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004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2609平法钢筋计算.docx

72609平法钢筋计算

平法钢筋计算

一、平法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平法对我国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被国家科委列为《“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97070209A)和建设部列为一九九六年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项目编号:

96008)。

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但对于复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尚需增加模板、开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增加剖面配筋图。

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必须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按照各类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在按结构(标准)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配筋和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出图时,宜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它构件的顺序排列。

2.应将所有各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等。

其中,类型代号的主要作用是指明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在标准构造详图上,已经按其所属构件类型注明代号,以明确该详图与平法施工图中相同构件的互补关系,使两者结合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图。

3.应当用表格或其它方式注明包括地下和地上各层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其结构层楼面标高和结构层高在单项工程中必须统一,以保证基础、柱与墙、梁、板等用同一标准竖向定位。

为施工方便,应将统一的结构层楼面标高和结构层高分别放在柱、墙、梁等各类构件的平法施工图中。

注:

结构层楼面标高系指将建筑图中的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做法厚度后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楼面层号对应一致。

4.按平法设计绘制施工图,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具体工程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必须写明以下与平法施工图密切相关的内容:

⑴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

⑵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

⑶有无抗震设防要求;

⑷写明各类构件在其所在部位所选用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以确定相应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及最小搭接长度等;

⑸当标准构造详图有多种可选择的构造做法时,写明在何部位选用何种构造做法。

当未写明时,则为设计人员自动授权施工人员可以任选一种构造做法进行施工;

⑹写明柱纵筋、墙身分布筋、梁上部贯通筋等在具体工程中需接长时所采用的接头形式及有关要求。

必要时,尚应注明对钢筋的性能要求;

⑺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特殊要求时,写明不同部位的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

在平面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分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三种。

二、柱

(一)柱的平法表示方法

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1.列表注写方式:

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一般只需采用适当比例绘制一张柱平面布置图,包括框架柱、框支柱、梁上柱和剪力墙上柱),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有时需要选择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如图4.9.1所示。

对柱表注写内容的规定:

①注写柱编号,柱编号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

(见表4.9.1)

柱类型

代号

序号

框架柱

框支柱

芯柱

梁上柱

剪力墙上柱

KZ

KZZ

XZ

LZ

QZ

xx

xx

xx

xx

xx

②注写各段柱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变

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根部标高指基础顶面标高;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根据结构实际需要而定的起始位置标高;梁上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梁顶面标高;剪力墙上柱的根部标高分两种:

当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时,

注:

编号时,当柱的总高、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对应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仍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

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当柱与剪力墙重叠一层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往下一层的结构层楼面标高。

③对于矩形柱,注写柱截面尺寸b×h及与轴线关系的几何参数代号b1、b2和h1、h2的具体数值,

图中m、n表示箍筋肢数

图4.9.1柱平法施工图列表注写方式示例

须对应于各段柱分别注写。

其中b=b1+b2,h=h1+h2。

当截面的某一边收缩变化至与轴线重合或偏到轴线的另一侧时,b1、b2、h1、h2中的某项为零或为负值。

对于圆柱,表中b×h一栏改用在圆柱直径数字前加d表示。

为表达简单,圆柱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也用b1、b2和h1、h2表示,并使d=b1+b2=h1+h2。

图4.9.2柱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示例

对于芯柱,根据结构需要,可以在某些框架柱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在其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分别引注其柱编号)。

芯柱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并按标准构造详图施工,设计不注。

④注写柱纵筋。

当柱纵筋直径相同,各边根数也相同时(包括矩形柱、圆柱和芯柱),将纵筋注写在“全部纵筋”一栏中;除此之外,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三项分别注写(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对称边省略不注)。

⑤注写箍筋类型号及箍筋肢数。

⑥注写柱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与间距。

当为抗震设计时,用斜线“/”区分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长度范围内箍筋的不同间距。

施工人员须根据标准构造详图的规定,在规定的几种长度中取其最大者作为加密区长度。

例:

φ8@100/200,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为8mm,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当箍筋沿柱全高为一种间距时,则不使用“/”线。

