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223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复习学案.docx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复习学案

                                  山东昌乐一中 秦世军

【学案使用说明】

了解课标要求,明确复习重点内容,提高复习效率,课前复习记忆并填充自主学习内容,做完练习题,准备上课检查。

第1、2课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自主学习】

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2.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3.政治上:

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4.文化上: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二、“百家争鸣”的概况

1.儒家  

(1)孔子——春秋时期的_____家、政治家和____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Ⅰ.政治思想:

思想体系的核心——“__”和“___”。

①“仁”即“________”,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②“礼”就是要“_________”,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________”,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Ⅱ.哲学思想:

“____________”,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Ⅲ.教育思想: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Ⅳ.文化典籍:

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评价:

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政治思想:

“_______”学说和民本思想(“____为贵,社稷次之,___为轻”)。

伦理观:

“人性本善”说。

价值观:

倡导“_____________”,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评价:

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3)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哲学思想:

①“________”“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政治主张:

治国以____为主,礼法并施  ;

思想特点:

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

 评  价:

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4)结论: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

2.道家 

(1)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思想:

哲学思想:

①“____”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

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  价:

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___、____学以及中国人的_______、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哲学思想:

“____”(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____”(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_____”,人必须顺从自然

  3.墨家 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1)思想主张:

“____”、“____”、“尚力”、“尚贤”、“节用”、“节葬”

(2)评价:

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结论:

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4.法家 韩非(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   

(1)思想主张:

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_______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_______。

(2)评价:

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法家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

4.兵家 孙膑(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

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三、历史意义(评价)

1.儒家学说: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和道德准则

2.______学说:

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

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自主学习】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社会背景:

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

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

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作用:

成为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

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③董仲舒适时改造儒学。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来源:

以《_________》为基础,融合阴阳家、________和法家思想。

主张:

①提出“春秋_____”和“罢黜百家,______”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②提出“______”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__________”。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3.影响: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②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巩固_____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③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地位。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标】: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自主学习】

一、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

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巨大的冲击。

2.隋唐:

“三教合一”,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宋代: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理学。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代表——北宋的____、____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___(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_____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1)内容:

①“___”是世界的本原。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______”。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2)历史地位:

程朱理学,特别是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___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____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___初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

2.陆王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1)内容:

陆九渊:

南宋理学家,认为“______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提出“______”(发:

产生于;明:

懂得;本心,自己的内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对“格物致知”

王阳明(王守仁):

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

①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心即理”。

②提出“_______”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

3.心学与理学的关系

(1)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2)相同之处:

①思想上:

都都承认理的存在,属于唯心主义;

②目的上:

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3)不同之处:

世界本原;把握“理”的方法。

三、评价:

消极:

用_______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_____、品德,讲求_______、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________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课标】: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自主学习】:

一、历史背景

经济上:

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政治上:

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文化上:

明代晚期的思想界(理学)因循守旧。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时 期:

明后期著作:

《焚书》《藏书》

主 张:

①鞭挞____理学,否认____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②人皆有私,追求______乃是“秉赋之自然”,提倡_____发展,提倡男女平等;

③提出“____________”,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评 价:

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及主张

(1)黄宗羲

著作:

《明夷待访录》

主张:

①反对________,“君主乃天下之大害”②提倡君臣平等③提出了种种___君权的理论和设想④主张“工商皆本”

(2)顾炎武

著作: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张: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主张“_________”。

(3)王夫之

思想:

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主张:

①强调“___在___中”②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③提出“___之中,天理所寓”

 2.三人的共同主张:

①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②学术上:

主张“经世致用”;③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3.评价:

 

①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_____统治思想地位。

②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带有早期____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④局限性:

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儒家思想小结】

一、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

1、春秋时期:

孔子创立儒学

2、战国时期:

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始皇时期:

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4、汉武帝时期:

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5、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6、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7、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反思,批判君主专制,提出经世致用,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8、维新派:

西学与儒家经史结合,借用儒家思想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9、新文化运动:

提出“打倒孔家店”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

二、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三、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1、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

3、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

四、儒家思想的现代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五、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创新发展,不断完善。

 

第6课古代中国的科技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自主学习】

一、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或领先世界的原因

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3.政府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4.中外民族融合和民族交往促进科技发展;

5.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6.古代人民和科学家们的勤劳创新

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 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

描述。

3.未能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三、概况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

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_____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④纸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①唐朝:

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

_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④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还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火药:

①唐:

发明火药,_____末用于军事战争。

  

②______、宋:

广泛应用。

如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

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3.指南针:

①战国:

司南。

②北宋:

发明______,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

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4.意义:

①对中国:

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②对世界: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

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天文学

1.战国:

《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________》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2.东汉:

张衡:

发明浑象仪,侯风地动仪早欧洲1700多年。

3.唐朝:

僧一行创制______游仪;世界首次实测________长度。

4.元朝:

_______制成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

(三)数学

1.春秋:

九九乘法表。

 元代,发明_____.     

2.东汉:

《_________》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世界最先进,传入国外。

3.南朝:

_____圆周率点后第七位,比世界早1000年。

(四)农学

①《________》北朝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元代____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4/5。

③明代徐光启编写的《______》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五)医学

1、《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东汉,张仲景写成_________,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

3、华佗,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_____,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

4、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5、明朝李时珍的_______,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思考1。

“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效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

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的发挥。

思考2。

16世纪以后,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科技发展;

②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物质基础和动力;

③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④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有效练习】

1、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孟子主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中蕴含的精神是:

A、注重气节         B、人性本善

C、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

3、董仲舒认为:

“天生民性,有善制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认为民性本善,主张“君权神授”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感叹人性本善,呼唤“王道”

4、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

5、《明夷待访录》中载: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从根本上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6、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天人关系为研究重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尊重自然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7、下列重大社会现象与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没有关系的是:

A、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B、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