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662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

一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与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与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与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与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能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她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经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她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二、三年级下册课程目标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与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与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

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测量。

第六单元:

面积。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与平均数。

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与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与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她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与“设计校园”。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与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与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就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与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瞧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与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就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与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与思考空间(如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与探索空间。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与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前几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等。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就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就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就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册实验教材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同时在“解决问题”与“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实践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与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就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与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

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实验教材注意选择内容更广阔、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本册教材安排了6处“您知道不?

”2处“生活中的数学”2个“数学游戏”。

介绍了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亩,以及除号的出现史、小数的发展史等。

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她们扩充知识面与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增加自主探索、设计与制作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进行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三、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与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瞧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与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

三、编排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

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东、南、西、北等)就是依赖于她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的。

[1]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2、提供丰富的生活与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三年级儿童(8~9岁)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就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教科书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科书中设计了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四、教学建议

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就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与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第二单元 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就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三、编排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涉及的计算内容,不论就是加减法,还就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

2.凸显计算就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本单元的例题与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

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产生了。

使学生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

本单元的七个练习中,有五个练习安排了估算,这些内容从生活的不同角度,提供丰富的估算素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与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

4.体现数学就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本单元创设的多维度的问题情境,除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外,还体现数学就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与计算规律的探求。

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为的就是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与算法。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

但就是,这些素材远不能满足广大城乡师生的需要。

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与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探究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就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

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乘法与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

如教学60÷3=( )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

又如,教学除法的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

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三单元 统计

一、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瞧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具体编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

一种就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就是起始格与其她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与决策。

2.平均数

平均数就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就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就是一组数据的与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就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统计知识,会瞧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所以,教学本单元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3.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含义与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与作用很少提及。

实际上,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就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

第四单元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她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内容

1.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她们的生活与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正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与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本单元结构如下:

2.义务教材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制第六册的第三单元。

本单元在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

三、编排特点

注意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意义的素材。

第46页,主题图,提供了几幅有意义的日子的图片,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52页,呈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

妈妈带着女儿去百货商场,瞧到商场门口的牌子上的“营业时间:

9:

00~21:

00”,引出了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

第53页,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景,引出知道开车时刻与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由于年、月、日都就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

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与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探究。

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就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就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与经验,但就是缺乏清晰的认识与数学思考的过程。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教学时,应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学习24时计时法。

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与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动分针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与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

实践活动:

制作年历

一、教学内容

教材在学生学习完“年、月、日”这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制作年历的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调查。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年历多种多样,为了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它们,安排学生在制作年历以前交流年历的式样就是必要的。

教材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种不同种类的年历,实际教学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与展示。

2.讨论与制作。

教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年历的制作活动。

教材中以单张年历为例,展示了一种制作方法。

教材中提供的年历制作方法仅就是一个范例,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创新,制作出多种样式的年历。

3.展示与交流。

在制作完成之后,教材安排了小组间的年历展示与交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班的制作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发现不同小组制作的年历的优点,同时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借鉴,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向她人学习、与人沟通与交流的习惯。

4.应用。

最后教材提出了一个问题“制作的年历还能做什么”。

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更深一步地思考与体验年历(以及年月日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述制作活动的四个部分中,制作方法就是活动的重点部分。

在制作过程中,从年具体到月再具体到日,体现了年月日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而且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会交流。

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也就是非常重要的。

2.注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与笔算乘法两部分内容。

三、编排特点

1.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

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与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良好的数感就是十分有利的。

2.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就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四、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计算就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以往的计算教学过多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害怕数学。

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就是今天所提倡的。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与问题情景。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与笔算方法。

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

特别值得强调的就是,估算意识与能力需要逐步培养。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

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

更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先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六单元 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与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