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664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

我的祖国

单元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表现爱国情怀的音乐作品,多角度加强学生对爱国情感的认识。

2.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一个妈妈的女儿》,能够通过歌词与曲调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歌曲中爱国情感的理解,并能够用歌声加以表现。

3.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了解歌曲创作背景,通过音乐作品引申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增加学生对祖国母亲的认识,并体会历史背景与音乐作品的密切关系。

4.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能够熟记作品主题,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总结器乐作品是如何表达爱国情感。

计划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唱歌《我的中国心》

主备教师

张云贤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唱歌《我的中国心》

课型

唱歌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游子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通过歌曲的学唱,通过找旋律和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很好的了解歌曲的结构。

3、学生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体验歌曲中的情绪情感变化,抒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很好的体会歌曲中的爱国情怀,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教学难点

歌曲感情的处理,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PPT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初备

批注(复备)

1.导入新课

师:

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

轻声播放《我的中国心》音乐。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和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情感)。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歌曲,学生从中感受华人华侨们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3、再听歌曲,找出第一乐句的旋律(前两行)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3次)。

每次出现是不是一样的?

哪里不一样?

4、学生演唱一、二、四乐句。

找出相同的乐句和有变化的乐句,并对声音进行要求指导(第四乐句在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结尾的音高有变化)。

告诉学生把相同的一、二乐句用A表示,把有变化的第四乐句用A′表示,剩下的第三乐句用B表示,所以我们这首歌的节构就是A+A+B+A′的结构。

(设计意图: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并通过找旋律、唱旋律、进行旋律的对比,让学生能清晰准确的了解歌曲的结构和很好的感受、体会音乐中的情感。

5、学生分别读一、二、四乐句的歌词,找出几个最能体现华侨们爱国的词进行分析。

如:

“烙上”、“不管怎样”。

让学生从歌词中体会华人华侨们那种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和深深的爱。

分别给一、二、四乐句加上歌词进行演唱,词曲结合,让学生体会怎样演唱才能表达出海外赤子们的心声。

老师范唱第一句和第四句结尾,让学生很好的体会第四乐句结尾“我的中国心”和第一乐句结尾“我的中国心”的感情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设计意图:

层层引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亲生体验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更深刻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6、教师范唱全曲,学生轻声跟唱,感受第三乐句的情绪。

(设计意图: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7、学生跟琴完整的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注意演唱方法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设计意图:

让学生能整体感受和表达歌曲的情绪)

8、介绍歌曲及演唱者张明敏。

张明敏(1956年9月-),香港著名歌手,擅长演唱具中华民族色彩的歌曲,有"爱国歌手"之称。

其演艺事业始于1979年。

1983年2月,张明敏受到香港青年联合会的邀请而录下《我的中国心》。

1984年张明敏在该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导演袁德旺的邀请下再次演唱此曲,凭此曲成名。

除此之外,张明敏流行的民歌有《中华民族》、《我的中国心》、《我是中国人》、《外婆的澎湖湾》等。

9、欣赏张明敏84年春节晚会上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学生更深入的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

张明敏就是一个海外赤子,通过对他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了解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

通过欣赏他演唱的歌曲,让学生很好的体会一个真正的海外赤子是用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的。

10、跟伴奏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感情处理。

(设计意图:

学生对祖国热爱与赞美的情感的释放)

11、课堂小结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有一颗心,名字叫中国心;我们都是一种人,名字叫中国人!

(播放《我的中国心》,全班齐唱)

(设计意图)教师以慷慨激昂的话语进行最后的情感升华,调动起学生的情绪)

作业设计

回家唱给家人听,并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我的中国心

张明敏

爱国歌手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主备教师

张云贤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让学生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在听辨、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情感内涵。

2.了解中国的历史,并能用歌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听辨、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能用歌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初备

批注(复备)

一、欣赏《春天的故事》

1.导入

屏幕出示歌词,分组讨论:

用怎样的语气、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

(播放《春天的故事》伴奏音乐)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

(1)初听音乐

歌曲的情绪怎样?

