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1948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docx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教材分析跟踪练习

2.1.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的存在形态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两种:

一种是______态,即单质;另一种是______态,即化合物。

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构成了这种元素的物质家族。

2.元素与物质的多样性

1)每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许多元素还可以形成性质不同的多种单质,如碳元素可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单质。

(2)一种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元素种类不同,组成的化合物不同,元素种类相同时也可能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和O可形成______和______两种氧化物。

3.我的收获

(1)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物质都是由______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______,元素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形态称为该元素的______态。

(3)不同种元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__________,元素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形态称为该元素的______态。

二、物质的分类

1.初中我们已接触过简单的物质分类,如根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我们熟悉的氧化物、酸、碱和盐是按照____________分类的。

(1)交叉分类法

①含义:

根据______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

Na2CO3

(2)树状分类法

①含义:

对______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

行____的分类法。

②举例:

2.我的收获

①根据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②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可将纯净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__

________和__________。

⑤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将化合物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知识点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一种单质

C.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知识点2 物质的分类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A.硫酸  纯碱  孔雀石[Cu2(OH)2CO3]

B.硝酸  烧碱  绿矾[FeSO4·7H2O]

C.醋酸  乙醇  碳酸钙

D.盐酸  熟石灰  苛性钠

3.下列物质的分类采用树状分类法的是(  )

A.铁是单质,又是导体

B.纯净物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C.氯化钠是钠的化合物,又是氯化物

D.氢氧化钙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属于碱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基础落

一、

1.游离 化合

2.

(1)金刚石 石墨 C60 

(2)CO CO2

3.

(1)元素 

(2)

单质 游离 (3)化合物 化合

二、

1.纯净物 

混合物 元素种类 物质的性质

(1)①不同 ②钠 碳酸 可溶性 

(2)

①不同 分类 ②纯净物 金属单质 Na 非金属单质 C 酸 H2SO4 碱 KOH 盐 FeCl3 Al2O3

2.①混合物 纯净物 ②溶液 胶体 浊液 ③单质 化合物 ④电解质 非电解质 ⑤酸 碱 盐 氧化物

对点训练

1.D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

物。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但有些元素能同时

形成多种单质,如氧元素能形成氧气和臭氧、磷元素能形成红磷和白磷。

]

2.B [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分类。

A项中纯碱为Na2CO3,属于盐,错误;C项中乙醇属于有机物,不是碱,错误;D项苛性钠为NaOH,属于碱,错误,故选B。

]

3.B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二)知识框架

 

(三)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二.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二)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三)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

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重点

(一)知识与技能: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

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二)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板书】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联想·质疑(提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

(1)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

(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

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

(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2.交流·研讨(引发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

通过对熟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分析,逐渐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问题1】(P30)找出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合作学习的实施:

针对课本P30的2个问题,以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下发给学生交流讨论的记录表,按照元素的化合价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各自填写这些熟悉物质中的元素还能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书中已有的化学式不再重写):

(1)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请写出其化学式。

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

(2)若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先在下面的两个表格中将能形成

化合物的元素画上连线,并请写出其化学式(开展个人和小组比赛,看谁写得又多又准确)。

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

正价元素

Na(+1)

Mg(+2)

Cu(+1、+2)

Ca(+2)

C(+2、+4)

H(+1)

S(+4、+6)

(3)若由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

请写出其化学式。

【问题2】(P30)含碳物质的研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含碳物质中的组成元素,研究含有0、+2、+4的碳元素的物质。

 

负价元素

O(—2)

Cl(—1)

S(—2)

(注意:

—4价含碳物质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研究)

3.得出结论: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

 

(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回答联想·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

4.迁移·应用

(1)丰富已有的元素——纯净物图,展现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①省略号(一类物质)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再创造的空间。

如含铜物质、含钠物质

(金属)、含氢物质、含碳物质、含硫物质(非金属)等

均可依下图建立相应的图

示(教师启发,学生演练)。

②化合物中的化学式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再创造的空间。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填写学生熟悉物质的化学

式,使学生进行知识建网。

 

(2)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建立元素及其化合物家族的概念。

 

二.物质的分类

交流·研讨

学生列举熟悉的物质,

写出化学式,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绘制简图。

教师引例:

 

