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281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年-2015年)

 

江苏省泰州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〇九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和指导思想1

二、规划适用范围、适用年限和基期2

第二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3

一、“十五”期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管理情况3

二、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5

第三章规划基本原则与目标8

一、规划基本原则8

二、规划目标9

第四章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12

一、地质调查12

二、矿产资源勘查12

三、矿业权市场构建14

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5

一、开采总量调控15

二、采矿企业准入条件15

三、矿业结构调整与优化16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18

五、砖瓦用粘土开发利用20

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23

第六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24

一、建设生态矿业24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25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工程26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7

一、提高规划的法律地位27

二、加强组织领导27

三、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28

四、推进技术创新29

五、加强规划实施管理29

附图:

附图1泰州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

附图2泰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附图3泰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图

附图4泰州市砖瓦用粘土资源质量评价分区图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一)规划目的

编制《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年-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落实《江苏省矿产资源规划》和《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加强对泰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进一步优化矿业结构,合理调整矿业布局,切实保护矿山环境,促进矿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依据

制定《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江苏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江苏省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成果要求》、《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年-2015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整治砖瓦窑业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实施建筑节能的意见》等国家和省有关规范和文件;《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等产业相关政策文件;泰州矿产资源与矿产品需求的市情。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加大地质矿产勘查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提升矿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矿业循环经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矿业,实现全市矿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

二、规划适用范围、适用年限和基期

《规划》是泰州市2008年-2015年期间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

其适用范围为泰州市所辖行政区域。

《规划》以2007年为基期,2008年-2010年为规划近期,2011年-2015年为规划远期。

 

第二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

一、“十五”期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管理情况

(一)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年-2010年)》自发布实施以来,各项规划目标任务得到分解落实,“十五”主要目标均已完成,起到了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中的规划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促进了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地质矿产管理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初步构建了生态矿业格局,为泰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取得新进展

泰州市地处长江、淮河冲积盆地,位于苏北凹陷区与苏南隆起区过渡区域。

以平原地形为主,全区除靖江孤山外,无基岩出露。

区内晚新生代地层自老而新分别为上第三系盐城群(N1—2y)和第四系(Q1-Q4)。

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发育齐全,分布广泛,地表多为植物生长层,自上而下一般为——黄色粘土、细砂土、黑色粘土、泥炭层、黑色粘土层、黄土。

第四系全新统如东组(Qr)和淤尖组粘土(Qy)构成了遍布全区的砖瓦用粘土矿。

到2007年底,已经完成的1∶25万南通幅和南京幅区域地质调查覆盖了全市大部分地区,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已经完成,黄桥地区氦气调查评价已经完成,但泰州大部分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尚未开展,今后需要加大基础地质工作力度;另外,泰州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泰州淤泥资源勘查开发和泰州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也已经组织实施。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趋于合理

泰州市矿产资源种类少,结构单一,主要以砖瓦用粘土资源为主;随着国家勘探投入的加大,石油开采量逐年上升;二氧化碳气储量大、开发利用程度高;地热资源、矿泉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附表1、附表3、附表4、附表5)。

“十五”期间,全市矿业工业产值由2000年的1.064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4.673亿元,增长了3.39倍。

2007年,全市砖瓦窑业企业数量142个,比2000年略有增加;砖瓦用粘土开采量由2000年的879.70万吨下降到2007年的562.16万吨,减少了36.10%。

(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果突出

泰州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战略,强化矿业环境监督管理,通过采取整改措施,各县市大幅度减少了铁路、国道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露天采矿、基本农田保护区采矿的现象,严禁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开采项目。

通过积极引导企业走集约化、集团化道路,控制和减少对粘土资源的利用。

逐步关停、取缔无土源、设备老化、经济效益差的小型企业。

全市砖瓦窑业企业复垦治理率达到95%以上,取土闭坑后验收合格率达90%以上。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质调查工作相对滞后

目前,泰州全市仅开展部分图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这与当地较为发达的社会经济颇不协调;农业地质、泰州市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尚未开展;开展了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泰州主城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但城镇规划区内的环境地质调查尚待加强。

2.矿产勘查投入不足

目前,矿产勘查以中央财政为主,未形成国家、地方、企业、社会融资等多元投资体系,商业性的风险勘查投入少,矿业权市场呈现“重采轻探”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市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进展。

