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6]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31633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6]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6]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6]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6]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6]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6]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6]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6]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6]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docx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代码:

376]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肝门区的结构包括

  A.肝动脉、门静脉、肝管

  B.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

  C.肝动脉、肝静脉、肝管

  D.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

  E.肝动脉、肝静脉、下腔静脉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在第二篇相关专业知识第五章人体影像解剖第四节经肝门的冠状层面[题眼解析]肝门区的结构包括肝动静脉肝管A[材料题]

  2、女性,37岁,右上腹部阵发性闷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可自行缓解,无放射痛。

  上腹部CT平扫示肝右后叶一类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界尚清楚。

增强扫描表现为"

  早出晚归"的特点。

  [子母单选]

  1.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原发性肝癌

  B.肝海绵状血管瘤

  C.肝脓肿

  D.肝囊肿

  E.肝转移瘤

  参考答案:

B[子母单选]

  2.上腹部MR检查可出现的征象为

  A.牛眼征

  B.环征

  C.灯泡征

  D.亮肝

  E.黑肝

  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

  3、X线强度(I)与管电压的关系是

  A.I与管电压的六次方成正比

  B.I与管电压的一次方成正比

  C.I与管电压的二次方成正比

  D.I与管电压的四次方成正比

  E.I与管电压的三次方成正比

  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

  4、CR应用的辐射转换器是

  A.影像增强器

  B.硒鼓检测器

  C.非晶硅探测器

  D.CCD探测器

  E.影像板(IP)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第二篇相关专业知识,第七章医学影像设备,第二节CR与DR设备[题眼解析]CR应用的辐射转换器是IP板(影像记录板)。

  [单项选择题]

  5、膝关节的组成,不包括

  A.髌骨

  B.腓骨小头

  C.胫骨上端

  D.髁间隆起

  E.股骨内、外髁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现在教材第一章第二节骨关节系统[题眼解析]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胫骨内外髁,胫骨髁间隆起)及髌骨构成。

  腓骨小头属于踝关节[单项选择题]

  6、在CT图像上,正常脑沟的宽度不超过A.1mmB.2mmC.3mmD.4mmE.5mm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一章头部第二节脑的应用解剖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在

  CT、MRI图像上,正常脑沟的宽度不超过5mm,故ABCD错误,此题答案为E选项。

  【知识拓展】端脑由左右侧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之间为大脑纵裂,裂底借胼胝体相连。

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上外侧面与内侧面交界处为上缘,与底面交界处为下缘。

大脑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脑沟和脑沟之间隆起的部分是脑回。

  [单项选择题]

  7、关于肝海绵状血管瘤CT强化表现,错误的是

  A.动脉期边缘结节样强化

  B.动脉期部分瘤体可与腹主动脉强化程度一致

  C.强化由边缘逐渐向中心扩展

  D.实质期与正常肝实质密度相同

  E.动脉期呈均匀强化

  参考答案:

E

  [单项选择题]

  8、鞍上池后方相邻结构为

  A.延髓

  B.第四脑室

  C.视交叉

  D.中脑

  E.丘脑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放射医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第五章人体影像解剖第一节头部p92经视交叉的横断层面的相关组织结构。

  【题眼解析】此断面中可见五角形的鞍上池,鞍上池两侧可见颞叶,鞍上池后方为脑桥,脑桥后方为小脑,二者间连以粗大的小脑中脚,其间可见第四脑室断面。

由此可见只有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

  【知识拓展】鞍上池由交叉池和脚间池或由交叉池和桥池构成,可呈六角星形及五角星形。

  [单项选择题]

  9、关于X线管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按管壳材料分玻璃壳X线管和金属X线管

  B.按阳极形式分固定阳极X线管和旋转阳极X线管

  C.特殊X线管包括栅控X线管、软组织摄影用X线管、大容量X线管

  D.特殊X线管包括软组织摄影用X线管、三极X线管、大容量X线管

  E.按阴极形式分固定阳极X线管和旋转阳极X线管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现在教材第七章第一节的X线管部分原文内容。

  [题眼解析]按阳极形式分类,分为固定阳极x线管和旋转阳极x线管。

  [单项选择题]

