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299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docx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

关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体会

  梁慧媛(生技01级) 

  不知不觉间,一年的时间就这样流逝了,与分子生物实验相伴,对我而言,的确不同寻常。

并不仅仅是学习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宝贵经历,它意味着更多。

  首先是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实验设计的完备性,从这里可以初步感受到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肃性,自己可以得到宝贵的机会,亲身体会生物学研究的苦辣酸甜。

一直一直喜欢,得到正确实验结果时刻的畅快感,那是无法言明的欣慰感,一次身心彻底地放松,可以将所有一整天来积累的疲劳抛之身后,即使仅仅是小小的成功,也会让我们兴奋不已。

在整理资料,将一年来保存的记录一遍一遍的翻看,重温其中的特别滋味,我,轻轻地笑了。

我,喜欢这里,喜欢生物学。

  失误是常有的,经历过吃惊、后悔、无奈,检讨分析,最后重新开始。

一波三折的记忆清晰的印在脑海中,这种深深的挫折感,再试一次的勇气,我会一生记取的。

一年间,随着对生物学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学习,我更坚定了自己学习生物学的志向,感谢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试炼"。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

 刘东强(生科01级)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本科生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培养实验能力的实验课,它不同于我们在大二开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实验课。

在这些课上,主要以制备样品并观察样品的形态、结构特征为主,这是由于我们当时正值大二,专业知识还远不够。

  随着以后理论课学习的深入,我们开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习,这无疑对于深刻巩固我们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是有帮助的,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如启动子的概念、类型、PCR的原理等。

另外,在实验课中,我们掌握并学会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如质粒的提取、总RNA的制备、PCR技术等。

  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亲身接触实验过程并亲自设计一些实验得到了提高,使我们不再象刚开始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时候照搬实验指导上的实验步骤,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对原有的步骤作必要的改进。

  此外,通过这门实验课的学习,我们形成了严谨的态度,如有时得出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我们渐渐养成了仔细分析实验结果的习惯,查找在实验设计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理论知识认识得更清楚。

  总之,我认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称得上实用、精彩、有意思的好实验,对于今后我的研究或工作很有价值。

 

刘佳凝(生技01级)  

  一学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对我来说很重要,同时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让我给分子生物学有了较深入地体会:

1、很感谢由我系生化组老师们编写的这本实验指导。

里面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都清晰易懂,有助于我们在学习操作。

2、实验老师的耐心指导对我们帮助很大。

他们要求严格,待人和蔼可亲,实验要求严且对实验技术的知识的深刻掌握与理解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都很认真完成了每一次的实验与之后的总结与报告。

3、由于分子生物学实验是我们上大学后接触的第一个大型实验课,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磨练的过程。

从不熟练当熟练,从不耐烦到耐心认真,每个人在一学期后都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同时这个实验帮助我们从分认识到生物学的不可知性、变化多样性及创新空间的广博性。

在学期后的设计实验中,每组同学都努力开动脑筋,搜集资料,查阅文献,提出了很多好的实验方案。

这种设计与创新调动了同学的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得大家在实验过程中都更加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并在获得到好的实验结果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所以我们都很感谢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老师及设计这门课的老师们。

这个实验让我们受益非浅。

 

实验心得体会

   张鑫蕊(生科01级)  

  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了分子生物学常用的载体,即质粒载体的制备及宿主细胞的感受态的制备。

这些都让我们在学过书本状的知识以后有了一个亲手操作,更深一步所学的知识的机会。

  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如果只有单纯的理论课上的讲解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操作,跟的无法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所学的那些如转导转化之类究竟是怎样操纵的。

  至于PCR基因扩增、RT-PCR、蛋白质印迹这些实验操作技术的学习对我们以后生物化学大实验、生化技术原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学习都奠定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对这一系列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有了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的。

  相配套的理论课的学习与实验操作上是非常必要,我觉得分子实验课的时间安排就相当合理,在我们学理论课的同时就进行实验课的操作,这样相辅相承的学习,才能促进我们的进一步提高。

 

实验心得

 刘娟(生科01级)

一、实验操作:

  同样的样品,同样的步骤,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的结果。

  当然分子生物学实验本身的结果就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所操作的材料是极其微小的,肉眼无法看见的,所以用理论来预见可行的实验,结果往往有些出乎意料。

而每个人操作上的细微差别对RNA、DNA而言就是一场地震。

  有人说做生物实验和学数学不一样,数学只要用灵活的思维,严禁的逻辑就行,而生物实验要求的往往不止这些,不只要心灵还要手巧肯干,而分子实验又比其他实验要求严格,每一步都须三思而后行,而且必须有极大的耐心去重复一些枯燥的步骤。

二、关于设计实验:

  想总比做起来容易,当初觉得mRNA差异显示原理简单,操作应该不成问题。

结果第一天的实验便给了个下马威,不仅结果等于没有,而且对接下来的步骤更是一无所知,无从下手。

而最终自己的实验结果只不过是mRNA差异显示地预实验,由于该方法的假阳性率极高,正常的科研实验是需要反复重复实验,并将最后的结果测序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是否为新基因,当然我们不可能接着做,只完成了该实验的一小步,也已经学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

三、还存在的问题:

  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照方抓药"的情况出现,并不完全明白自己所做的步骤有什么作用便做了,事前事后缺乏思考。

实验过程中,仪器、试剂的收集,总只有几个人在做,其他人只是张口就问在哪,说明摆放无秩序,做实验时依赖心理太强,(看完其他国外的几个实验室照片后,觉得我们实验室已经不错了。

  每一步骤最好都有记录,特别是样品多时,要有据可查。

 

一门好实验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03级研究生陆璐

  我是生物科学专业99级的学生,在大三的时候选修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这门课。

在半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学会了很多基础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这些都为现阶段的实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使我避免了刚刚进入实验室工作时要一切从头学起的忙乱,节省了大量时间。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上所讲授的质粒提取、蓝白斑筛选、RNA提取及鉴定、基因组DNA提取、westernblot、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技术等都是我现在常用的技术。

在实验课的训练中,我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让我受益很多,老师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必然让更多的师弟师妹们从中获益。

 

      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2002级的硕士研究生,在研一第一学期参加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

这门课程将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使我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而且让我对具体实验操作的原理有了清晰地认识。

尤为难得的是,作为一门实验课,它还锻炼了我运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已掌握的实验技能综合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为我之后研究生阶段的工作做了必要的准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门课程开设的实验以综合性为主,涵盖面广,几乎包括一般分子生物学研究会涉及的所有内容:

最基本实验技术,如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基因克隆所要用到的技术,如质粒提取、DNA重组及重组子筛选、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外源基因的诱导表达等;还有一些其他的常用技术,如动、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植物总RNA的提取、PCR扩增、蛋白质印迹、Southern杂交等。

  我研究生阶段的一部分工作是要将外源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植物中,并鉴定转化是否成功。

首先要用到质粒提取、DNA重组等技术来构建插入有外源基因的表达载体。

转化植物成功后,就需要提取植物基因组DNA及总RNA,利用PCR扩增、Southern杂交、RT-PCR、蛋白质印迹等技术,对外源基因进行不同水平的鉴定。

  正是因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对基本原理的详细讲解、对实验技能的系统训练,使我在工作中比较容易上手,工作进度也有了保证。

另外,通过在这门课上系统地、全面的学习,也使我在工作需要学习新的实验技术时,触类旁通,比较容易理解消化。

 

分子生物学课程对我的科研工作的帮助

胡丽娅

  进入实验室做课题已经一年多了,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例如"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和"SDS-PAGE检测蛋白"等等。

  我的课题主要是研究钙调磷酸酶的折叠机制,而整个研究的基础就是要拿到纯的、具有完整的生物活性的酶。

这是整个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刚开始参与科研工作时,我遇到了蛋白表达为包含体的问题,因为拿不到蛋白,实验无法进行下去。

于是我运用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中学到的知识,对表达条件进行了摸索,最终解决了表达的问题。

