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3191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6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docx

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分析可上传

 

青岛啤酒

财务报表分析

小组成员:

周晓靖豆玉茹林聪吴俊洁连晨欣

谭一秀史运锋崔明

08财务管理

 

【摘要】

我们以青岛啤酒为主体,在行业背景分析和青岛啤酒公司自身历史及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青岛啤酒财务报表的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

重点分析了2005年—2009年青岛啤酒各项财务指标的发展变化,同时选取了燕京啤酒和重庆啤酒进行了行业间的横向对比。

根据财务分析和行业特点,对青岛啤酒提出了前景展望。

 

目录

1啤酒行业背景分析1

1.1我国啤酒行业特点1

1.2啤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1

2青岛啤酒公司基本情况介绍3

2.1青岛啤酒公司简介3

2.2青岛啤酒发展战略3

2.3青岛啤酒SWOT分析5

2.4青岛啤酒股权结构分析6

3会计分析8

3.1应收账款8

3.2其他应收款:

10

3.3存货分析10

3.4固定资产13

4财务分析16

4.1报表分析16

4.1.1资产负债表分析16

4.1.2利润表分析19

4.2财务指标分析21

4.2.1变现能力比率分析21

4.2.2长期偿债比率分析28

4.2.3资产管理比率分析32

4.2.4盈利能力比率分析36

4.2.5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43

5青岛啤酒2009年杜邦分析51

6财务分析总结53

7结论与展望53

 

1啤酒行业背景分析

1.1我国啤酒行业特点

我国啤酒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竞争,总体上可以体现出以下行业特点:

1、进入微利时代。

在中国的啤酒市场,低价促销是一些地方品牌抢夺市场的常用策略,这对商家来说往往无利可图,尤其对众多中小型啤酒企业来说低价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旦提价,其优势将荡然无存,这对中小型啤酒企业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不提价则是赔本赚吆喝,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2、并购风起云涌。

我国啤酒行业正从高速发展期向成熟期迈进,市场需求缓慢稳定,竞争激烈,导致啤酒行业并购盛行,生产集中度继续提高。

由于啤酒消费具备区域性特征,在市场扩大幅度有限的情况下,啤酒龙头企业将继续加大并购力度,通过行业整合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过,国内啤酒行业的整合还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没有更深入的整合规划,对收购企业核心操控能力弱。

3、产业集中度低。

国内大部分啤酒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品牌多而杂,难以形成突出的产业优势,国内啤酒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仍较低。

1.2啤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我们选用了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啤酒行业的行业环境及特点,每一个方面又细分为若干小问题来具体分析。

1.2.1新进入者的威胁

1、规模经济效应

啤酒行业属于传统行业,进入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却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啤酒行业的销售利润率相对较低,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所以规模优势是决定性的竞争要素,对利润率的影响力很大。

故从这个方面看,新进入者的威胁较低。

2、产品商标信誉和用户的忠诚性

在啤酒行业中,需要很大的时间和费用来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服务,一旦建立了自己品牌的信誉,拥有了忠诚的客户群,就能占有较大优势。

同时,国产名牌啤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很巩固,而且消费者在购买啤酒的决策中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中,产品的品质质量是第一考虑要素,其次是品牌与广告形象和公司历史与文化。

所以从这点看新进入者的威胁较低。

3、新进入者的资金需求和风险

啤酒生产需要大型配套设备,工艺复杂、投资大、周期长,使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投资者难以涉足,所以啤酒行业的风险较大,新进入者的威胁较低。

4、新进入者物流和销售渠道的建立难度

在啤酒行业中物流和渠道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建立成本高。

物流的管理和销售渠道的建设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产品销售和获利能力。

相对而言新进入者的威胁较低。

所以总体来说新进入者的威胁较低。

1.2.2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1、该行业现有的竞争者

我国啤酒企业基本分为三大阶梯,第一阶梯是青岛、华润雪花和燕京三大全国品牌,基本遍布全国,且在全国的扩张仍在进行;第二阶梯是珠江、重庆、哈尔滨,他们在区域地区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以中端品牌为主,保持行业平均的利润率;第三梯队是各地的中小啤酒厂,他们的竞争力体现在低成本和地方保护主义,但长期看没有生命力,必将被市场淘汰或被收购。