  10、注入对比剂后的CT扫描,正确的称呼是

  A.造影

  B.增强

  C.造影扫描

  D.增强扫描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现在教材的第十四章——第二节:

CT检查技术(检查方法)[题眼解析]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的扫描,称为增强扫描。

目的是使血管增强和增加组织与病灶间的影像对比度。

  [单项选择题]

  11、关于左侧位心前缘影像解剖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下段为右心室

  B.上段为升主动脉

  C.左侧位心影呈椭圆形

  D.与胸骨间的透明区称心后间隙

  E.中段由右心室的漏斗部与肺动脉主干构成

  参考答案:

D[单项选择题]

  12、关于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检查,哪种说法不正确

  A.颅板下见新月形高密度灶

  B.多由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所致

  C.大多伴发颅骨骨折

  D.血肿多沿脑表面广泛分布

  E.常伴有脑挫裂伤,脑水肿及占位征象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知识点在《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二节颅脑损伤三、颅内血肿中有提及到该知识点

  【题眼解析】依据硬膜下血肿常为减速性头颅损伤所致,无颅骨骨折或骨折仅位于暴力部位。

故选项C说法不正确ABDE选项正确

  【知识拓展】硬膜下血肿常为减速性头颅损伤所致,无颅骨骨折或骨折仅位于暴力部位。

其血源多为脑对冲伤处的静脉、小动脉或由大脑向上矢状窦汇入的桥静脉撕裂出血。

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

血肿范围广,不受颅缝限制。

由于常合并脑挫裂伤,故占位效应显著。

  [单项选择题]

  13、将探测器接收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是

  A.探测器

  B.后组探测器

  C.信号放大器

  D.信号比较器

  E.A/D转换器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现在教材第十章第二节。

  [题眼解析]A/D转换器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电器元件。

通过它可将探测器接收到的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

  [单项选择题]

  14、X线管具有高度的真空能够

  A.防止吸收软X线

  B.提供良好的热隔离

  C.防止电子在碰撞中损失能量

  D.能够用来作自整流

  E.这些都不是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放射物理与防护》第三章X射线的产生第三节X射线产生的条件与装置一、X射线产生的条件提及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真空度较高的空间,使电子在运动中不受气体分子的阻挡和电离放电而降低能量故选择C

  【知识拓展】X线产生应具备3个条件

  1、要有一个电子源。

  2、要有一个能经受起高速电子撞击而产生X射线的靶,即阳极。

  3、要有高速电子流。

高速电子流的产生本身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有一个高电压产生的强电场,使电子从中获得高速运动的能量;其二是有一真空度较高的空间,以使电子在运动中不受气体分子的阻挡和电离放电而降低能量,同时,也能保护灯丝不被氧化而被烧毁。

  [单项选择题]

  15、患者,女性,36岁。

因进食困难,进行性加重1年就诊,钡餐检查示食管明显扩张,蠕动减弱,食管远端残根状,表面尚光整,服温水后,造影剂可部分进入胃内,最可能诊断为

  A.食管远端癌

  B.食管贲门失弛缓

  C.食管下端静脉曲张

  D.反流性食管炎

  E.食管下段黏膜下平滑肌瘤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七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第一节胃肠道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

  1.食管癌X线造影表现为偏心、腔内龛影、移形等特点,与题干不符,故不选A选项。

  2、食管下段平滑肌瘤X线造影表现为环形征,即当钡剂大部分通过后,肿瘤上、下方食管收缩,肿瘤处食管似被撑开,肿瘤周围钡剂环绕涂布,其上、下缘呈弓状或环状,与题干不符,故不选E选项。

  3、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双对比造影表现为早期阴性或仅可见食管下段的轻微痉挛性改变,管壁光滑规则,偶见锯齿状第三收缩波;炎症进展时可见管壁毛糙,糜烂引起的针尖状钡点,或星芒状、网织交错之线样龛影,与题干不符,故不选D选项。

