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156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

答案

(1)比喻和对偶。

不甘而无奈。

(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

一、二句,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三、四句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

五、六句,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还是辜负了。

梦回人远许多愁写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

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

全词新颖别致,显示出辛弃疾词于豪放之外的另一种风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注]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刘长卿:

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诗中主要表现了的哪些情感?

试简要概括。

答案

(1)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友人的牵挂。

(2)对自己官位偏低、不被重用的现实的不满。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

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注]倚。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

西曛:

斜阳。

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

【核心知识回放】

1.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较为常见的有:

忧国伤时,如反映离乱之苦,同情百姓疾苦,担忧国家前途命运。

建功立业,如渴望建功立业及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痛苦。

思乡怀人,离愁别绪。

生活杂感,如昔盛今衰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等。

2.答思想感情题的术语有:

表示思想感情性质的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执著、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等,表示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及对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悼亡、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厌弃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凡脱俗、羁旅愁思、恋情闺怨等。

定向训练一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

【练前点拨】

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常规方法有:

观标题、联、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等。

临场答题时,特别要注意:

1.理层次

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是字词句联阕篇。

因为除字词外,其余的都能理清层次。

而层次往往对应着感情要点的层次,对应着答题要点的数量。

2.明位置

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外,剩余的语言片段在诗(词)中都有个位置。

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词)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联)就把握了全诗(词)。

而要分析的是中间句(联),除要细读内部外,还要上下句分析。

3.品关键词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

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

愁怨愤恨忧凄喜

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演练体悟】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答案愁独冷、凉(暗含冷寂)孤、独(暗含孤傲)

(2)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

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的思想感情;

这些语言叫景物语。

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之用意;

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

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

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演练体悟】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以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

(2007·

江苏)

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案:

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注]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蕨拳:

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答案一个缓字,说明荡舟慢行,为的是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

桃花,属典故语,不仅实写青溪之景,也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案但有,只要有,表明故人提供禄米,是自己一家子生存下去的根本条件。

更何求中的更,是再复又的意思,表明自己对故人的帮助已经感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

因此,尾联除透露出诗人暂时的舒心安定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的悲苦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辛酸。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阙:

指长安。

此诗作于奔赴长安应试途中。

太华:

陕西的华山。

中条:

山西的中条山。

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犹自,仍然;

渔樵,借代,代指隐逸生活。

第二天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仍然梦想过着渔樵般的生活,这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定向训练二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

(一)把握景中情

会从诗歌描写的景物中分析出包含的感情是做诗歌鉴赏题的基本功、内家功。

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

一种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

一种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从操作层面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

如江风引雨入舟凉(2010年江苏卷)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

还要会从景物冷暖中体味悲喜。

墨分五彩,词含七情。

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

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演练体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横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横塘:

旧址在今苏州西南,这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

南浦:

本指水的南边,后来把它作为送别地点的代称。

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案借景抒情。

着绿的南浦、静静的石桥和朱塔、如丝的细雨、似线的垂柳、待发的画船,诗人借这些典型的景物,抒发了离别之情。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诗人描绘的景色明艳清丽,但抒发的却是朋友间离别的伤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草

杨基

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尾联表达了诗人淡淡的闲愁。

尾联通过平川十里、牛羊缓移、晚风习习、笛声悠扬等景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

诗人先前的旧恨新愁在这恬静优美的田园旋律中渐渐消融,可在逐渐获得的闲适的心情中,过去的愁绪难以全部散去。

3.(2013·

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劳劳:

遥远。

修禊:

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苏堤:

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案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

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

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解析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

思乡之情。

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偃蹇:

高耸、傲慢的样子。

生:

语助词,无义。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

答案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

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

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二)把握物中情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

要把握诗中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

在答题时要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

望梅花

蒲宗孟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

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

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

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

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词托梅花以言志,表达了对梅花孤傲高洁、淡然自守、卓尔不的品性的追求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看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3.(2011·

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三)把握典中情

古诗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分析典故中的情感,主要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内容,次要把握用典的用意:

或伤己、或讽今。

答题有时也要把握住对典中人事及自己、时事的双层情感态度,同时注意的身世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1.(2013·

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余既三句出自《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

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

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就曾多次受到打击。

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长恨复长恨。

听我楚狂声用楚狂接舆的典故。

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

姓陆,名通,字接舆。

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

词人用此典故,正是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

富贵非吾事则是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词人以陶渊明自况,认为富贵非吾愿,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过勤政楼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注勤政楼:

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

承露丝囊:

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臣,接受臣祝寿。

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

金铺:

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感昔伤今(昔盛今衰的历史兴亡之感)。

暗寓了对唐玄宗晚年荒淫享乐而荒废朝政的批评。

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讽刺与批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1205年65岁的辛弃疾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

他写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

迷楼:

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

很石:

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

北门:

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

金鼓:

指出征的队伍。

依依种柳:

《晋书·

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在下片中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答案提到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是将辛弃疾与之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感伤于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认为南宋要收复失地,非辛弃疾莫属。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

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注]唯应谷鸟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著子:

结子,这里指果实。

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

答案舍弃了李商隐面对夕阳的无奈和伤感,表达了赏景的喜悦之情。

定向训练三把握住古诗丰富、复杂、变化的情感

古代诗歌表达情感有以下几个特点:

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

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的。

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了解这些特点,对答好情感题大有帮助。

如善于披景入情,抓住情感变化的脉络去梳理,不能只抓一点,不顾其余;

答案要多层面、多要点等。

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抓住小注中的提示,同时抓住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语句: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写出了诗人与远道来访的朋友相聚时回忆往事的高兴和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

将诗人的那种对宦海浮沉的无奈写了出来。

写出了孤城寒日,天色将晚,与友人分别在即,离愁难尽。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注]

[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三塔寺:

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

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再次来此的欣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

除夜即除夕。

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概括。

答案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

八声甘州·

读诸葛武侯传

王质

过隆中。

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

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

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

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

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

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

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注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其先东平(今属山东)人,南渡后,徙兴国(今湖北阳新)。

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交,深见器重。

草堂翁: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避难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营构草堂,前后居住达三年之久,故以草堂翁命名。

他游成都武侯庙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吊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虽然诸葛亮北伐万事成空,却盛赞《出师表》牛斗气常冲,这样写表达出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案为诸葛亮悲壮的失败而深深叹惋;

赞美诸葛亮的忠诚与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

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情绪。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崖州城作[注]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用山欲留人来表达不得回乡的痛楚之情,不说走不了,而说山留人,将重重阻碍的羁绊,说成殷勤的挽留;

没有直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表面写景物,语气平静舒缓,实则蕴含着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原:

原野。

从全诗来看,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请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

前三联写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

最后一联写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鹧鸪天东阳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