而且洋品牌的进入和一些资本的运作和收购,使得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发展趋势的愈演愈烈,因此竞争非常的激烈,可能会出现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而突破本行业约定俗成的规则来打击和排斥其他竞争者的行为。

所以,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很强。

2、该行业现有产品的差别

主流啤酒消费的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多数厂商在保护主打品牌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资金、渠道等诸多优势进行同质产品的横向延伸,因此在质量上是没有多大差别的。

所以从这点看,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较强。

1.2.3替代品威胁

啤酒行业的替代品主要是白酒、葡萄酒、红酒、黄酒、米酒等含酒精的酒,在这几种酒中只有米酒的价格可以和啤酒的价格产生竞争,但啤酒的消费者范围明显比米酒要大得多,所以替代品的威胁较低。

1.2.4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从购买商的行业转换成本看,由于啤酒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不需要固定在特定的供应商身上,所以购买者得转换成本不高,而且只要有利益的倾斜,马上就会改变供应商,所以转换成本非常低,购买商的议价能力强。

1.2.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1、供应行业的集中程度

主要供应商为欧洲和美洲的大麦供应商,所以集中度较高,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强。

2、供应商产品的重要程度

啤酒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位置,上游的各个环节,主要有原料(麦芽和水)、辅料(酵母和啤酒花),所占啤酒公司的成本非常高,对于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

所以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高。

3、供应商产品的差别

在供应商中尤其是澳洲小麦的品质非常好,因此供应商之间的产品差异还是很大的,而且当建立了长期的销售关系时,购买者的转换成本也是相当大的。

因此从这点看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高。

所以,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啤酒行业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的能力都很强,而且对于新进入者而言,投资成本大,周期长,所以风险非常高。

所以除非有雄厚的资本做保障才有可能成功进入该行业,而中小企业最好不要进入啤酒行业的。

而对于现有的啤酒企业来说,如何应对行业中激烈的竞争才是最关键的。

2青岛啤酒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1青岛啤酒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国有青岛啤酒厂,始建于一九零三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厂。

公司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六日注册成立,随后在香港发行了H种股票并于七月十五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成为首家海外上市的国内企业,同年七月在国内发行了A种股票并于八月二十七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啤酒制造、销售以及与之相关的业务。

目前公司在国内拥有53家啤酒生产企业,分布于全国18个省市地区,规模和市场份额居国内啤酒行业领先地位。

其生产的青岛啤酒为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已营销世界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2.2青岛啤酒发展战略

2.2.1在集团化发展大趋势中,理性回归

青啤从1994年以8000万元全资收购扬州啤酒厂开始,在行业掀起了大规模的扩张狂潮,从此走了上规模发展的快车道。

到1999年,短短的5年间,青啤就投入4亿多元,收购兼并了总生产规模超过150万吨的22家啤酒企业。

到2000年,青啤并购动作之大更加令人惊奇,一年之间就投资近6亿元收购了总规模约120万吨的16家啤酒企业。

然而到了2001年,青啤的收购步伐却放慢了许多,只出资2.6亿元收购了总规模60万吨的7家企业。

而2002年到目前为至,青啤只收购了厦门银城一家啤酒企业,其兼并扩张速度明显放缓,从资源争夺转入资源整合和品牌竞争的新阶段。

在2006年度的工作计划中,青啤提出了“整和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方针,明确表示要实施战略性调整,实现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转变。

青啤金志国总经理明确指出:

“购并是手段,整合是本质”,青岛啤酒走上了收购兼并和消化整和并重的良性循环时代。

放慢了并购步伐的青啤并没有放慢前进的步伐,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企业内部的整合上,通过集团与各分公司之间企业文化、人才、技术、资本、品牌等方面的融合使分公司的竞争素质快速提高,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盈利,成为青啤集团利润增长点。

