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10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第一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二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三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了“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熟练运用汉语拼音进行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

对于粽子,他们也比较熟悉,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但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

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端、粽”等13个生字的字音,认识“端、粽、米、间、豆、肉、”6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

2.会写“午、米”2个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明确学习目标)

请小朋友们准备好语文书、田字本、铅笔、橡皮,调整坐姿,我们开始上课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10课《端午粽》,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三个学习目标:

1.能读准“端、粽”等13个生字的字音,认识“端、粽、米、间、豆、肉”6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

2.会写“午、米”2个字。

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

看美食,猜节日。

小朋友们,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看美食,猜节日”的游戏,我来说美食,你们来猜是什么节日,睁大眼睛认真看,竖起耳朵仔细听。

“吃饺子,贴春联。

”是什么节日呢?

你们一定猜到了,是春节;“小汤圆,圆又圆。

”这是什么节日呢?

没错,是元宵节!

那“吃月饼,赏明月”呢?

对,是中秋节。

恩,端午节我们吃什么呢?

是的——吃粽子。

二、导入新课,读好课题

粽子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端午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端午粽》。

请跟李老师读课题:

10端午粽端和粽都是本课的生字,跟李老师把它们读准确。

(教师拼读“端”和“粽”)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教师范读,听准字音

请小朋友把课本翻到第46页,认真听李老师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这么美的课文,你们是不是也想读呢?

接下来就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

注意哦,课本平放在桌面,伸出小手指着读,开始吧。

2.圈出本课生字。

老师也把生字宝宝圈出来了,你们看,我们圈的一样吗?

三、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1.教师拼读。

呀,生字宝宝向我们走来了,请你们跟着李老师一起拼读吧。

2.学生拼读。

你们读得又准确又好听,粽子宝宝都给你们点赞了呢。

四、分类指导,读准字音

1.游戏分类。

2.读准字音。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有前鼻音、翘舌音和平舌音三个蒸笼,请你们想一想,把这些粽子宝宝放到相应的蒸笼里吧。

端、间、分、念是前鼻音;肉、知是翘舌音、粽、总既是平舌音又是后鼻音,你们读准了吗?

热乎乎的粽子出炉喽,让我们喊出它的名字吧。

板块三:

识记生字,认识偏旁

一、识记生字,认识偏旁

1.交流识字方法。

小朋友们,这些生字宝宝都读准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呢?

2.识记“间”字,能区分“间”与“问”。

出示:

“间”字

师提问:

我们看看“间”这个字,怎么记住它呢?

你让我们来听听这位小朋友享。

门里有“口”是“问”,提问的问,问好的问;门里有“日”是间,房间的间,中间的间。

大家可要看仔细呀。

3.识记“端”、“粽”字,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

出示:

“端”和“粽”

师:

“端”和“粽”又有什么方法呢?

(1)“加一加”的确是识字的好方法。

小朋友们,你们看,“端”字的偏旁,是“立”,但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立”又不一样。

是的,“立”做偏旁的时候,最后一笔横会变成提,这叫“立字旁”,请跟李老师读一遍:

立字旁,“站立”的

“站”字也是立字旁。

(2)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米”和“粽”这两个字。

(停顿)细心的你一定发现,“米”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把位置让给右边的字,看来,汉字也像人一样,有谦让的美德呢。

让我们记住“谦让”的“米字旁”。

请跟着老师读一遍——“米字旁”,“米字旁”的字还有很多,比如说糯米的糯,米粒的粒,粮食的粮,……

4.识字“豆”“肉”。

过渡:

小朋友们,“粽”这个字我们记住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包粽子吧。

粽子包好了,煮熟了。

剥开粽叶,有红豆粽的,还有鲜肉粽。

“豆”和“肉”这两个字,李老师也有方法记住它们。

你们看,土豆,红豆,毛豆,豆角,仔细看,小豆子变身了,“毛豆短,土豆扁,红豆圆圆像两点,豆角长长托上面”。

这就是“豆”字。

是不是很有趣呢?

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带豆的词语读一读吧。

“肉”这个字怎么记呢?

我们来看看它的演变过程吧。

看,这里还有我们喜欢吃的牛肉、鸡肉、羊肉呢。

5.游戏认读词语。

哎呀,这些粽子爬上了龙舟,它们准备划龙舟呢,让我们一起叫出它们的名字,为它们加油鼓劲吧。

教师范读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6.再读课文。

认识了生字,读准了词语,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课文再读一遍,要读正确,读流利哦。

板块四:

观察字形,学习书写

一、观察字形

1.观察字形。

这节课我们还要学写两个字——“午”和“米”,要想把它们写好,首先要“三看”:

一看结构抓特点,二看笔画找位置,三看笔顺慢慢写。

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

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对,它们都是独体字。

“午”字要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

“米”字要左右对称,横竖分别写在横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2.观看书写。

怎么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美观呢?

