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1347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纪罡-正确认识知识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只有在原有的技术上经过创新,才有可能突破专利壁垒,实现创新的价值。

通过创新突破专利壁垒获得知识产权并非长久之策,因为本身拥有知识产权的人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创新。

企业只有提高创新速度,持续创新,才能保证交叉授权的有效进行。

——谁动了IBM的个人电脑市场?

——

IBM公司将组装电脑的器件的接口进行了标准化,使人们能够很容易组装一台电脑,它装有80286CPU处理器的电脑垄断了整个个人电脑市场。

但是,处于竞争优势下的IBM公司却在不久之后丢掉了大半个人电脑市场。

原来,英特尔公司开发出一款新的处理器——80386CPU,希望与IBM公司合作推出新的电脑。

IBM公司认为卖80286电脑正是赚钱的大好时候,可以暂时停止创新。

英特尔公司认为自己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开发出来的产品不能闲置,就利用IBM将接口标准化使任何人都可以组装电脑的条件,找到新的合作对象——康柏公司,由康柏公司第一个推出装有80386CPU的电脑,从而抢去大半的个人电脑市场。

总之,只有持续创新,才能突破专利壁垒,获得真正发展。

快速创新获得核心竞争力

——“微软距离破产只有18个月”——

比尔·

盖茨曾说过,“微软距离破产只有18个月。

”他清楚地了解,不管多好的软件,18个月后一定会被模仿成功并开发出更好的产品。

所以在Windows98、Windows2000系统仍然够用的情况下,微软仍坚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推出新的操作系统,让竞争对手无法跟随。

微软正是通过持续创新,推出新产品,将产品做到极致,才获得对手望尘莫及的核心竞争力。

开放式创新加快创新速度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通讯工具的发达,企业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速度。

比如,通用公司和丰田公司基本处于同等水平,对这两个公司来讲,倒车雷达、定速巡航等都不是技术难题,只能比创新的速度,不断推出新车。

跨领域创新应对替代危机

——随身听的进化——

日本曾将walkman磁带机做到极致,不但超薄还能自动翻带,音质也非常好,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使用了。

并不是因为东西本身不好,而是整个行业已被替代。

首先,磁带机被CD机整体替代;

随后,CD机又被MD机所替代;

后来,CD、MD又被MP3所替代;

如今,MP3也没有人用了,因为产品的相关功能直接集成到了手机中。

由案例可见,产品销路不好并不是产品做得不好,而是技术发展速度太快,导致整个行业被替代。

比如,互联网行业替代传统报纸行业就是跨领域替代的典型案例,可见,跨领域创新能够有效应对替代危机。

知识创新提升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创新力才有竞争力。

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概念,1997年2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将其修改为“知识经济”。

简单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要赚钱就要依靠知识创新。

相对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来讲,知识经济赚钱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表1所示)。

表1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对比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

时间

17-19世纪

19-20世纪末

20世纪末至今

代表

土地

生产线

知识

竞争力

劳动力

资本

创新

由表1可见,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是知识,其竞争力来自创新。

只有持续、快速地推进知识创新,进行跨流域创新,企业才能获得竞争力,应对替代危机。

2.创新的主要内容

创新的三要素

创新三要素是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知识聚合,其中知识聚合是企业创新最重要的要素。

比如,人类很早就想像鸟儿一样飞行,从先驱者绑着羽毛从山上往下跳,到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实现人类飞行梦想,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创新三要素的结合。

创新的分类

创新可以分为三类:

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比如,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就是原始创新。

跟随创新。

跟随创新是对每个细节不断进行优化的过程。

比如,第一台计算机很大很笨重,如今的台式机和笔记本都轻薄、灵巧了很多。

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

比如,从笔记本到Ipad就是集成创新。

创新的价值

对企业来讲,不同类型的创新具有不同的价值。

原始创新——“始创新”。

原始创新即“始创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一般由国家投入财力在研究所或大学进行。

对企业来讲,这种创新的回报周期较长。

跟随创新——“流创新”。

跟随创新即“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企业只有通过流创新对产品进行不断优化,才能获得竞争力。

集成创新——“源创新”。

集成创新即“源创新”,对企业来讲速度更快,并且具有革命性。

“源创新”和“流创新”的名称来自于成语“开源节流”,企业想要积累财富,一方面要节流,一方面要开源;