2.2.2.依靠品牌和资本取得发展

青岛啤酒是中国唯一的一个世界啤酒品牌,近年来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迅速攀升,巨大的品牌价值成为青岛啤酒开拓市场和对外扩张的最大优势所在,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使青啤在终端消费市场上拥有非常强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企业在维持百年品牌之余,增强品牌激情与活:

2005年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2008国内啤酒赞助商,独创并实施了集“品牌传播、产品销售、消费者体验”于一体的“三位一体”的营销战略,还开展“NBA拉拉队选拔”等活动。

青啤在继续实施品牌运营的同时,也开始利用积累下的丰厚资本开始实施资本运营,并且探索出资本扩张的新模式,即不使用总部资本而是由子公司出资进行并购,如青啤西安分公司分别对渭南、汉中啤酒厂的并购。

资本与品牌的双管齐下,使青啤在发展中显示出更大的威力。

2.2.3“1+3”品牌战略

公司的新品牌战略是以“青岛”这个全国主品牌带动其他二线区域品牌以及三线地方品牌,二线区域品牌为“汉斯”(主导西北市场)、“崂山”(主导山东市场)、“山水”(主导华南、华东、西南市场)。

在相关的区域市场形成“1+1”的品牌战略,即“青岛品牌+区域品牌”共同合作。

向“青岛”主品牌和二线品牌(“汉斯”、“崂山”、“山水”)要效益,让二线品牌和三线品牌卡位区域和地方市场,逐步退出以三线品牌为代表的低档酒市场。

这就是公司的“1+3”和“1+1”的品牌战略。

我们认为公司的品牌战略有助于减少品牌间的内耗以及渠道的重复建设,通过品牌的统一管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由于单个品牌的提价难度较大,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带来吨酒价位的提高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来源。

2.2.4加强与国内外啤酒巨头的合作

青啤在依靠自身力量做大做强国内外市场的同时,早已开始于国际资本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走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路子。

日本四大啤酒集团之一的朝日是青啤的第一个国际资本合作伙伴,此外,青啤还与A-B公司等国际著名企业有紧密合作。

2.2.5文化经营成为青岛啤酒经营重点

价格经营、产品经营。

品牌经营和文化经营是企业经营的四个层次和境界。

中国啤酒的经营还处于价格经营和产品经营阶段,品牌经营初露端倪。

享誉海外的百年品牌青岛啤酒的文化经营,已经建立了一个框架,正在挖掘企业悠久历史资源和文化精髓,通过经营文化解决产品和品牌层次的提升问题,增加价值含量。

2.3青岛啤酒SWOT分析

表1SWOT分析表

项目

要点

影响

优势(S)

♦国内规模最大

♦市场占有率最高

♦国内啤酒第一品牌

♦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

♦全国行销网络建成,运输费用降低

♦强化地方消费者对青岛啤酒的忠诚度

♦品牌基础稳固,可延伸到新产品

劣势(W)

♦快速扩张后内部资源整合困难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居高不下

♦竞争加剧,促销费用高,影响利润

♦上钩地方啤酒厂后,消费者对品牌接纳难度大

机会(O)

♦加入WTO,可降低大麦等原料的进口成本

♦我国啤酒销量逐年上升

♦农村啤酒市场及低价啤酒市场扩大

♦可加快市场周转时间

♦可增加啤酒出口量及竞争力

威胁(T)

♦中高档啤酒市场持续低迷

♦竞争者众多,价格战加剧

♦啤酒市场季节性较强

♦部门费用与季节性设备闲置负担较重

♦价格带下滑,产品毛利率下降

♦文化的输入及整合难度大,资源浪费大

2.4青岛啤酒股权结构分析

青岛啤酒股权结构主要从2009年12月31日股权结构以及2007-2009年青岛啤酒股权结构变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4.1青岛啤酒2009年末股权结构分析

表青岛啤酒2009年12月31日股权结构表

数量

比例(%)