学生演练,教师要及时给出鼓励性、发展性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1.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混合物。

(2)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

(3)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化合态)。

(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5)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6)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

活动·探究

(1)探究示例:

反应物

实验现象

结论

类别:

类别:

类别:

氧化物

类别:

类别:

单质

锌溶解,有大量气泡冒出

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碱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黑色的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色。

酸能和碱

性氧

化物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酸能和某些盐反应。

(2)学生探究:

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以下四种代表物的性质,填写探究报告,然后全班汇报、交流探究结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探究一类物质的通性,初步体验研究一类物质性质的过程和方法)。

①、金属铁(单质)的性质;②Ca(OH)2(碱)的性质;③CuSO4(盐)的性质;④氧化铜(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3)在活动探究的基础上,建立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学生补充完成P33图2—1—4),并写出相应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是“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体现。

探究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正是使用了这一重要方法,其中学生主动参与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上的再发现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获得一种体验,获得成功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3.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的用途

(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

当学生今后再探究陌生物质的性质时,可以先分析该物质的类别,然后预测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2)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课外作业:

1.按照课本P33图2—1—4的图示,在补充完成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后,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与课堂上的示例不重复)。

2.按照课本P33图2—1—4的图示,按下列要

求各举一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1)制备一种物质。

(2)鉴别两种物质。

(4)有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提纯一种物质。

2.1.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但与酸反应能够生成盐和水的是(  )。

A.Na2OB.Na2O2C.NaD.CuO

2.下列各组物质都是化合物的是(  )。

A.氨气、溴蒸气、氯气B.汽油、甘油、煤焦油

C.冰、干冰、冰醋酸D.王水、重水、石灰水

3.下列混合气体,经点燃充分反应后得到纯净物的是(  )。

A.质量比为8∶7的氧气和一氧化碳

B.体积比为5∶2的空气和氢气

C.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氢气和氧气

D.原子个数比为2∶1的氢气和氯气

4.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是(  )。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是钠盐、碳酸盐,也是正盐

B.H2SO4是含氧酸、二元酸,也是强酸

C.PH4I是一元碱、强碱,也是可溶性碱

D.CO2是酸性氧化物,也是非金属氧化物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H2SO4和NaHSO4都属于酸

C.KOH和NH

3·H2O都属于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二、双项选择题

7.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苏打、纯碱B.胆矾、蓝矾C.干冰、冰D.纯碱、烧碱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B.酸性氧化

物都可以直

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C.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该酸的酸酐

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三、

非选择题

9.下列有四组物质,每组中有一种物质从某种角度分析与其他三种不同,请找出该物质,并说明理由。

(1)Fe、S、C、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N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2O3、NaCl、CuO、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gCl、BaSO4、KNO3、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氢、氧、氯、碳、铜五种元素中选用适当的元素组成

符合下列要求的一种代表物质,将它们的分子式、名称填入下表。

类别

碱性氧化物

酸酐

无氧酸的正盐

碱式盐

分子式

物质

名称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D选项都是碱性氧化物,C项中金属钠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与酸反应可理解为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2O2为过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2

.C 解析:

A项中溴蒸气和氯气为单质;B项中汽油和煤焦油是混合物;D项中王水是浓盐酸(HCl)和浓硝酸(HNO3)体积比为3∶1组成的混合物。

3.C 解析:

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氢气和氧气点燃充分反应后全部生成水。

4.C 解析:

A、B项中要考虑同素异形体的存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D选项要考虑多价态的元素,如FeCl2和FeCl3。

5.C 解析:

PH4I类似于NH4Cl,属于盐类物质。

6.C 解析:

盐是指电离出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K2O属于氧化物,A项错误;NaHSO4属于盐,B项错误;Na2SiO3属于盐,D项错误。

7.AB 解析:

A选项中苏打和纯碱是Na2CO3;B选项中胆矾和蓝矾都是CuSO4·5H2O;C选项干冰是二氧化碳,冰是H2O;D选项中纯碱是Na2CO3,烧碱是NaOH。

8.AC 解析:

非金属氧化物中有酸性氧化物(如:

CO2),也有不成盐氧化物(如:

CO、NO);

SiO2也是酸性氧化物

,但它不和水发生反应;C项中NO2符合,硝酸的酸酐是N2O5;金属氧化物包括碱性氧化物和过氧化物(如:

Na2O2)等。

9.

