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32120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中考化学押题班冲刺精讲文档格式.docx

C.

加热固体D.

振荡试管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命题三:

环境保护,十年三考。

一般在选择题的第三题(第3题),以文字结合信息形式、对化学与环境进行考察。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例3.2020年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个目标的是(  )

A.严禁工厂肆意排放不达标的废水

B.二氧化碳无色无毒,无需倡导“低碳理念”

C.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解决“温饱问题”

A、严禁工厂肆意排放不达标的废水,可以防止水污染,符合这个目标,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无色无毒,但会造成温室效应,需倡导“低碳理念”,不符合这个目标,符合题意;

C、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符合这个目标,不符合题意;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解决“温饱问题”,可以防止水污染,符合这个目标,不符合题意;

B。

★命题四:

宏微观综合题,近五年必考。

一般在选择题的第四题(第4题),以文字形式、或文字结合表格形式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进行考察。

分子的性质、分子热运动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防锈措施原理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例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属于纯净物,从微观上看是因为只含有一种分子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A、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故选项解释正确。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毒品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C、冰水属于纯净物,从微观上看是因为只含有一种分子。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但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

故选项解释错误。

D。

★命题五: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周期表综合题,近三年必考。

一般在选择题的第五题(第5题),以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对粒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进行考察。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

阴阳离子的形成过程

例5.对如图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

D.图②③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A、图①粒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且核内质子数为14,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②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③中x的值为8,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其粒子符号为O2﹣,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②③对应元素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命题六:

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近七年必考。

一般在选择题的第六题(第6题)和第七题(第7题),以归纳思想(结合三个化学方程式)和推理思想(文字叙述)的形式对化学思想方法进行考察。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物质的分类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化合价的计算方法

催化剂的特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氧化物的概念等

例6.用赤铁矿在高炉中炼铁过程中可能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①C+O2

CO2

②CaCO3

CaO+CO2↑

③C+CO2

2CO

④3CO+Fe2O3

2Fe+3CO2

对于这些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化合反应B.②属于分解反应

C.④属于置换反应D.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②一种变两种,分解反应;

③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④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四大反应类型;

例7.“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Cu2(OH)2CO3一定是碱

B.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醋酸溶液中一定含有H+

C.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A、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但Cu2(OH)2CO3不是碱,选项错误;

B、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醋酸溶液中一定含有H+,选项正确;

C、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选项错误;

D、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但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选项错误;

★命题七: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近七年必考。

一般在选择题的第八题(第8题),以文字描述结合表格的形式对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进行考察。

除杂原则以及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

分离与除杂区别

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探究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铵态氮肥的检验

酸性、碱性干燥剂的区分

例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定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铵

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C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D

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锌片、铜片分别投入稀硫酸中

A.AB.BC.CD.D

A、鉴定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铵和硫酸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硫酸、稀盐酸均能与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锌片、铜片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锌>氢>铜,可以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命题八:

坐标曲线题,近四年必考。

一般在选择题的第九题(第9题),以坐标曲线结合文字描述形式对化学反应结合图像的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理解图像横纵坐标、原点以及转折点的含义

化学反应后各物质的剩余量探讨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例9.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pH>7

B.c点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b点时,溶液质量比原混合溶液质量小

D.d点时,整个反应过程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8g

A、a点时,氯化镁没有反应,盐酸部分反应,溶液显酸性,pH小于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c点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即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镁,该选项说法正确;

C、b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质量比原混合溶液质量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沉淀氢氧化镁的质量是5.8g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和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不能计算整个反应过程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命题九:

微观反应示意图,近三年必考。

一般在填空题的第三题(第12题),以微观反应示意图结合文字描述形式对化学反应反应变化原理进行考察。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质量守恒原理

化学反应前后6不变、2一定变、2可能变

例1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  不同。

其中石墨可做电极是利用其良好的  性。

(2)二氧化碳是当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既可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  种氧化物。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

(1)排列方式;

导电;

(2)2;

CO2+3H2

CH3OH+H2O;

22:

3。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其中石墨可做电极是利用其良好的导电性;

排列方式;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CH3OH+H2O。

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由化学式可知,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

2;

②该反应是由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44:

(2×

3)=22:

3;

★命题十:

溶解度曲线题,必考题。

一般在填空题的第四题(第13题),以表格或溶解度曲线与图片结合形式对溶解度进行考察。

溶解度的定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判断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分析

溶解度相关计算

例11.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时,甲、乙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2)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的方法提纯甲;

(3)在t2℃时,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g。

(1)相等

(2)降温结晶(3)饱和65

【解析】试题分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65g。

★命题十一:

金属综合题,近八年必考题。

一般在填空题的第五题(第14题),以文字描述结合图片形式对金属的综合应用进行考察或者通过工艺流程的形式考察。

金属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书写

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实验

金属的锈蚀

例12.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硫酸铜以及污泥。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铜和硫酸亚铁晶体。

