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389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docx

助理社工师考试内容汇总综合能力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专业性助人活动2注重专业价值3强调专业方法4注重实践5双方合作6多方协同

社会工作的目标

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 解救危难

(2)缓解困难

(3)促进发展

社会层面的目标

(1)解决社会问题

(2)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2)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它的基本要素包括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念、工作方法和社会互动等。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

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

2、社会工作者间接服务的角色:

管理者,资源争取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大体上可以从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两个

理论作用:

是指社会工作价值观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正面影响

实践作用是指:

首先,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

其次,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专业文件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伦理守则。

第三,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

第四,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1)服务大众

(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待人真诚和守信

(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1)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2)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3)注重个别化原则

(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5)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6)不批判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看法

一个与自己有平等价值的人;有潜力改变且有能动性的个体;自身具有优势

;合作伙伴

2、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实践的看法

提高专业服务的质量,不断学习;提高效率,改善效果;强化专业服务的标准

促进专业的发展;坚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看法

维护服务机构的政策、立场和管理规则;尽量避免在外部对服务机构进行批评

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提高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4、社会工作者对公共福利发展的看法

增进总的社会福利水平;注重公平正义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

有理想:

乐观的态度,美好的未来;懂现实:

会有各种曲折和困难

去奋斗:

愿意付出,不懈地追求和奋斗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3)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

(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伦理困境(难题)

保密问题

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情理法问题)

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

社工的个人利益与满足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自我决定原则和家长制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坚持了三方面的基本原则(处理)

(1)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重

(2)坚持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3)坚持专业伦理的权威性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专业守则)

综观各国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守则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

(2)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3)公平服务大众;

(4)重视同僚工作;(5)恪守公私界限;(6)维护社会正义;(7)信守机构政策;

(8)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9)促进专业发展;(10)约束不当行为;

(11)增进公共福利;(12)共同执行守则。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类需要的层次与类型:

马斯洛提出人类需求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如下几个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

ERG理论是阿尔德弗(C.P.Alderfer)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有些不同的理论。

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存在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莫瑞把需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第二需要,又称心因性需要。

人类需要的类型:

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起源来划分)

生物性需要主要关系到人类生命的维续和种族的繁衍。

生命的维续包括吃、喝、睡等方面的需要,种族的繁衍则包括性的需要。

但这些需要常常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性需要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需要,具体包括交往、成就、权力等需要。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来划分)

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按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来划分)

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

(2)多样性(3)动态性(4)指向性(5)可控性

(6)发展性

2人类环境的构成要素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1、家庭2、朋辈群体3、学校4、工作单位5、社区6、文化7、大众传媒

家庭教养模式:

(1)娇纵型

(2)支配型(3)专制型(4)放任型(5)冲突型

(6)民主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二)人生发展阶段

人生各阶段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发展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

婴幼儿阶段:

出生到3周岁,主要特征有:

大脑发育迅速、行为上开始目标取向、语言能力发展、形成依恋等。

婴幼儿生理发展婴幼儿期也是动作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此期间逐步掌握了独立行走以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

婴幼儿心理发展该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学习、记忆、语言理解能力快速发展。

到2岁左右口语词汇迅

猛发展,对语言产生明显兴趣,并学会了大量用来命名物体的单词。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形成依恋的重要阶段。

依恋产生于婴幼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

联结和纽带。

依恋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婴幼儿面临问题:

行为偏差:

拒食、允吸手指、咬指甲和心理自闭等

学龄前阶段:

学龄前阶段从3~6岁

学龄前生理发展:

到6-7岁时儿童的脑重量接近于成年人的水平,这为儿童智能的迅速增长以及接受教育奠定了基础。

3-6岁时,儿童的肌肉技能已有良好发展,之后动作的熟练程度与协调能力日益增长。

学龄前心理发展: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相互促进。

从以表达机能为中心向以思维机能为中心的转换。

正确掌握全部本土语

言。

学龄前社会发展:

开始了道德发展: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社会交往的范围从以家庭为主扩大到整个

社会生活,父母、同伴、老师。

学龄前面临问题:

口吃、攻击以及沉迷于电视等问题。

学龄期阶段:

学龄生理发展:

掌握了完整的动作,并且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协调程度日益提高

学龄心理发展:

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

内部语言:

不出声地思考问题。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学龄社会发展:

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意识,能够以他人的立场来

考虑问题,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

学龄面临问题:

心理障碍:

因面对新环境而引起的心理紧张。

交往障碍:

与他人相处时出现的适应困难。

学习困难:

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

青少年阶段:

12~18岁。

成长期、混沌期、危险期

青少年生理发展:

身体机能逐步增强。

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具备生育能力。

青少年心理发展:

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和强烈,出现两极性发展特征。

经常出现反抗情绪,需要加强情绪的自我调节。

性意识的发展。

青少年社会发展:

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面临问题:

行为偏差,如早恋、犯罪和适应不良。

学业上的失败会导致多重的负面影响。

青年阶段:

18~35岁,青春后期

青年生理发展:

生理发展成熟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

22~35岁的青年人正处于生理发展上的“黄金

时期”

青年心理发展:

达到成熟水平

青年社会发展:

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

青年面临问题:

(1)角色转换与冲突

(2)在工作上遭遇到的歧视问题(3)婚姻家庭的调试问题

中年阶段:

35~60岁。

生活结构体系最复杂的时期。

中年生理发展:

更年期:

情绪波动、性格改变、烦躁易怒、消沉抑郁等一系列行为问题。

中年心理发展:

错综复杂

中年社会发展:

开始真正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中年面临问题:

如何很好地度过更年期。

适应婚姻关系的变化。

老年阶段:

60岁至死亡

老年生理发展:

进入老年期后,各项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功能较大退化。

毛发脱落、脊椎弯曲、

骨质疏松、记忆力下降,各类老年疾病开始出现,身体逐渐依赖他人。

老年心理发展:

进入老年期后,人们的思维内容偏重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及对角色转变和发挥余

热的认知。

怀旧是老年人将意义赋予生活过程的一部分,在向下一代讲述过去生活的时候,怀旧

同时也充当了一种社会化的工具。

老年社会发展:

老人会经历退休、儿女离家、丧偶、丧亲等重大人生事件,虽然退休使得闲暇时

间增加,但是,多数人对此有失落感,心理上抗拒退休,他们的社会参与减少并越来越封闭,从

而导致社会地位下降。

老年面临问题:

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有:

退出就业领域可能产生无用感,经济收入减少会发生生

活上的困难,退出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会使人际关系淡化,进而产生孤独感;各类疾病增加,受

到疾病的折磨。

作为应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老人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其基本生活和健康,

维护其各项合法权利与生活尊严,推动其积极的社会参与,并适时对条例加以修订,保证老人能

同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

压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早期形成的问题;二是社会环境压力过大;三是心理适应能力不足。

这三方面的相互作用最终使服务对象出现心理方面的困扰和人际交往的冲突。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它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1)心理动态诊断

评估服务对象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

2)缘由诊断

分析服务对象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

3)分类诊断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出判断

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1)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

2)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

3)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

4)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

5)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

一、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

1.危机介入理论

危机介入模式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没有完成系统的理论基础

2.危机的定义

1)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不利于服务对象有效面对和处理危机带来的挑战。

2)危机的分类:

成长危机: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任务而产生的危机

情境危机:

因生活情景的突然改变而引发的危机

3.危机的发展阶段

1)危机发生

2)危机应对

3)解决危机

4)恢复期

4.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1)及时处理

2)限定目标

3)输入希望

4)提供支持

5)恢复自尊

6)培养自主能力

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个案工作各阶段〖通用过程模式〗的工作重点

一接案〖接案〗或转介〖结案的一部分〗

1.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愿望

2.促使有需要的求助者成为服务对象

3.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

4.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二收集资料〖预估〗

1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材料

2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评估

三制定计划〖计划〗

四签订协议〖无〗

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增强服务对象改变的动力

基本内容:

服务目标

服务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

服务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服务的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

服务双方签字

五开展服务〖介入〗

社会工作者需要扮演以下角色

使能者:

发挥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

联系人:

联络资源

教育者:

指导服务对象学习处理问题的新知识、新方法

倡导者:

动员服务对象一起争取一些合理的资源和服务√

(自相矛盾→本书第22页:

“倡导是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即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

(补充:

倡导advocate,在法律用语中意思为“辩护”。

在社会工作学中,就可以把“倡导”理解为“为服务对象辩护”。

治疗者:

消除或者减轻服务对象的困扰

六结案〖结案〗

可以结案的五种情况

社工和服务对象都认为工作目标已经达到

虽然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服务对象已经具备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工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不和谐,希望结束服务

服务对象出现了一些新的要求和问题,需要转介其他社工或机构

例:

我曾经有位服务对象因为被起诉而结束了专业关系

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结束服务

结束阶段的四项工作

预先告知服务对象

巩固已有的改变和进步

为服务对象结案之后独立面对问题做好准备

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结案常用的三种形式

直接告诉服务对象

延长服务间隔的时间,如一周一次→两周一次

变化联系方式,如直接面谈→电话或者网络交流

七评估〖评估〗

评估是指对个案工作的服务效果和效率进行评定

评估主要涉及的三个方面

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

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

服务介入工作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

评估的常用方法

由服务对象评估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

由社工同行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

由服务机构评估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工作开展状况

八追踪〖无〗

追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

安排一些结案之后的练习

调动服务对象的周围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

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会谈:

支持性技巧,引领性技巧,影响性技巧

建立关系:

感同身受;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制造气氛

积极主动

收集资料:

会谈;调查表;观察;现有资料的运用

方案策划:

目标清晰而且现实;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策略合理

评估:

正确运用评估类型;合理运用评估的方法;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

坦诚保密

第五章小组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的四个要素:

方法,过程,互动,目标

小组工作的类型

教育小组:

帮助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

成长小组:

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

支持小组:

通过组员彼此支持,到达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治疗小组:

治疗组员的心理和社会行为问题

小组工作的模式

互动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一)理论基础(非大纲内容)

(二)基本假设:

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小组为个人的社会功能发挥提供了有效情景,成员的互动有助于发掘自身潜能,增加社会交往的信心、知识和技巧,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三)

(二)特点

(四)1、互动模式的小组目标是使组员在社会归属和相互依存中得到满足。

采集

(五)2、互动模式要求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六)3、其中,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工作中是中介者、使能者。

引领积极互动、自主发展.

(七)(三)实施原则

(八)小组工作者扮演协调者角色。

(九)1、组织小组,说明小组的作用和自己承担的角色。

(十)2、启发组员主动面对问题,澄清组员的需要期待,寻找所有组员的共同需求,挖掘小组的正向动力,动员组员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强化发展目标。

(十一)3、提供信息,协调关系,调动社会资源为小组目标服务。

(十二)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十三)

(一)理论基础。

(十四)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关注人的社会功能性的提升,包括:

恢复个人的社会功能,预防个人社会功能的失调,发展个人的社会功能。

关注个人的社会功能性而不是病理方面因素,重视自我实现而不是治疗过程。

(十五)基本假设:

人有潜力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人能意识到他人的价值,评价他人,并与他人形成互动;能意识到小组的情景,评估并在小组中采取行动。

(十六)

(二)特点。

(十七) 1、目标是促进小组成员和小组的共同发展。

采集者退散

(十八) 2、小组成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

(十九) 3、小组工作者发挥协调者和使能者角色。

大的美女编辑们

(二十) (三)实施原则。

(二十一) 1、发展成员认知,形成小组共识。

(二十二) 2、建立小组目标,形成小组动力。

考试就到

(二十三) 3、激发成员潜能,增强成员能力

小组工作的各阶段的重点

一、小组准备期。

社会工的任务:

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选择(招募)成员,申报并协调资源,物质准备。

二、小组初期。

(一)组员的特点:

1、两极情感困惑。

2、受以往经验的影响。

3、试探。

(二)社会工的角色与任务。

1、角色:

领导,鼓励,组织,统筹。

2、任务:

四项任务,工作焦点集中在如何帮助组员建立相互信任上。

三、小组中期。

(一)组员特点:

1、关系亲密。

2、认同小组。

3、权力竞争与控制。

4、组员在冲突中的特殊表现。

(二)小组工的角色和任务

1、角色:

协调者和引导者。

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出来扮演工、辅导者的角色,还要充当调解人和支持者角色。

2、任务:

四个方面任务,以协助组员处理好冲突为重心。

四、小组后期

小组的工作阶段,形成良好小组状态。

考试吧

(一)组员的特点。

1、彼此熟悉,相互接纳、沟通、支持。

2、对小组有较高的认同。

“我们”出现,分别履行角色职责。

3、家庭式的情感减弱,次级小组出现。

考试吧

(二)社会工的角色和要求。

1、角色:

资源提供者;能力促进者;引导和支持者。

2、工作重点:

关注小组目标的转化;关注小组凝聚力状况。

五、小组的结束期。

(一)组员的特性:

离别情绪;情绪转移;两极行为。

(二)社会工的角色和任务。

1、角色:

引导,领导。

2、任务:

以帮助组员处理离别情绪和维持小组经验为介入的焦点。

小组工作的常用技巧

小组工作的常用技巧

小组工作的技巧包括基本的沟通技巧、小组程序技巧、小组会议技巧和小组方案设计技巧

一、沟通和互动技巧

1、倾听

个案工作中的倾听技巧在此适用,同时,在小组中,倾听还需要充分运用眼睛和耳朵的功能,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2、积极回应不仅要对某个成员做出回应,还应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回应。

3、适当帮助梳理工作者运用插话、打断、肢体语言等方式帮助组员梳理发言,使其讲述的内容和感受根据条理性。

4、及时进行小结

包括对一个成员发言的总结,一个话题结束的小结,以及对一次活动结束的总结。

转自

5、表达鼓励支持

6、促进互动交流

二、控制小组程序的技巧

即包括带领小组的技巧和小组各个阶段的组织技巧

1、适当地解释

运用语言符号对小组的目标、成员和工作者的角色、小组的性质等做出解释,对成员不理解的知识进行解释等。

2、提供精神支持

3、促进承担责任

4、避免行为失当

运用干预措施如忠告、建议等避免行为偏差。

5、连接集体和个人

6、严格设定界限

包括讨论的范围、活动的时间等。

7、适当挑战内心

即对质。

8、分类处理

9、整合小组行动

三、小组会议技巧

1、做好开场讲演

微型演讲或教育类的小组,遵循4个原则,即:

一是简短有趣,具有吸引力;二是内容与小组讨论相关;三是提供的信息准确、客观;四是需考虑小组成员的性别和文化程度。

2、设定会议基调

会议应该严肃的还是轻松活泼的,视会议的主题而定,可运用不同的游戏和活动进行基调的设定。

3、把握中心话题

4、播种未来希望

5、善于等待求变

6、真诚流露自我

7、告知可选方案

8、灵活运用眼神

9、订立行动同盟

四、策划小组活动技巧

(一)小组活动方案设计应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

1、小组初期的活动设计。

主要任务在于促进组员相互熟识,初步组织互动,转自

消除紧张情绪,打破僵局。

常见的活动包括:

自我介绍、相互介绍、人名串串烧、集体唱歌等。

2、小组中期活动设计。

主要任务是巩固成员的关系,消除分歧,解决

冲突,促进成员之间建立信任感和归属感、增强信任感。

常见活动包括:

扶倒游戏、自画像、重点轰炸、价值拍卖等。

3、小组结束期活动设计。

主要任务在于巩固学习成果和准备小组结束工

作。

巩固成员在小组中的学习成果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角色扮演、集体讨论等。

小组结束工作可采用情绪安抚、仪式化活动。

(二)设计小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

1、小组最终目标

2、小组组员的特征和能力

3、物质环境和资源提供的状况

第六章社区工作方法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认定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它通过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去界定社区需要,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在参与过程中,让社区成员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与自决的精神,加强他们在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以实现更和谐的社区。

从事社区工作的专业人员称社区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的特点:

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结构取向;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具有政治性;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社区工作的目标

(一)罗夫曼将社区工作的目标分为两大类别:

1.任务目标(taskgoal),指的是解决特定问题,完成具体工作,满足社区需要,增进社区福利。

2.过程目标(processgoal),指的是社区居民能力、信息和团结等方面的提升和增强。

(二)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第一,推动社区居民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