企业想要创新,更需要推出一款具有革命性的产品。

——雅虎的集成创新——

VERITY和雅虎都是做搜索引擎的企业,前者大家可能没听说过,但对雅虎却耳熟能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雅虎把它的搜索引擎应用到了广告领域。

雅虎将其搜索引擎放在网页上,公开、免费提供给公众使用,使任何人都可以用它检索知识,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

当客户达到一定规模后,雅虎就开始在搜索引擎上打广告,不断提升其商业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

因此,雅虎公司最精准的评价是引擎领域的广告公司。

雅虎的做法就是一种集成创新,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

对于企业来讲,流创新非常重要,但源创新更有价值,并且是无止境的。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知识创新,同时需要持续、快速和跨领域的创新。

企业想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聚合;

第二,快速聚合;

第三,集体创新;

第四,避免重复创新,把创新成果中的重复部分剔除掉。

二、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传统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创新的要求。

1990年,日本野中郁次郎提出一套全新的理念——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简称KM)。

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知识螺旋,其主要作用是提升创新力,从而提升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组成一条知识价值链,把知识价值转化为价值。

1.知识螺旋

知识螺旋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理论,分为社会化过程、外部化过程、结合化过程、内部化过程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知识螺旋的四部分英文缩写是S、E、C、I,其中在内部化过程中,I代表个人,G代表组织,C代表企业。

图1知识螺旋的组成

知识螺旋的基本原理

知识螺旋的基本原理分为四部分:

第一,社会化。

社会化是人际之间的知识交流。

比如,通过与同事聊天产生出一些好的想法、创意,从而形成小范围的知识聚合,但创新力比较小。

第二,外部化。

想要把小范围知识聚合力放大,需要通过一个外部化的过程,把大家的知识都显化,如将知识变成文件。

第三,结合化。

如果要将知识聚合放大,就要把大家的知识显化,将知识变成的文件放在文库里,供大家查阅。

第四,内部化。

把聚合到一起的知识,以培训等方式重新返回员工的头脑中。

由于知识量足够大,再进行知识聚合创新的强度和能量就会增大,创新力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有更多知识的人在进行交流时再进行知识聚合,循环往复,使知识螺旋旋转起来。

简单来说,知识螺旋就是一个大型的头脑风暴。

企业首先把大家的智慧聚集起来,其次建立文件库,最后使大家到文件库进行阅读和交流,这就是知识螺旋的基本原理。

知识螺旋的应用

——企业征求建议的错误做法——

企业在内部征求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时,通常由一个部门发出邀请或者通知,要求各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合理化建议。

然而建议提交之后往往会发现多数是不切实际的,企业领导会邀请专家对相对好的方案进行评比,评出前三等奖,领导颁完奖后,企业征求建议的程序也就结束了。

这种常用的做法通常会使一些有价值的、不太成熟的建议无法有效实行。

解决案例中企业的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运用知识螺旋理论。

企业想要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分步进行:

首先,在部门内部进行讨论,待讨论成熟后再提交,形成知识螺旋社会化过程;

其次,把产生的好主意写成文本,做成提案报告公示出来,形成知识螺旋外部化过程;

然后,把提案报告放在公司内部办公网络系统上,让全公司的员工看到,提出改进意见,使方案得到完善,完成知识螺旋的结合化过程。

如果方案经过一次完善后还不成熟,可以在知识螺旋中多转几个圈后再把成熟的方案报给公司。

公司收集到方案之后,邀请相关专家对公司有价值的方案进行知识螺旋,让专家对方案进行充分论证。

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

数据是用数字等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直观描述,如3.14就是一个数据,本身没有意义;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如当π等于3.14时,3.14就开始有了意义;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如圆的周长÷

直径=3.14;

智慧是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地做出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如利用直径计算出圆的周长或面积。

企业需要智慧,并需要对智慧进行管理,而企业的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企业更具智慧。

所以,对企业来说,进行知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2.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被写成文字或者是做成音频、视频的知识属于显性知识,更方便传播;

保持在头脑中,没有显化出来的知识是隐性知识。

关于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在学习时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了解知识是否已经显化。

