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371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docx

备考笔记宏观和政经

备考笔记

一点说明:

复旦经院的历年考题与宏观经济学教材联系非常紧密,很多真题来源于课后题的变形,因此如果每个章节、尤其是重点章节总结一道论述题和两道简答题,基本可以做到知识点的覆盖。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利用索洛-斯旺模型,分析如果我国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考虑人口增长率、人口素质、技术进步等因素)

答:

【框架:

一模型的概述基本假设

              参数变化的影响

              模型的主要结论

二取消“计划生育”的影响(参数变化的影响)

三综述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回答这类问题,最重要的是核心方程、核心结论、适当拓展,其他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两点展开的。

一模型概述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承前启后,在解释现实、指导实践中比较成功。

1.1前提假设

首先假设生产中需要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的投入,总产出Y=F(K,L),总量生产函数通常使用科布(C.W.Cobb)-道格拉斯(P.H.Douglas)生产函数(CD),总量生产函数为:

Y=AKаL1-а,技术进步率g,储蓄率s,人口增长率n,资本折旧率δ为外生变量。

满足“新古典性质”:

(1)规模报酬不变,F(λK,λL)=λF(K,L)=λY

(2)要素边际报酬递减,

=Fkk<0,

(3)投入要素之间替代弹性为正 σ=

(4)满足稻田条件 

1.2简单推导核心方程

宏观经济学中资本存量随时间变化为

,应等于资本折旧,

=I

δK。

当资本出清时,I=S,即I=s*Y,推导得总资本积累方程式:

=I

δK=sY

δK   (1)

两边同除以有效劳动投入AL,

=>  

  此处须补充两张图

  假定初始状态k不在

,则向

收敛。

例如,总投资大于折旧时,二者之差为正,人均资本存量上升,资本积累,产出增加,直至

时达到稳定状态。

 

1.3索洛-斯旺模型对经济增长源泉的回答核心结论

首先,最终贫富取决于“长期均衡”时的

其次,越接近均衡点,增长速度越慢。

最后,

时,^  

,即长期均衡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

二取消“计划生育”对若干参数的影响

我国长久以来有多生的传统,重男轻女之风仍有残余,取消计划生育后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即n'>n。

当n增加至n',折旧线(n+g+δ)k斜率增大,资本积累速度下降,均衡时人均资本存量下降,产出下降。

这是因为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有效人均资本下降,大量的社会资源被新增人口消耗,减少了积累,导致人均国民福利下降。

进一步分析,对于尚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消耗了大量资源的同时,低水平的教育和劳动产率,难以为进一步的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结果导致增长停滞甚至衰退。

三取消计划生育对中国可能的影响

中国近三十年的增长更多的是依靠高储蓄、高投资,而不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集约增长,这意味着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和边际收益的下降,该模式将面临增长瓶颈。

应对的方法,一方面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在国际贸易和竞争中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增加教育、科研投入,提高有效人均资本。

更简洁地说,增加工人的边际收益在下降,而增加科学家的边际收益在上升。

此时取消计划生育将提高人口增长率,不仅无助于技术竞争力的提高,反而会因为降低积累率而丧失已有的优势。

(参考教材本章豆腐块文)

用AD-AS模型解释经济周期,并结合现实分析

答:

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模型,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供需曲线不同,AD曲线和AS曲线分别表示“宏观经济学中所有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同时达到短期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对应关系。

一 基本概念与简单推导

1.1总供给曲线

AS曲线的形状,长期与短期的界限等有很多争议,因此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分析AS曲线。

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可分析总供给曲线:

P=Ass(Y,Pe,s)

该式表明,宏观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正相关,在P-Y平面内Ass向上倾斜;人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Pe及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因素s的变化都会使Ass移动。

图1.1短期总供给曲线图1.2长期总供给曲线

如图所示,短期总供给曲线中,人们预期价格水平上升时,Ass将上升。

当各种冲击使得产出偏离Yn时,真实价格高于人们的预期,工人随之调整预期,总供给曲线上移,最终形成一条与Yn水平的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

