首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简介:

王翰(687—726),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

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

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有十四首。

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其中以《凉州词二首》

(一)最负盛名。

作品简析: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的作品。

这首边塞诗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第十二首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一说山西太原人。

诗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

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边塞诗很著名。

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王昌龄集》。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和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第十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品简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第十四首

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作品简析:

《鹿柴》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第十五首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简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