  4.食管静脉曲张X线造影表现为早期下段食管粘膜皱襞增粗或稍迂曲,管腔边缘略呈锯齿状。

进一步发展,典型者为呈串珠状或蚯蚓状充盈缺损,与题干不符,故不选C选项。

  5.食管贲门失弛缓X线造影表现为食管下端自上而下逐渐狭窄呈漏斗状或鸟嘴状,狭窄段长短不一,边缘光滑,质地柔软,黏膜皱襞正常,故此题答案为B选项。

  【知识拓展】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障碍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从而逐渐使食管张力、蠕动减低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

  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

  [单项选择题]

  16、关于右前斜位心后缘影像解剖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下段由心房构成

  B.食管与左心房后缘相邻

  C.下段下部较短为左心房

  D.下段上部较长段为左心房略呈弧形

  E.上段升主动脉后缘与上腔静脉重叠影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17、椎前间隙是指

  A.枢椎体和椎前筋膜之间

  B.上至寰椎

  C.下通食管后间隙

  D.外侧为腮腺床

  E.外侧是咽旁间隙及其内颈动脉鞘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放射医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第五章人体影像解剖第一节头部p93经枢椎体上份的横断层。

  【题眼解析】枢椎体与椎前筋膜之间为椎前间隙(A正确),上至颅底(B错误),下达胸部,为一潜在性间隙,颈椎结核的寒性脓肿可进入此间隙向下蔓延。

颊肌紧贴于固有口腔两侧,后方为腮腺及“腮腺床”;咽后间隙位于咽后壁与枢前筋膜之间,上至颅底,向下通食管后间隙,外侧是咽旁间隙及其内的颈动脉鞘等。

  由此可见选项CDE均与题不符。

  [单项选择题]

  18、CT机将X线锥形束限定为扇形束的部件是

  A.滤过器

  B.准直器

  C.窗口

  D.探测器

  E.定位系统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CT机X线窗口处的准直器,用以屏蔽不必要的射线。

产生扇形X线束,扫描层厚即使通过调整X线束的厚度而改变。

  [单项选择题]

  19、在横断层面上,位居耻骨联合前方的结构是

  A.精索

  B.股动、静脉

  C.肛提肌

  D.闭孔内肌

  E.闭孔外肌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五章盆部与会阴第一节概述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耻骨联合上缘:

直立时,尾骨尖与耻骨联合上缘在同一水平面上,经此处所作的横断层面是显示精囊的最佳平面,故BCDE错误,此题答案为A选项。

  【知识拓展】耻骨联合上缘:

左、右耻骨联合面之间借助耻骨间盘相连,形成耻骨联合,其上缘为骨盆上口(骨盆入口)的界标之一。

  [单项选择题]

  20、CT扫描中常用的FOV是指

  A.矩阵大小

  B.兴趣区

  C.灰阶标尺

  D.扫描野

  E.激光胶片的分辨率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现在教材的第十章—第四节:

CT成像原理[题眼解析]扫描野(fieldofview)英文简写FOV。

  [材料题]

  21、女性,37岁,右上腹部阵发性闷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可自行缓解,无放射痛。

  上腹部CT平扫示肝右后叶一类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界尚清楚。

增强扫描表现为"

  早出晚归"的特点。

  [子母单选]

  1.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原发性肝癌

  B.肝海绵状血管瘤

  C.肝脓肿

  D.肝囊肿

  E.肝转移瘤

  参考答案:

B[子母单选]

  2.上腹部MR检查可出现的征象为

  A.牛眼征

  B.环征

  C.灯泡征

  D.亮肝

  E.黑肝

  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

  22、描述肢体远、近端的人体参考部位是

  A.膈肌

  B.心脏

  C.腹部

  D.颈部

  E.体表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可见于2020版教材第二章--第四节X线摄影基础一、解剖学基准线

  (三)解剖学方位

  4.近和远P38[题眼解析]远侧、近侧-根据距肢体根部的距离,内侧、外侧-以身体正中面为准。

  [单项选择题]

  23、CR应用的辐射转换器是

  A.影像增强器

  B.硒鼓检测器

  C.非晶硅探测器D.CCD探测器

  E.影像板(IP)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第二篇相关专业知识,第七章医学影像设备,第二节CR与DR设备

  [题眼解析]CR应用的辐射转换器是IP板(影像记录板)。

  [单项选择题]

