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27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0分)

1.通过学习化学,你认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这一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金属的性质与变化  B.纳米材料的用途与制法

C.氧气的组成和结构D.“神十”飞船的运动状态

2.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

图1-1

3.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B.提出问题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实验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D.烧杯可用于溶解药品,也可用作反应容器

5.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  )

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瓷质蒸发皿 ④量筒⑤烧杯 ⑥燃烧匙 ⑦石棉网

A.①③⑥⑦B.①②⑤⑦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

6.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图1-2

7.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

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8.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图1-3

9.—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

这时他应该()

A.减少药品B.向右盘中加砝码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10.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mL。

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

A.等于8mLB.小于8mLC.大于8mL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47分)

11.(14分)认识常用化学仪器,了解仪器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现有下列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图1-4

(1)写出仪器的名称:

A______,D ______,H  _____。

(2)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需要图中某仪器,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

(3)用上述仪器的编号回答:

①能作为热源的是;能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要用到 。

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和  _____ 。

图1-5

(4)图1-5是某同学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的操作。

请写出他在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错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2分)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

(2)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

(3)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

(4)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后果是。

13.(9分)通常状况下,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含量如表1-1所示。

(含量是指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表1-1

空气中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氧气

21

15.7

二氧化碳

0.03

3.6

<0.03

6.2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设计实验:

验证气体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准备有250mL两瓶刚收集好的呼出的气体)

表1-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其中一瓶人体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一瓶空气,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1)

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3)

14.(12分)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文字叙述,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5)由上述酒精的相关知识请写出鉴别酒精和水的两种方法:

(请写出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

①。

②。

三、实验探究题(13分)

15.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

些。

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

图1-6

【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现象】

表1-3

食盐质量(g)

0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分钟)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①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参考答案及点拨

一、1.D点拨: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物质的合成等。

金属的性质与变化,属于化学研究中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纳米材料的用途与制法,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氧气的组成和结构,属于化学研究中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神十”飞船的运动状态,属于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故选D。

2.C点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司马光砸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凿壁偷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烧赤壁的过程中,可燃物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3.A 点拨:

科学探究涉及的步骤主要有:

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订计划⑷进行实验⑸收集证据⑹解释与结论⑺反思与评价⑻表达与交流。

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认为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个环节猜想与假设。

故选A。

4.B 点拨:

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到指定容器中。

5.A 点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可以直接加热,烧杯需垫石棉网加热,量筒不能加热。

6.A点拨: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

故选A。

7.C 点拨:

若实验出现“异常”现象,应通过反复实验来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确定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要进行反思,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原因或寻求解释,故A、B、D都是正确的;而C中简单地认为自己错了,不求甚解的做法是错误的。

8.A点拨:

焚烧小麦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仅节省能源,而且避免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太阳能是无污染的能源,C项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故选A。

9.A点拨: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调节平衡后应先放好砝码并移动游码,再向左盘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

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大于所需质量,应减少药品。

故选A。

10.C点拨:

俯视读数,实际液体体积偏小,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所剩液体体积小于11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8mL。

二、11.

(1)试管;漏斗;铁架台

(2)量筒(3)①C;A;B②E③F;G(4)加热时手拿试管;加热时试管口竖直向上点拨: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并明确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12.

(1)腐蚀标签

(2)试剂交叉污染(3)酒精燃烧,引起火灾(4)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点拨: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腐蚀标签;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试剂交叉污染;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易引起火灾;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以防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13.

(1)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2)另取一瓶人体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一瓶空气,分别倒入少许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3)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点拨:

本题考查了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比较,通过信息可以看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少,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都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则实验报告从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来完成。

14.

(1)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2)酒精易燃烧(3)酒精在灯芯上汽化(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①分别闻气味,没有气味的是水,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②点燃,能燃烧的是酒精,不能燃烧的是水

点拨:

酒精的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溶解性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

酒精容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

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对于酒精与水的鉴别可以根据材料的信息总结出方法。

三、15.【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论】①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时间

②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从此次实验来看加入0.7克时效果最好

【实验反思】①必须进行三次实验取其平均值(或还要观察加入食盐后对烛光亮度的影响)

②建议蜡烛制造工厂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食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节约资源(答案合理均可)

点拨: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在遇到一些现象时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充分理解实验现象及其相关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5分)

1.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2.(江苏苏州)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

3.(广州)为了确定某化肥的种类,下列探究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观察其外观,为白色晶体B.闻其气味,无明显气味

C.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D.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

4.(浙江台州)图1-1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图1-1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C.量筒可用于溶解物质

D.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6.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7.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实际该学生倒出液体的体积()

A.等于9mLB.大于9mLC.小于9mL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43分)

8.(12分)图1-2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图1-2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_;

(3)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

(4)常用于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可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

(6)常用来给较多量的液体加热,但不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

9.(12分)(开放题)请按下列要求写出一种物质的名称:

(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液体是__________;

(3)紫红色的固体是________,银白色的固体是__________; 

(4)白色的粉末是________,黑色的物质是________。

10.(9分)请指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试管外壁有水时,不擦干直接加热;

(2)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

(3)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11.(10分)(信息给予题)酒精可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酒精的用途是。

(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3)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三、实验探究题(22分)

12.【提出问题】晓蒙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发现,在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那么,“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晓蒙同学对“白烟”很感兴趣,为了解其成分,到图书馆查得下列资料: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

蜡烛完全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点燃时,灯芯周围的石蜡先熔化,从固态变为液态,一部分熔化的石蜡汽化为石蜡蒸气。

石蜡蒸气燃烧产生火焰。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资料,晓蒙同学提出如下3种猜想,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A.“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可能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1)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到正确结论。

原因是。

图1-3

(2)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住“白烟”,烧杯内壁没

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如图1-3所示)。

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第一章测试

参考答案与点拨

一、1.C点拨:

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

2.C点拨:

烧杯加热时应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取用试剂后要及时盖上瓶塞,否则试剂可能被污染或挥发等;给固体加热,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正确;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不用清洗。

3.D点拨:

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是因为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4.A点拨:

钾性质活泼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5.C点拨: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把液体倒入量筒至接近刻度线,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这样可避免液体倒入过多;不能在量筒中溶解物质,应在烧杯中溶解。

6.C点拨:

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石蜡熔化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新物质,并不是化学变化都会有沉淀生成,C错误;物质的变化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同时物质的变化又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7.C点拨:

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量少,可假设为18.7mL;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量偏多,可假设为10.1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为18.7mL-10.1mL=8.6mL。

二、8.

(1)试管夹

(2)药匙(3)胶头滴管(4)酒精灯(5)试管(6)烧杯

9.

(1)氧气(或氮气或二氧化碳等)

(2)水(3)铜;铁片(4)食盐;碳粉或氧化铜(合理即可)

点拨: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初步推断物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有很多,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无色无味的液体有水;紫红色的固体常见的有铜,银白色的固体有镁条、铁片等;白色固体有熟石灰、食盐、蔗糖等,黑色的物质有木炭、氧化铜等。

10.

(1)可能使试管炸裂

(2)胶帽被腐蚀或污染试剂

(3)标签被腐蚀

11.

(1)酒精沸点较低;酒精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作燃料

(2)引发火灾

(3)用湿抹布盖灭

三、12.

(1)A;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未完全散去

(2)水蒸气

(3)C;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