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80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9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5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

修订稿(2014年2月19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项目工作组

2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正对社会和经

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

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

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

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

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

本素养之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生活方式转变和思维方

式变革的同时,对每一位当代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

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

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

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

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培养小学生科

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初

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表达和交流

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科学与探究的好奇心,具有创新意识、

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

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

在活动与实践中学习科学,既符合儿童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

活动性表现在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

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活动,学习科学知

识,了解科学探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提高科学能力,发展科学态度。

实践性强调从

3

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尝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与周边自然现象出

发,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多个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注重自然世

界的整体性和科学各领域共同的教育功能、思维方式以及研究方法;注重学习内容与已

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

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

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相互渗透,科学学习能丰富其他学

科的内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影响科学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不仅对小学阶段其他课程

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也为初中理科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每位学生获得良好的科学教

育。

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性别、个性

等个体条件的不同,小学科学课程都应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2.倡导探究式学习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

以证据为基础,运

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

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小学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探究

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

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的学习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强调做中学,

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突出学习能力、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

习的内在动力,对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科学教学要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

4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

点,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小学科学教

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

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

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使学生逐渐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

习过程中的困难,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三、课程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

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兼顾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

小学科学学科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

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

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

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

与工程学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把重心放在培养小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的养成上。

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

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

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

全部学习内容,并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融入其中。

这四大领域的18个主

要概念被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在课程内容部分将其按三个学段进行安排。

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

因此,课程内容部分还针对每个主要概念设

计了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参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

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

5

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

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

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人合作、关爱生命与自然的

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

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

面阐述具体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一)总目标

1.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

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

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

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

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二)学段目标

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

段目标。

领域

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

物质科学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

的基本特征和身边材料

的基本性能;观察物体

的运动,知道常见的力。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

材料的性能;描述物体的运

动,认识力的作用;了解不

同形式的能量。

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

和变化;了解力的作用与物体

运动的变化;知道不同能量的

转换。

生命科学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

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

外部基本特征。

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

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植

物体的生命周期;能根据有

关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初

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

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

活动和人体健康;初步了解动

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

世代相传;了解生物的生存条

件。

6

领域

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

相互关系。

地球与宇宙

科学

描述地球自转产生的

自然现象,了解各种天

气现象。

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

基本特征,描述地球公转产

生的自然现象,了解地球具

有大气、水、生物、土壤、

岩石等圈层。

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认

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知道地

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

技术与工程

认识身边的常见材

料,知道简单工具的作

用与使用,动手完成简

单的任务。

知道设计包括一系列步

骤,完成一项工程设计需要

分工与合作,需要考虑很多

因素,任何设计都受到一定

的条件制约。

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

伸,工程是依据科学原理设计

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

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

界的一系列活动;了解科学技

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

文明进程。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一)总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科学家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

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的过程。

2.理解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

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与想法。

能应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3.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

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了解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

的增加,会不断完善、深入和发展。

5.理解探究不是模式化的线性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相互交叉的过程。

能将科学

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应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

(二)学段目标

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迁移应用、反思评价这9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7

要素

科学探究学段目标

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

提出

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

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

较中提出感兴趣的科学问

题。

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

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

学问题。

能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

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适合

自己探究的科学问题。

作出

假设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

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

简单的假设。

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

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

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能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

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

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

依据。

制订

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能制订

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制订完整

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

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思想。

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针对假设设计合理的探究方

案,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

方案。

收集

证据

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

一定的顺序、利用多种感

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

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

征及现象。

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

具、仪器,或者通过查资料、

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查资

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

取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

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掌握

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和分步观

察的方法。

处理

信息

在教师指导下,能借助简

单的图形、文字和表格,

记录、描述并整理信息。

能用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统

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陈述证据和结果。

能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

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

述探究结果。

得出

结论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分

析、比较与分类等方法,

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

用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

果,得出结论。

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

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

论。

表达

交流

在教师指导下,能如实讲

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

同学讨论、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

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

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能采用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

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

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

人的探究报告。

迁移

应用

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将科

学探究中学到的知识与方

法迁移应用到其他学习领

域和日常生活中,解决实

际问题的意识。

在教师引导下,能将学到的知

识与方法迁移应用到其他学习

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在具体情境中,能比较灵活地

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到

其他学习领域和日常生活中,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反思

评价

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

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

进的意识。

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

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

与调整。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

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

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

告。

8

三、科学态度目标

(一)总目标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

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

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3.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