对自身而言是隐性的知识,对他人而言可能已经是显性的知识。

第二,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第三,不能有效显化出来的知识,表明对该领域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

3.知识管理的发展史

知识管理经历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发展阶段。

图2知识管理的发展史

初级阶段

20世纪中期,美国经济出现波动,企业需要裁员。

企业担心被裁掉的员工把知识带走,于是开始思考把人与知识分离。

最后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人力资源对员工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把企业员工分为核心员工和非核心员工,在裁员时留下核心员工,裁掉非核心员工,使企业的知识不受影响。

同时,在经济恢复重新招聘员工时,利用留下的核心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中级阶段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趋势明显。

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得知日本在软实力方面做得较好,即通过知识沉淀提升的企业智力,使企业在相同硬件基础上做的事情更有效。

美国最终的解决方案是运用企业管理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建立学习型组织,引发学习日本管理模式的热潮,并推出“西格玛”等许多管理方面的思想。

高级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无法从硬件方面进行衡量。

比如,微软公司仅有的硬件设施就是员工的办公电脑,企业的竞争力完全取决于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管理应运而生。

4.集成创新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把商务搬到互联网上变成电子商务,这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集成创新。

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只能算模仿,但对中国企业来讲,就是源创新。

也就是说,创新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创新的空间性

所谓创新的空间性,是指把别人创新好的东西直接复制到自己的领域和空间,是一种创新,并且具有和最初创新相同的效果;

把其他企业、其他部门的成功经验用到自己的企业和部门,是一种创新;

对个人而言,学习别人的优势也是对自身的创新。

创新的时间性

创新具有时间性,将古人的智慧用到今天也是一种创新。

比如,我国领导人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出自《易经》“与时偕行,与时俱进”,这种古代知识对现在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创新。

把知识库里别人的知识用到自己的部门,虽然是复制行为,本身却是一个创新,这也是知识螺旋的特殊情况。

5.重复的剔除

西方有谚语:

“不要重复发明轮子。

”意思是,发明是一种创新,如果一个人已经发明了一个轮子,他人在不知情下又发明一个轮子,就是一种重复,必然会增加创新的难度,影响创新速度。

为避免发生重复行为,需要及时公示创新成果。

以下是一项针对研发型组织的调查:

问题:

项目过程中,当你发现要做的实验其他项目已经做过了,你会怎样做?

A.取消实验,直接使用前人的实验数据。

B.继续实验,前人的实验数据用做参考。

C.继续实验,我不相信别人的实验数据。

D.继续实验,不管怎样,我要亲自做一次。

E.继续实验,我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做没做过。

调查结果显示:

5%~6%的人选择取消实验,90%以上的选择继续试验。

也就是说,这些研发型组织如果有1000个研发人员,其真正实力只相当于100个研发人员。

因此,在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创新过程中的重复问题。

——不可复制的微软——

微软公司的软件不受专利权法保护,只受著作权法保护,很容易复制,但却没有人能够复制出微软的软件,甚至到目前为止,操作平台系统只剩微软一家。

能取得如此成果,主要归功于微软的创新速度。

微软在做知识管理时,大部分精力花在剔除重复方面。

微软软件上每打出一个补丁就要在全公司的范围内进行公示,其他开发小组就不需要再重复开发这个补丁。

微软拥有多个版本、多条程序、多种语言的操作系统,解决掉了重复问题,其各个开发团队和小组就可以不间断地进行创新,加快创新速度。

微软公司的知识管理的管理重点在于解决研发中的重复问题,以提升创新速度,获得竞争力。

三、知识管理为什么难做

知识管理工作难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

1.人力成本考虑不足

做知识管理的投入成本比较大,因此要提前做计划并按照企业规则进行,以保证知识管理的顺利进行。

比如,一个部门做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工作量相当于两个人做100天。

如果不事先在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中作出安排,不准备好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无法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的。

——方法正确,事半功倍——

某企业知识管理工作者想把各部门知识做成手册或培训教材,以提高新员工的学习效率,于是按照下列方法把工作安排给各个部门:

首先,在企业做明年事业规划时提交报告,在报告中说明做员工培训教材的意义、时间、步骤和相关的验收、结题、考核程序,并重点分析和计算完成整个事情的成本,比如,通过分析和计算,大约需要100人天的人力成本和材料、印刷、激励金等财务预算。