3.砖瓦用粘土资源利用、企业布局不够合理

主要表现为少数窑业企业在砖瓦用粘土资源的利用中,未能做到完全禁止实心砖生产,粗放经营,小型企业过多。

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布局不甚合理。

二、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泰州地处经济发展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区,近年来,国际资本和产业大举向中国转移,有着良好经济底蕴的长三角成为跨国公司的首选宝地;沿江地区是江苏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的区域,新一轮沿江开发正加速推进,泰州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其宝贵的契机和更广阔的空间。

泰州经济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泰州矿产资源结构单一、种类少,除砖瓦用粘土、石油、二氧化碳气、地热、矿泉水等优势矿种外,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金属、建材非金属等大部分矿产需要长期依托外部市场供给。

(一)砖瓦用粘土

泰州砖瓦用粘土全市都有分布,一般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禁采砖瓦用粘土以保护耕地。

泰州地区多年来经过合理规划和综合整治,砖瓦生产所需粘土资源全部是通过河道疏竣、鱼塘改造、生产河改造、高田降土等措施取得,这种充分利用废弃粘土供应砖瓦生产的做法,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企业发展,增加了农村的集体收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初步调查统计可用粘土资源量约为26124.58万吨,按目前泰州市砖瓦供需形势分析,可充分满足本地市场需求。

据预测,2010年粘土需求量为610万吨,比2007年增加约40多万吨。

随着禁止实心砖生产的力度加大,粘土资源将大为节约。

2015年粘土需求量减少到585万吨,比2010年减少约25万吨(附表7)。

(二)二氧化碳气

泰州二氧化碳气田可采储量54.86亿立方米,地质储量261.48亿立方米。

在满足本市、本省市场需求外,还积极开拓外部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尤其是对该资源的深度加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应进一步加强调查、勘查。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市场对二氧化碳气的需求将稳定增长。

据预测,2010年需求量为26432万立方米,2015年需求量为42565.6万立方米,泰州开采量完全能达到,关键是要不断开拓市场所需。

(三)矿泉水

泰州矿泉水资源丰富,主要为含锶偏硅酸矿泉水。

虽然矿泉水人均拥有量较高,但开采利用率较低,2007年矿泉水开采量只有0.40万吨,工业总产值仅有17.6万元。

据预测,市场对矿泉水的需求将逐步增长。

2010年需求量为0.53万吨,2015年需求量为0.86万吨。

可以加大开发利用力度,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四)地热

泰州境内地热丰富,水位埋藏深度浅,水质较好,富含碘、溴、锶等微量元素。

已有勘探成果表明泰州地区有丰富的孔隙地热水和裂隙地热水,随着勘查、开发力度加大,将能够满足本地旅游业发展和社会其它方面利用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利用前景,有望成为本地新兴产业。

 

第三章规划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基本原则

(一)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统一的原则

通过划定勘查开发和保护规划区,制定不同规划区管理政策措施,增强矿产资源规划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

以矿业权的合理设置为杠杆,调整与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规模,促进资源有效保护。

杜绝矿山企业的短期行为,严禁乱采滥挖、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行为,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方针,以科技进步为先导,既要做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最大化,又要使矿山环境影响最小化,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切实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禁采区的保护规定,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矿产资源配置,大力培育和规范以矿业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产资源要素市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等利益关系。

(四)“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统筹的原则

研究矿产资源外部环境,寻找省内短缺矿产资源补给方向,立足本省,面向国内外,充分利用省外、国外资源,逐步建立起多元、安全、稳定、高效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充分保障矿产资源对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供给。

创造良好的矿业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对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的投入。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管理更加严格规范,矿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采矿企业布局更趋合理;地质勘查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粘土开采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得到加强,采矿环境明显改善(专栏1)。

(二)近期目标

1.基础地质调查目标

配合全省完成1∶25万盐城市幅、滨海农场幅区域地质调查泰州境内工作,继续完成1∶5万泰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完成长江江苏段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配合全省完成沿江开发带多参数立体地质环境调查与保护研究和江苏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2.矿产资源勘查目标

地质勘查市场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投资大幅度增加,鼓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地质勘查。

矿产资源勘查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资源配套程度提高,力争在地热、油气、地下水资源的勘查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专栏1:

泰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主要规划指标面积单位:

km2

主要

类别

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5年

指标

空间

属性

属性

地质勘查指标

评价区

区域地质调查

4

2

约束性

鼓励区

环境地质调查

2

1

约束性

鼓励区

矿产调查评价分区

个/面积

4/6808.16

导向性

控制区

勘查区

重点勘查区

个/面积

6/1132.66

导向性

控制区

鼓励勘查区

个/面积

3/298.17

矿产开发利用指标

开采区

限制开采区

1

1

约束性

限制区

禁止开采区

7

不小于近期目标值

约束性

禁止区

鼓励开采区

个/面积

11/965.96

导向性

控制区

指标

矿山数量

130以下

120以下

约束性

主要矿产最低开采规模标准

万吨/年

分矿种确定

约束性

矿山最低服务年限

大型≥20,中型≥10,小型≥2~3

约束性

矿石开采总量

万吨

650

640

导向性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保护与治理区

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

16

不小于近期目标值

导向性

控制区

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

个/面积

1/106.78

约束性

控制区

指标

关闭砖瓦窑业企业

6-28

6-10

约束性

矿山土地复垦面积

万平方米

205.42

约束性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目标

对主要矿产资源实行开发总量控制,以砖瓦用粘土为主的固体矿产资源年开采总量控制在610万吨,其它矿产资源控制在40万吨;矿山总数控制在130个以内(附表14);“十一五”期末,矿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含石油);制定主要矿种最低开采规模指标,逐步达到开采规模与矿区的矿产储量规模相适应。

4.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

建立和完善采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对采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实施规划管理。

采矿地质环境进一步优化,地质灾害明显下降。

提高矿区土地复垦率和环境达标率,引导窑业企业走集约化、集团化道路,逐步减少粘土资源的利用。

(三)远期目标

1.基础地质调查目标

进一步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提高基础地质调查覆盖率。

继续围绕本市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部署区域地质调查。

完成1∶5万泰州城市经济区区域地质调查;完成泰州市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配合全省开展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目标

全市以砖瓦用粘土为主的固体矿产资源年开采总量控制在600万吨,其它矿产资源控制在40万吨;矿山总数控制在120个以下;到2015年,矿业总产值超过18亿元(含石油)。

3.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

采矿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

关闭砖瓦用粘土采矿废弃地复垦治理率达到100%。

生态矿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四章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提高泰州市地质工作程度,大力开展矿产资源远景调查,提供找矿新线索、新靶区。

加强国家和省内急需矿种勘查,提高矿产资源保证程度。

一、地质调查

(一)区域地质调查

到2010年,完成1∶25万盐城市幅、滨海农场幅区域地质调查(泰州境内),1∶5万泰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1∶2.5万-1∶5万泰州沿江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航空物探,长江泰州段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

到2015年,完成1∶5万全市城市经济区区域地质调查和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附表15)。

(二)环境地质调查

在平原区、沿江地区和重要城市发展区,部署开展环境地质、土地质量、地下水污染调查研究与评价。

到2010年,完成沿江开发带多参数立体地质环境调查,完成1∶25万全市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到2015年,完成全市地面沉降监测研究(附表16)。

二、矿产资源勘查

在重要成矿区带开展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为矿产勘查和探矿权设置提供科学依据;部署重要矿产勘查工作,力争取得新突破。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全市划定4个调查评价区(附表8)。

在规划期内,围绕调查评价区,重点针对煤炭、石油和地热资源,部署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圈定找矿靶区。

(二)矿产资源勘查区

1.禁止勘查区

将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国家级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文物古迹保护区等列为禁止矿产资源勘查区。

在禁止勘查区内禁止矿产资源勘查活动。

2.重点勘查区

在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良好的成矿远景区划定为重点勘查区。

全市划定重点勘查区有6处(附表9),分别是泰州市周边地热勘查区(509平方千米),靖江地区地热勘查区(479.15平方千米),兴化主城区地热勘查区(27.56平方千米)、兴化李中镇水上森林公园地热勘查区(0.51平方千米)、戴南-张郭地热勘查区(195.17平方千米)、泰兴河失镇二氧化碳勘查区(21.68平方千米)。

3.鼓励勘查区

河流和湖泊地区淤泥丰富,可作为砖瓦粘土替代资源,全市划定3处鼓励勘查区,分别是泰东河沿岸淤泥勘查区(70.38平方千米),兴化西北淤泥勘查区(173.70平方千米),兴化德胜湖淤泥勘查区(54.09平方千米)。

(三)矿产资源勘查准入条件

严禁在禁止勘查区内进行勘查活动。

新设置的探矿权原则上应位于勘查规划区块内。

地热勘查钻井密度不得超过0.5井/km2。

申请矿产勘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有勘查资质和资金。

矿产资源勘查活动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得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四)重要矿产勘查

