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1378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考点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1、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票面采用汉、蒙、藏、维、壮等五种民族文字。

透过人民币票面的文字,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①民族平等原则②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③民族区域自治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③

2、“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

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

”这种“变通办法”是指()

A.制定了l954年宪法B.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D.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说:

“无论哪个国家,当它强盛的时候,一定是边疆安全的时候。

因为国家的强盛,必须先把边疆做成金城汤池,使敌国的外患无由侵入,然后中枢权威才能巩固,整个国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

”下列举措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评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5、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此制度是指()

A.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某一同学的爷爷曾经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他对孙子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有如下表述,请你判断哪些不符合史实(  )

①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大会决定改北平为北京③大会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在新中国政权建设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都注意吸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参加。

以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为例,63名委员中,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30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人。

这最能说明(  )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确立

D.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毛泽东指出:

“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大表大会制尚未建立B.无产阶级占全国人口比例低

C.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开展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9、列宁说:

“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各个民族的高度自治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下是著名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

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12、“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分权制衡与民主监督制度

14、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成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文中“站起来了”就当时而言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实现了人民的自由平等D.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

15、有学者说:

“建国初期的《共同纲领》地位特殊,按其性质应该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行动的一个纲要,是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成立的联合政府的共同政治基础。

’,材料观点表明《共同纲领》是()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新政府的施政纲领

C.社会主义性质宪法D多党联合执政纲领

16、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中说: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17、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

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

这一变化()

A.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B.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预

C.表明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

18、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政协“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了改变

19、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

20、毛泽东说:

“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毛泽东这一论述的背景是()

A.解放后共同筹建新中国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D.文化大革命中制度破坏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1、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

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

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读了它,你有何感想?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

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

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在何时,相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材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三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

截至2008年3月9日下午2时,提案审查委员会共收到提案4772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92人,占委员总数的89.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材料四我们中国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的出现,确实考虑到选举民主的不足……西方民主主要是选举民主,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说,选举的时候公民是主人,选完了以后公民是奴隶。

协商民主的特点首先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

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以后还可以协商。

并不像选举民主,选的时候很高兴,选完以后就不能更改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

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李君如《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的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是人民币上绘有汉字和大量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的信息,这能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视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以及体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答案选①③④。

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与社会主义的原则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②。

故答案选C。

2、D

3、【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强调了边疆安全使外国无由入侵,是一个国家中枢权威得到巩固和整个国家安全的前提保障,A项是唐朝促进国内民族关系发展的措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C两项都是抵御外来侵略的措施,与材料观点不符,应排除.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实现少数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保障了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故选D.

4、【答案】A

【解析】题干中归绥、迪化等少数民族名称体现了旧中国对这些地区的蔑视,这是大汉族主义的色彩.而建国之后名称的变化则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C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

5、【答案】C

【解析】A项缺少中共领导这个内容,我国的政党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所以排除A项。

BD两项为无关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是民族制度与代议制度,故答案选择C项。

6、【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①正确.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④项正确.1949年将北平改为北京,故②错误.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③错误,故B项正确.故选B.

7、【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吸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63名委员中,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30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人”可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起来,故C项正确.AB两项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

8、【答案】D

【解析】A、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错误;B、当时无产阶级人口众多,描述不符合历史现实,排除;C、建国之初就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D、鉴于当时三大改造尚未完成,因此毛主席有了之前的论断,正确;故选D.

9、【答案】A

【解析】①民族自治充分实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正确;②民族区域自治能够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正确;③民族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的,因此不能说是高度自治,错误;④民族自治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正确;故选A.

10、【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可知,反映的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D项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均不能从材料中体现,故ABC三项错误.故选D.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筹备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故选B.

12、【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强调民族关系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故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不是针对少数民族,故A项错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不是针对少数民族,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党派之间的民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材料中“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排除A。

题干没有涉及多党合作,排除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排除C。

一国两制是针对港、澳、台地区。

分权制衡题干没有体现,排除D。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立即得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奉行敌视和孤立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之后中国不断努力的结果,而且领土主权并未统一、民主政治建设任重道远,排除A、C、D项。

B项正确。

15、【答案】B

【解析】从材料“按其性质应该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行动的一个纲要,是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成立的联合政府的共同政治基础”中可知,《共同纲领》是新政府的施政纲领;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故A、C项不符合;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选项。

16、【答案】D

【解析】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材料中“里程碑”表现在宪法的制定。

故答案为D项。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项;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共产党核心地位早已确立,均不能体现出“里程碑”的含义,排除BC项。

17、【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内容。

从材料信息“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和“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可知A项正确;公民行使权利会受到限制,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选举体制的改革,没有反映政治体制改革,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主政治的进步,不是曲折发展,D项排除。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根据材料,1954年新中国已经成立,政治协商会议已经从原来的代职人民代表大会转变为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作用了,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选项时间过晚;C选项说法错误,政治协商不是各党派联合执政。

19、【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避免了政党斗争并发展成为稳定的民主国家,而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0、【答案】B

【解析】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材料中毛泽东提出人民政协的性质不同于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协只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毛泽东作出题干材料中的论述时,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已结束,其背景是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故选B。

1949年9月新政协召开前,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共同筹建新中国,新政协召开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AC两项均与题意不符;文化大革命发生在毛泽东作出上述论述之后,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

(1)性质: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答临时大总统亦给分);司法权属于法院。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本题采取分层评分,第一层次:

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公民人身权利受到侵犯,宪法遭到破坏;第二层次:

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

22、

(1)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主要内容: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1954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3)依据:

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意义:

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析】

(1)从材料一的来源上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有所体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颁布的。

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材料中得出,概括起来就是在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的事务少数民族自己来管理。

(2)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

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从材料中“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可以得出我国各民族的居住情况是制度确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历史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23、

(1)原因:

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改没有完成;人民进步的程度(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尚不足。

(2)变化:

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或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

(3)行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

(4)作用:

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及时对中共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保证了各阶层公民有序的参政议政。

(5)认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辅相成;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它也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