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275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汉朝

(1)抑商:

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通常方式是加重税收。

(2)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

3.唐朝

(1)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

(2)所有的市都是朝廷设官管理的官市。

(3)市的交易时间也受到限制。

4.赋税

通常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

(2)表现:

①设有多种属于流通税的关津之税和属于营业税的市肆之税。

②专门的商税征收部门同时承担缉私任务。

③商税的实征额比朝廷规定的商税额高得多。

5.影响

(1)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2)在明清抑商政策的压力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判断)盐铁官营是汉代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

2.(判断)宋代以前政府一直对商业进行直接管理和监督。

知识点三 “海禁”政策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

(1)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

(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

(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3.影响

(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1.(判断)“海禁”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判断)闭关锁国阻碍了明清社会的转型,导致近代落后挨打。

3.(思考)明清时期,出现“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知识点四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原因

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

(1)明代:

①地区:

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

②劳动力:

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③实质:

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2)清代:

①规模:

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②行业:

除纺织业外,制瓷业、冶铜业、造纸业、制糖业、制烟业和制茶业等,也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4.特点

(1)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

(2)发展缓慢,往往夭折、中断。

5.缓慢原因

(1)政策:

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经济:

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

(3)根本:

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1.(判断)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封建制度衰落的反映。

2.(判断)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图示巧记】“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

【易错防范】重农抑商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1)“重农”即重视直接从事生产的农民和农业,“抑商”即抑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

在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商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财富形成一股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能起到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分化、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2)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王朝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从根本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表现。

其严格管理违背了经济的发展规律,不但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对农业的发展也不利。

【历史概念】汉代盐铁官营

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

盐铁官营虽然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腐败弊病。

【易错防范】“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

(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主要是防内;

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如清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主要是防外。

(2)闭关政策并不意味着取消一切对外贸易,清朝仍然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是“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根源,这一政策造成了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并最终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范外敌作用。

【图示巧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

【易错防范】对资本主义萌芽理解不到位

(1)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并存;

农耕经济处于主导地位。

(2)资本主义萌芽属于商品经济范畴,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资本主义萌芽,只有其出现雇佣关系时才属于资本主义萌芽。

【图示巧记】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表现及影响

主题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史料探究]

1.重农的原因

史料 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

——《历史本纪》

思考 阐述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

答案 农业是国家之本,是小农户的主业,关系社会稳定。

2.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史料 “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

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

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个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注:

“重生产而不重分配”反映了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因素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重农抑商政策,封建自然经济的压抑,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科举制束缚知识分子思想。

3.抑商原因

史料 “抑末、困辱商人,严禁奢侈品生产和流通,反对进口‘奇巧淫技’……是因为担心破坏纯朴、敦厚的社会风气,防止消费标准上的僭越、财富分配上的凌夺以及商品交换上的欺诈。

“僭越”一词反映了意在维护等级尊卑制度。

思考 史料反映了古代抑商、辱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防止破坏社会风气,维护封建等级秩序,防止贫富分化。

[史论形成]古代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1)自然经济的要求。

从根本上说,是自然经济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

(2)封建统治的需要。

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国家也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工商业自身缺陷。

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拓展延伸]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基本措施

(1)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2)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实行专卖制度。

(3)对民间工商业征收重税。

(4)颁布“贱商令”,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等方面压制商人。

 “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史料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

“倭寇”指14至16世纪侵扰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

思考 史料反映了明朝朱元璋实施“海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倭寇侵扰沿海,海民私通海外。

2.“闭关锁国”的措施及目的

史料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思考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及目的。

答案 政策:

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民间海外贸易。

目的:

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3.闭关锁国的影响

史料 “(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

……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

“蹇”多指行动迟缓,困苦,不顺利的意思。

思考 分析史料,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民间贸易衰落,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史论形成]“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其客观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原因。

(2)影响: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抵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是消极的防御策略。

[名家论史]

观点:

有学者认为:

“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

但在中国古代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

——《封建王朝的经济政策研究》

导读:

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

政府通过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向前发展。

1.(2015·

云南学业水平测试)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  )

A.农业B.手工业

C.商业D.文教娱乐业

解析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指的是农业,故选A。

答案 A

2.(2017·

雅安高一检测)下列有关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扼杀了商业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使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得不到正常的发育

C.是强调发展农业、手工业,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D.这一政策自战国开始出现后在有些朝代有过松动

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是强调发展农业,限制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政策,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C