有重点地勘查地热、二氧化碳气等市内特色、优势、有潜力矿产,鼓励和引导投资人在重点勘查区开展矿产勘查工作。

到2010年,开展泰州主城区、兴化、靖江地区的地热勘查。

三、矿业权市场构建

进一步完善采矿权市场,加快建设探矿权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完善矿业权政策法规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严把矿业权市场准入条件,培育矿业权市场主体和服务体系,切实加强政府调控矿业权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矿业权市场健康稳定运行和矿业权的高效配置。

严格市场准入,按照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要求,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推进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形成有序、公平、公正、开放的矿业权市场。

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全市要按照控制开采总量、减少采矿企业数量、遵守准入制度、实行分区管理、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的要求,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

一、开采总量调控

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对泰州市重要矿产资源实行总量调控,保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水平相适应,促进泰州市矿产资源开发有序健康发展。

泰州市把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的重点放在砖瓦用粘土上,立足本地资源,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进行科学调控。

2008年-2010年,全市砖瓦用粘土控制年均开采总量为610万吨(附表13);2011年-2015年,全市砖瓦用粘土控制年均开采总量为585万吨。

在规划期2008年-2015年,其它矿种年均开采量控制在40万吨。

二、采矿企业准入条件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严禁开采国家规定禁止开采的矿产,不得随意开采国家规定限制开采的矿产;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符合国家和省矿产资源规划及相应的专项规划。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颁发采矿许可证,设立矿山企业必须符合下列准入条件:

(一)规划条件

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区储量相适应;符合相关政策和规定;符合本规划确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方向;符合本规划的迁址采矿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准入条件。

(二)资质条件

具有与所开采矿产资源相适应的资金、技术和装备条件。

(三)技术条件

具有经认定的地质勘查储量报告;具有经批准的矿山设计或者矿产开发利用方案,安全环保措施等。

(四)环保条件

具有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矿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一)规模结构调整

压减采矿企业数量,对砖瓦用粘土、二氧化碳气、矿泉水、地热等主要矿种按大、中、小型矿床规模制定矿山最低开采规模(附表11)。

关停布局不合理、严重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破坏土地植被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引导布点过密的小矿山联合办矿,集约化开采,形成规模经济。

规划到2010年,各类采矿企业总数减少到130家,到2015年,各类企业总数减少到110家(附表14)。

新建采矿企业必须达到规划确定的企业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其他矿产新建必须达到国土资源部《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确定的开采规模(专栏2)

专栏2:

泰州市主要矿产资源最低开采规模控制标准

矿山

规模

矿产名称

大型

中型

小型

矿区占

有储量

最低开采

规模

矿区占有储量

最低开采

规模

矿区占

有储量

最低开采规模

砖瓦用粘土

(万吨)

≥2000

≥30

2000-500

30-6

<500

<6

矿泉水(万吨)

≥5000

≥10

5000-500

10-5

<500

<5

二氧化碳气

(亿立方米)

≥300

≥5

300-50

5-1

<50

<1

地热(万立方米)

≥20

20-10

<10

(二)产品结构调整

发展地热供暖、洗浴、保健、养殖等综合利用模式;加快“禁实限粘”进程,严格控制砖瓦用粘土开采量,鼓励以非粘土资源或以工、矿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生产新墙材产品。

(三)技术结构调整

鼓励采矿企业通过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努力降低能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或破坏。

发展利用地热地板辐射采暖和热泵技术,推广地热井开发技术,通过组建采灌系统,加大地热尾水回灌力度。

鼓励砖瓦用粘土企业发展烧结粉煤灰砖、煤矸石砖、江(河)湖泊淤泥等废弃利用粘土制砖。

开发模数空心砖、微孔砖等生产技术,引导空心砖生产向自保温、大型化发展。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一)布局调整

1.北部地区

包括兴化北部,严格控制企业数量、矿区作业范围,逐步取缔实心砖生产,发展新型建材业,逐步建立多个较大的以淤泥资源为主要生产原料的窑业企业。

开发地热资源为现代农业服务。

2.中部地区

包括兴化南部,海陵及姜堰,严格控制窑业企业规模、数量和实心砖的生产量,淘汰、关闭“三小”企业。

利用技术和科研优势,拓宽区内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研究,为本地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探索深部寻找地热资源的方法。

此外,积极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评价,为工农业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南部地区

包括泰兴、高港及靖江地区,要加强长江护岸治理工作力度,消除岸线安全隐患;优先开发利用二氧化碳气;合理规划和开采利用矿泉水资源。

(二)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全市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经济、矿区现状、市场预测和环境保护等综合因素,对现有矿产资源进行规划分区,共划分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