方案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得知硫酸亚铁晶体化学式为:

FeSO4•7H2O,该物质受热易失去结晶水。

请回答:

(1)步骤①②③中最后都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2)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固体的成分是Fe和Cu;

(3)步骤③中需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4)步骤④的操作是蒸发。

(1)步骤①是将污泥与溶液分离,所以可用过滤,步骤②③都将固液分离,所以可用过滤;

(2)要将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回收铜,同时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只能加入过量的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因此经过步骤②之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

(3)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4)将溶液2和3合在一起进行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故答案为:

(1)过滤

(2)铁粉Fe+CuSO4═FeSO4+CuFe和Cu

(3)Fe+H2SO4═FeSO4+H2↑

(4)蒸发。

★命题十二:

酸碱盐综合题,近七年必考题。

一般在填空题的第六题(第15题),以知识网络形式对酸碱盐的综合问题进行考察。

一是图框式推断题;

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书写酸碱盐相关化学方程式

常见离子的推断和检验

例13.某粗盐中含有少量CaCl2、MgSO4等可溶性杂质,如图是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

(1)滤渣X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试剂a为  ,实验过程中判断加入的试剂a恰好发生完全反应的方法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操作Ⅰ是  (填名称),写出该操作需用到的其中1种仪器名称  。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盐酸将碳酸钠、氢氧化钠转化成氯化钠,蒸发溶剂得到晶体,所以

滤渣X的主要成分为BaSO4、Mg(OH)2;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试剂a为稀盐酸,实验过程中判断加入的试剂a恰好发生完全反应的方法是:

不再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3)精盐水经过操作I得到了氯化钠晶体,所以操作Ⅰ是蒸发,该操作需用到的其中1种仪器名称是玻璃棒。

(1)BaSO4、Mg(OH)2;

(2)稀盐酸;

不再有气泡产生;

(3)蒸发;

玻璃棒。

★命题十三:

气体的制取,近八年必考题。

一般在实验探究题的第一题(第16题),以文字描述结合制气的创新装置对实验室制取气体进行考察。

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使用注意点

实验室制取O2、CO2、H2的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

气体的检验与验满、干燥与除杂

新型的制取装置

例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一些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  ;

通常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该由  (填“a”或“b”)端导入,检验D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的方法制氨气,若用此法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BD;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该由b端导入,检验D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3)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用此法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1)BD;

(2)b;

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

(3)A。

★命题十四:

实验探究题,必考题。

一般在实验探究题的第二题(第17题),以一条主线从两个角度进行探究的思路,结合文字与图表的形式对实验综合探究进行考察。

常见酸碱盐化学方程式书写

常见物质的性质(金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反应后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

例15.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所示,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

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由图三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3)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

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

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HCl

实验3:

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有  产生

证明有NaCl生成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得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  。

Ⅱ.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盐酸是否有剩余,下列可选择的试剂是  。

A.FeB.COC.CuOD.Na2CO3

Ⅲ.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工厂用氨水(NH3•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由图象二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故答案为:

放热;

(2)根据图片信息可以得知,两总溶液混合反应,最后两种溶液中分别少了2个氢离子与2个氢氧根离子,生成了2个水分子,说明一个氢离子可以与一个氢氧根离子生成一个水分子。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由题意可知,实验1加入硫酸铜,证明没有氢氧化钠,说明硫酸铜没有反应,故原先的无色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氯化钠溶液可以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故答案为:

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白色晶体。

Ⅰ:

由题意可知,验证溶液中是否还有氯化氢,根据实验2提供的操作可以看出,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证明此时溶液中有氯离子,但是不能证明溶液中的氯离子是HCl提供的,因为中和反应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氯化钠,会干扰HCl的检测,故答案为:

中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也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并不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HCl。

Ⅱ:

由题意可知,用下列用品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看下列用品是否能与盐酸反应且会有明显现象,铁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有气泡产生,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固体溶解,碳酸钠能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故答案为:

A、C、D。

Ⅲ:

由题意可知,该反应是中和反应,是氨水与稀硫酸反应,故答案为:

2NH3•H2O+H2SO4=(NH4)2SO4+2H2O。

★命题十五:

计算题,必考题。

在计算题的第一题(第18题),以结合实验操作图的形式进行考察。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计算

例16.新冠肺炎期间,大量的84消毒液(NaClO)进入市场被使用。

强大的去污清洁效果深受广大用户的好评。

同时也给部分市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

84消毒液和洁厕灵(HCl)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使人体中毒。

为此媒体发生出公告提醒市民,二者不能混用。

已知:

2HCl+NaClO=NaCl+Cl2↑+H2O

(1)求84消毒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2)447g的84消毒液,能产生多少有害气体。

(1)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30.9%

(2)设生成有害气体的质量为x

74.571

447gx

==

x=426g,

答: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26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