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宝典.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583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乳宝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母乳宝典.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母乳宝典.docx

《母乳宝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乳宝典.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母乳宝典.docx

母乳宝典

母乳宝典

1、化纤侵入乳管

2、怎么判断乳母奶水不足?

3、什么方法能提高母乳分泌量

4、乳房软软的是奶水不够吗?

5、母乳喂养中的异常表现

6、感冒了,别停奶

7、前奶后奶都要吃

8、乳头痛是乳腺炎吗?

9、怀孕后乳房会发生什么变化?

10、乳房是怎样产生乳汁的?

11、乳房大小会影响奶量?

12、每位母亲都有分泌乳汁的能力吗?

13、产妇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哺乳吗?

14、母婴皮肤早接触有什么好处?

如何接触?

15、母婴皮肤接触时母亲应做些什么?

16、何时开始第一次喂奶为好?

17、何谓按需哺乳?

与定时哺乳比较有何优点?

18、产后母婴同室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吗?

19、母乳喂养持续多久为好?

20、初生至3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

21、初乳有何特点?

对新生儿有何好处?

22、新生儿饥饿时有何表现?

23、如何判断母亲奶水是否充足?

24、吃母乳还要喂水和果汁吗?

25、婴儿拒不吸母乳怎么办?

26、哺乳时婴儿吃几口就入睡或总睡觉不吃奶怎么办?

27、吃母乳的婴儿腹泻或便秘怎么办?

28、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

如何处理?

29、有母乳性黄疸的婴儿能接种乙肝疫苗吗?

30、母乳喂养的婴儿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K?

31、母乳喂养的婴儿如何补充维生素D的钙剂?

32、为什么母乳没有牛奶白?

是否质量不好?

33、人工喂养对婴儿的健康有何影响?

34、何谓“暂时性哺乳期危机”?

如何对待?

35、哺乳时乳头疼痛或皮肤皲裂怎么办?

36、乳房有硬块疼痛怎么办?

患乳腺炎时还能继续喂奶吗?

37、母亲乳头平坦或短小时怎样喂奶?

38、为什么喂母乳还要添加辅食?

何时添加辅食最适宜?

39、加辅食后婴儿不肯吃奶怎么办?

40、母亲上班后如何坚持母乳喂养?

41、孩子多大断奶为宜?

断奶应注意些什么?

42、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能进行母乳喂养?

43、哺乳期乳母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有何禁忌?

44、哺乳期乳母为什么要重视补钙?

应如何补钙?

45、月经复潮后会影响母乳质量?

46、月经其或同房会影响哺乳吗?

47、乳母生病和服药时能否哺乳?

哺乳期用药应注意什么?

 

1、化纤侵入乳管

日本东京公立女子大学泉谷布光教授认为,“除部分内因外,现代妈咪少乳汁的原因之一是与穿着打扮有关,比如衣服和乳罩的纤维会堵塞乳管等。

”为了验证这一判断,泉谷布光教授把从数百名缺少乳汁的妈咪乳房中挤出的长约0.5毫米、宽约0.2毫米的茧状微粒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80%妈咪乳房中挤出的微粒是由微小的羊毛、棉织品、化学纤维等组成的。

原来,妈咪带上乳罩后,由于乳头在乳罩的压迫下,致使乳头和乳罩的摩擦加剧,乳罩上的纤维便会逐渐进入乳管内,从而使乳管堵塞,造成一些妈咪少奶或无奶。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泉谷布光教授指出,妈咪在怀孕期间就应“提高警惕”——孕期不要把乳罩系得过紧,尤其是在妊娠后期,更应注意。

 

2、怎么判断乳母奶水不足?

