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071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docx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十二章

第十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研究影响它的环境,揭示环境的特性、运动变化的规律,把握环境诸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及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影响。

为此,首先要弄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特性及其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l、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并给人以某种影响的外部世界。

具体地说是指特定的社会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空气、日月、山川、大地、江河、湖泊、矿藏、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性质、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们所直接接触到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形成的周围外部条件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不是一般的环境,而是环绕在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周围,并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外部客观存在的条件总和。

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三大方面。

具体说来,包括人类生存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自然条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诸如生产力的水平、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意识形态进步程度、社会风气、社会思潮、文化传统等。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1)自然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条件总和。

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岩石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理位置、地表构造、土壤、江河湖海、动植物分布、矿产、各种气候条件等等。

自然环境为人类生存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活动场所,提供各种物质生活资料,提供生产建设资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各种条件。

(2)社会环境,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有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总和。

它包括“人化自然”环境和人自己建立的社会关系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思想文化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政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3)精神环境,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各种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政治、思想、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等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环境。

精神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政治观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上述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自然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条件,没有它,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开展。

但是,自然环境是通过社会环境而起作用的。

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精神环境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1、客观性

所谓客观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

自然环境是独立人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社会环境虽然是人类自觉活动的结果,但无论是“人化了的自然”,还是人们建立的社会关系,形成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不能任意地选择生产力,因为它是以往活动的结果,人们也不能任意地选择生产关系,因为它是客观的物质关系。

精神环境虽然是人们创造的结果,属社会意识形态的环境,是第二性,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但是,它一旦形成却也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是无法摆脱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具有客观性的特点。

2、具体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是具体存在着,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之中。

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离不开这种特定的具体环境,人的思想品德政治观的形成也离不开这种具体的环境。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只有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环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多样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极其多样而又复杂的,即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就环境的性质上来看,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

在自然环境中又有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资源环境、生物环境等;在社会环境中又有生产力环境和生产关系环境、上层建筑环境、政治制度环境、政治法律设施环境、哲学环境、宗教环境等等;就环境作用性质看,有良好环境,又有恶劣环境;就纵向来看,有历史环境,又有现实环境;就范围来看,有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就国内环境来看,有国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国内大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国内小环境包括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单位环境、家庭环境等等。

每个人都生活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多样的环境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这种多样的环境。

4、变动性

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有三种情况:

一是由于自然界自发力量作用的结果,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发展;二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不断扩大、发展;三是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出适合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但也可能创造出不适合育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就总的趋势来看,环境会变得起来越好,但也会出现暂时恶化和倒退的现象。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也要改造恶化的环境,创造优良的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沿着健康、积极向上方向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同环境是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

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一)、环境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

1、环境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

任何思想政治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一定环境的产物,都依赖一定的环境,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政治。

2、环境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它的环境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人是社会化了的动物,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在它的环境中才能发展,马克思说:

“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

”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3、环境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最终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而社会的环境,特别是社会的经济环境直接同社会生产方式,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密切联系。

因此,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有着重大的影响。

如在私有制经济环境中,就会受利己主义的思想道德的影响;在公有制的经济环境中,就会受集体主义思想和道德的影响。

社会的政治环境和思想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政治观、世界观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反作用于环境,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

我们在承认思想政治教育依赖环境的同时,还承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人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能适应环境,而人却有自觉的能动性,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着环境。

1、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中,人对环境的影响能作出自己的选择。

在同样的环境中,每个人接受的东西不尽相同,因而形成的思想、品德、心理、智力、审美等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如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到处是腐败、黑暗、恶势力猖撅,同样的环境中,有些青年追随国民党,走上反动道路,而有一些青年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又如:

今天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党员干部能够站在河边不湿鞋,保持清政廉洁,也有的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站在河边湿了鞋。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有的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获取大量的知识,高效地为人民服务,有的人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网络犯罪,成为社会的败类,究其原因是,就在于他们对环境影响的取舍、接受的不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环境

马克思认为通过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也可以改造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

当一个社会极端腐败的时候,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严重地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下层的被剥削被压迫的群众感到不能照旧生活下去,而统治者也不能照旧生活和统治下去时,革命人民就会起来推翻腐朽的制度,革命才有可能获得胜利,恶劣的环境才能得到根本的改造。

这就是说,人类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改造恶劣的环境,创造一个适合人的先进思想,优秀品德形成的良好的环境。