(1)Fe为金属单质,其他三种物质

均为非金属单质

(2)S为固体单质,其他三种物质通常条件下均为非金属气体单质

(3)NaCl属于盐,其他三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4)KNO3为易溶于水的盐,其他三种物质均为难溶盐

10.

类别

碱性

氧化物

酸酐

无氧酸

的正盐

碱式盐

分子式

CuO

CO2

Cu(OH)2

CuCl2

Cu2(OH)2CO3

物质

名称

氧化铜

二氧

化碳

氢氧化铜

氯化铜

碱式碳酸铜

2.1.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但与酸反应能够生成盐和水的是(  )。

A.Na2OB.Na2O2C.NaD.CuO

2.下列各组物质都是化合物的是(  )。

A.氨气、溴蒸气、氯气B.汽油、甘油、煤焦油

C.冰、干冰、冰醋酸D.王水、重水、石灰水

3.下列混合气体,经点燃充分反应后得到纯净物的是(  )。

A.质量比为8∶7的氧气和一氧化碳

B.体积比为5∶2的空气和氢气

C.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氢气和氧气

D.原子个数比为2∶1的氢气和氯气

4.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是(  )。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是钠盐、碳酸盐,也是正盐

B.H2SO4是含氧酸、二元酸,也是强酸

C.PH4I是一元碱、强碱,也是可溶性碱

D.CO2是酸性氧化物,也是非金属氧化物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H2SO4和NaHSO4都属于酸

C.KOH和NH

3·H2O都属于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二、双项选择题

7.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苏打、纯碱B.胆矾、蓝矾C.干冰、冰D.纯碱、烧碱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B.酸性氧化

物都可以直

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C.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该酸的酸酐

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三、

非选择题

9.下列有四组物质,每组中有一种物质从某种角度分析与其他三种不同,请找出该物质,并说明理由。

(1)Fe、S、C、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N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2O3、NaCl、CuO、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gCl、BaSO4、KNO3、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氢、氧、氯、碳、铜五种元素中选用适当的元素组成

符合下列要求的一种代表物质,将它们的分子式、名称填入下表。

类别

碱性氧化物

酸酐

无氧酸的正盐

碱式盐

分子式

物质

名称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D选项都是碱性氧化物,C项中金属钠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与酸反应可理解为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2O2为过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2

.C 解析:

A项中溴蒸气和氯气为单质;B项中汽油和煤焦油是混合物;D项中王水是浓盐酸(HCl)和浓硝酸(HNO3)体积比为3∶1组成的混合物。

3.C 解析:

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氢气和氧气点燃充分反应后全部生成水。

4.C 解析:

A、B项中要考虑同素异形体的存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D选项要考虑多价态的元素,如FeCl2和FeCl3。

5.C 解析:

PH4I类似于NH4Cl,属于盐类物质。

6.C 解析:

盐是指电离出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K2O属于氧化物,A项错误;NaHSO4属于盐,B项错误;Na2SiO3属于盐,D项错误。

7.AB 解析:

A选项中苏打和纯碱是Na2CO3;B选项中胆矾和蓝矾都是CuSO4·5H2O;C选项干冰是二氧化碳,冰是H2O;D选项中纯碱是Na2CO3,烧碱是NaOH。

8.AC 解析:

非金属氧化物中有酸性氧化物(如:

CO2),也有不成盐氧化物(如:

CO、NO);

SiO2也是酸性氧化物

,但它不和水发生反应;C项中NO2符合,硝酸的酸酐是N2O5;金属氧化物包括碱性氧化物和过氧化物(如:

Na2O2)等。

9.

(1)Fe为金属单质,其他三种物质

均为非金属单质

(2)S为固体单质,其他三种物质通常条件下均为非金属气体单质

(3)NaCl属于盐,其他三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4)KNO3为易溶于水的盐,其他三种物质均为难溶盐

10.

类别

碱性

氧化物

酸酐

无氧酸

的正盐

碱式盐

分子式

CuO

CO2

Cu(OH)2

CuCl2

Cu2(OH)2CO3

物质

名称

氧化铜

二氧

化碳

氢氧化铜

氯化铜

碱式碳酸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