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驾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266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御性驾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防御性驾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防御性驾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防御性驾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防御性驾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防御性驾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防御性驾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御性驾驶.docx

《防御性驾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御性驾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御性驾驶.docx

防御性驾驶

 

 

防御性驾驶

车是一只“虎”,首先是我们怎样驯服它,让它为我们服务,对于想驾驭它的人来说,必须先要做很好的自我认识,就是自己适合开车吗?

想要开好车至少需要具备生理、心理方面的起码条件和智力方面的一般能力,否则车就会伤到他人或自己的。

先讲生理方面就是指眼睛,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前前后后的信息都是要靠咱们的眼睛来收集,眼睛不好我说的眼睛不好不是指近视和弱视一类的,而是科学地讲三种视力“运动视力、立体视力、暗适应能力”。

运动视力简单地说就是在运动状态下看清障碍物的能力,试想驾车时,看不见前方道路的障碍,这车怎么开?

立体视力简单地说就是在运动状态下看准前方障碍物是什么,处在哪里,而立体视力就是能否看得准。

如果运动视力和立体视力欠佳,尽管前方的车开得很慢,但你没有察觉,它已经停在你的车前了,你的车还在往前开这样就会发生追尾。

接下来要说的是眼睛的暗适应能力,大概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乘车或开车进入一个没有灯光的隧道,眼前一下就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等一会才会慢慢恢复视力,这种现象就叫眼睛的暗适应能力。

对于所有驾驶员来讲暗适应时间不能过长,所以要求暗适应的时间不能超过5.75秒,这就是在所有隧道口都要限低速通行标志的原因。

说到了标志就要讲一讲交通法规了。

文字方面就不多说了,想让大家看看这几种标志:

警告标志,指示标志,禁令标志,还有道路交通标线等。

交通事故的原因于后果:

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有很多是我们自己人为造成的,所以我们就要找出造成事故的原因,就得先从自身做起,这样如果能找到自身的不安全驾驶因素,就对提高交通安全打下了好的基础。

如今的汽车很多人都认为很好开,单从车辆的操作性能来讲是比以前的好开要多,如果要从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过程和驾驶员对情况处理的难易程度分析,应该是比以前难开多了。

因为现在车辆多了,中国拥有的车辆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反而道路拥挤了,像咱们走的路多一半都是混合路面,路上人畜农用车等等什么都有,还有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对驾驶员的需求增大,私家车也猛增,就有很多驾校为了挣钱压缩了培训项目和时间,使很多驾驶员都走进了速成班变成了“二把刀,马路杀手”,这些人的增多给安全行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隐患,所以全国每年光是交通事故死亡的就有10万多人啊!

(具体见数据)这些数字听起来是非常吓人的,所以在一些大的国外公司如壳牌他们很早就搞了这个防御性驾驶培训,我有幸被单位派去陕北壳牌学习了两回,他们讲的非常好,我也就学了点皮毛回来给大家讲讲。

防御性驾驶也就是讲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要有很好的预见性,能快速准确地观察公路和交通情况,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正确的决定来操纵车辆。

预见性驾驶往往是重复以下的几个动作:

分析——判断——反应。

分析是分析行驶中的车辆因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其观察也不一样的,比如,在山路行驶撞见暗弯、陡坡、交叉口、树木遮挡。

在这些环境下我们的大脑就会快速分析路况,就是弯道会不会有车来?

交叉口,树林里会不会有人窜出?

大脑这样分析时车速自然会慢下来,慢下来紧接着就要做出判断,是先让行还是减速刹车,剩下的就是反应时间了。

如果分析——判断——反应这些动作连贯不在一起就可能造成交通事故。

造成事故同时又被归纳成以下六种不利状况:

1、驾驶员的状况;2、交通状况;3、车辆状况;4光线状况;5、道路状况;6、天气状况。

一、驾驶员的自身状况其中就有疲劳驾驶(看表图)。

干司机这行咱们跑车主要是给自己干首先要糊口还要养家,可能大家都有过这种情况,就是有时在路上跑的乏时抽烟,夏天用冷毛巾擦脸,吃酸东西,就是这样有时可能还会眯着一会,下意识感觉车在跑偏,人会突然别惊醒,其中这一段就是空白的,这是非常危险的,特别咱们会经常性的连井,这时大家就一定要休息好。

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单位上也规定了连续行车两小时休息20分钟,夜晚12点以后原则上不准行车,这就是防止疲劳驾驶。