我们判断母乳是不是足的标准有几个,一个就是孩子吃饱了以后,应该是能睡两到三个小时,正常足月的孩子,或者说隔两三小时再吃下一顿,这都是正常的。

如果说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刚吃完奶,马上又要吃,这个有可能是不够的,这是一个标准。

再一个,从精神状况来说,吃完奶以后,特别高兴,要玩一会,这也是表示他吃饱的表现。

再有就是小便,尿一天起码六次以上,还有大便三到四次以上。

看大便不是很稀,是稀糊状,如果很稀,有绿色泡沫,也可能说明他奶不够。

最关键的指标是孩子体重长,如果他满月是最好的判断,满月体重至少长600克左右,说明奶水是够的。

3、什么方法能提高母乳分泌量

早期的婴儿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吃奶属于正常呢?

妈妈特别想知道在早期婴儿到底是每次吃奶多长时间,到底每隔多长时间吃奶一次属于正常,这样的问题我们很诚实的回答:

要按照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的,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而且这个正常的范围是非常的宽泛,所以说如果这个小孩每次吃一个小时或者当中间隔一个小时,妈妈觉得一天好像24小时都在喂奶的情况,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是很正常的。

早期非常频繁的哺乳对于母婴双方都是有益的,按正确的姿势来哺乳,不要让妈妈的乳头受到损伤。

如果孩子吃奶的姿势是正确的,那么早期像这样的孩子如果吃的很频繁吃很长的时间反而有利于母亲产奶量的提高。

4、乳房软软的是奶水不够吗?

判断奶量够不够?

最直观快速的判断方法还是看孩子的大小便,比如孩子小便6—7次,颜色看上去不是像深黄色而是浅黄色,大便规律、性状很好是金黄色的糊状,这时候母亲不用太担心奶量不够。

如果到了一定程度奶量和宝宝需要达到“供需平衡”的状况,母亲不应该时时感到胀奶而是很舒适的状态,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状态,所以不用担心自己乳房不胀而怀疑自己母乳不够。

早期出现胀奶现象,这是因为宝宝早期吸吮跟不上,母亲不知道孩子多大的奶量合适,这个时候母亲就会胀奶(胀奶会很痛),有的妈妈感觉像发烧那样很不舒服,还有的妈妈会有胸部难受甚至于背发紧等等这样那样的感觉,其实胀奶是很不舒服的,但是到了一定的时间孩子的吸吮能力上来了,根据按需哺乳配合得非常好,妈妈的乳房就会知道每天该出多少的奶,就不会出现胀奶的现象啦!

5、母乳喂养中的异常表现

母乳喂养是全世界都在推行的喂养方式,因为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物,但从大量的研究发现,有少数母亲的乳汁中某些成分的变化,导致新生儿身体出现一些异常表现或疾病。

(1)母乳性酒精中毒当哺乳母亲喝了较多含酒精饮料后,酒精吸收后通过乳汁排出,新生儿吃了含酒精的母乳引起中毒。

表现为皮肤潮红,烦躁不安,心率、脉搏加快,嗜睡等。

应立即停喂

母乳,给多量水分,加速酒精排出。

(2)母乳性青紫此为乳母吃了大量不新鲜或煮后隔了几天的蔬菜,或吃了未腌透的泡菜,这样的食物中含有高浓度的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进入乳汁中可使婴儿肢端皮肤、口唇青紫,头晕、心慌、恶心呕吐,一旦发现,应送医院治疗。

(3)母乳性腹泻多见于出生6个月以内婴儿。

大便每天2-3次到8-9次。

虽然有腹泻,但孩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发生腹泻的原因多与母乳中含有较多的前列腺素E2有关。

此种腹泻往往随婴儿渐渐长大和添加辅食渐渐消失,不必停止喂奶。

(4)母乳性黄疸有的新生儿吃母乳后出现皮肤、眼巩膜发黄,但新生儿无发热,食欲好,生长发育正常,若停喂母乳,黄疸在6-9天消失。

这是由于母乳中含有一种名叫3α-20β孕二醇的激素引起的。

母乳中的这种激素,在新生儿出生3-10周后会逐渐消失,因此不必停止母乳喂养,或临时用牛奶喂养一段时间。

6、感冒了,别停奶

在感冒发作前,宝宝已经接触到了感冒病毒,母乳里就有他最需要的抗体。

继续哺乳也会帮助你得到适当的休息,突然断奶对你们都是百弊而无一利。

虽然渗透到母乳中的药量非常小,不会对婴儿产生影响,不过吃药前最好咨询一下你的医生。

7、前奶后奶都要吃

乳汁分前奶和后奶。

喂奶时,先吸出来的奶叫“前奶”,外观较稀薄,富含水分、蛋白质,是给宝宝补充水分和蛋白质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4个月内一般不需要额外补水。

后奶外观色白比较浓稠,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营养素,是给宝宝填饱肚子和提供热量的。

因此,两种奶都要给宝宝吃。

8、乳头痛是乳腺炎吗?