顺利的进行了后续的实验工作。

      随着课题的深入,我需要构建一个点突变体来观察这一位点对于钙调磷酸酶的结构和折叠的作用。

由于有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中打下的基础,我利用Primerpremier设计了点突变的引物,运用PCR技术对钙调磷酸酶进行点突变:

质粒DNA的提取和酶切、E.col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

每一步实验都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

我想正是以前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设计的实验。

      通过一年多来的实验工作,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实验技能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本科的课程中,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一门尤其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整个课程的安排十分合理,给我们许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在遇到问题时,老师鼓励我们积极思考,和我们一起讨论,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每一个小实验的成功,对于我们这些"初生之犊"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鼓励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前进。

  与此同时,我们在这门实验课的学习中还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学们齐心协力,一起动脑筋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在今天的科研工作中,这些品质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到课题组这一个大家庭中,大家互相帮助,谁遇到了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出谋划策。

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生命科学学院2002硕细胞生物学专业

王利敏

  作为一名细胞所的二年级研究生,一年级所选修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对我的帮助是不可忽视的。

在这个课程上,让我初次接触到了许多进行生物研究时必须具备的实验技术以及一些基本技能,象电泳,蛋白质印迹,PCR等等,这些实验在几乎每个人以后的工作中都会用到,我也不例外。

而且这些实验又不同于本科时,它不但是更复杂,还给了更多我们自己动手的空间和时间,一来能锻炼大家的思考能力,比如我们自己设计引物来合成目的基因;还能锻炼我们自己安排时间和一个实验进度的能力,分子实验一般周期比较长,学习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使之更有效的确对于今后自己实验地安排大有裨益。

总之,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确是一门对今后实验很有帮助地课程。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学习随感

陈晖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研究生生活已过去一年,进入实验室也有快一年的时间了。

大学时专业课的学习为我的科研工作打下的坚实基础,而实验课程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习更让我获益匪浅。

 

   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初步建立了分子的概念,但核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PCR,什么是质粒,什么是转化,这些概念对于我们始终很抽象。

是分子生物学试验让我们真正接触了分子生物学,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不再是纸上谈兵。

  在分子生物学试验中我们学习到了分子生物学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植物总RNA的提取等等。

这些技能的学习让我在科研工作中很快能进入角色。

在开始进入实验室时,常会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

但当看到那些熟悉的仪器,如微量移液器,培养箱,PCR仪等时,真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而不需别人指导,运用实验课上学到的知识成功地完成实验,那种满足感更是无法形容。

至今还记得独立提出要用的质粒时的情形,师兄在夸奖之余将更多的工作放心地交给我,让我们实验的进展顺利很多。

  不过最重要的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整体大实验的概念,这是在以往的实验训练中没有的。

以往的实验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等,所涉及的通常只是某个数据的测定或某种物质的提取,实验持续的时间通常也就两三个小时;而分子生物学实验,每次会持续一天时间。

实验设计得与科研比较相似,毫不夸张的讲,每个实验都可以直接用于科研。

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实验设计的概念,不是单纯的实验技术的堆砌,而是根据自己的目的,有机的将各种方法组合起来。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入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素质。

  而老师的讲解不会局限于某种技术,而是更偏重开拓思路,引导我们思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如在讲解植物总RNA的提取时,采用的是白化的玉米叶子,所含糖类脂类比较少,此时老师会提出问题如果糖类多时又该如何改进提取的方法;书上所讲的只是其中一种提取方法,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提纯RNA。

老师并不会直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要我们在课后自己查阅资料。

这一方面锻炼了我们查阅文献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资料的积累成为科研工作时宝贵的一手材料,可以直接应用于科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们精心的讲解常会给我们豁然开朗的感觉,学习到的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思路。

  感谢分子生物学实验,感谢给予我们悉心教导的老师,是他们的工作使我们真正接触到了分子实验,并为将来进入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分子生物学实验小结

2001级生物科学专业张皓彬

  做完半年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感到它是一门非常好的课,在我们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

  首先,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某些小的失误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对实验中的操作是比较严格的,特别象无菌操作过程。