态度。

5.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段目标

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个维度描述

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

维度

科学态度学段目标

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

探究兴趣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

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

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

探究兴趣。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

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

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

探究兴趣,体会到运用科学

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

能对有兴趣的自然现象制

订可实施的探究方案,表现

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

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

的兴趣。

实事求是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

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

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

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

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

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

力的证据,能改变自己的观

点。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

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

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

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

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

依据作出判断。

追求创新

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

一个主题作出大胆的想

象与推测,尝试多角度、

多方式认识事物。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

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

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

提出研究思路,采用多种方

法、利用多种材料,完成探

究、设计与制作,培育创新

精神。

合作、分享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

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

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

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

进行多人合作的长周期探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

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

9

维度

科学态度学段目标

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

两人合作探究学习。

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

动,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力

量。

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

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

体会到身边动植物的

可爱和美丽,热爱生命,

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

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热爱自然,认识到人类掌

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合理

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然环

境,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

务;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

境,节约资源。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

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

系;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认识到人类可以利用科技改

善生活,但不能过分地向自

然界索取,关注节约资源。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一)总目标

1.能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识别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

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取向;认识到自己在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责任。

(二)学段目标

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

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

科学技

术和日

常生活

的联系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

技产品及其给人们生活

带来的便利。

了解并意识到人们对产品

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

加的需求。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

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

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

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

取向。

科学技

术对社

会发展

的推动

了解人们可以利用科

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

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了解人类的关注是影响科

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

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

会发展。

人类活

动对自

然环境

的影响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

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

源,同时会产生垃圾,有

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

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形成

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

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

面和负面的影响。

10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反映

了人类活动的主要领域。

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概念,学习这

些内容,可以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共包括四个领域18个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领域有6个,生命科学

领域的有6个,地球与宇宙领域有3个,技术与工程领域有3个。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人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感受自然界和人类生

活中所发生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物质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有着

内在的规律性。

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世界是物

质的”的观点,使他们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帮助他们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

6.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主要形式。

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11

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具体的要求和学习目标,如下表

所示。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

1.1物体具有重量、体积

等特征。

l通过观察描述

物体的特征,如

轻重、厚薄、颜

色、表面粗糙程

度、形状、气味、

软硬等。

l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

测量物体的常见特

征,如长度、重量、

体积、温度等,并使

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

行记录。

l对物体进行简单分

类,说出分类依据。

1.2材料具有导电、导热

等性能。

l描述某些材料

的性能,如磁

性、透明程度

等,说出它们的

主要用途。

l描述常用材料的性

能,如漂浮能力、导

电性、导热性等,说

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3物质一般有三种状

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l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

状、体积和质量;液

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

量,液体的表面在静

止时一般会保持水

平;气体有确定的质

量,但没有确定的形

状和体积。

1.4利用物体的特征或

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

一起的物体分离。

l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

料的性能分离两种混

合物质,如分离沙和

糖,铁屑和木屑等。

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

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

也可能不改变。

l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

或大小发生了变化,

如被切成小块、被挤

压、被拉伸,纸撕成

小片等,构成物体的

物质没有改变。

l知道有些物体发

生了变化,如烧掉

的纸、生锈的铁

等,构成物体的物

质也发生了改变。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能和物质的存在状态,通过实

12

验学习简单测量工具的使用和一些量的特征的测量和记录方法,能依据性能对物体或材

料进行简单地分类。

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搜集身边常见的物体,如石块、铁钉、橡皮、玻璃和大米粒等,观察和描述它

们的特征,尝试从颜色、轻重、软硬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类。

(学习内容1.1)

(2)说一说你家中都有哪些用塑料制成的物品,如塑料袋、塑料杯、塑料积木和

塑料吸管等,比较一下它们的透明程度,谈一谈这些用塑料制成的物品给人们的生活带

来了哪些方便。

(学习内容1.2)

(3)观察水、油、醋和牛奶等液体,尝试归纳总结出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如都

可以倾倒,具有流动性;有固定的质量和体积;形状可以改变等。

(学习内容1.3)

(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变化,如易拉罐被压扁了,水结冰了,铅

笔尖折了。

尝试分析一下这些变化的特征,如水结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液态变

成了固态,无论是液态的水还是固态的冰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因此,这种变化属

于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学习内容1.5)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

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

三种存在状态。

l知道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