3.古代政府“名为抑商,实为抑民间之商而重政府之‘商’”。

下列最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秦国禁止弃农经商B.西汉盐铁官营政策

C.唐朝限制商人科举D.明清御用官窑瓷器

解析 西汉盐铁官营政策是政府将盐、铁等有利可图行业收归国有,禁止私人经营,体现“名为抑商,实为抑民间之商而重政府之‘商’”,故B项错误。

答案 B

4.(2015·

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海禁”政策B.工商皆本

C.重商主义D.重农抑商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统治者严禁人民出海,体现的是“海禁”政策,故选A。

5.(2015·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机工”是指(  )

A.资本家B.雇佣工人

C.奴隶D.地主

解析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机户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早期雇佣工人,故选B。

6.(2017·

厦门高一检测)明朝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是(  )

A.进行商品生产B.使用手工机械进行的集中劳动

C.雇佣劳动关系D.商人投入资金控制手工业生产

解析 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C项符合题意。

7.(2016·

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本”指农业;

“末”指工商业(商业)。

(2)问,“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等信息推知是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三“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等关键信息判断出是闭关锁国政策。

第(3)问,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本”指农业;

(2)政策: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

(3)后果:

抑制工商业发展;

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限制海外贸易发展;

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学习思考】

1.《汉书》中记录了这样的说法: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教材第23页)

提示 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仍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

2.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提示 作用:

①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

②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③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影响:

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自我测评】

(教材第26页)

试举若干例证,说明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

提示 

(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例如:

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

秦朝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

再如:

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

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4)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行禁奢侈的政策。

汉成帝的诏书中就曾经说过,世俗奢侈无法禁止的原因在于,贵族高官的奢侈没有节制,于是民众仿效,逐渐形成社会风气。

【材料阅读与思考】

谈谈上述法令对社会经济可能发生的影响。

提示 材料反映了清代推行的海禁政策。

这一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课时作业

1.(2016·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汉文帝说: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宋代李靓说:

“民之大命,谷米也。

”这两句话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

A.闭关锁国政策B.君主专制

C.重农思想D.重商主义

解析 根据材料“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民之大命,谷米也”可知其强调的是重视农业,即重农思想的反映,故C项正确。

2.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解析 明清时期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分析四个选项,A项描述的即是“重农抑商”。

3.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发展。

其原因不包括(  )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

解析 材料表明统治阶级采取重农政策,其出发点在于A、C、D三项,而B项叙述不符合史实。

4.《汉书·

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入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汉代规定,商人及其家属有单独的“市籍”,不能拥有土地,如果违规,则没收其财产,这样做的目的是“以便农”,即限制商业发展,保护农业发展,即保护小农经济,故选D项。

答案 D

5.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这表明汉初(  )

A.重农抑商政策促进经济繁荣B.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抑商政策不能完全阻碍商业发展

解析 从题干引文分析,汉高祖时期采取抑商政策,汉文帝时期虽然法律对商人进行了限制,但是商人已经很富有了,百姓逐渐放弃农业趋向经商,由此分析应选D项。

大连检测)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诏令:

“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洪武十四年十月: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沿海地区稳定B.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C.政府独占对外贸易D.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

解析 明朝初期实行海禁,原因是明太祖担心海外敌对势力与倭寇勾结,危及统治,故维护沿海地区稳定是其主要目的,故A项正确。

7.清朝的一项政策“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这一政策是(  )

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

C.自由放任D.闭关锁国

解析 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8.某班探究课在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因素时,一位同学出示了以下图片,他想说明的观点应是(  )

A.忠孝观念源远流长B.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

C.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D.海外贸易交通艰难

解析 画面中老人对务农贫穷、经商致富两个孩子的不同态度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态度,故选C。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皇帝

材料三 《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

“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

“(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

“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

“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一下黄宗羲的观点和雍正帝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2)材料三主要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二中雍正帝的观点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解析 第

(1)问,由材料一中“盖皆本者”可知黄宗羲认为农工商皆为本,由材料二中的“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可知雍正帝认为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2)问,从材料三中的“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中得出结论,据此可知材料所述现象主要反映的是苏州地区的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同时也反映了现象的本质。

第(3)问,材料二中雍正帝的观点“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促进和稳定了自然经济,但是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答案 

(1)黄宗羲认为农工商业皆为本业;

而雍正帝认为农业为本业,工商等业皆为末业。

(2)现象:

苏州地区纺织业较发达,机户和工匠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

本质: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了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