请大家看老师的范写。

“午”,要注意两横的长短,长横要写平、写舒展,竖要又直又正。

“米”,先写点、撇,再写“木”,横竖分别写在横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二、学习书写

1.书空练习。

现在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书空。

午:

撇、横、横、竖

米:

点、撇、横、竖、撇、捺

2.书写练习。

现在准备书写,书写前,请跟着这位小朋友调整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播放学生视频)请小朋友们拿出铅笔,翻到书本47页,在田字格里描红一个,写两个。

开始吧!

三、书写评价

小朋友们,在写字时,如果你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可以得两个粽子宝宝,如果你书写规范,笔顺正确可以再得两个,如果你的字,字体居中,工整漂亮还可以得两个,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得到六个粽子宝宝。

板块五:

课堂总结,课后活动

一、课堂总结

上完了这堂课,相信认真听课的你们能读准“端、粽”等13个生字的字音;会认“端、粽、米、间、豆、肉”6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和“米”2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你们真棒!

二、课后活动

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课后,请小朋友们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认识“节、总”2个字,会写“节、真、叶”3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会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

4.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等词语。

【课前准备】(明确学习目标)

,请小朋友们准备好语文书、田字本、铅笔、橡皮,调整坐姿,我们开始上课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端午粽》,这节课我们要达成四个学习目标:

1.认识“节、总”2个字,会写“叶、节、真”3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会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

4.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等词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复习巩固

游戏识字“装粽子”。

小朋友们,你们看,淘气的粽子都跑出来了,让我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帮外婆把它们“装”到篮子里吧。

“粽子”装好了,外婆夸你们真能干,你们真棒!

板块二:

朗读课文,读准变调

一、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1.朗读课文,出示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现在,请你们把课本翻到第46页,跟着这位小朋友把课文读一读!

要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学生朗读课文音频)

2.标注自然段。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你们标得很准确,给你们点赞。

二、区分“一”的读音。

你们发现了吗?

“一”在课文里出现了好几次呢?

淘气的“一”喜欢玩“变声”游戏,它有时读”yī”,有时读“yí”,还有时读“yì”。

怎么才能读准确呢?

这一定难不倒聪明的你们。

让我们一起来读吧:

出示:

一到

一锅一颗一股一掀开咬一口一小篮

板块三:

朗读课文,读好长句

一、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句话里就有两个“一”它们读音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随文认识“节”和“总”字。

除了端午节,在春节、中秋节外婆也盼着我们回去,从这些节日中,我们就能记住“节”字。

“总”在这里是一直的意思,表示外婆总是这样做,总会这样做。

3.朗读第二自然段。

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你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二、读好长句,积累词语

出示句子: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1.指导朗读。

这句话有点长,读好它有难度。

不过,我们有办法,看,这些词语标红了,我们先读一读。

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没错,这些词语都有两个相同的字,我们把这样的词叫做“叠词”。

还发现了什么?

对啦!

这些词语还和颜色有关呢,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这些短语你会读吗?

我们来读一读吧(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我们还可以这样读:

(箬竹叶青青的、糯米白白的、枣红红的)

(蓝蓝的天空,天空蓝蓝的;黄黄的芒果,芒果黄黄的)

虽然这些词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读好了这些短语,

再加上停顿符号,长句子读起来就容易啦,让我们来试一试,(教师范读句子)小朋友们,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要读好读美!

过渡:

长句子我们读好了,外婆的粽子也包好了、煮熟了,那味道怎么样呢?

让我们接着往下读。

(教师朗读: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2.想象朗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端午节那天,外婆忙着包粽子,外婆包着,我们看着;外婆煮着,我们等着;粽子煮好了,我们美滋滋地吃着,外婆看着,乐呵呵地笑了。

多么美好呀,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幸福感,再来读一读!

(停顿,给学生朗读的时间)

又黏又甜的粽子让人直流口水。

咦,这个词,有什么特点呢?

对,它有两个“又,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是呀,还有又细又长,又白又胖,又香又脆……

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还可以加上表示事物名称的词,你们读一读吧。

3.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小朋友们,好的文字百读不厌,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外婆的粽子吧,请你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来读一读。

听着你们的朗读,李老师也想加入,我来读黑色部分,你们读红色部分,准备好了吗?

我们开始啦!

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课文有条理地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

在平时呀,你们也可以这样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食物。

板块四:

观察字形,学习书写

一、观察字形

1.观察字形。

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学习书写“节、真、叶”这三个字。

想把字写好,

首先要“三看”:

一看结构抓特点,二看笔画找位置,三看笔顺慢慢写。

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

“节”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写舒展。

“真”上下结构,里面的三条短横,平行等距,靠左不搭右。

“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面,右边的横对准口的中间。

2.观看书写小视频。

怎么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美观呢?