吸奶的时候痛,主要还是跟裹奶姿势有关系。

如果觉得跟挤奶有关系的话,是不是因为手法不当造成的局部像扭伤一样,如果持续性疼痛的话,现在还只是左侧,看有没有其它症状,比如看得见乳头里面有什么感染的情况,有没有发烧,有没有局部红肿热痛,如果没有附带其它症状仅仅是一个疼痛为症状的话,不能判断是乳腺炎。

这个疼痛的性质是怎么样的,还有什么时候痛,吸奶器使用的时候痛,孩子吃奶的时候也痛,但是不吸奶不吃奶的时候痛不痛?

如果只是接触的时候痛,可能和局部吸奶器有关和孩子吃奶时碰上去有关。

如果平时也痛的话,最好还是让医生看一下。

9、怀孕后乳房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妊娠期乳房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孕妇自己会发现乳晕区域扩大,色素沉着增加;乳头由粉色变成黑褐色,或原为褐色者,色素增加,颜色加深而变成黑色;乳晕处的皮脂腺肥大而隆起,好像一个个小丘疹或形成许多圆形结节状突起,这就是蒙哥马利腺,或称蒙氏结节(蒙氏小体。

)它们分泌一种可以润滑和保护乳头的物质。

乳房和乳头增大,是妊娠后第二个可以见到的明显变化。

乳头受刺激时也极易勃起。

孕妇自己感到乳房肿胀不适或发生胀痛、触痛或扪到结节组织。

有的孕妇乳房可以出现皮纹,与腹部皮肤的妊娠纹相拟;有的可以乳房表面的皮下,看到纤细或稍有扩张的静脉血管。

妊娠期乳房的组织学变化,与妊娠后体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有关。

妊娠早期为维持孕卵的发育,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素和垂体素均不同程度的增加;胎盘发育成熟后,其本身也可分泌多种甾体激素。

在雌激素、孕激素和胰岛素的协同作用下,乳腺管增长迅速,并促使乳腺腺泡的进一步发育和成熟;甲状泉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这一迅速发育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胎盘的泌乳素使乳腺增生发育更为迅速。

在妊娠16周后,有的孕妇的乳房可挤出少量黄色稀薄液体为初乳,与相应的组织学变化有关。

孕4~12周,乳腺管远侧端呈芽状突出及上皮增生,形成腺体,至妊娠末期则有大量新生的乳腺管及腺泡形成。

孕16周末,乳腺小叶就明显增大,腺泡数量增多并增大,腺腔较孕前扩张,细胞内含多量脂肪;孕28~36周,腺体进一步扩张,上皮细胞变为扁平,含空泡,成为乳汁分泌前的腺泡上皮,为乳汁的分泌作好充分准备。

孕期性激素抑制泌乳素的分泌活动,使乳汁不能大量分泌。

10、乳房是怎样产生乳汁的?

乳房是泌乳的器官。

在妊娠早期乳房的结构就开始发生变化,至孕末期,有许多新生的乳腺管及乳腺腺泡,并进一步发育成熟。

乳腺腺泡细胞结构的变化也在孕期进行。

乳房除上述解剖和组织学的改变外,营养需要增加,代谢率加快,血液重新分布。

乳房的血液增加,胃肠道和肝的血流也有增加,血中半乳糖、总蛋白、免疫球蛋白均有明显的增加,而钠、氯却不增加。

分娩后,除乳房的血流量增加和上述变化外,催产素分泌和葡萄糖的摄入,导致枸橼酸急剧增加。

乳汁的合成在腺细胞内进行,这些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分泌型细胞。

终末导管的上皮细胞的泌乳素的刺激下呈分泌活动,非常活跃,并向腺泡和细小乳导管分泌乳汁。

在泌乳前,细胞变形,摄入水分增加,细胞中含有乳汁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中间产物和辅助因子,使细胞的氧化能力明显增加,代谢率增快,线粒体增生,有利于使血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合成乳汁中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

