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515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docx

《祖先的摇篮》优质说课稿部编版3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摘、掏”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会认7个生字,会写“摘、掏”两个生字;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2.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词语卡片展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摇篮图)。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做什么用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小宝宝在摇篮里睡觉是舒服快乐的。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儿童诗,题目是《祖先的摇篮》。

相机学习生字“祖”。

指生认读生字,引导读准字音,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并组词,说说还知道那些示字旁的字。

师讲解“示字旁”的演变,明确“示字旁”的字多与祭祀有关。

3.板书课题,生书空,强调示字旁的写法。

4.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课题。

5.相信同学们的小脑袋里一定会好奇我们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他们又是怎样在那里生活的?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吧。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

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一生当小老师领读。

生齐读两遍。

(2)去掉拼音,同位互读,再指两生认读。

交流识记“蔷薇”两个字的方法。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蔷薇”两字都是草字头,与植物有关。

(3)生齐读两遍。

2.指导诗中两个“啊”的读法。

(1)课件出示句子。

真有意思,啊!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啊”这个字,你能读准吗?

指生读句子,相机正音。

第一句句尾的“啊”字发音有了变化,读“na”,第二句“啊”在句首,读四声,表示强烈的感叹之情。

(2)生齐读句子。

三、品读感悟,学习表达。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同学们,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你是从哪里读到的?

(指生读句子。

2.课件出示

爷爷说:

啊!

那原始森林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我们祖先的摇篮!

诗歌的开头和结尾都告诉了我们祖先的摇篮就是原始森林。

它们还真是遥相呼应呢。

3.让左右两排学生分别读一句,初步感受呼应写法。

4.说到原始森林,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始终是怎么写的?

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提示先读句子,再说感受)

5.哪些字、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呀?

引导学生抓住“大、一望无边、遮住”来感受。

谁能给“一望无边”换个词?

6.课件出示森林的图片,师描述:

这就是广袤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一棵紧挨着一棵,一眼望不到边,多像绿色的海洋呀!

它是那样的美丽与神秘。

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课文了,仔细听。

(1)师配乐范读。

(2)引导学生交流评价,相机指导诗歌朗读的方法:

读好停顿,读出韵律;关注重点词语和标点符号。

(3)生练读,指生读,评价。

(4)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自读提示:

读第2小节,圈出我们的祖先可能在绿色的摇篮里做了哪些事?

2.生自读圈画。

3.指生交流,说说圈出了哪些词语。

相机出示词语读两遍。

重点指导理解“掏”:

(1)换词法。

把“掏”换成“拿”行不行?

(2)出示“掏”在字典中的解释,并借助“喜鹊窝”的图片,选择“掏”的字义,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组词。

小结:

“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让人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在树上掏鹊蛋的情景。

4.指导书写“摘、掏”。

(1)出示田字格中的两个生字。

观察:

他们有何共同之处?

(2)指生交流发现:

都是提手旁,与手的动作有关;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右基本等高。

(3)师范写生字,生书空。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评议,学生再写一个。

5.继续交流,他们还可能做了什么?

出示词卡()野兔()蘑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动词。

6.对比朗读。

生读第二自然段原文,师读板书词条。

对比感受诗歌语言富于变化的美,体会趣味性。

7.想象画面,读出趣味。

8.这些有趣的场景作者这的看到了吗?

你从哪里知道的?

(引导抓住“我想”“可曾”和“?

”来体会。

9.指导读出猜想的意味。

(三)学法迁移,自学第三小节。

1.引导回顾学法:

读一读;圈一圈;想一想。

2.学生自学圈画。

3.指生交流。

你圈画出了哪些词?

相机出示词语。

4.引导自读词语,说发现。

5.出示“摘野果”等六个词语,读一读。

出示()野菜()夕阳()月亮()星星

指生运用动词填空,学习准确使用动词。

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鼓励积累:

学习语文就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6.指导感情朗读。

(1)课件出示图片。

师引述:

孩子们在原始森林里、

、、,动物植物都成了他们的伙伴。

你觉得这种生活怎么样?

