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119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docx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我校制定本预案。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及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

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

使其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使家长及学生知道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通过宣传单、标语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

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值班教师要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学校定期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

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

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

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

一旦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

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物品要予以消毒。

加强晨检、午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

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预防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名单

  预防手足口病领导小组:

  组长:

王__

  成员:

张__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

  一、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

z

  副组长:

zz等

  成员:

z和各班班主任及生活老师

  二、手足口病的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

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度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

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

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三、预防措施

  1。

平时预防措施。

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

平时要加强晨检和午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

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

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

发生病人后措施。

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

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

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

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

各班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

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四、应急处理措施

  1。

加强早晨和中午的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晨检教师上报到学校办公室;

  2。

班主任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

同时上报校长;

  4。

病情确诊后,学生进行融离治疗,愈后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过的学习物品等也要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以防传染给别的学生,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3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内容包括:

  1.组织成立了由医院、机关领导组成的指挥机构——医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办公室和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并在院党委的指导下负责监督、协调、落实手足口病防治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制定疫情报告制度、防治工作方案以及预防控制等措施。

  2.防治技术指导组是由以儿科、传染科、门诊、急诊、检验科和感染控制科等相关科室专家为骨干所组成,其工作内容和职责负责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咨询以及重症病例的救治和疑难病例的诊断。

同时设立专用的儿科发热门诊,并在该诊室前端设置预检分诊台,对手足口病进行严格的预检分诊和监测,对于直接持卡到各诊室就诊的儿童,分诊护士和主诊医生应安排就诊者到预检分诊台分诊;若是在非正常门诊时间,急诊科发现可疑病例要主动将病人转到儿科急诊专用诊室就诊或者请儿科专家会诊。

一旦确诊手足口病,首诊医师应按照医院传染病报告程序及时严格上报。

儿科门诊和急诊科每日16点上报当日接诊情况以及符合留观和住院标准的病例,要及时报告防治办公室并安排留观和住院;遇重症病例,应边实施抢救,边向防治办公室报告。

  3.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医院适时组织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治能力并利用宣传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要求接触过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诊室、医护人员要做好消毒工作并单独隔离重症患儿,发现手足口患者聚集性增多或死亡病例时,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二、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呢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

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

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

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三、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相应处理。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

  其他重症处理:

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

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四、手足口病怎么样去护理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

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

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1)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1)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7)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4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玻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

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

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

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

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

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

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流行特点:

  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

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

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

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

加强幼托机构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

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

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

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

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

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手足口病的预防: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玻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出现了手足口病之后,首先,对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给予彻底消毒,如:

食具、被褥等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

对患儿所在的班级立刻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级分开。

教师每天检查幼儿手心、脚心有无出疹,医生每天加强晨检、午检和晚检工作,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

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气消毒,对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决不并班。

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5

  辅导学校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

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1-2天出齐。

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

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

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

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

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流行特点:

  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

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

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

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近期各地区手足口病(EV71感染)盛行,为增强学校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各级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预防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预案。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1、校长作为学校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统一思想,定期进行预防控制工作的研讨,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当着当前学校重点工作之一。

  2、学校分管领导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列会制度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检查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保健教师每天做好晨、午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成立学校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领导小组:

  江为清(组长):

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温作胥(副组长):

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制度,检查落实。

负责常规检查,联络调度,信息报送。

负责家庭、社区卫生宣传。

  周合顺(副组长):

抓好校园平安防控和学校周边综合治理。

负责对师生的健康知识宣传及班级的管理工作。

  各班主任:

负责考勤制度、晨午检制度的落实,负责日常体育、卫生工作、特别是学生个人卫生的管理检查。

  华维道、黄宜渊(总务处):

负责校园环境卫生。

按照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对学校食堂、小卖部、饮用水等进行日常管理和卫生检查。

  二、学校依法开展手足口病(EV71感染)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坚决按照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日常工作。

  1、平时预防措施。

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

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

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

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

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

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手足口病的预防: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出现了手足口病之后,首先,对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给予彻底消毒,如:

食具、被褥等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

对患儿所在的班级立刻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级分开。

教师每天检查学生手心、脚心有无出疹,医生每天加强晨检、午检和晚检工作,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

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气消毒,对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

另外,向学生宣传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

  三、加强对师生的健康知识宣传及班级的管理工作

  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传染途经、症状体征以及预防方法。

利用校会、班主任会议时间进行各种手足口病(EV71感染)卫生知识讲座。

  严格考勤制度,建立晨检、午检制度,由各班主任每日检查班级学生出勤情况。

有缺勤者及时联系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泄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就医,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上报学校。

随时观察班级以及教师情况有类似症状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

教师办公室,班级随时消毒从而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杜绝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每班每天保证有一节体育课,利用每天最后一节课开展户外活动,保证一天的一小时锻炼时间,从而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抵抗力。

  四、个人卫生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禁在校内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的习惯。

  2、保持个人卫生,作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好习惯。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这一关:

如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干净、不吃小商小贩的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等。

  4、当出现不名原因的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五、作好信息报送工作

  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发现手足口病(EV71感染)或食物中毒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卫生防疫部门。

同时做好环境的消毒及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工作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6

  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近阶段手足口病在社会上迅速传播的现状,为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能力,减轻、消除手足口病的危害,保障全园小朋友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工作原则,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

  一、指导思想:

  以《临沭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沭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沭政办字40号)以及《临沭县教育局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沭教安卫字5号)和《白旄镇教育系统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20__年4月14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建立幼儿园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处理机制。

迅速、及时、积极开展全园防控手足口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有效、切实维护幼儿生命安全和教育稳定。

  二、目标任务

  1、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幼儿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手足口病报告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手足口病不在本园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园各线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

每日进行晨午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患儿所在班级所用桌椅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蔓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幼儿园成立预防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早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