其次,企业领导针对报告分析知识管理的意义和成本。

方案一旦被批准,在年底做明年事业规划时,就会安排知识管理的相关事项。

再次,各部门经理在做部门计划时将该事项安排进去,做好时间安排。

由于知识管理部门已经统一做了预算,其他部门不用再做相关预算。

按照这个安排,企业的知识管理得以顺利进行。

2.做了不是知识管理的事情

企业中有些事情不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不能一概用知识管理来解决。

——方法错误,雪上加霜——

某企业经营遇到问题,员工纷纷离职。

企业老板担心员工离职后把企业核心知识带走,就联系知识管理方面的专家想做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专家问企业老板:

“你企业的员工为什么离职?

”企业老板回答说:

“我们企业是个家族企业,很多重要职位都是自家亲戚担任的,其中个别人管理水平低、素质不高,破坏了企业的内部氛围,失去了公平和公正,很多有能力的员工才纷纷离职。

听完这些,知识管理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该企业不适合做知识管理,理由有两点:

第一,企业当前人心涣散,没有员工愿意配合做知识管理,知识沉淀无法进行;

第二,在企业人心涣散时做知识管理,对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

该企业目前最重要的是用分官许愿、加薪等方式笼络核心员工,否则只能加速员工的离职率。

企业想留住知识,一定要留住拥有知识的人,否则即使拥有写满知识的文件,也无人接替工作。

如何留人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不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

对于企业来说,应在经营良好的时候沉淀核心知识,而不是在危机时才用知识管理救急。

3.对知识管理理解错误

很多企业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对的,但因为选错了方法,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出现了错误,导致后面所做的工作偏离轨道。

——奥运会上的知识管理——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主席罗格先生想做奥运会的知识管理,把奥运会筹备、举办的相关知识沉淀下来,减少后面奥运会主办城市举办奥运会的难度。

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罗格先生与悉尼奥组委协商,以500澳元的价格买下他们举办奥运会过程中的各类合同文件。

罗格先生将买到的文件分别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后面的两个奥运会主办城市雅典和北京。

雅典买到些文件后大呼上当,因为这些文件对其主办的奥运会几乎没有帮助。

对此,罗格先生专门请了一个英国的咨询公司来做知识管理,全面介入雅典奥运会的整个筹备期,分析每一个过程,把相关经验写成手册、做成计划。

计划做好后,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得以实施。

北京奥运会动用了100多万志愿者,其中3万多名专门按照咨询公司拟好的计划从事知识管理工作。

比如,记录活动的详细过程:

对一些经验性的东西,进行访谈并录制成视频;

对流程化较强的事情,直接做成手册和流程图;

把没有显性化的知识显性化,对不能显性化的知识,通过隐性知识进行传递,如伦敦奥组委观察团来北京实地学习。

最终,北京奥运会筹办的知识以800万美元卖给了伦敦。

知识管理不是文档管理,如果对知识管理理解不足,就无法做好知识管理。

4.没有明确目标

知识管理的目的性越强,做起来就越容易。

国内很多企业的知识管理者本身都不清楚企业做知识管理的目的,结果长时间所做的知识管理只能是文档管理。

5.有投机取巧心理

企业在做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投机取巧的心理:

花钱买软件

很多企业买来大企业的知识管理软件后,却很少有人使用,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知识管理不是一套软件能够解决的;

第二,运营知识管理软件的专业性很强、学问很多,不能简单操作。

签发红头文件

有些企业希望通制度把知识管理做好,于是开始签发红头文件。

比如,制定相关制度,要求各部门按照制度规定做知识管理,并请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签发后下发到各部门,下边部门由于无法完成就不采取行动,企业却没有任何办法。

以激励为主

有的企业出台许多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参与到知识管理中,却发现只有少数人比较活跃。

通过激励的理念做知识管理是正确的,但做知识管理所需要的人力成本没有解决,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到位,单靠激励措施是无法实行的。

此外,知识管理的专业性非常强,企业想真正把知识管理做下去,就必须掌握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在进行文档管理时,解决知识的信息安全问题。

(责任编辑:

王翠侠、唐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