请大家看老师的范写。

“节”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写舒展,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

“真”上下结构,上面的十要写得扁,里面的三条短横,平行等距,靠左不搭右,长横要写平,“八”要写得扁。

“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面,右边的横对准口的中间,不要太长,最后一笔竖要直。

二、学习书写

1.书空练习。

现在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书空。

节:

横、竖、竖、横折钩、竖

真:

横、竖、竖、横折、横、横、横、横、撇、点

叶:

竖、横折、横、横、竖

2.书写练习。

现在准备书写,书写前,请跟着这位小朋友调整坐姿和握笔姿势。

(播放学生视频)请小朋友们拿出铅笔,翻到书本47页,在田字格里描红一个,写两个。

开始吧!

三、书写评价

现在准备书写,书写前,请跟着这位小朋友调整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播放学生视频)请小朋友们拿出铅笔,翻到书本47页,在田字格里描红一个,写两个。

开始吧!

板块五:

课堂总结,课后活动

一、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节、总”2个字,会写“叶、节、真”3个字;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

还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等词语。

你们真了不起!

二、课后活动

1.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

2.找一找有关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

课后,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找一找有关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分、带、知、据、念”5个字,会写“分、豆”2个字。

2.能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3.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课前准备】(明确学习目标)

请小朋友们准备好语文书、田字本、铅笔、橡皮,调整坐姿,我们开始上课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端午粽》,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三个学习目标:

1.认识“分、带、知、据、念”3个字,会写“分、豆”2个字;

2.能学习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小朋友们,请拿出铅笔和田字本,我们来写一写。

“读拼音,写汉字”。

写好了吗?

对照一下,相信你们一定写得很准确。

2.找朋友(积累短语)。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你们看,这些小粽子们遇到难题了,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来帮帮它们。

二、引出新知

朗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请你们把课本翻到第46页,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别忘了,课本平放在桌面,伸出小手指着读,开始吧!

板块二:

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朋友们,通过朗读,你知道些什么呢?

来,听听这些小朋友的分享。

(播放学生音频:

谈自己的收获)

二、读好长句,识记生字

1.读好长句。

小朋友们,在第三自然段中也有一个长句子,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么读长句子的吗?

对,加上停顿符号。

(教师范读)请你们自己读一遍。

2.识记生字。

学习生字“带”

在这句话里,有一个我们需要识记的生字“带”,跟着老师读一读:

带(带回去、带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飘带、皮带、海带,这些词语里面也都有“带”字,请你们读一读,记住它。

3.积累词语。

小朋友们,这句话中还藏了一个“叠词”你能找到吗?

对,就是“美滋滋”,拿起铅笔把它圈出来。

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来听听这位同学的分享。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四自然段。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认识“知、据、念”3个字。

小朋友们,这段话中有三个生字“知、据、念”。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我们还可以用熟字组词的方法来记住它们。

(知,知道,知识……)。

记住了这三个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得更好,来,读一读吧。

3.讲述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小朋友们,课前李老师让你们找了有关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你们找到了吗?

自己说一说吧。

好啦,我们来听听这些小朋友的分享。

小朋友们,有关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呢,如果你们感兴趣,就去读一些有关的书籍,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四、朗读全文

现在,让我们再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

板块三:

观察字形,学习书写

一、观察字形

1.观察字形。

过渡:

小朋友们,又到了我们写字的时间了,今天我们要写“分”和“豆”这两个字。

想把字写好,首先要“三看”:

一看结构抓特点,二看笔画找位置,三看笔顺慢慢写。

请你们仔细观察:

“分”上下结构,上下高矮差不多,上面的“八”稍宽,撇捺要舒展。

“豆”独体字,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

2.观看书写。

怎么样才能把它们写得更美观呢?

?

请大家看老师的范写。

“分”上面的“八”稍微宽一些,撇捺要舒展。

“刀”字放当中,先写横折钩,在写撇。

“豆”独体字,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应该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

二、学习书写

1.书空练习。

现在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书空。

分:

撇、捺、横折钩、撇

豆:

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2.书写练习。

现在准备书写,书写前,请跟着这位小朋友调整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播放学生视频)请小朋友们拿出铅笔,翻到书本47页,在田字格里描红一个,写两个。

开始吧!

三、书写评价

小朋友们,在写字时,如果你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可以得两个粽子宝宝,如果你书写规范,笔顺正确可以再得两个,如果你字体居中,工整漂亮还可以得两个,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获得很多粽子宝宝。

板块四:

课堂总结,课后活动

一、课堂总结

亲爱的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分、带、知、据、念”3个字,会写“分、豆”2个字;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了解到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你们很棒,李老师要这首儿歌送给你们。

二、课后活动

亲爱的小朋友们,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的,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课后请

你们再把这篇课文美美地读一遍,注意要读好长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