在这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们的主观世界,塑造和培养人们自己美好的心灵。

3、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毛泽东指出:

“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道德观、科学的价值观,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才能达到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环境,改造社会环境和改造精神环境。

当今我国的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帮助人们确立生态观念、保护生态平衡,造福于子孙,造福于人类。

同时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环境中影响国家稳定,人心所向的党风问题,我们还要积极改造社会环境,铲除腐败,端正党风、政风、民风;针对文化市场不规范,要改造精神环境,净化文化市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人同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同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受环境的制约,即思想品德形成受环境的影响,甚至受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又改造环境,思想品德形成又能更有效地影响、改造环境。

马克思在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环境决定论时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的看法是辩证的。

环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凝聚,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的产物,它使人的有效能力变为历史客体——环境的属性,即赋予了环境以主体的特性。

同时人进行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又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

在历史上,每一代人都在先辈们所创造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基础上从事自己的创造活动,把前一代人活动的终点作为自己活动的起点,同时又超越前辈们创造的环境,能动地改变旧有条件,进行新的创造活动。

这样,每一代人都以新的贡献加入到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环境和绵延不断的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的长河之中,并不断创造新的品质、提高智力,塑造着自己的人格之美。

这就是“人创造环境”和“环境也创造人”的辩证统一。

四、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作用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已经看到了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重大影响。

春秋时期的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荀子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来说明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影响。

人们常说的“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兰凤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些都说明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环境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

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正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所以塑造和培养人的先进思想、政治品质、优秀道德品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自然环境为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条件;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社会氛围、内容和目标。

人类脱离环境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更谈不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了。

2、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1)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大的创造作用。

马克思认为,环境也创造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起积极的创造作用,或起消极作用。

一般说来,好的环境能形成优秀品德、造就美的心灵和美的人格;坏的环境容易造就丑的人格,容易产生坏人。

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

人是环境的产物,是教育的产物,好的环境、好的教育造就好人,坏的环境、坏的教育造就坏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专业1600名学生中调查,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六个因素中,社会环境排序为第二。

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这就是我们优化美好环境的原因。

(2)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能起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环境能影响人的性格、思想和感情。

优越的自然环境,美好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精神环境,能启迪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积极向上,陶冶人的情操,铸造人的美好心灵,使人思维敏捷、情趣高尚、人际关系和谐、意志坚强,就是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益于培养和塑造自己的优秀道德品质。

战争年代出身于富农家庭的战士,在革命的大熔炉里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

相反,恶劣的自然环境、腐败的社会环境和颓废的精神环境,能潜移默化地使人思想消极颓废、精神萎靡不振、情趣卑劣低下、心胸狭窄、道德败坏。

就是说,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人,就可能形成颓废的思想和丑的人格,形成卑劣的道德品质。

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日益猖獗腐败这一社会污染中,一些领导干部,抵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一个坏的环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在一个好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的感染和改造作用。

(3)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能不受许多东西的约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政治观点的形成,也必然处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行政规范,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等都约束、规范着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及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同它的环境必须保持协调发展。

3、在特定条件下,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大影响

环境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中,在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般不起决定性作用。

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它对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起重大作用。

例如:

曾经是全国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云南玉溪卷烟厂的厂长褚时健,在企业创业阶段,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拼博进取,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现代化烟草企业,被人称为中国烟草大王。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腐败蔓延的今天,抵不住金钱的诱惑,没有做到出污泥而不染,而是随波逐流,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贪污受贿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因此,在特定条件下,环境对人的影响起重大作用。

毛泽东当年在进城前,提醒党员干部进城后要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就是他看到了环境在特定的条件下,对人的思想品德起重大作用,事先给党员干部打的预防针。

五、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义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代新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好的环境,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指出: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被教育者的内因,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根据。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品德政治的形成和发展能起重要的作用。

充分利用好的环境,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使人们形成先进思想和好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

2、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我们能够创造更优美的环境,改造恶劣的环境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不例外,它有优美的环境和恶劣的环境之分。

我们应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研究并掌握环境发展的规律,积极去发现和创建优美环境的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如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人文景观,创建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纪念馆、博物馆等等,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方式的我国纪念日庆典活动,社团活动、观摩竞赛活动、自强娱乐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创设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环境,利用环境教育感染人,发挥环境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健康的发展。