钠、钾、氯、镁、钙和磷也通过乳腺细胞分泌而进入乳汁。

乳汁的渗透压与血浆相同,但乳汁的离子浓度低而乳糖浓度高。

乳汁的产生是泌乳素与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泌乳素由位于颅底的脑下垂体产生。

此激素被吸入血液循环,运送至乳腺,刺激乳腺分泌乳汁。

泌乳素的分泌需要婴儿吸吮乳头。

吸吮刺激乳头的神经末梢,并将刺激的信息传递到脑下垂体前叶,使之产生泌乳素。

从刺激乳头到产生泌乳素的过程,称为泌乳反射。

由此可见,让婴儿吸吮乳头,乳房才开始泌乳,吸吮开始越早,泌乳开始也越早。

吸吮越频,产生的乳汁也越多。

不仅在白天吸吮的次数应达到6次,夜间也应让婴儿吸吮。

婴儿要得到足够的乳汁,还要有喷乳反射的形成。

婴儿吸吮时刺激乳头神经末梢,信息传到垂体后叶,产生催产素。

催产素经血液输送至乳房,促使乳腺周围的肌细胞收缩,使乳汁通过腺管流出。

如果人们注意的话,在哺乳过程中,乳房内有挤压感,随之乳汁由每个乳导管直线流出,这时排出的乳量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影响泌乳和喷乳反射的因素很多,与精神情绪、营养状况、疾病、疼痛刺激都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哺乳期间乳母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况,充足的睡眠,均衡合理的营养,并预防疾病的发生,特别要防止腹泻。

这样母亲就会有足够乳汁哺喂自己的婴儿,使婴儿得到天然、最好的营养品。

11、乳房大小会影响奶量?

前面已经进过,乳房位于胸部前方,覆盖于肋骨表面筋膜和胸部肌肉上,表面为皮肤所保护,实质部分为乳腺腺体及乳导管,数个乳腺腺泡组织组成乳腺小叶,小叶间为结缔组织支架和脂肪组织。

乳汁的分泌主要在乳腺腺泡上皮。

因此,乳腺的发育情况,直接影响乳汁的分泌。

乳腺的发育从胚胎6周开始,至出生时整个乳腺系统的雏形基本形成,但并未充分发育,要到青春期才进一步发育,约需4年的时间方能发育为成熟的乳腺小叶-导管-腺泡系统。

在乳腺发育过程中需要许多激素的参与,如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其他激素如胰岛素、甲状腺素、副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也起到辅助的作用。

雌激素要充分发挥作用,还要信赖于脑垂体分泌的泌乳素协同。

在适宜的激素环境中,乳腺导管上皮大量分支,末梢小管生芽形成腺泡并出现腺上皮,这样就可以增加乳汁产生所需要的功能性乳腺小叶的表面面积。

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适量的脂肪组组织,为乳腺管增生形成所需的疏松基质。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单凭乳房大小来佰乳汁量的分泌,而主要应看乳腺腺体的发育状况。

有的乳房虽然很大,但是由于激素的不平衡,有过多的脂肪沉积,脂肪无泌乳作用,不一定能产生很多的乳汁。

乳汁的产生,除了与局部解剖的有关外,生理的改变也很重要。

在生理方面需要营养物质,局部血液循环及代谢率的增加,也需要各种激素的协同作用。

在乳汁的产生过程中,泌乳素的作用是不可少的。

泌乳素的产生,与婴儿的吸吮作用密切相关。

婴儿吸吮刺激乳头部位的感觉神经末梢,将这种信息传至垂体内分泌中枢,反射性地使泌乳素分泌增加并释放入血液循环并输送至乳腺腺泡上皮,在多种激素巧妙的作用下,使乳汁分泌。