(指生交流)

(2)想象着有趣的画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生朗读。

(3)师引读:

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呀!

(女生读)

这样的生活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男生读)

四、融入想象,尝试表达

1、课件出示:

放飞想象:

我们的祖先在这绿色的摇篮里还会做些什么?

同位交流。

2.指生交流。

3.仿照课文的样子,尝试用诗的语言说一说。

五、朗读第四小节,渗透情感

师引读:

美丽迷人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这绿色的摇篮诗那么美好,叫我们怎么能不爱它呢?

(生齐读)

我们衷心希望这绿色的摇篮能永远青翠、苍茫。

六、作业

课下尝试着把自己创作的诗歌写下来,读给家长听。

 

《祖先的摇篮》(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宁国市实验小学储潇

【设计思路】

1、识字写字,是二年级学生应当掌握的语文能力。

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字形的不同,把字写好。

这是本课时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2、在品味词语方面,二年级学生的语文经验相对欠缺,因此单纯依靠学生的语文经验,显然是不够的。

然而,学生在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的生活经验。

因此借助画面,联系生活经验,在语境中去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读出趣味,成为本课时的又一个教学目标。

3、当然,在读中感悟之后,借助画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说带有动词的短语,学会准确地运用动词,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生长。

因此,这一目标也应在本课时达成,为下一课时仿照第2、3小节说句子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摘、掏”2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读出趣味,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4.能展开想象,用带有动词的词语说说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好含有动词的短语,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用带有动词的词语说说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板块】

板块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师板书“摇篮”。

出示摇篮的图片。

摇篮有什么用?

2.继续板书“祖先的”。

祖先指的是什么人呢?

(看图片了解原始人的生活)“祖”和哪个字长得像?

还可以怎么组词?

3.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1)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地方?

是什么样子的?

(2)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做什么?

板块二初读全诗,认读短语

1.全诗共有4个小节,请标上序号。

听老师读这首诗,听准字音,听清语气。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去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师指导读好“这是多么大的摇篮啊!

3.学着老师的语气自由读全文,读准字音。

读完后想一想:

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地方?

师板书“原始森林”

指名读第1节,相机正音。

4.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干什么?

诗中是怎么写的?

在哪几节?

出示2、3两小节,指名读,其他学生找相关短语:

祖先干什么?

孩子们干什么?

老师相机将短语用横线画出来。

5.出示不带拼音的短语男女生各读两行。

归类识记“逗、逮”;结合插图识记“蔷薇”;

换偏旁识记“蔷、摘、掏”

6.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摘、掏”。

(1)引导观察两字的结构特点,提示要点:

都是左窄右宽,左右等高;强调“摘”字右边的下框里面是“古”,“掏”字右边里面是“缶”;

(2)教师范写“摘、掏”,边写边强调右边都有“横折钩”这一笔,不能写歪;学生书空。

(3)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摘、掏”,写之前提醒注意姿势。

(4)投影出示学生的字,进行评价:

描红是否压线,书写是否正确、美观。

板块三品味短语,领悟妙处

一、品味“掏”的妙用

1.出示“掏鹊蛋”

出示“掏”在字典中的意思。

掏:

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

2.在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什么呢?

(掏钱掏耳朵掏口袋)

3.换词比较:

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

联系“一窝喜鹊蛋”图片,理解手伸进了鸟窝中,所以用“掏”。

指名一名小男生上台在纸盒中掏鹊蛋,想象当时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4.小结:

”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二、品味短语,读出趣味

1.根据诗句意思填表示动作的词语。

出示:

()野兔()蘑菇

引语:

你也能根据诗中的“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的意思填上一个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师生交流:

(追)野兔(赏)蘑菇

2.读板书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摘野果掏鹊蛋(追)野兔(赏)蘑菇

3.出示“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指导想象画面,读出其中的趣味。

(指名说一个画面,读好,剩下三个直接请喜欢的学生读。

4.把这些短语放回诗中,能读得有意思吗?

