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225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30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鹤壁市水土保持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IV

前言 i

1基本情况 1

1.1自然条件 1

1.2社会经济条件 6

1.3水土流失现状 6

1.4水土保持现状 10

1.5规划的必要性 14

2规划概要 20

2.1指导思想 20

2.2基本原则 20

2.3规划的依据 22

2.4目标和任务 23

3水土保持区划与重点防治区划分 25

3.1水土保持区划 25

3.2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27

4总体布局与规模 31

4.1总体布局 31

4.2区域布局 32

4.3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及治理规模 36

5重点预防区规划 37

5.1重点预防范围 37

5.2重点预防区防治措施体系 37

5.3重点预防区工程项目 42

5.4水土流失易发区防治 43

6重点治理区规划 44

6.1治理范围和对象 44

6.2重点治理区防治措施体系 44

6.3重点治理区工程项目 52

7水土保持监测 53

7.1监测目的 53

7.2监测站网 53

7.3监测项目和内容 54

8综合监管 56

8.1监督管理 56

8.2科技支撑 60

8.3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建设 61

9投资匡算与效益分析 64

9.1近期工程项目安排 64

9.2投资匡算 64

9.3效益分析 65

10实施保障措施 67

10.1加强组织领导 67

10.2严格依法行政 67

10.3拓宽投资渠道 68

10.4创新体制机制 68

10.5强化科技支撑 69

10.6加强宣传教育 69

附表:

附表1 鹤壁市气象特征表

附表2 鹤壁市社会经济现状表

附表3 鹤壁市土地利用现状表

附表4 鹤壁市水土流失现状表

附表5 鹤壁市水土保持区划表

附表6 鹤壁市近期(2020年)重点项目措施表

附表7 鹤壁市远期累计(2030年)重点项目措施表附表8 鹤壁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附件: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

附图:

附图1 鹤壁市行政区划图

附图2 鹤壁市水系图

附图3 鹤壁市水土保持区划图

附图4 鹤壁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图

附图5 鹤壁市水土流失易发区分布图

1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1.1.1地理位置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是河南省省辖市之一,现辖两县(浚县、淇县)、三区(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和1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1个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

北与安阳县、汤阴县为邻,西和林州市、辉县市搭界,东与内黄县、滑县毗连,南和卫辉县、延津县接壤,介于北纬35°

26′至36°

02′和东经113°

59′至114°

45′之间。

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和9条省道纵横穿越全境,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傍城而过。

全市国土面积2182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3%,区域内东西长69km,南北宽67km。

1.1.2地质地貌

鹤壁地域位于太行山隆起的东麓,处在新华夏系构造第二沉积带的华北拗陷与第三隆起带的太行山交接处,形成有隆起、地堑、断裂等比较复杂的地质构造。

地表岩性多为第四系黄土和第三系砾石及黏土,局部有基岩出露。

鹤壁市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地势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降低趋势,海拔高程在53~1019m之间。

境内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原、泊洼四类。

其中山地集中在太行山东麓浅山地带,海拔高度一般在200~450m,约33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5.2%;

丘陵集中在太行山东麓山地与东部平原交接过渡地带,海拔高度一般为100~200m,约64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9.6%;

平原和泊洼分布在淇河、卫河冲洪积平原和黄河故道,海拔高度一般为56~100m,约1205km2,

69

占全市总面积的55.2%。

1.1.3气候气象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

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

年平均气温14.2~15.5℃,年降水量349.2~970.1mm,年日照时数1787.2~2566.7小时。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天数的比例达到81.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

1.1.4河网水系

鹤壁市属于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海河流域占大部分。

境内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有11条,其中淇河、卫河、共产主义渠是流经本市的3条主要河流,此外还有思德河、汤河、羑河和长虹渠、民丰沟、刘洼河等十几条小型排水沟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鹤壁段南起沧河倒虹吸出口末端,终点接汤阴段起点,全长30km。