(赞美、歌颂地)

“老人”指的谁?

(邓小平)

“圈”指哪里?

(中国最早划出的四个经济特区)

“春天”指的什么?

(改革开放开始)

(设计意图: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为进一步感受歌曲、分析歌曲做铺垫)

(2)再次聆听

歌曲的结构及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引子+A+B+尾声;合唱)

(设计意图:

为分段聆听歌曲,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做准备)

3.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

(1)聆听引子,师生合作进行演唱。

(2)聆听A段,配合画面,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3)聆听B段,观看画面,说说深圳的变化。

(4)演唱歌曲尾声,男女生合作用回声效果演唱。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自参与音乐活动,感受、表现音乐)

4.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了解词曲作者。

二、欣赏《东方之珠》 

1、介绍背景:

《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

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

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

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

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

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

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3、再次分段欣赏音乐,学生学唱部分选段:

学生再次欣赏《东方之珠》,聆听并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4、学唱歌曲,并运用正确的感情演唱歌曲。

(分析、讨论歌曲的演唱的情感,并会演唱歌曲。

作业设计

复习所学歌曲,唱给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邓小平改革开放深圳香港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主备教师

张云贤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并能背唱这一首歌。

2、通过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能够为《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

教学重点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

教学难点

能够为《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初备

批注(复备)

一、导入:

播放歌曲《念故乡》片段,提问:

以前听过这首歌吗?

由谁作曲?

是哪一部著名的交响曲的主题?

二、学唱歌曲《念故乡》

1、简介:

《念故乡》由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作曲,选自其著名的《“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在美国纽约首演一举成功,轰动美国,从此名扬世界,其中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更为人们喜爱。

德沃夏克的学生将这首曲子填词成独唱《回家去》,风行美国,流传全世界。

在我国被译作《念故乡》。

2、聆听范唱,感受歌曲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

3、全体学生视唱旋律,注意附点音符的正确演唱。

4、唱词。

注意唱出歌曲力度的变化。

理解、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思念故乡、痛恨侵略者、愿为民族解放献身的情感。

三、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1、介绍德沃夏克(音响一组配乐画像)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

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

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

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

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3、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

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

表现了何种情绪?

烘托了何种气氛?

(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

(2)唱a主题,讲故事  

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歌曲《念故乡》就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来,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演唱并感受一下。

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3)听辨b主题(音响旋律)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其情绪与a是否相同?

(是由弦乐加弱音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主题基本相同,只是稍激动些)。

  

(4)演唱、比较c、d两个主题(两个主题和问题)

①听两个主题的录音。

②讨论、比较两个主题在节奏、旋律、调式、情绪上有何不同?

对比节奏时让同学们念两主题的节奏;对比旋律时,教师演唱c主题,学生演唱d主题;讨论、比较。

主题节奏旋律调式情绪

c主题紧密、多三连音旋转型大调激动

d主题较宽、多切分音平稳小调回忆、期待

4、完整欣赏由卡拉扬指挥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录像(音响)

(1)要求:

注意交响乐队的编制,各主题主要用何种乐器演奏;记录乐曲的结构(各段的演奏顺序);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2)观看录像。

(音响)  

(3)讨论乐曲的结构和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汇报自己记录的乐曲结构;  

《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构图——复三部曲式  

讨论乐曲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

你自己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此作品,既表现作者对新大陆的印象,又表达了他身处“新大陆”,对遥远祖国的思念,还表现他对美国黑人、印第安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5、布置课外作业:

试为《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填写新的歌词。

当你认为满意之后,唱给家里的亲人们听。

  

六、小结  

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学唱了歌曲《念故乡》,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

 

作业设计

复习所学歌曲,唱给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主题节奏旋律调式情绪

c主题紧密、多三连音旋转型大调激动

d主题较宽、多切分音平稳小调回忆、期待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唱歌《一个妈妈的女儿》

主备教师

张云贤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唱歌《一个妈妈的女儿》

课型

唱歌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爱国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够认识歌谱中的波音和连线并能够掌握附点节奏。

教学重点

能怀着真挚、深情的爱国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歌谱中的波音和连线并能够掌握连线下的节奏的唱法。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初备

批注(复备)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哪里?