指名两人分别读2、3两小节,读出趣味。

板块四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一、走进“原始森林”

1.指名一女生读第1小节。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图片,指导读好第1小节最后一句,多指名几人读。

二、展开想象,扩展运用

1.指名说说原始森林里会有什么呢?

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还会在原始森林里做什么,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说一说。

①师相机出示部分图片,学生说短语。

摘掏逗采捉逮

②再出示部分图片,学生继续说短语。

()()()()

③不看图片,自己想象说短语。

④怪不得,我们会说“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出示这句话,指导读好感叹句。

2.出示课后练习三中的短语,读出趣味。

再读感叹句“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三、齐读第一节

四、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引入下节课的教学。

板书设计

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

23 祖先的摇篮

一、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1.会认字。

zǔ tāo dòu qiáng wēi dǎi yì

祖掏逗蔷薇逮忆

2.会写字。

3.读音提示。

(1)“祖(zǔ)”的声母是平舌音。

     

(2)“摘(zhāi)、逮(dǎi)”的韵母是前鼻音。

(3)“蔷(qiáng)”的韵母是后鼻音。

4.书写指导。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祖先  掏蛋  逗松鼠  蔷薇  逮住  回忆  很浓  摘下

比赛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逗松鼠捉蜻蜓

逮蝈蝈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野果    (     )鹊蛋    (     )野兔

四、读诗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掏 赛跑 打伞 捉 逮 逗 采

我想——           那时候,

我们的祖先,孩子们也在这里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小松鼠

摘野果,(   )野蔷薇吗?

(   )鹊蛋?

也在这里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红蜻蜓,

和野兔(   ),(   )绿蝈蝈吗?

看蘑菇(   )?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件)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感受原始森林的美丽神秘。

2.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

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

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课件)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

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课文共有几个小节?

(课件)

3.把诗歌读熟。

4.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5.认读词语卡片。

(做找朋友的游戏)

6.老师检查认字情况。

(开火车读生字)(课件)

zǔ tāo dòu qiáng wēi dǎi yì

祖掏逗蔷薇逮忆

7.认读词语。

(课件)

祖先 掏蛋 逗松鼠 蔷薇 逮住 回忆

8.初读指导,随时纠正字音和问句的读法。

(课件)

如: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采野蔷薇吗?

逮绿蝈蝈吗?

三、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生梳理总结:

(课件)

这首诗歌共分4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第2、3小节,写“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真实的童年生活。

第4小节:

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小节。

(课件)

课题质疑:

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请同学们朗读第1小节。

1.全班读第1小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2.抓住“多大、一望无边、遮住”,体会摇篮的大。

3.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2、3小节。

(课件)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个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小组讨论讨论,把表示动作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汇报。

表示动作的词有:

摘、掏、看、逗、采、捉、逮。

3.男女生分读。

4.指导朗读。

师:

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1)练读第2、3小节。

(2)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3)填空背诵。

(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4小节。

(课件)

1.说一说:

你读懂了什么?

2.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二、拓展延伸,激发想象力。

1.学完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

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板书设计】

23 祖先的摇篮

摘 掏 看 逗 采 捉 逮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教学反思】

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画面等多种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虽说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拓展延伸】

吴珹,上海崇明人,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曾任河北省文化厅研究室副主任、副厅长。

河北省歌词研究会首届会长,河北省老年文艺协会第二届主席。

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作品有儿童散文诗集《美丽的童心》《蒲公英》《荷叶上的露珠》和游记《亚澳美欧见闻》等。

【教学随笔】

 

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生字“祖”。

  

2.读好问句,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课文2、3内容说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生字“祖”。

  

2.读好问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感受祖先摇篮的美好。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2、3节说句子。

2.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看图导入  质疑课题】  

1、出示摇篮图片,孩子们,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呀?