如果以上任何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如产妇分娩后母婴分室管理,不能随需喂养婴儿,没有婴儿频繁的吸吮刺激,泌乳素的分泌就会大大减少,乳汁的分泌也会减少。

让婴儿频频吸吮是保证足够乳汁的最重要因素。

母亲精神情绪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一切功能活动的主宰,如出现中枢神经功能不协调,就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此外,疾病也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如产生腹泻、产褥发热等。

有的产妇会告诉医生,经过腹泻后乳汁分泌减少了。

由此可见,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很多,不能只看乳房的大小,不要因为自己的乳房小,就失去母乳喂养的信心。

相反,如果能做好孕期和产生的各项保健工作,母亲充满信心,在分娩后让婴儿早吃奶,随婴儿的需要喂奶,母乳喂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12、每位母亲都有分泌乳汁的能力吗?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

每位生育期妇女在分娩后不论乳房大小,都会有乳汁分泌,而且一般都有足够的乳汁喂养婴儿至4~6个月(4~6个月后则需添加辅食,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乳房大小主要与脂肪组织含量多少有关,而与产生泌乳量无密切关系。

乳汁的分泌是泌乳素和泌乳反向共同作用的结果。

妊娠后母亲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为产后泌乳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待分娩后,当婴儿吸吮乳头时,刺激乳头的神经末梢,将神经冲动传递到脑下垂体前叶,使之产生催乳素,催乳素经血液输送至乳房,促使乳腺细胞分泌浮汁。

这就叫泌乳反射。

婴儿吸吮次数越多,泌乳越多。

如婴儿急剧吸吮,则乳房就会分泌大量的乳汁来满足婴儿的需要。

同时,增加吸吮时间和次数,还能增加乳汁量。

产妇精神愉快,对母乳喂养有充分信心和决心,也有利有泌乳。

当婴儿吸吮乳头时,还可促使垂体后叶产生叫做催产素的激素,能使产妇出现喷乳反射,即乳腺导管周围的肌细胞收缩,促使乳汁排出,使婴儿更能得到足够的乳汁。

为了母亲有更多的乳汁分泌,使婴儿能吸吮到足够的乳汁,婴儿的正确吸吮十分重要。

健康正常儿出生后即刻有寻找乳头的本能,如手指触及婴儿嘴边,他会张开嘴巴,将头转向手指一边,这种本能的反向叫觅食反向。

当乳头放入婴儿口中直达上腭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吸吮动作,称吸吮反射。

当婴儿口内有乳汁时会发生吞咽反射。

每次哺喂时应先将乳头角及婴儿口唇,诱发觅食反射,要使婴儿将乳头和大部晕全含入口内,像鱼嘴张开样口号,而使舌头卷住乳头,才有利于乳晕下面乳窦内储存的乳汁被挤出,从而达到有效地吸吮。

这样也才能有效地刺激乳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和排乳反射。

同时,母亲还要有正确的哺喂婴儿的姿势—轻松舒适的地位。

一般来说,母婴必须紧密相贴,但要防止婴儿鼻部被乳房压迫而影响呼吸。

为此保持婴儿头和颈略微伸展,但也要防止过度伸展而造成吞咽困难。

13、产妇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哺乳吗?

泌乳的过程除激素及吮吸刺激外,精神因素也是相当重要的。

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乳汁的分泌有较大的影响。

妊娠、分娩后产生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机体内在环境的变化及分娩时的疼痛、疲劳及精神不愉快等,可直接影响下丘脑,或由于肾上腺分泌过多,致使乳量减少。

产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常为一些小事而影响情绪,容易伤感、焦虑、悲观、易流泪,也容易精神兴奋、失眠等,因而不能充分休息影响食欲,严重者可发展为精神障碍,均不利于产后的恢复及哺乳。

尤其过多担心自己无奶反而更不利于乳汁分泌。

因此,当怀孕后,孕妇就要树立哺乳信心,想念自己能有足够的乳汁哺喂未来的宝宝。

为保持乳汁的充分分泌,产生要有舒适安静的环境,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

同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乐观的精神,良好的睡眠及营养才能使乳量充足,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14、母婴皮肤早接触有什么好处?