再一个就是行车中打手机接听电话,我在陕北壳牌培训时老师就给我们讲了行车打电话的危害性,首先行车打电话会影响人的注意力,注意力分散反应时间就会延长,观察路面也会不到位。

接听电话呢,试想要是接到一个使自己非常高兴的电话,人就会兴奋,正在开车时可能就会做出很多冒险的动作,比如;…..如果要是接到一个特别影响自己情绪的电话呢,人得意志就会消沉,出现烦躁思想抛锚的情况,这些都是引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在陕北壳牌工作的驾驶员上班的第一件事必须关闭手机,如果工作中接打手机是要被除名的,他们的处理后果比酒后驾驶还要严重,因为他们讲酒后驾驶现在抓的非常紧,不光单位处理,国家公安部门处理的更重,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的事,被交警部门抓住后,什么拘留、扣证、罚钱、终身禁驾等等,我就不多说这个了,只讲一下饮酒后驾驶和醉酒后驾驶的处罚有什么不同,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驾驶证。

相信大家可能都不会朝刀尖上碰的。

二、交通状况。

现在国内交通状况变化无常,应该从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情形而定,交通可能时而拥挤时而顺畅,在交通阻塞时,像咱们开大车的最好保持在原有的车道不要随意变道,这样就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也不会导致堵塞的情况恶化,但是我建议一定要跟紧前车,不能给那些来回变道加队的大车小车插进来的机会。

还有就是为了赶时间而被事故盯上的,这在咱们单位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比如有时井下来的比较突然,有些小队长可能会催或是显出比较着急的样子,害怕到井晚了被开罚单,但做为司机车是咱们自己开着,千万不能跟着他们瞎着急而赶时间。

因为道路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谁都不知道路上会出现什么事,因在出车前班组会上给这口井的道路预计一个充分的时间,慢慢来,不能因为赶时间而犯错出现事故。

三、车辆状况。

这些按理说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了,但也要讲一讲可能有些人还没有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先是出车前必须检查的机油、防冻液、车辆外观、灯光、轮胎等吧。

一些自己能看到的地方,做个安全检查,现在就先讲讲轮胎,想问一下轮胎的气压是打硬一点好还是软一点好?

上次去培训外方老师给我们讲气压打硬一点好,我感觉也是这样(就是比轮胎上的规定气压多打上半个或一个),也不能大的太多,太多就容易炸胎和车太颠了,但是如果气压偏低就更容易造成炸胎和加快轮胎的磨损,因为气压偏低轮胎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就会造成胎壁上下拆动(跟拆铁丝一样)造成胎壁发热产生弱点而炸胎,车速越高炸胎的机会就越高,所以我建议大家都稍微将轮胎气压打高一点,还有一个小问题想问一下,就是轮胎的花纹是起什么作用的?

如果花纹磨平了会怎样?

花纹就是起排水作用加大轮胎摩擦系数防滑的一种功能,花纹磨平了不光会造成频繁烂胎主要是在雨水路面会引起车辆发生侧滑甚至翻车,一旦花纹磨平就要及时更换。

我自己的感觉车辆有这么几条现象时就严重影响安全驾驶的。

1、方向盘转动重,游动间隙过大或过小球头关节松动;2、刹车来得慢,制动力不够,制动距离长;3、轮胎脱胶或磨损过甚有硬伤;4、喇叭不响,灯光,远近灯不能交替变换使用;5、钢板断裂后桥有移位现象;6、车轮轮毂固定螺栓有松动或缺失的;7、驾驶室门锁损坏关闭不牢。

有其中之一现象时最好是将车辆修好再上路行驶,总之不能让车辆带病行驶。

四、光线状况。

就是平时行车时迎着太阳光或迎面的车辆灯光照射这就会影响视线,很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调节自己的视力,在阳光的照射或冰雪反光下我们应该养成戴太阳镜(偏光)的习惯,这样可以减少视觉上的反应滞后,科学的讲咱们平时的反应速度是看见障碍物到采取措施是0.6秒左右,如果迎着阳光或被对面灯光照射,反应速度将会下降到0.75秒左右,所以带太阳镜就可以纠正过来,也可以放慢车速放下遮阳板,在车辆大灯的照射下应不要注视对方的大灯,可把视线稍微移向右边同时放慢车速,安全会车,这就不用说的太多了,大家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五、道路状况。