例:

φ8@100,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为8mm,间距为100,沿柱全高加密。

当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L”。

2.截面注写方式:

系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如图4.9.2所示。

对除芯柱之外的所有柱截面按前面所述规定进行编号,从相同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按另一种比例原位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并在各配筋图上继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b×h、角筋或全部纵筋(当纵筋采用一种直径且能够图示清楚时)、箍筋的具体数值,以及在柱截面配筋图上标注柱截面与轴线关系b1、b2和h1、h2的具体数值。

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须再注写截面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在一侧注写中部筋,对称边省略不注)。

当在某些框架柱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在其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芯柱时,首先按照规定进行编号,继其编号后注写芯柱的起止标高、全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芯柱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并按标准构造详图施工,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

芯柱定位随框架柱起,不需要注写其与轴线的几何关系。

在截面注写方式中,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柱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二)柱钢筋计算

1、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见图4.9.3)。

图4.9.3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图

抗震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分

(一)、

(二)两种类型,

(一)型为图A~C,

(二)型为图D、E。

这两种类型按设计人员指定的类型选用。

当未指定类型时,即为设计者允许施工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自主选用。

图4.9.4抗震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图

图4.9.5抗震KZ、QZ、LZ箍筋加密区范围

2、抗震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见图4.9.4)。

3、抗震KZ、QZ、LZ箍筋加密区范围(见图4.9.5)。

4、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见图4.9.6)。

图4.9.6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柱相邻纵向钢筋连接接头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框架柱纵向钢筋直径d>28时,以及偏心受拉柱内的纵筋,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5、柱箍筋形式。

(见图4.9.7)

图4.9.7柱箍筋形式

6、钢筋计算。

⑴柱纵向钢筋计算:

①当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

柱纵向钢筋=基础插筋长度+中间层纵筋长度+顶层纵筋长度

其中: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顶面标高-基础底标高-保护层+max{10d,200mm}+伸入首层的钢筋长度

首层或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当前层层高-钢筋距当前层楼(基础顶)面的高度+钢筋伸出上一层楼面的高度,

顶层纵筋长度:

因柱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所以柱顶纵向钢筋构造也各不相同。

(以图4.9.3的构造详图B为例)

角柱和边柱的外侧纵向钢筋=顶层层高-钢筋距顶层楼面的高度+1.5laE

式中l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角柱、边柱的内侧钢筋长度的计算如下:

a.如果(顶层梁高-保护层)

角柱、边柱的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钢筋距顶层楼面的高度+顶层梁高-保护层+12d

b.如果(顶层梁高-保护层)≥laE时(则为直锚),

角柱、边柱的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钢筋距顶层楼面的高度+顶层梁高-保护层

中柱的纵向钢筋长度的计算如下:

a.如果(顶层梁高-保护层)

中柱的纵向钢筋长度=顶层层高-钢筋距顶层楼面的高度+顶层梁高-保护层+12d

b.如果(顶层梁高-保护层)≥laE时(则为直锚),

中柱的纵向钢筋长度=顶层层高-钢筋距顶层楼面的高度+顶层梁高-保护层

②当柱纵向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

(以图4.9.3的构造详图B为例)

角柱和边柱的外侧纵向钢筋长度=柱顶标高-顶层梁高-基础底标高-保护层+max{10d,200mm}+1.5laE

角柱、边柱的内侧钢筋长度计算如下:

a.如果(顶层梁高-保护层)

角柱、边柱的内侧钢筋长度=柱顶标高-基础底标高-2×保护层+max{10d,200mm}+12d

b.如果(顶层梁高-保护层)≥laE时(则为直锚),

角柱、边柱的内侧钢筋长度=柱顶标高-基础底标高-2×保护层+max{10d,200mm}

另外每根钢筋在每层上分别计算一个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

⑵箍筋计算:

①箍筋长度

图4.9.8梁、柱、剪力墙箍筋和拉筋弯钩构造

梁、柱、剪力墙箍筋和拉筋弯钩构造按图4.9.8设置。

则:

双肢箍长度=(b+h)×2-8×保护层+23.8d+8d

拉筋长度=b(或h)-2×保护层+23.8d+4d

②箍筋个数

底层柱根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在梁下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在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其它层的柱在梁上、下部位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在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均按≤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箍筋。

柱箍筋在基础内的作用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设置2个箍筋。

则:

箍筋个数=N个(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N个(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2

式中:

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得数均需四舍五入取整。

三、梁

(一)梁的平法表示方法

梁平法施工图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梁平面布置图,应分别按梁的不同结构层(标准层),将全部梁和与其相关联的柱、墙、板一起采用适当比例绘制。

在梁平法布置图中,应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顶面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对于轴线未居中的梁,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贴柱边的梁可不注)。

1.平面注写方式:

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见图4.9.9。

图4.9.9梁平面注写方式示例

⑴梁集中标注的内容:

有五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

其中必注值为:

梁编号、梁截面尺寸、梁箍筋、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梁侧面纵向构造筋或受扭钢筋;选注值为:

梁顶面标高高差。

梁编号:

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成(见表4.9.2)。

表4.9.2梁编号

梁类型

代号

序号

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

楼层框架梁

屋面框架梁

框支梁

非框架梁

悬挑梁

井字梁

KL

WKL

KZL

L

XL

JZL

xx

xx

xx

xx

xx

Xx

(xx)、(xxA)或(xxB)

(xx)、(xxA)或(xxB)

(xx)、(xxA)或(xxB)

(xx)、(xxA)或(xxB)

(xx)、(xxA)或(xxB)

注:

(xxA)为一端有悬挑,(xx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例:

KL7(5A)表示第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

②梁截面尺寸:

当为等截面时,用b×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h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为b×h1/h2。

③梁箍筋:

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为10mm,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φ8-150(4)/200

(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为8mm,加密区间距为15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200,为两肢箍。

φ10@200

(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为10mm,箍筋间距为200,为两肢箍。

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悬挑梁、井字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

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的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

13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为10mm,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00,梁跨中部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④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

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

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

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

例:

2Φ22+(4φ12)用于六肢箍,其中2Φ22为通长筋,4φ12为架立筋。

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全跨相同,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少数跨不同者,在原位上标注。

例:

3Φ22;3Φ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Φ22的通长筋,梁的下部配置3Φ20的通长筋。

⑤梁侧面纵向构造筋或受扭钢筋:

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须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所注规格与根数应符合规范规定。

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G找头,接续注写设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

例:

G4φ1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φ12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φ12。

当梁侧面需配置受扭纵向钢筋时,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N打头,接续注写配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

受扭纵向钢筋应满足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间距要求,且不再重复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例:

N6Φ2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6Φ22的受扭钢筋,每侧各配置3Φ22。

⑥梁顶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对于位于结构夹层的梁,则指相对于结构夹层楼面标高的高差。

有高差时,须将其写入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注。

当某梁的顶面高于所在结构层的楼面标高时,其标高高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⑵梁原位标注的内容:

梁支座上部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用的内容。

①梁支座上部纵筋:

注写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

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Φ224/2,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Φ22,下一排纵筋为2Φ22。

(注:

自上而下数为第一排、第二排)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例:

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Φ25+2Φ22。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当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

②梁下部纵筋: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Φ25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

(注:

自下而上数为第一排、第二排)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当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按规定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的纵筋值时,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③附加箍筋或吊筋:

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在括号内),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④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即梁截面尺寸、箍筋、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纵向钢筋,以及梁顶面标高高差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数值)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位,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2、截面注写方式:

系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对所有梁按规定进行编号,从相同编号的梁中选择一根梁,先将”单边截面号”画在该梁上,再将截面配筋详图画在本图或其它图上。

当某梁的顶面标高与结构层的楼面标高不同时,尚应继其梁编号后注写梁顶面标高高差(注写规定与平面注写方式相同)。

在截面配筋详图上注写截面尺寸b×h、上部筋、下部筋、侧面构造筋或受扭筋、以及箍筋的具体数值时,其表达形式与平面注写方式相同。

截面注写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

(二)抗震楼层框架梁(KL)钢筋计算

1.三、四级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见图4.9.10。

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见图4.9.11。

吊筋构造见图4.9.12。

图4.9.10三、四级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图4.9.11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