涉及淇县、淇滨区、开发区3个县(区),9个乡(镇、办事处),36个行政村。

鹤壁段沿线共有各类建筑物49座,其中河渠倒虹吸4座,左岸排水建筑物14座,渠渠交叉建筑物4座,路渠交叉建筑

物22座,控制建筑物5座。

另有生产桥14座。

鹤壁段以明渠为主,明渠与河流全部采用立交。

渠道设计水深7米,设计底宽8~19m。

工程建设永久、临时用地13125亩。

鹤壁段于2009年5月15日开工,2013年

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12月12日通水。

沿卫河共渠两岸有良相坡、长虹渠、共渠西、白寺坡、小滩坡、柳

围坡等6个滞洪区,总滞洪量5.87亿m3。

全市建有大中小型水库38座,

总库容6.47亿m3。

其中大型水库1座,为盘石头水库,总库容6.08亿

m3,兴利库容2.825亿m3;

中型水库1座,为夺丰水库,总库容1032万

m3;

小(Ⅰ)型水库9座,总库容1872万m3;

小(Ⅱ)型水库27座,

总库容949万m3;

塘坝170处,窖池32座。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打

配机电井25389眼,建设提灌站167处,发展万亩以上灌区44处,开挖渠道268km,硬化渠道71.2km,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34.04万亩,建设除涝面积45.87万亩,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5.78万亩。

建设农村饮水

安全工程582处,解决了7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1。

西部山丘区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东部平原区地下水较为丰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地势,致使鹤壁市具有年内、年际和区域雨量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的特点。

1.1.5土壤植被

全市土壤类型有8个土类,16个亚类,23个土属,86个土种。

其中褐土和潮土分布最广,面积较大;

盐碱土面积不足0.12km2,主要分布在淇县、浚县平原及局部洼地。

全市有高等植物114科,300多属,800余种,其中栽培植物200多种。

植物以禾本科、玄参科、杨柳科、豆科、菊科、莎草科居多,植被类型属阔叶落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

鹤壁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7%。

1.1.6自然资源

1.1.6.1土地资源

鹤壁市土地资源复杂多样,既有耕地、荒草地,也有沙土地、裸土

地、裸岩地。

全市土地面积2182km2,其中:

山地331km2、丘岭646km2、平原和泊洼地1205km2,分别占土地面积的15.2%、29.6%和55.2%。

鹤壁市国土总面积中耕地占有120110hm2,园地4033hm2,林地15051hm2,草地1901hm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369hm2,交通用地17812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748hm2,其他用地24180hm2,详见附表3。

1.1.6.2水资源

根据《2015河南省水资源公报》统计,2015年鹤壁市水资源总量为2.372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6960亿m3,地下水资源量2.0987

亿m3。

截至2015年底,境内建有水库38座,总库容6.47亿m3,其中

大型水库1座,总库容6.08亿m3;

西部山丘区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径流随地势由西向东顺势而行,地下水埋深一般为80m以上。

东部平原区地下水较为丰富,2015年平原区地下水埋深4~8m的区域面积占平原区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淇县中东部,埋深大于8m的区域面积占平原区面积的93.5%,主要分布在浚县大部分地区,淇县中东部和南部区域及淇滨区东部和南部区域。

中深层地下水埋深在100m以上。

近年来地下水严重超采,且得不到及时补源,平原地区80%范围内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全市漏斗区面积1264km2,水资源条件恶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可供开发利用的当地水资源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1.1.6.3矿产资源

鹤壁市境内的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截止2015年底,全市已

发现矿种有33多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1种,其中大型矿床7处,

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22处。

煤、水泥用灰岩、化工灰岩、水泥用石英砂岩、花岗石等勘查程度较高,查明的资源储量较大,在矿产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属鹤壁市的优势矿产。

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煤炭资源储量累计查明14.37亿吨,保有储

量有10.79亿吨,主要分布在淇河以北西部山区的山前地带;

煤炭质量以中低灰、低硫、高发热量之贫煤为主。

水泥用灰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浚县屯子、白寺、同山少量分布,矿层赋存于中奥陶统上马家沟组、下马家沟组灰岩及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状灰岩中,层位稳定、厚度大,CaO含量49—53%。