1.国家持股

399,820,000

29.59

2.国有法人持股

17,574,505

1.30

3.人民币普通股

278,519,112

20.62

4.境外上市的外资股

655,069,178

48.49

股份总数

1,350,982,795

100

图青岛啤酒2009年12月31日股权结构图

由以上图表可知,青岛啤酒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国内的个人投资、国家持股以及境外上市的外资股,境外上市的外资股持股比例总额大于国家持股,为深入了解公司的控股股东,必须详细分析境外上市的外资股以及国家持股的持股结构。

2.4.1.1国家持股分析

图青岛啤酒国家股分析

青岛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市国资委”)为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青岛市国资委隶属于青岛市人民政府,是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管理和监督青岛市所属国有资产运营的部门,受青岛市人民政府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2.4.1.2境外上市的外资股分析

通过对青岛啤酒2009年度年报中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分析得到境外上市外资股的主要结构。

表境外上市外资股的主要结构(2009年12月31日)

数量

比例(%)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285,868,342

21.16

ASAHIBREWERIESLTD

266,721,836

19.74

ICBC(ASIA)NOMINEEIMITED

91,641,342

6.78

644,231,520

47.68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虽然境外上市的外资股持股比例总额超过国有持股,但是单一的外资股持股比例低于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持股(即国有持股),所以青岛啤酒的主要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青岛啤酒的主要经营业务及管理活动为:

根据市政府授权,依照《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对所监管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2.4.2青岛啤酒2007-2009年股权结构变化分析

青岛啤酒在2007-2009年没有因送股、配股等原因引起公司股份总数及结构的变动。

2.4.2.12008年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

青岛啤酒于2008年4月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符合条件的A股投资者发行了价值15亿元人民币、期限为6年的分离交易可转债,该发行于4月9日完成,发行的公司债券及认股权证已于2008年4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青岛啤酒发行的分离交易可转债由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担任评级机构,评级结果为AA+级,且权证的存续期为自认股权证上市之日起18个月。

截至2008年末,尚无认股权证行权成功。

截至2009年10月19日行权期结束时止,共计85,529,792份认股权证成功行权,按照2:

1的行权比例,新增境内流通A股42,763,617股,使青岛啤酒股份总数及境内上市内资股数量发生变化由行权之前的1,308,219,178股增加至1,350,982,795股,注册资本相应增加。

2.4.2.2战略投资者的引入

2009年,Anheuser-BuschInBevS.A.(简称“A-B英博公司”)寻求出售原A—B英博公司持有的青岛啤酒27%股权后,日本朝日啤酒和陈发树先生分别受让其中19.99%和7.01%的股权,青岛啤酒成功与朝日啤酒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结为战略合作伙伴。

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将对青岛啤酒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加强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与青岛啤酒加强与国内外啤酒巨头的合作的发展战略相适应。

3会计分析

3.1应收账款

2009

2008

2007

应收账款

344,629,758

330,858,272

329,051,908

减:

坏账准备

252,035,111

249,405,551

234,852,607

92,594,647

81,452,721

94,199,30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2008年应收账款较2007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2008年坏账准备集体较多。

2008年较2007年计提比例没有变化,但是2008年三年以上应收账款比重和金额都有所增加,所以导致坏账准备计提增加。

2009年应收账款增长比例率高于营业收入增长比例,主要是由于2009年为了促进销售,公司使用了较宽松的信用政策。

但是总体来说,应收账款的增长较为稳定,而且随着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和增长,增长率低于后两者。

公司的应收账款政策变化不大,营业规模的增长导致应收账款的增长。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2007

2008

2009

一年以内

1%

1%

5%

一年到两年

30%

30%

50%

两年到三年

100%

100%

100%

三年以上

100%

100%

100%

 

燕京啤酒

重庆啤酒

青岛啤酒

账龄

1年以内

5

5

5

一年到两年

10

10

50

两年到三年

30

30

100

三年以上

50

50

100

四年到五年

80

五年以上

100

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没有变更,但是一年以内和一年到两年的计提比例2009年较2008年和2007年有所增加。

