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119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 第3单元 第3讲 细胞呼吸Word格式.docx

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

5.实质

(1)物质转化:

有机物变为无机物。

(2)能量转化: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三、无氧呼吸

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

(1)场所:

细胞质基质。

(2)第一阶段:

3.总反应式

(1)生成酒精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生成乳酸

2C3H6O3+少量能量。

4.实质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基础自测

1.判断

(1)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丙酮酸只发生在有氧时细胞的呼吸作用。

(×

(2)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3)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4)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5)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6)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

2.连线

有氧呼吸的物质变化

①ATP的产生

③[H]的产生

⑤H2O的利用

⑦[H]的利用

【答案】 ①a、b、c ②b ③a、b ④c ⑤b ⑥c ⑦c

3.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答案】 D

网络记忆

重点突破|领悟高考方向

重点1 细胞呼吸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考点精讲]

1.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剖析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图解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多种酶

物质

转化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和CO2

能量

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大量ATP

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

特点

受O2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有氧气存在时,无氧呼吸受抑制

联系

二者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并且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本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有关计算

(1)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产生的CO2摩尔数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1∶3

(2)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氧气和产生的CO2摩尔数

有氧呼吸需要的氧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3∶4

(3)产生等量的CO2时消耗的葡萄糖摩尔数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1

[命题视角]

视角1 细胞呼吸过程、物质变化、场所的分析

1.下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图中物质c为[H],它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C.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ATP

D.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

视角2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综合考查

2.(2014·

海南高考)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_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答案】 

(1)无氧 细胞质基质 酒精和二氧化碳

(2)减少 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同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下降 (3)有氧

重点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内因

(2)外因(环境因素):

温度、O2浓度、CO2浓度、含水量。

因素

曲线

解读

温度

温度主要影响呼吸酶的活性。

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O2

浓度

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

5%左右时消耗有机物最少

CO2

增加CO2的浓度对细胞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进行解释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2.影响细胞呼吸因素的应用

(1)O2

(2)温度

(3)水分

视角1 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3.下列是对细胞呼吸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

B.低氧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是因为此条件下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量少

C.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中等湿度的环境中储藏

D.温室大棚中,可以通过夜间适当降温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 C

视角2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分析

4.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温度对成熟水蜜桃呼吸速率的影响

A.20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50h后,30℃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

C.50h后,30℃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和15℃慢,是因为温度高使酶活性降低

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

【答案】 B

重点3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

[实验原理]

[实验流程]

(1)实验步骤

(2)实验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时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甲组(有氧)

变浑浊/快

无变化

乙组(无氧)

变浑浊/慢

出现灰绿色

(3)实验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且快,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能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实验演练]

1.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装置,如果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证明酵母菌(  )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只进行无氧呼吸

C.可能死亡

D.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2.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细胞呼吸类型所用的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装置1、2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发芽种子,装置3中为等量的煮熟种子。

若装置1左移10cm,装置2右移12cm,装置3右移2cm,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比值为(  )

A.6∶5     B.5∶6

C.2∶5D.5∶2

方法技巧类1|细胞呼吸类型的判定

[典例导悟]

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

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有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所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有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能产生[H]和ATP

【解析】 当氧浓度为a时,酒精产生量与CO2产生量相等,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当氧浓度为b时,产生CO2的量多于酒精的量,说明酵母菌还进行了有氧呼吸,当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b、d的细胞呼吸过程有所不同;

当氧浓度为c时,产生6mol酒精的同时会产生6molCO2,需要消耗3mol葡萄糖,剩余的9molCO2来自有氧呼吸,需消耗1.5mol葡萄糖,因此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无论是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都会产生[H]和ATP。

[拓展升华]

据CO2产生量、O2消耗量的关系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1)原理

C6H12O6+6O2+6H2O

12H2O+6CO2+能量

2CO2+2C2H5OH+少量能量

2C3H6O3+少量能量

(2)判断

①无CO2释放时,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如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

②不消耗O2,但产生CO2,细胞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增大,如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③当CO2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无变化,但若将CO2吸收,则可引起气体体积减小。

④当CO2释放量大于O2消耗量时,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判断哪种呼吸方式占优势,可分析如下:

a.若

,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

b.若

>

,则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占优势。

c.若

<

,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占优势。

[名师点睛]

(1)如果出现CO2释放量<

O2消耗量,呼吸底物可能含有脂肪,因为等量的脂肪氧化分解的需氧量高于糖类。

(2)有时还可根据发生的场所进行细胞呼吸方式的判定,如真核细胞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题组对练]

1.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在氧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消耗的葡萄糖中有2/3用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C.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3用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酵母菌停止发酵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当氧浓度为a时,酒精的产生量是6mol,则无氧呼吸CO2的生成量也为6mol。

图中实际CO2的生成量为15mol,用CO2的总生成量减去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15mol-6mol=9mol)。

有氧呼吸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产生6molCO2,则生成9molCO2消耗了1.5mol的葡萄糖;

无氧呼吸每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CO2,则生成6molCO2消耗了3mol的葡萄糖。

因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共消耗了4.5mol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是3mol,占2/3。

2.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

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

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甲组

乙组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

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解析】 甲组装置中,锥形瓶中二氧化碳及微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均被NaOH溶液吸收,该装置中微生物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导致锥形瓶内气压降低,故右管液面变化是微生物有氧呼吸消耗氧气量的变化。

乙组装置中,微生物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同时产生等量二氧化碳,有氧呼吸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升高,故右管液面变化表示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

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消耗量相等,则甲组锥形瓶气压降低,甲组右侧液面升高;

乙组锥形瓶气压不变,乙组的液面不变。

微生物无氧呼吸若为乳酸发酵,乳酸发酵过程不消耗也不产生气体,甲组及乙组右管的液面应均不变化。

当堂验收|提升高考考能

1.(2014·

天津高考)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CH2O)+O2

CO2+H2O+能量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解析】 过程①②分别是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A项,在有线粒体的真核生物细胞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中。

而在原核细胞中,过程①②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项,过程①通过有氧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至ATP中。

C项,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而不是来自H2O,H2O中的氧在光反应过程中通过水的光解产生O2。

D项,过程①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还原O2,生成H2O;

过程②通过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C3,因此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2.(2015·

安徽高考)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

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_______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

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和0.5℃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题图中可知,0.5℃的低温明显抑制了细胞呼吸,使CO2生成速率减慢,导致CO2释放量降低,主要原因是低温时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使CO2生成速率减慢;

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

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O2浓度变化(O2的减少量)来计算呼吸速率。

(2)该实验验证的是

(1)中的结果,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要一致,并且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要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

【答案】 

(1)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 CO2 O2

(2)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 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

3.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都是线粒体的组成部分

B.在②和③中都能产生大量的ATP

C.在②和③中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4.如图所示,A表示某人剧烈运动2分钟理论所需的氧量,B表示运动及恢复过程的氧耗量。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2min理论上所需的氧量

B:

表示实际所需的氧量

A.剧烈运动过程需氧量高说明剧烈运动耗能多,有氧呼吸产能多

B.在运动过程中血浆中乳酸的含量会增加,原因是肌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在图中可通过2分钟内实际供氧最少于理论需氧量来说明

C.剧烈运动过程中有一半C6H12O6发生以下反应:

C6H12O6→C3H6O3+能量

D.如果在运动过程测定血液pH,发现无大的变化,原因是血浆中有多对缓冲物质调节pH

5.“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

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