  24、下述关节知识,哪项不对

  A.关节软骨主要靠滑膜营养

  B.平片所示关节间隙主要由关节软骨构成

  C.关节囊由纤维层和滑膜层构成

  D.平片难以区分正常关节囊与周围软组织

  E.高质量平片能隐约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层次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七章骨骼肌肉系统第二节正常影像学表现p255四肢关节的组成部分及其影像学表现。

  【题眼解析】滑膜关节其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关节骨端有关节软骨,关节囊内衬以滑模,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另外关节囊内或外有韧带附着,关节囊是有外表的纤维层和内面的滑膜层构成。

由此可见选项AC正确。

  X线平片仅可显示骨端关节面表现为边缘光整的线状致密影和两个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的关节间隙,由此可见B错误。

而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即关节囊、韧带、关节盘在X线平片均不能显示。

高质量平片能隐约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层次。

由此可见选项DE均正确。

  [单项选择题]

  25、在CT图像上,正常脑沟的宽度不超过A.1mm

  B.2mm

  C.3mm

  D.4mm

  E.5mm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一章头部第二节脑的应用解剖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在

  CT、MRI图像上,正常脑沟的宽度不超过5mm,故ABCD错误,此题答案为E选项。

  【知识拓展】端脑由左右侧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之间为大脑纵裂,裂底借胼胝体相连。

大脑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上外侧面与内侧面交界处为上缘,与底面交界处为下缘。

大脑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脑沟和脑沟之间隆起的部分是脑回。

  [材料题]

  26、男性,34岁。

反复咳脓痰,伴痰中带血。

体验双下肺呼吸音增粗。

  [子母单选]

  1.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气胸

  C.支气管扩张

  D.肺气肿

  E.支气管哮喘

  参考答案:

C

  [子母单选]

  2.

  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诊断

  A.胸片B.超声

  C.高分辨率CT扫描

  D.MRI

  E.DSA

  参考答案:

C[单项选择题]

  27、鞍上池后方相邻结构为

  A.延髓

  B.第四脑室

  C.视交叉

  D.中脑

  E.丘脑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放射医学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第五章人体影像解剖第一节头部p92经视交叉的横断层面的相关组织结构。

  【题眼解析】此断面中可见五角形的鞍上池,鞍上池两侧可见颞叶,鞍上池后方为脑桥,脑桥后方为小脑,二者间连以粗大的小脑中脚,其间可见第四脑室断面。

由此可见只有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

  【知识拓展】鞍上池由交叉池和脚间池或由交叉池和桥池构成,可呈六角星形及五角星形。

  [单项选择题]

  28、旋转阳极X线管优于静止阳极X线管的优点是

  A.较大的照射野

  B.较大的X线管容量

  C.增加照片对比度

  D.工作费用少E.这些都对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现在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题眼解析]旋转阳极X线管的特点是功率大,焦点小。

  [单项选择题]

  29、注入对比剂后的CT扫描,正确的称呼是

  A.造影

  B.增强

  C.造影扫描

  D.增强扫描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现在教材的第十四章——第二节:

CT检查技术(检查方法)[题眼解析]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的扫描,称为增强扫描。

目的是使血管增强和增加组织与病灶间的影像对比度。

  [单项选择题]

  30、在横断面上可用于辨别中央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大部分为一条不被中断的沟

  B.较深

  C.可有一条或两条沟与之平行

  D.中央前回厚于中央后回

  E.中央沟为顶叶和枕叶间的界线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一章头部第二节脑的应用解剖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中央沟为额叶和顶叶的界限,顶枕沟为顶叶和枕叶间的界线,ABCD表述正确,故此题答案为E选项。

  【知识拓展】中央沟自半球上内侧缘中点稍后沿外侧面斜向下前,至外侧裂上方。

  Retzius见此沟上端有16%达上内侧缘,20%不达上内侧缘,以中部的沟底最深,其内可见连续回,下端几乎不到外侧裂,而由中央前、后回的融合带所封闭;该带呈弓桥状,向上弯曲,称中央下回。

经观察中央沟上端起于半球内侧面、上内侧缘及外侧面者各占1/3;下端不到外侧裂者,占85%~86%;打开中央沟前后壁,见沟壁上有壁间回者,占83%~91%;沟底有连接回者,占10%~11%。