如何接触?

新生儿娩出30分钟内将其裸体放在妈妈胸前,使母婴之间进行皮肤和皮肤的接触,让新生儿吸吮乳头实行早吸吮,这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

经过分娩辛劳的母亲,在与孩子进行皮肤接触时,触摸、拥抱盼望已久的新生宝宝,会感到莫大的欣慰,疲劳被驱散,疼痛会减轻。

可爱的宝宝呢?

一路跋涉来到这个世界,新奇、兴奋,但也会感到陌生,通过与妈妈的皮肤接触,便会有了安全感,同时宝宝与妈妈进行皮肤接触,还可利用妈妈的体温为新生儿保暖。

更重要的是当孩子与母亲进行皮肤的早接触时,孩子会自动地将头转向妈妈的乳房,进行早吸吮。

孩子在出生的第一个小时是处于清醒状态,出生后半小时内建立,之后孩子将进入睡眠。

因此,要抓住亲手生儿刚出生的这段时间,让宝宝进行早接触、早吮吸,以促进母婴生理反射的建立。

成功的母乳喂养需要来自两方面的反射建立。

母亲方面需要有3个反射,即泌觅食反射、排乳反射及立乳反射;孩子方面也需要具备3个反射,即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

产生母子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有利于这些反射的建立,是母乳喂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之一。

怎样进行皮肤接触呢?

许多西方国家的医院常常在新生儿娩出后,未待剪断脐带,就立即让妈妈将新生儿抱在胸前进行皮肤接触。

目前我国有些医院也开始尝试在新生儿出生后情况比较好的时候这样做,但大多数医院的做法是断脐并包扎脐带后,再将孩子裸体放在母亲胸前进行皮肤接触。

母亲和宝宝皮肤接触时最好的体位是采取半卧位,胸部裸露,能目视到婴儿的脸部,婴儿宜舒服地府卧在母亲的怀中,然后会自动将头转向乳晕乳头处进行觅食,此时可帮助他含接到乳头,进行早吸吮。

剖宫产的母亲,如术中母亲清醒,在新生儿娩出生,可让他与母亲脸贴脸,或让母亲用手抚摸孩子的脸蛋、胳膊等进行部分皮肤接触。

在母亲能做出应答反应后半小时之内,再与婴儿的全部皮肤接触。

进行皮肤接触时,要注意保暖,可用毛巾被、毛毯、被褥等将母婴共同裹盖。

皮肤接触要进行30分钟以上。

如遇到新生儿窒息、体重极低或其他母婴紧急情况,可推迟做皮肤接触。

15、母婴皮肤接触时母亲应做些什么?

当母亲与婴儿皮肤接触时,母亲要体位舒适,用双臂拥抱并用手抚摸自己的宝宝,充满感情地目视婴儿,与婴儿进行目光交流,也可以跟宝宝用温柔的语气说话,全身心地投入到皮肤接触中去,体会这种亲切的接触。

这样才能增进母子间的感情,做到成功地早接触、早吸吮。

16、何时开始第一次喂奶为好?

产妇在产后半小时就应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开始给新生的小宝宝喂奶,甚至更早,即在皮肤接触开始后,小宝宝一出现觅食反射就开始喂奶。

一般将“早接触、早开始、早吸吮”称为“三早”。

为什么一改过去生后6小时开始喂奶而实行“三早”呢?