在实验中从仪器上来说我们接触了大量的仪器,而且也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这对我们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其次,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所含的知识和技术与理论知识结合的比较好,先学习了理论知识再去做实验,这样结合很好,而且我感觉分子生物学实验是我们所做的实验中一门设计到比较"高深"知识或新问题的实验,能激发出我们对学习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的兴趣。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学生一次自己设计实验的机会。

这是我们所做的实验中唯一能给我们自己设计实验机会的课。

第一,整个过程中,我们在做完前面一些基本实验后,再去设计一个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技术的实验,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也是对一整套技术的回顾与应用。

从设计中所要用到的试剂、仪器,到实验中试剂的具体用量,仪器使用的具体参数,以及引物的设计和整个实验的时间安排等等都要有明确的概念,可以说是给了我一次科学探究的机会。

第二,设计实验后我们自己去操作检验它的可行性,检验自己设计的实验能不能够成功,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对我们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所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总的来说,分子生物学实验是一门非常好的实验课程。

 

设计实验和具体操作的感想

生物科学2001级谷波

2003.12.22

设计阶段:

  我们组原本的想法有点不切实际。

我们打算在瑞士的一个酶库网站上找到一种酶,再从genenbank中找到这种酶的全序列,再自行设计引物。

我们甚至下载了引物设计软件。

然而我们输入某种酶某段功能片段的名称却从genebank中得到了成百上千序列,我们放弃了。

只是从多篇文献中找到一种酶的某段基因把它的引物和表达载体进行改造和改换,以符合老师提供的限制性内切酶。

而PCR的温度与循环次数,及其余的各种步骤,仅仅是把是实验书上的串联在一起,并没有考虑任何改动,更别提摸索实验条件的部分了。

当我们的老师讲评时,我才了解到,我们的设计是多么的不充分,成功率有多低。

操作阶段:

  通过实验设计,我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串起已经做过的实验的思路,也明白了做重组的各个步骤的原理。

所以,当我拿到老师给的设计方案时,我的思路很清晰。

然而具体的操作又暴漏出许多问题。

首先是操作时不能做到提前思考,大家往往只会照方抓药,不能事先想清楚为何要这样做。

这使我们常常忽略细节的地方,造成时间的浪费甚至结果不理想。

比如我们把第二次回收时的重要数据遗失。

特别是写报告时,更会感觉到中间结果记录的不详细,以至分析原因时没有具体的可依赖的结果做支持。

还有就是中间各个步骤的现象,如果我们能从最基本的实验时就观察现象,之后再做重复或类似的实验时,就能及时判断实验每一步的正确与否,便于及时纠正错误。

最后是我们实验时心态不够正确,实验就是要历经失败和重复,不能面对不良结果时就急噪起来,不能心平气和的继续下去,甚至失去探索的动力。

每当我们进度落后时,大家常常焦急的追赶其它组,往往造成不该出现的错误或遗漏。

  实际操作不同于理论学习,它要求我们事事亲临,面面俱到,并且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从细微处窥探整个实验的成败。

这正应了老师所说:

"我们需要心灵,手巧,兼肯干的学生"心灵有赖于勤思考,手巧还需要多实践总结,肯干则要求我们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我们会朝这个方向努力的。

 

生命科学学院2002硕神经生物学专业

马骏

  我是神经生物学专业研二的学生。

我在研一时选修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所获甚多。

分子生物学实验我们主要做的大实验包括感受态的制备、质粒的提取及鉴定、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我们在本科和研一的时候学习了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但通过大实验亲身实践后才更深刻的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并且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这些知识用于实验时应注意的细节。

通过系统科学的实验,我还了解了实验规划和实验安排的重性。

分子生物学大实验锻炼了我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我耐心细致的实验习惯,这都有益于我现在所进行的课题研究,避免了走弯路,提高了实验效率。

所以我认为在进行正式的课题研究之前进行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的学习是很必要的。

师弟师妹们请认真学习:

 

实验心得

      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2002级的硕士研究生,在研一第一学期参加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

这门课程将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使我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而且让我对具体实验操作的原理有了清晰地认识。