研究者认为,中央沟几乎均左右对称,典型者上、下端封闭,即上端的旁中央小叶与中央前、后回结合在一起,下端存在中央下回。

中央沟通常不间断,但在1%~8%病例中,中间可被深在的横向回中断。

从正中矢状面观,中央沟位于冠状缝后方50(36~55)mm处。

可将中央沟直观地看作峡深裂隙,但并非平直,有二处弯曲,上曲位于中上1/3交界处,凸向后方;下曲位于中下1/3交界处,凸向前方。

  它属于界限型脑沟,沟壁亦为皮质结构,参与躯体感觉运动。

  [单项选择题]

  31、新X线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老化训练,其目的是

  A.加热灯丝

  B.加热管壳

  C.磨合轴承

  D.提高X线管真空度

  E.有意缩短其寿命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由于管内金属中的微量气体慢慢释放,使管内真空气有所降低,若与上使用,会造成X线管损坏,老化训练可逐渐增加负荷,适应使用状态,提高X线管真空气。

  [单项选择题]

  32、通常将下肢分为

  A.膝部、小腿和足部B.膝部、踝部和足部

  C.膝部、大腿和足部

  D.膝部、大腿和小腿

  E.大腿、小腿和足部

  参考答案:

E

  参考解析:

通常将下肢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为髋部、大腿、小腿和足部。

  [单项选择题]

  33、在横断层面上,第1骶椎前方的血管神经不出现

  A.髂内动脉

  B.髂外动脉

  C.骶正中动脉

  D.股神经

  E.腰骶干

  参考答案:

D[单项选择题]

  34、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CT特征表现为

  A.鼻甲肥大

  B.窦腔内积液

  C.窦腔透光度减低

  D.窦壁骨质硬化增厚

  E.鼻窦黏膜增厚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主要特点是窦腔骨壁硬化增厚,为持续性炎症刺激所致。

  [单项选择题]

  35、属于主观评价法的是

  A.MTF

  B.NEQ

  C.DQE

  D.SNR

  E.ROC

  参考答案:

E[单项选择题]

  36、有关高对比度分辨率测试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模对比分辨率要求≥10%

  B.选用适当参数扫描

  C.头颅标准扫描,高对比度分辨率约在3mm以内

  D.标准是所有五个孔都能清晰显示

  E.测试频度每月一次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目前,CT机在头颅标准模式时,其分辨力约在1mm以内,在高分辨力下可达到0.25mm。

  [单项选择题]

  37、标准化制定方法:

  “5W1H”中,1H指的是

  A.谁负责

  B.何时

  C.在何处D.怎样做,方法

  E.为什么,目的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5W1H中,1H指的是how,怎样做,方法。

  [单项选择题]

  38、关于颈内动脉造影动脉期侧位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向上分出大脑前动脉

  B.在两大脑半球间向前上行

  C.大脑前动脉向前上绕胼胝体嘴及膝走行

  D.颈内动脉出破裂孔后构成"U"形虹吸曲

  E.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在侧位像上近于轴位便于观察

  参考答案:

E

  [单项选择题]

  39、患者,女,46岁,两眼不能完全睁开,全身无力,前纵隔内发现肿块,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胸腺瘤

  B.畸胎瘤

  C.胸内甲状腺肿

  D.心包囊肿

  E.气管囊肿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前纵隔好发的肿瘤为胸腺瘤、畸胎瘤和心包囊肿,但是1/3的胸腺瘤患者可出现重症肌无力,且常因相关症状而就诊。

该患者两眼不能完全睁开,全身无力,与重症肌无力症状相符。

  [单项选择题]

  4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972年CT问世

  B.1982年螺旋CT问世

  C.1985年滑环CT问世

  D.1991年双排螺旋CT问世

  E.1998年多层螺旋CT问世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

ct问世的时间。

  题眼

  解析:

1972年CT问世。

1989年螺旋CT问世。

1985年滑环CT问世。

1991年双排螺旋CT问世。

1998年多层螺旋CT问世

  知识拓展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

X射线CT(X-CT)以及γ射线CT(γ-CT)等。

成像原理,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