1.2解释总供给曲线右上方倾斜的理论 

粘性工资理论 

粘性价格理论 

错觉理论

1.3总需求曲线

AD曲线表示当一国的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出清时总物价水平和总产出水平的负相关关系:

P=AD(Y)

推导和理解总需求曲线的关键是货币需求函数中价格因素的影响,因为商品市场均衡条件i=IS(Y,G,T)不包含价格因素,货币市场均衡条件i=LM(Y,Ms,P)包含价格因素。

i=IS(Y,G,T)

i=LM(Y,Ms,P)

⇨i=IS=LM,全微分,整理得

P=AD(Y,G,T,Ms)

 注:

教材中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还涉及利率与价格水平的关系,但我没有找到图,过会儿看能不能自己做一个

1.4解释总需求曲线右下倾斜的理论 

财富效应 

利率效应 

汇率效应

二 AD-AS模型的经济学含义

根据以上分析,可依据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政策,这需要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做出判断,AS曲线斜率大小及短期和长期AS曲线的变动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两大派争论的焦点。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短期内市场存在摩擦,使得价格水平难以及时调整,因此AS曲线是平坦的。

正因如此,政府实施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时,如图所示,AD曲线右移,产出增加价格水平不变或变化幅度很小。

长期中AS曲线才变得陡峭,扩张总需求会导致通胀。

古典主义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即使在短期,价格水平的灵活调整及人们对价格的预期也会使得AS曲线非常陡峭,需求管理政策无济于事,只会带来严重的通胀,还会扰乱价格信号。

基于对AS曲线的理解不同,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给出了截然相反的政策建议。

前者认为政府应积极利用财政,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熨平经济周期。

后者则认为政府不应干扰经济运行,否则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通胀和资源配置的扭曲。

二者的对立还表现在对经济周期成因的认识上。

各种外生冲击最终演变为消费 投资 货币需求等方面的冲击,因此,强调需求冲击可较好地解释商品与货币市场的特征事实……

三 AD-AS模型与经济周期

如上文所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对AS曲线的理解和政策建议是不同的,二者更关键的区别在于,认定各种外生因素的变化时影响了“总供给”还是“总需求”。

图3.1需求冲击图3.2供给冲击

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冲击,如果冲击来自消费、投资等需求方面的变化,那么预期商品市场中的价格水平、货币量、名义利率及就业都会顺周期波动,这与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相符。

无法解释真实工资顺周期波动时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重大缺陷,70、8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滞胀也使其面临巨大挑战。

凯恩斯认为宏观经济面临各种不可预知的需求冲击,严重的负向冲击造成产出下降、通货紧缩,严重的正向冲击造成过热、通胀。

为避免经济巨幅波动,政府应积极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熨平经济周期。

新古典主义认为除石油危机、自然灾害等负面冲击外,经济波动时正常的市场调整过程的表现。

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室推动繁荣的核心动力,边际报酬递减和真实成本上升时市场均衡调整的自然结果。

整个过程无需政府过多干预。

四 AD-AS模型与中国经济

4.1现象

失业,出口增速放缓,通胀高企,泡沫

4.2原因分析

需求方面,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大,危机后欧美复苏前景不明朗,日本对中国出超,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形势表明我国振兴外需困难。

而国内四万亿效果逐渐消退,民间投资由于经营环境恶化而增长乏力,消费决定于持久收入,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有限。

总之,总需求面临严峻冲击,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

图4.1需求曲线左移

供给方面,由于土地价格上涨和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房租上涨和中央的惠农政策),企业成本上升过快及通胀预期,AS有左移的趋势。

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剧了这一趋势,造成价格水平上升而产出水平下降,近期经济有陷入“滞胀”的风险。

图4.2供给曲线左移

综合来看,需求冲击的影响是主要的

4.3政策建议

对策,打破贸易壁垒,加强对话预防贸易保护主义,弱势RMB,适度提高对出口企业的信贷额度。

(现象——原因分析——政策建议,二图一综合)

【政治经济学】

商品经济

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的理论及其意义

答:

商品关系孕育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

商品经济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依赖货币为媒介的一种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是马克思所描述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不可逾越的为更高级社会形态做充分准备的经济形态。

理解商品经济,需要从商品的本质、影响因素、运动规律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商品的本质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首先,商品是劳动产品,凝结有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其次,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而不是自己使用。

1.1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使用价值

1.2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量的决定

1.3价值、使用价值的辩证关系

二商品的基本矛盾和调节

2.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2价格绕价值波动

2.3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

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

促进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消极后果:

垄断、两极分化、比例失调,资源浪费

三现实意义

3.1理论意义

3.2现实意义

货币

政治经济学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货币,而是分别在几个章节各有涉及

简 为什么说货币的出现改变了商品交换的形式,也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07,简)

答: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是从商品中游离出来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理解货币的出现对商品经济的影响,应从货币的本质、交换形式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货币对这种矛盾的影响入手。

一 交换的形式的发展历程

偶然的交换关系,扩大的形式,一般等价形式,货币形式

二 货币的本质,职能

一般形式同其他形式相比有根本性的变化,1,任何交换须借助中介方能发生;2,商品价值表现更加简单,统一,所以价值表现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一本质属性得到了完全的表现。

(借用了《通俗资本论》对相关内容的表述)

三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3.1对立

3.2货币对上述对立的影响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出现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表现。

商品内在价值、使用价值的对立,就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3.3货币加深对立

促进交换,买卖脱节,信用,危机隐患,etc(具体可借鉴经济危机理论的相关内容,《通俗资本论》中部分章节有更详细更准确的表述)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答:

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钥匙,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该问题的解决时马克思划时代的功绩。

理解这一理论,应从资本及其运动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等方面入手。

一剩余价值的实质

1.1资本运动总公式及其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劳动产品都成为商品。

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产生了货币,货币正是资本的最初形态。

但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它本身不创造价值。

货币的运动:

G-W-G’(G’=G+△G)

G:

资本家的预付资本,△G是增加的货币,马克思称之为剩余价值。

通过资本运动总公式可知,资本的实质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从G到G’发生了价值增值,“违背”等量交换的原则,这便是资本运动总公式的矛盾。

1.2劳动力商品

资本运动总公式矛盾的解决,依赖于特殊的商品,劳动力。

它能够创造出大于自身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决定因素有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

除此之外,它还包含着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1.4劳动力商品在价值形成中的双重作用

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一方面劳动者将一定量的抽象劳动加到劳动对象上,创造新价值,同时把具体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二资本增殖的运动规律

2.1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2.2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2.3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三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

资本加生产的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4.1理论意义

4.2实践意义

 

给经济学研究生们推荐的书目

《增长和发展演进观点》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

《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停滞和社会僵化》

《哈耶克文选》

《大空头》刘易斯

《黑天鹅》

《大败局(上、下)》

《说谎者的扑克牌》

《影响力》

《货币的祸害》

《长尾理论》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隐形冠军》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

经济学、金融市场理论,前半部分需要相当的理论基础(有些我完全看不懂),后部分有些是不错的畅销书。

最后一本郎大嘴写的,通俗易懂,炒股必备。

《战略研究》

《间接战略》

《大国的兴衰》

利德尔哈特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战略理论大师,出口就是格言,下笔变成名著。

此人在英军服役,战前便有相当影响力,虽然他没有机会应用自己的理论指挥作战,但他的“学生”——受他的军事战略思想影响的德军将领们,替他实践了自己的理论。

战后他到集中营采访了自己的学生,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理论。

因此可以说他的著作是经历了实践检验的。

还有一本波薄富尔的《战略绪论》,是虎大的枕边读物,值得反复研读。

《蓝海战略》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冲击》

《菊与刀》

《论语别裁》

《金刚经是什么》

很有必要研究下哲学,从传统文化中慢慢体悟总结吧。

《权书》

《资本主义与21世纪》

《商道》

《嚣张的特权》美元的兴衰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

《亚洲史》

《东线大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和省思》

《雪白血红》

《从大历史角度解读蒋介石》

《草原帝国》

《岳飞和南宋前期军事和政治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