图4.9.12吊筋构造

2、钢筋计算

框架梁的钢筋有:

①上部贯通筋;②支座负筋(分边支座负筋和中支座负筋);③架立筋;④下部筋;⑤腰筋(构造筋或受扭纵向钢筋);⑥吊筋;⑦箍筋;⑧拉筋。

⑴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两端边支座锚固值

根据抗震楼层框架梁边支座的锚固规定:

①支座宽度>laE时,采用直锚,锚固长度为max{laE,0.5hc+5d};

②支座宽度

⑵支座负筋:

分边支座负筋和中支座负筋。

边支座负筋:

在支座里的锚固长度同上部贯通筋;在边跨里的长度为:

第一排负筋在边跨1/3净跨处截断,第二排负筋在1/4净跨处截断,即

第一排边支座负筋=

+边支座锚固长度

第二排边支座负筋=

+边支座锚固长度

中支座负筋:

第一排在支座两边的1/3净跨处截断,第二排在支座两边的1/4净跨处截断。

其中,净跨长度取相邻两跨的大值。

悬挑端负筋的截断点为3/4悬挑端净长。

第一排边支座负筋=2×

+支座宽度

第二排边支座负筋=2×

+支座宽度

⑶架立筋:

起架立作用,当梁上部筋根数小于箍筋转角个数时设置。

在跨中1/3处设置,当梁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架立筋的搭接长度取150mm。

架立筋=

+2×llE(llE=150mm)

⑷下部筋:

基础梁时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均贯通,框架梁时下部钢筋一般为单跨贯通,当中支座两边梁底高差c/(hc-50)≤1/6时,支座两边相同直径的下部纵筋可连续布置。

下部筋在边支座的锚固同上部贯通筋,中支座锚固为max{laE,0.5hc+5d}。

悬挑段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取12d。

即:

边跨下部筋=边跨净长+边支座锚固长度+max{laE,0.5hc+5d}

中跨下部筋=中跨净长+2×max{laE,0.5hc+5d}

⑸腰筋:

分梁侧面构造钢筋和受扭钢筋:

当为梁侧构造钢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抗震);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⑹吊筋:

当梁高≤800时,起弯角为45°,梁高>800时,起弯角为60°。

吊筋=b+2×50+2×(h-2×保护层)/sinα+2×20d

其中,b为次梁宽度,h为主梁高度。

⑺箍筋:

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在支座边1.5倍的梁高范围内加密,从支座边50mm处开始布筋,主梁上有次梁通过的区域梁箍筋照常设置。

箍筋=(b+h)×2-8×保护层+23.8d+8d

箍筋个数=[(1.5h-50)/加密区间距]×2+(lni-1.5h)/非加密区间距+1

其中,(1.5h-50)/加密区间距、(lni-1.5h)/非加密区间距得数四舍五入取值。

⑻拉筋:

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拉筋=b-2×保护层+23.8d+4d

拉筋个数=(lni-50×2)/箍筋非加密区间距+1

(三)抗震屋面框架梁(WKL)钢筋计算

1、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见图4.9.13(a)。

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见图4.9.13(b)

2、钢筋计算

根据抗震屋面框架梁边支座的锚固规定:

①构造

(一):

边支座锚固=边支座宽+边跨顶层梁高-2×保护层

②构造

(二):

边支座锚固=边支座宽+1.7laE-保护层

图4.9.13(a)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

 

图4.9.13(b)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

抗震屋面框架梁WKL除了在边支座的锚固长度与抗震楼层框架梁KL不同外,其它计算同抗震楼层框架梁。

(四)非框架梁(L)钢筋计算

1、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见图4.9.14)

图4.9.14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

2.钢筋计算

梁上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长度为max{la,0.4la+15d,b-保护层+15d}。

其中la为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