多媒体:

展示一组中国大地上的各地风景图片。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

师:

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的,你们觉得美吗?

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

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

2、同学们讨论交流。

师:

我想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赞美祖国的诗歌,这节课啊,老师教大家一首赞美祖国的藏族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二、学习新课:

1、听歌曲

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知音乐,了解歌曲的速度与内容。

师:

这首歌曲是歌唱藏族和汉族之间有非常的深厚感情的歌曲,它们就是像是太阳和月亮一样,是同一个妈妈的女儿,它们的妈妈叫光明。

而藏族和汉族的同一个妈妈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感受一下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吧!

多媒体:

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学生学习歌谱中的音乐记号,并看谱再次聆听歌曲深入感受。

师:

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感怎么样?

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呢?

同学们交流讨论回答(深情地)

师:

同时再听一听谱中的连音和波音是怎么演唱的?

教师范唱,学生小声哼唱,随老师的歌声进一步了解歌曲。

师:

通过刚才的聆听,大家对这首歌曲一定有了初步的印象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轻声的声音跟着老师的歌声深情的来哼哼这首歌的旋律好吗?

全班同学跟音乐用“en”模唱曲谱。

师:

接下来老师就教大家学唱这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2、学唱歌曲

师:

现在老师唱歌谱,大家唱歌词。

师:

好的,孩子们,刚才大家的状态非常好!

那大家知道这个符号是什么吗?

(板书连音线)

生:

连线师:

对,有人说对了,是连线。

“身子弯弯像座桥,有长有短有大小。

桥下音若不同,千万记住唱连贯。

桥下音若相同,合成一音飞过桥。

大家看书上是不是有长有短有大小呢?

有谁告诉我桥下音不同的怎么唱?

你来说一下。

好的。

可以试着唱一遍么?

很不错的!

那有谁告诉我桥下音相同的怎么唱呢?

对了!

下面跟老师一同把这两种情况练习一下!

师: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个内容!

这个记号叫波音

教唱数遍后,再次聆听歌曲作为巩固。

师:

现在我就带大家把这首歌曲多多练习几遍。

你们学得非常快非常好!

大家再仔细的聆听一遍歌曲,可以小声的哼唱,用心体会其中的韵味。

让学生带着热爱祖国的情感共同把歌曲唱一遍。

这首歌曲呢,是一首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那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藏族歌曲呢?

可以给大家唱两句。

请学生起来回答

师: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民歌大都是歌唱环境、习俗、团结精神、爱国精神等内容的。

《一个妈妈的女儿》就是体现爱国情操的歌曲,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全世界人共同的心声,不论是藏族还是汉族还是其他的少数民族都有一位共同的妈妈,名字就叫中国!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共同演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3、表演歌曲

根据歌曲的内容,让学生用各种表演形式进行小组表演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师:

孩子们,刚才你们在演唱以及朗诵歌词的时候,一个个都感情饱满,声情并茂,老师听了特别的感动,你们有情感的演唱已经感染了老师。

那大家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演这首歌呢?

比如:

对唱、重唱?

现在就以前后4人为一组准备,一会儿上讲台表演给大家,看看哪个组的形式好!