大的方面就是不良的道路设计,缺乏道路指示牌或标线的路面,有障碍和不利的环境等。

像咱们平时行驶遇见的多是乡村道路(混合路)和没有标牌指示的大山路况。

不过咱们上井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固定道路,一般都会跑上很多遍,我在这就想建议大家对平时常上井的路段做一个风险评估,也就是在什么地方是人车混合较多的路段,暗弯岔路容易窜出行人的地方,在出车前就对它们做一个评估,脑子了大概就有一个印象,到跟前就会提前采取措施,不会手忙脚乱的了。

在遇到没有跑过的道路时因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应该有“假定观察”,也就是在暗弯和岔路口时提前假设弯道和岔路有车或行人窜出,让大脑给自己有一个提前减速和避让动作,安全驶过这些区域,在山路行驶时观察的主要是路面的好坏程度,道路的宽窄和坡度情况,总之根据环境与路况的不同观察的重点也有所侧重。

另外因观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与行驶速度有关,也就是道路交通情况对观察的要求不高时,可以快速通过。

反之则应减速慢行。

六、气候状态,现在单位都有所规定象雨雪天一般不允许行车施工的,但咱们有时也会经常遇到特殊情况,比方在上井回来半路上碰见雨雪天气,那也得回来呀。

雨天公路上还好办,如果是雪天就要注意以下问题:

因为雪天驾驶,道路的附着系数极低容易出现打滑和侧滑,轮胎在积雪路面的附着系数为0.2,在结冰的路面附着系数为0.1。

如果车是以50KM/H,行驶,制动距离为42.9米,结冰路面上制动的距离高达98.4米,平时在干燥路面上的制动距离仅为12.3米,所以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应注意起步侧滑、转弯半径要大、降车速拉大车距、提前做好超会车准备,这里有几点驾驶的小诀窍和大家共同研究分享一下:

雪天时,雪走辙、冰走凸,压着雪辙走车就不会来回侧滑,冰上一般凸起的地方较厚,转弯时要注意,弯前勤、弯内松、弯后缓,通过弯道前手脚要勤快利索,缓慢减速,进入弯道后不可加速和制动让车惯性通过,加速容易加剧车辆的横向,制动会引起车辆侧滑,过弯道后方向回正要慢,也要慢提车速。

以上这六点就是有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平时咱们采取措施的一些方法窍门。

现在讲防御性驾驶:

防御性驾驶有几种独特的姿态:

1、细心观察;2、周详计划;3、准确预测;4、妥善控制;5、肯负责;6、小心谨慎;7、体谅及礼貌。

说道细心观察,咱们今天坐在这的都是大型特种车驾驶员也就都是职业司机,所以咱们对车辆的熟悉程度要比一般的非职业司机高很多。

首先咱们会对自己所驾驶车的长度、宽度、高度是非常了解的。

比如大车在向右转弯时右后轮的转弯半径比前轮更小,所以就是为什么大车在转弯是要转大弯,一般先递头,才能顾上屁股。

车辆在转弯掉头时都要观察倒车镜,其实在观察倒车镜时,车身两旁也有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点,所以建议在转弯掉头或倒车时最好能将头伸到窗外去观察,有副驾驶在坐时,他也可将头伸到窗外去观察,这样观察比较直观一点,再一个就是转弯或掉头时最好开启大灯(不光打转向灯)不管白天或什么时候,这样就可以提醒对面来车或旁边的车辆行人注意。

说到盲点就不可能不说一下,平时在行车过程中自己眼睛在静态与动态下的观察范围是不一样的,平时坐着不动时眼睛的广角观察左右可达160°,在车速慢慢的提高下观察的范围也缩小,当车速在每小时40公里时可以看到100°左右,注视点在180米左右;当车速在每小时70公里时观察范围就会缩小到65°左右,注视点也增加到330米左右;在车速达到100公里时,观察范围就会缩小到40°左右,注视点也达到了600米左右。

在此时要有突然情况出现在距车较近地前方,就很难来得及采取措施了。

采取措施一般就是紧急制动,这是就要知道什么是安全停车距离,安全停车距离就是反应距离加制动距离。

反应距离-----当发现有危险时把右脚从油门移到刹车上时车同时也走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呢?