尤为难得的是,作为一门实验课,它还锻炼了我运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已掌握的实验技能综合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为我之后研究生阶段的工作做了必要的准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门课程开设的实验以综合性为主,涵盖面广,几乎包括一般分子生物学研究会涉及的所有内容:

最基本实验技术,如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基因克隆所要用到的技术,如质粒提取、DNA重组及重组子筛选、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外源基因的诱导表达等;还有一些其他的常用技术,如动、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植物总RNA的提取、PCR扩增、蛋白质印迹、Southern杂交等。

  我研究生阶段的一部分工作是要将外源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植物中,并鉴定转化是否成功。

首先要用到质粒提取、DNA重组等技术来构建插入有外源基因的表达载体。

转化植物成功后,就需要提取植物基因组DNA及总RNA,利用PCR扩增、Southern杂交、RT-PCR、蛋白质印迹等技术,对外源基因进行不同水平的鉴定。

  正是因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对基本原理的详细讲解、对实验技能的系统训练,使我在工作中比较容易上手,工作进度也有了保证。

另外,通过在这门课上系统地、全面的学习,也使我在工作需要学习新的实验技术时,触类旁通,比较容易理解消化。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如何应用于科研之我见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2003研李彦杰

  作为一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一年级的研究生,在生命科学领域5年的求知探索中,我深切体会到这期间学习的各门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对培养我今后独立进行科研,及提高科研能力、拓宽科研思路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它所包含的内容与科研连接最直接,最紧密,不仅教给我们实验的技术方法,还教给我们设计实验的思路及科研中必不可少的合作精神,可以说是生物科研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

  生物学方面的科研离不开我们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学到的技术和方法,而为了达到同一个实验目的可用的技术与方法常常不止一种,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以取得最佳实验结果其实就是灵活应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所学于科研的过程。

以下是结合我的课题的一点粗浅体会。

我的科研课题是小鼠脑红蛋白及突变体的设计、融合表达、蛋白纯化及结构、性质测定,基本的流程是从小鼠脑组织中提取总RNA,设计带有合适酶切位点的引物,利用RT-PCR技术获得双链cDNA,再将双链cDNA双酶切的产物与同样经双酶切的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3相连,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在2YT培养基中表达,过GST亲和层析柱初纯蛋白,凝血酶酶切获脑红蛋白和谷胱苷肽硫转酶,再经Sephadex-G75分子筛层析柱分离,得到电泳纯的脑红蛋白,冷干保存。

  从第一步提取总RNA到转化感受态细胞,这些步骤全都是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上学习过的基本实验方法,比如核酸电泳、蛋白电泳、PCR、构建载体、感受态制备、转化等,由于这些技术已经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上系统学习并亲身操作,因此在科研中使用这些技术时就能驾轻就熟。

  但又不能完全照搬课本,有时需要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方法进行改良,添加适合的步骤或删减不需要的步骤。

例如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检验总RNA提取效果采用的是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甲醛的作用是使RNA酶变性,阻止其降解RNA,电泳结果能否出现18S和28S的条带能说明RNA的主要成分rRNA是否完整,而我的课题中提总RNA的目的是需要其中的mRNA作为模板进行逆转录PCR,因此电泳检测只有相对意义,所以只用一般的电泳采用稍高的电压即可。

设计RT-PCR引物过程中,严格按照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所学的PCR原理部分进行设计,设计出的引物满足引物长度15-30bp、G+C含量40%-50%、碱基随机分布和引物3'端与模板严格配对这几个基本要求。

但实验结果表明用oligodT做第一轮引物能扩增成功,而用特异性引物则扩增失败,分析原因可能是RNA二级结构严重,因此需要消除RNA二级结构,使特异性引物能与模板紧密结合,采用扩增前将模板在65℃保温10分钟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目前我的课题已经进行到蛋白纯化步骤,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上所学帮助我顺利完成实验的上游即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初步工作。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收获及其在实际科研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03级硕研白巍

  "对一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熟练的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开展实际研究工作的前提。

"这是我在一年实验工作中的最大体会。

因此,更加体会到,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对我的帮助有多大!

  在这门课中,老师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理论,包括:

载体;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工具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