因为成功的母乳喂养需要来自母亲、婴儿两方面的共6个生理反射,而“三早”正是有助于这些反射的建立。

我们先说说婴儿方面的3个反射:

(1)觅食反向。

在婴儿的面颊或口角,用手指或物品逗引,他会将头转向刺激方向用嘴觅食。

(2)吸吮反射。

当用物品置于婴儿口中时,他会吸住它,并做有节律地吸吮。

(3)吞咽反射。

当婴儿吸出乳汁或其他液体后,能够协调地咽到食管、胃,而不是流入气管。

这些反射是人类的本能,胎儿在母亲的宫腔内32~36周时逐渐建立的。

因此,一个成熟的婴儿在出生时已具有这些反射。

尤其是吸吮反射,在出生后10~30分钟最强,30分钟后减弱,要到第二天才能恢复。

抓住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的清醒期,练习和巩固这些反射,将有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

此外,早开妈还可以使婴儿得到滴滴珍贵的初乳,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大量的抗体。

母亲方面也有3个反射:

(1)泌乳反向。

婴儿的动作、啼器、母婴的皮肤接触等刺激,尤其是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使脑垂体释放催乳素;分娩时,胎盘排出,性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刺激脑垂体释放催产素的同时,也促进了催乳素的释放。

催乳素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乳腺细胞使之泌乳。

(2)立乳反射。

乳头肌肉受到刺激而收缩,使乳头皮肤皱起,造成乳头勃起、变硬,便于婴儿含接。

(3)喷乳头皮肤皱起,造成乳头勃起、变硬,便于婴儿含接。

(3)喷乳反射(排乳反射)。

婴儿吸吮的刺激通过乳头和乳晕上的神经感觉末梢传入脑垂体,使催产素释放。

催产素不但有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的作用,还有傻事我乳腺导管肌肉收缩的作用,使已分泌的乳汁从输乳管开口处排出来。

这种反射强烈时,乳汁可以从乳头喷出来。

正如婴儿一样,分娩后的每一位母亲都具有这3种反射。

母亲接受刺激越早、越多、反射就强烈。

而在以上反射中,婴儿吸吮乳头是最有效的刺激。

早吸吮、早开奶可促进母亲及早分泌乳汁和排出乳汁,而乳汁排出时乳腺再增加泌乳,使乳量增多,造成一个良性循环。

母亲也减少了乳汁淤积及乳腺炎的发生。

因此,及早对母婴都十分有益。

17、何谓按需哺乳?

与定时哺乳比较有何优点?

什么是按需哺乳呢?

就是按照孩子愿望,孩子想吃就吃,想吃多久就吃多久,只要孩子想吃就把孩子的小嘴放在乳房上喂。

新生儿随着月龄的增长,胃内容量和奶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在新生儿出生后最初的几天里,孩子往往吸吮的次数频繁,吸吮的时间较短,每隔1~2小时就想吃,以后慢慢地拉长时间,但大多数孩子3小时内就要吃奶。

这是因为,母乳中含有很多消化酶,消化快,易吸收,一般2~3小时就会从胃中排空,此时孩子就会有饥饿感。

孩子想吃奶,妈妈就应该喂奶,这样按照孩子的需求喂奶是符合其生理特点的。

同时按需喂养使妈妈的乳房很好地排空,有利于泌乳,既保持充足的乳汁,又不会因为产乳过多而白白消耗母体的热能。

而且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当了解什么是按需哺乳后,就知道定时喂奶、喂水,定时换尿布,是不符合孩子生理特点的。

过去曾规定如不到4小时,婴儿再饿、再哭、再闹也不喂奶。

这种定时喂奶往往造成大量空气随婴儿啼哭吴咽到胃内,待喂奶时空气占据了胃容量,必须吃得少,还会造成吐奶、溢奶、打嗝等。

有时为减少婴儿哭闹,加喂糖水,也会影响的摄入量。

如此反复,使孩子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也影响他的生长发育,对其心理、生理的成长都不利的。

由此看来,4小时喂奶1次的硬性规定,实在是很不可取的。

18、产后母婴同室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吗?

母婴同室就是让产后的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因给婴儿洗澡、预防接种等护理操作使母婴分离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如条件允许给婴儿的洗澡、抚触等护理操作也应在母婴同室房间内进行,减少母婴分离的时间。

母婴同室是母亲和孩子的共同需要,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去医院的产科服务模式是母婴分开管理,分娩后的母亲住在休养室,新生儿则送入婴儿室,定时喂奶,或定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