它是做什么用的?

2、摇篮是小宝宝休息、成长的地方,接下来我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个非常特别的摇篮-----“祖先的摇篮”。

  

3.出示课题:

祖先的摇篮。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

给它找几个朋友吧。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祖先”这个词语的?

4祖字也是我们要求会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字是什么结构?

(左右)

要想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左高右低,示字旁……)

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好这个字。

请大家打开课本104页描红一个写一个,写的时候注意握笔:

一指二指捏着,中指托着,四指五指藏着。

头正肩平足安,一尺一寸一拳。

展示,点评。

根据老师的小建议,注意扬长避短,在田字格里再写一个相信会比刚才写的更美观。

同学们的书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我们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以学生熟悉的摇篮图片导入,奠定美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课题入手,以“祖”为例抓写字教学。

)   

二、【检查自学  再次质疑】

1、就让我们走进诗歌,去看一看祖先生活的地方,请同学们端起课本根据老师的两点小提示,自由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2)标出小节序号,圈出文中生字。

2、诗歌中的生字朋友迫不及待的和大家见面了,谁来读第一行?

引导“蔷薇”从构字结构来看它是草本植物,它是一种花卉,人们喜欢种植它装点院墙。

(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谁愿意读一读第二行?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把这几个词语补充完整吗?

3、摘掉拼音小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

(指名读,领读,开火车)

4、这么短的时间大家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真了不起!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的呢?

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识字方法?

5、同学们的识字方法真丰富!

生字都掌握熟练了,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歌,你能比刚才读的更通顺吗?

6、检查读诗歌,适时评价    

(从字词句方面检查学生对“读得准字音,读得通句子”这一自学要求的检查,以开火车读、自由读、指名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向字理上进行引导,以“蔷薇”为例巩固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三、【学文模仿  合作解难】    

1、了解祖先的摇篮的样子和人们的生活

(1)同学们读的很认真,听得也很专心,那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呢?

(指名说)原始森林诗歌的哪一小节告诉我们了?

  

(2)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出示原始森林视频,说一说你的感受?

(文中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原始森林的大,谁找到了?

——一望无边。

(出示词卡:

一望无边)读!

一望无边是什么意思?

一眼看不到边,我们还可以说一望无际的()

再读!

文中还有一个词来形容原始森林的美丽——浓绿(出示词卡:

浓绿)读!

很浓很浓的绿。

把这两个词放到文中去读!

注意读出原始森林的大和美!

(指名读)

(4)引导:

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这是多么美丽的地方啊!

我们一起读!

 (5)  我们的祖先在美丽的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第2、3小节,勾画出来。

谁找到了第二小节中,哪些是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

——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祖先的生活多有意思,在这里如果我们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好不好?

——掏:

用手伸进去取。

请看(PPT出示鸟巢图片)因为需要把手伸到鸟巢里去拿鸟蛋,所以要用掏。

你还能用“掏”组别的词吗?

——掏钱、掏口袋、掏耳朵。

我们的祖先真的是每天在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每天在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吗?

(问号)你真会读书,读出了问号表示作者对祖先生活的疑问和猜测,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好这样的问句呢?

谁想先来试着读一读第二小节?

他读的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男生读前五句,女生读后三句。

(6)我们的祖先在做这些事情,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第三小节里谁找到了?

(7)这一小节也有两个问号,我们读的时候也要注意语气上扬,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指生读,谁再来试一试?

(8)我们把这两个小节连起来读一读吧!

男生读第二小节,女生读第三小节。

2、模仿练习

(1)从你们欢快的读书声中老师仿佛看到了祖先自由快乐生活的场景,我们的祖先还可能会在原始森林里做些什么,仿照第2、3小节,同位说一说。

(投影格式练习说话)  

   (以学生疑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以此为契机,训练学生模仿和想象的能力)  

(3)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但我们始终铭记,是原始森林养育了我们的祖先,一起读:

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4)是原始森林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让我们再来赞美它:

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