车子在刹车生效后产生惯性还要再走一段距离才能完全停下来称为制动距离。

打个比方,当A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前方35米处突然有一个小孩跑出,这时驾驶员第一反应发现危险将脚抬离油门放到刹车处这时期车已经走了近20米了,再紧急制动刹车距离就能达到12.3米方能将车停住。

反应距离加刹车距离共有33米,这是安全的没有撞上小孩,同样是B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它的视察范围缩小了,注视点增加了,他的反应速度也就慢了。

反应距离就可达25米左右,刹车距离由于车快惯性就大可达20米左右,加起来就有45米,试想这样情况下A车就能停住,而B车就以每小时44公里的速度撞在小孩身上。

这里有一些数据大家听一下,经测试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跟年龄、情绪、体质、疲劳度、技术熟练度有关。

正常情况下应为0.67S稍微差一点的可达0.87S,这里所讲的反应速度与车速还有很大关系,车速越快反应速度越长,车速在40公里时是正常的反应速度0.67S,车速到80公里时就达到1.3几秒的时间,讲这些的目的就是便于大家了解高速行驶的危害,时刻注意掌握好速度的分寸。

讲完安全停车距离,现在就要说的是安全跟车距离,安全跟车距离在字面上的解释就是和前面的车辆保持一段安全距离,在不利情况下增加跟随距离。

在高速路行驶时,一般跑上一阵就能见到安全测试距离的警示牌,从50米、100米到200米,这就是提醒驾驶员跑的时间过长产生视觉错误,从而误判跟车距离而产生追尾,现在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两秒钟”测试规则,给大家说一下做一参考,就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你车前有一辆车,当这辆车驶过一个固定参照物时,你到这个参照物跟前默念1001,1002,你看一下从参照物到你念完驶过这段距离就是安全跟随距离,象咱们跑车在内蒙路况比较好的情况下,一般没有安全距离测试警示牌时,可以用一用这个规则。

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车辆和任何速度,还有一种就是教练以前讲过在城市低速行驶车位长推算法,在低速行驶时跟前面的车保持一个车位的跟随距离。

五,肯负责任这要好好讲讲的。

咱们在座的都是有家人老婆孩子的,自己安不安全不光是个人问题,主要还是要对家人负责,所以不管是谁都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也就是围车查看法和上车就系安全带,还有必须监督车上其他人也系好安全带。

围车查看法是不管车停在任何地方你都要在车发动前,最好先围着车看一圈,一是可以看一看轮胎情况,还可以发现有无玩耍的小孩和其他行人在车前车后,不要门子一开打着车就走,这样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害人害己。

安全带的作用就是防止再次碰撞,研究表明发生事故致使驾驶员、乘员伤亡过程是在极短的时间连续经历3次碰撞造成的。

第一次就是车与车或物体的碰撞使车变形;第二次是人在驾驶室内与操作装置、内饰仪表的碰撞;第三次是体表对撞击的传递引起内脏与腔体的互相撞击。

安全带这一被动装置,它的功能就是将人体与座椅牢牢地绑在一起,人和座椅不分开就可以避免第二次、三次的撞击,为什么说要提醒其他乘员也要系安全带呢,那是在救自己。

因为就自己系安全带而其他人员未系时在发生翻车或大的碰撞事故时,没系安全带的会在车里翻滚来回碰撞到自己完蛋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将司机撞伤或砸死。

有些人不要以为不系安全带,我的车高档,还有安全气囊呢!

那其实是大错特错了。

安全气囊只是在正面急剧碰撞时,它像及时伸出的一只手护住人的前额,不致撞伤,试想,如无安全带将人绑住,发生碰撞时都不知道人弹到何处,安全气囊打开了,会起什么作用?

不系或忘系安全带,人重重向前扑去,打开的安全气囊将使人伤得更重。

只有系了安全带,在发生碰撞时身体适量前倾,安全气囊才能发挥它的最好作用,所以切记安全带才是救命的一个最好装置。

六,在我看来,驾驶员平时小心谨慎一点,也就是说的胆小,其实并不是坏事,勤快处理情况,也就是形成提前处理情况的好习惯。

在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出一线退路。

特别在超车、会车时,一定要有两套准备,能超则超、能会则会,一旦发现有误,还可以不超、不会,还有回旋的余地,还可以顺利躲避和退回,要做到这一点,驾驶员在超车、会车时,一定要有时空感,一定要选择合试的地点和位置。

说白了,就是路面不要用尽,技术不要用尽。

“不用尽”就是有余地,古话说得好: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利不可兼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

这点不用尽的“余地“就是给车,给自己的一线退路。

这一线退路,既是安全之路,也是生命之路。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