相比其他同行业企业,一年以上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高出很多,采取稳健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

应收账款前五名所占比例

2009

2008

2007

金额

78,957,689

71,667,000

73,716,000

占应收账款比例

22.91%

21.66%

22.40%

不存在对于某一或某些公司以来过大的问题。

账龄分析(三年以上)

2009

2008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青岛啤酒

199,705,855

57.95%

200,405,532

60.57%

燕京啤酒

30,336,490

22.82%

30,944,359

20.50%

重庆啤酒

129,277

1.49%

青岛啤酒相对于同行业的燕京啤酒和重庆啤酒,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总的应收账款的比例很大,均超过50%,而且近几年该比例一直较平稳,说明青岛啤酒的应收账款收回风险相对较大,对现金的回收和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消极影响。

3.2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账款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其他应收款

207,474,794

214,013,625

289,301,063

减:

坏账准备

74,231,112

75,631,555

75,040,547

133,243,682

138,382,070

214,260,516

其他应收款增长率

-0.037131891

-0.354141059

其他应收款没有发生异常增长或是减少,2008年其他应收款有较大幅度减少时因为预付给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回。

综述:

公司采取较为稳健的应收账款政策与管理。

附注:

*2009年,关联公司青啤广州总经销,占应收账款总额比例6.93%,因该公司处于停业状态,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对2009年青岛啤酒的应收账款影响较大。

3.3存货分析

3.3.1会计政策分析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存货会计政策如下:

1、分类

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和周转材料等,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2、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发出时的成本按加权平均法核算,库存商品和在产品成本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在正常生产能力下按系统的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存货跌价准备按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

可变现净值按日常活动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

4、本集团的存货盘存制度采用永续盘存制。

5、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

周转材料包括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等,采用分期摊销法进行摊销。

与燕京啤酒和重庆啤酒的存货会计政策对比发现,三家企业的存货会计政策在以上5各方面都基本一致。

存货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能比较符合实际的反映存货价值,对利润水平的影响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青岛啤酒的存货规模较大且周转次数多,采用永续盘存制也是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

所以,从存货会计政策的选择上看还是较为合理的。

采用多模法策____

3.3.2存货的规模与结构分析

根据青岛啤酒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资料,进行了存货规模和结构的分析。

存货账面价值*

金额

结构

2007-12-31

2008-12-31

2009-12-31

2007-12-31

2008-12-31

2009-12-31

原材料

1,015,499,442

1,085,927,211

581,052,933

45.09%

38.58%

29.94%

包装物

787,155,672

1,010,325,374

826,349,994

34.95%

35.89%

42.58%

低值易耗品

38,687,619

38,229,831

40,556,851

1.72%

1.36%

2.09%

委托加工物资

19,827,865

134,850,096

55,409,307

0.88%

4.79%

2.86%

在产品

233,496,038

279,098,228

234,983,994

10.37%

9.91%

12.11%

产成品

157,407,976

266,646,410

202,241,076

6.99%

9.47%

10.42%

合计

2,252,074,612

2,815,077,150

1,940,594,155

100.00%

100.00%

100.00%

*:

未减去跌价准备。

存货规模变化图

存货结构变化图

在2007-2009年三年间,存货的规模在2008年达到峰值,明显高于2007年和2009年。

从存货的具体组成项目分析,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在产品的变化均不大,波动较大的主要为原材料、包装物和产成品。

结合报表披露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可知,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从2007年开始,啤酒主要原料进口大麦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由2007年初的200多美元/吨上升至2008年超过500多美元/吨,2008年中期,国际大麦价格达到最高点,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大麦的价格持续回落,直至2009年进口大麦价格继续迅速回落,其它原材物料价格也低位运行。

若去除价格因素,可以看出存货水平还是较为稳定的。

从存货的结构看,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在产品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比重变化剧烈的是原材料和包装物。

其中原材料的比重大幅下降,这与进口原材料价格的变化有关;包装物在2009年有了大幅的增加,在年报中披露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使得营业成本提高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