同时,也要努力改造恶劣的环境,使之转化成好的环境,促成人们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伟大变革,克服了“环境决定论”和“环境无用论”两种错误倾向,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学说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在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思想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人们借以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基本观点认为:

环境决定人的发展,决定人的思想道德面貌,每一个人都是他所处的既定环境的产物。

环境对人的道德有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的政治、文化传统也制约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倾向。

但人在环境面前人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人通过实践可以改变环境,改变自己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的道德风尚,并且充分地发挥主体能动性,创造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环境。

2、列宁、斯大林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列宁、斯大林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并联系当时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是揭示道德的本质

列宁指出:

“我们不信上帝,并且我们明明知道,僧侣、地主和资产阶级都是假借上帝的名义说话,目的是要贯彻他们这些剥削阶级的利益”。

“我们摒弃从超人类和超阶级的概念中引来的一切道德。

我们说,我们的道德完全服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我们的道德是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

”列宁对道德实质的这种阶级利益的揭示,是适应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的需要的,它揭示了剥削阶级道德的虚伪性和反动性,这是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时代要求相一致的。

二是强调人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列宁早在1905年《怎么办?

》一书中,就提出了必须对工人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灌输的观点,认为自发的工人运动只能产生工联主义意识,只有自觉的理论灌输,才能使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以一个阶级的身份向旧世界进行斗争,并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直到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

这种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创造人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是他们改造环境观点的具体化。

三是强调党和群众在改造人上的决定性作用

列宁、斯大林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把党和群众放到了改造人的因素中的决定地位。

他们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和建设的战斗司令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而人民群众则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运动是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动力。

因此,列宁、斯大体多次强调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党,德育的目的是为党的事业服务,每个人要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人”,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参加到人民群众轰轰烈烈的伟大斗争中去,使自己得到改造和塑造,从而在社会主义大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吸取了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重大成果,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理论。

第一,毛泽东从哲学高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地位作用做出了科学的概括,提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在内外因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中,对主体与环境各自的地位作用进行了准确定位。

毛泽东所讲的“外因”主要指的是外部环境,这就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地位。

第二,毛泽东把马克思关于“革命实践”的观点具体化、民族化,提出了具体的三种实践形式,即:

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认为这三种实践形式是教育青年,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正确途径。

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诸要素当中,毛泽东比较注重政治思想舆论环境的作用。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物质条件极端贫乏,革命者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所以他特别强调政治思想舆论在环境中作用,特别注重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3、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伟大思想,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第一,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瞻远瞩的思想。

邓小平认为,讲德育环境不仅要讲中国,也要有世界眼光,贯彻改革开放精神,不能关起门来称大王,搞自我封闭。

他针对我们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引起信息不通,耳目不灵的弊端,指出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地球已经变成一个共同体,闭关锁国,自我封闭,只能自甘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一定要有改革开放精神,放开眼光看世界,看未来,时刻掌握时代的信息,这样才能赶上时代步伐,并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第二,强调大小环境的辩证关系。

邓小平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国以后的经验教训时提出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反复强调必须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础和前提。

在具体影响上,邓小平特别强调发挥政治、法律、思想、组织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进行综合治理,发挥整体合力。

他提出大小环境是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人们的思想,所以,要综合治理。

第三,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着眼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指出,在当前,就是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

他说:

“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

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

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这一论断,打破了长期以来极“左”思想的束缚,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四,提出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邓小平说:

“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

”“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

”正因如此,邓小平自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后,反复强调要抓住一个中心不放,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还特别强调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

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五,提出环境作用于思想道德

邓小平认为社会风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邓小平指出:

“我们建国以后的十多年中,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风气是健康的,但是过去十来年中,林彪‘四人帮’把我们的党和政府搞乱了,把我们的社会搞乱了,也把不少青少年毒害了。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

”要用良好的社会风气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5、江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有关思想,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思想观点。

江泽民立足世纪之交、千年更替的历史转折关头,站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制高点上,结合中国社会目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高度来阐发德育环境问题,这就使江泽民对德育环境的论述立意更加高远,视野更加开阔,论证也更加精辟。

江泽民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对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要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影响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第三节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不仅要建设社会的大环境,即宏观环境,因为社会大环境决定小环境,而且要建设社会的小环境,即微观环境,因为社会大环境是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