截止到2015年底,查明资源储量4.75亿吨,保有资源储量3.79亿吨。

白云岩产地11处,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资源量约10亿吨。

截止

2015年底,已查明基础储量10205.3万吨,保有基础储量7339.1万吨。

其中列入淇河保护禁采区基础储量2542万吨,淇河保护区以外基础储量

4797.1万吨。

建筑石料灰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预测资源量约10亿吨。

1.1.6.4旅游资源

鹤壁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资源厚重,自然风光独特优美,旅游资源丰富,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有旅游风景名胜区(点)20多处,其中大伾山、云梦山、古灵山为4A级景区,天然太极图、朝阳山、金山寺、摘星台为3A级景区,另有浮丘山和五岩山2个风景名胜点。

此外,鹤壁还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殷都朝歌、纣王墓以及卫国墓地、战国冶铁遗址、唐宋时期古瓷窑遗址、宋代采煤

遗址等。

1.2社会经济条件

1.2.1人口与劳动力

据《2015年鹤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鹤壁市全市总人口163.01万人,常住人口16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39

万人,农村人口71.21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79万人,出生率11.02‰;

全年死亡人口0.89万人,死亡率5.46‰;

全年净增人口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6‰,城镇化率达到55.7%。

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91元,比上年增长9.6%。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40元,比上年增长8.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5元,比上年增长

9.5%。

1.2.2社会经济

根据《2015年鹤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全市生产总值7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85亿元,增长4.1%;

第二产业增加值471.41亿元,增长7.4%;

第三产业增加值179.97亿元,增长12.0%。

三次产业结构为8.7:

66.1:

25.2,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015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58.18万亩,比上年增长0.9%;

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23.64万吨,比上年增长3.6%。

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38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

1.3水土流失现状

1.3.1水土流失类型

鹤壁市属于北方土石山区,鹤山区、淇滨区、山城区、淇县和浚县

火龙岗一带属太行山山地丘陵区,该区域内有大面积山地丘陵,山高坡陡,土薄石多,植被较少,水源涵养能力较低,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

浚县大部分、淇县东部、淇滨区东部属华北平原区,该区域内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但土地沙化问题依然存在,沿黄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水蚀、风蚀兼有。

1.3.2水土流失分布、面积及强度

(1)水土流失面积

根据近年水土流失治理情况,鹤壁市土地总面积为2182km2,原有水土流失总面积为790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6.2%。

截至2015年全市共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0.6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0.8%。

近年由于自然因素,导致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衰减46.3km2,目前全市仍有水土流失面积355.7km2。

水土流失总的特点是总量大,分布广,强度不高,但威胁大,给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2)水土流失分布

鹤壁市水土流失面积分布广,各区县均有分布。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为淇县,原有水土流失面积308.89km2,占鹤壁市水土流失面积的

39.1%,截止到2015年,淇县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4.4km2,占原有水土流失面积的62.9%,剩余未治理面积114.49km2。

鹤壁市水土流失现状详见附表4。

(3)水土流失强度

鹤壁市土地总面积为2182km2,现状水土流失面积为355.7km2,占土地面积的16.3%,微度侵蚀面积为1826.3km2,占土地面积的83.7%。

鹤壁市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侵蚀面积为113.88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2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2.02%;

中度侵蚀面积为149.88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87%,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2.14%;

强烈侵蚀面积为79.88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66%,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2.46%;

极强烈侵蚀面积为

10.89km2,占总土地面积的0.5%,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06%;

剧烈侵蚀面积为1.16km2,占总土地面积的0.05%,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33%。

1.3.3水土流失成因

水土流失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是产生水土流失潜在的客观条件,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3.3.1自然因素

(1)地形因素:

鹤壁市境内山地分布在西部,东部为平原地带,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降低趋势,土石山区山高坡陡,受降雨地表径流冲刷,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2)气候因素:

鹤壁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暴雨洪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雨量集中,降雨强度大,往往造成水土流失。

(3)土壤因素:

山地区以裸岩为主,坡度大,土层极薄,保水保肥性能差,丘陵区土壤以褐土为主,平原区分布有盐碱土、潮土,肥力低,粘性差,当地表植被被破坏后抗蚀能力差,易发生水土流失。

(4)鹤壁境内的主要防洪河道淇河、卫河、共产主义渠的防洪标准低,拦蓄水能力不足,调蓄能力差,加重了洪灾,造成农田受淹和水土

流失,使河床淤积、河网变浅。

1.3.3.2人为因素

(1)采石、采矿、取土制砖等矿产资源开发。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生产单位水土保持意识淡薄,使大量的废渣、弃土乱堆乱放,很少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人为水土流失。

(2)基本建设项目。

近年来鹤壁市经济发展迅速,大量的开坡修路,城镇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土、弃渣,由于采取防护措施不到位,易造成水土流失。

(3)坡地开垦。

部分群众顺坡开垦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很少采用水土保持措施,易发生水土流失。

(4)随意放牧、陡坡开荒等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等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

1.3.4水土流失危害

鹤壁市山地丘陵区面积较大,地势西北高东南底,区域内谷深坡陡,土薄石多,干旱缺水,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对鹤壁市特别是山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一是降低土壤肥力,氮、磷、钾等有机质肥料大量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群众收入降低;

二是破坏土地资源,土层减薄,表土沙化,甚至岩石裸露;

三是泥沙淤塞河道、水库,降低其蓄水、行洪和综合利用功能,易引起洪涝灾害;

四是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灾害加剧频繁,经常持续干旱,造成人畜吃水困难,小麦等农作物生长受阻,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

五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贫困,阻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步伐。

1.4水土保持现状

鹤壁市水土保持工作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

历史上广大群众就有植树造林、闸沟淤地和建造塘、堰、坝等治山治水的优良传统。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水土保持的方针、政策,在制止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的同时,动员和组织当地人民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植树绿化,封禁治理,闸沟造地,坡地改梯田,治坡治沟,改善坡面植被,发展多种经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4.1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鹤壁市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成果报告》,至2015年全市共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0.6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0.8%。

其中建设梯田

7132hm2,栽植水土保持林18731hm2,种植经果林9124.3hm2,农田防护林198.2hm2,治理沙化土地35hm2,封禁治理12844hm2,修建谷坊113

座,塘坝107座,建设点状小型蓄水保土工程1242座,修建坡改梯配套道路长度233.8km,修建坡改梯配套引排水工程13.25km。

1.4.2水土保持治理经验

在鹤壁市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鹤壁市水土保持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活力特色幸福和谐之城、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开展,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克难攻坚,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鹤壁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全市水土保持工作

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积累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如下:

(1)山丘区:

①坡耕地治理:

25°

以上的坡耕地予以退耕还林,根据当地条件改为经果林,或者发展生态公益林;

以下土层较厚的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土层较薄的坡耕地推行等高种植、套种间作等保土耕作措施,进行坡面排水系统的整治,减少地表径流对坡面的冲刷。

②疏林区:

对疏林地的水土流失,以封山育林等自然修复措施为主,防止乱砍乱伐和人为继续破坏,采取全封、轮封等形式,做到既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又有利于林木生长。

③其他:

在水库上游、水源区营造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

(2)平原区:

大力开展平原绿化工作;

积极开展城市水土流失治理,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临时堆料场、弃土场地做好防护,其周边设置护栏、排水措施;

借鉴河南省其他地区已实施的城镇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经验,加强全市生态河道建设,减少因此而造成的水土流失;

严禁乱砍乱伐林地、乱开石塘、乱弃渣土等情况的发生。

(3)加强对在建工程水土保持实施情况的管理,在边坡施工过程中对边坡为覆盖层、全强风化的土或岩石采取放缓开挖边坡;

对弱微风化或新鲜岩石边坡则采用光面爆破或采用预裂爆破进行施工;

清除边坡上的险石、危石,对部分边坡进行块石护坡或进行锚喷支护、喷素混凝土、排水孔等施工以保护边坡稳定,防治水土流失。

(4)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