挑组表演

三、情感目标的巩固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具有藏族民歌风格的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同学们学唱歌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这首比较难唱的歌曲大家很快就学会了,如果声音和表情再提高一步就更好了。

大家听的认真,学的也认真,并且最后的表演都非常精彩。

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长大后成为一名有知识有文化的爱国青年,对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

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提出表扬和期望,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激励和鼓励学生,希望他们长大后成为一名爱国的奋进青年,对祖国做出贡献。

四、欣赏《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是一首著名的爱国主义歌曲,作于1956年夏。

作词:

乔羽、作曲:

刘炽、原唱:

郭兰英;乔羽写作时,给这首歌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被编辑改成《我的祖国》。

影片《上甘岭》反映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

这首主题歌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

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

后半部是副歌,混声合唱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战士们的激情。

作业设计

复习所学歌曲,唱给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一个妈妈的女儿

连音线波音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美丽的草原

单元目标

1、能够用深情优美的声音表现《美丽的夏牧场》的意境,并能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内容。

2、通过欣赏《赛马》,了解二胡的多种演奏技法和表现特点,感受作品中表现的草原赛马的热烈气氛,增加学生对草原生活的了解。

计划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唱歌《美丽的夏牧场》

主备教师

张云贤

复备教师

教学内容

唱歌《美丽的夏牧场》

课型

唱歌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等音乐活动,学生能对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产生学习兴趣,并在表演中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2、在聆听、学唱、创编表现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内容及旋律的美及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3、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铃鼓伴奏,设计不同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准确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难点

有表现力地演唱、创编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初备

批注(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认真聆听,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

播放新疆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教师做几个新疆的舞蹈动作,配合着音乐让学生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

  

学生聆听观看回答(新疆)。

师:

“大家说的很对,刚才我们听的是一段新疆音乐,新疆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同时它还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除了大家知道的维吾尔族还有许多支系民族,如哈萨克族,白俄罗斯族等,但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及音乐、舞蹈等方面却是相通的。

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里唱的夏牧场就位于南疆和北疆之间的恰布河旁。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音乐来领略夏牧场美丽的景色。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师:

说说夏牧场的景色是怎样的?

学生聆听回答。

师:

大家有没有听清楚最后一句歌词唱的是什么?

(这是哈萨克放牧的好地方)这句话告诉我们这首歌曲歌唱的是哈萨克族美丽的夏牧场。

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2、观看视频,用wu轻声哼唱

师:

下面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近距离地走近哈萨克人民的生活,领略夏牧场的美丽风光。

大家可以用wu随音乐轻声哼唱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

多媒体播放歌曲范唱视频。

学生听赏后回答(优美、抒情……)

3、填词学唱

师:

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们赶紧把歌词填进来随音乐唱一唱吧。

学生随音乐填词唱。

4、随琴伴奏唱第一段,提出并解决难点

(1)师:

接下来请随老师的琴声伴奏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2)师:

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啊……)?

为什么?

讲述音乐知识“⌒”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

指导声音、气息连贯。

(3)巩固演唱歌曲第一段。

5、随琴伴奏唱第二段,了解词义

师:

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

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自弹自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大家特别尊敬他们。

7、完整演唱歌曲

师:

下面,我们来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听好前奏,注意“啊”的地方气息的连贯。

三、处理歌曲

1、视唱曲谱

师:

大家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演唱歌曲了,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我们来视唱一遍曲谱,通过视唱,大家看一看各个乐句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视唱曲谱,找出旋律相同乐句。

师:

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啊!

可见作曲家是抓住了一定的规律来创作这首歌曲的。

2、按力度要求演唱歌曲

师:

老师对这首歌曲的演唱力度做了一点处理,请大家按歌谱上的力度要求来演唱歌曲。

(“啊…”一乐句做渐强减弱的处理……)

四、演绎歌曲

1、用铃鼓伴奏师:

我们知道,新疆是由多民族汇集的歌舞之乡。

因为有了多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使新疆这块神秘的热土上滋生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

如冬不拉、手鼓等(出示图片)。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手鼓。

⑴介绍手鼓典型的伴奏音型:

ХХХХХ

⑵用ХХХХХХХХХ为歌曲前半段伴奏。

“啊……”处晃手。

没有乐器的同学徒手表现。

2、设计演唱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