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3543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机械与运动Word文件下载.docx

这块斜的木板有什么作用?

(2)讲解: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实验中斜的木板有省力的作用,这块斜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斜面。

(板书课题)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系。

(1)谈话: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有省力作用。

如果让斜面更省力,这个斜面应是什么样的?

(希望学生能设计出加长斜面,使斜面更加平缓。

(2)实验2①在铁架台上架起另一斜面。

比较二个斜面有什么不同?

(一个斜面长,一个斜面短;

一个坡度小平缓,一个坡度大。

)②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③记录数据,比较三个数据。

(垂直拉起,坡度较陡,坡度平缓。

)④讨论:

这说明什么?

(说明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1)讨论:

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2)分析引桥、楼梯、盘山公路。

出示引桥、楼梯、盘山公路图(引桥是典型斜面,楼梯是变形的斜面;

盘山公路是环绕式斜面,但它却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

)讨论:

盘山公路环绕式斜面有什么优点?

(斜面加长,坡度平缓。

)(3)讨论:

①根据盘山公路的原理,分析螺丝钉是一种什么样的简单机械?

分组讨论,汇报。

②演示(螺纹是斜面变形示意)教师出示演示器,拉开螺纹成为坡度平缓的斜面。

讲解:

螺钉是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制成。

螺钉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4)出示:

劈、斧头。

指出这二种工具什么地方是斜面?

4.全课总结

(三)布置作业

1.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2.思考:

斜面虽然能省力,但有什么缺点?

高楼中的电梯,虽然费力,但有什么优点?

 

动手实验

测量后记录

分组实验:

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系

记录数据

讨论:

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演示

1、斜面有省力作用

2、加长斜面,使斜面更加平缓

3、楼梯是变形的斜面;

盘山公路是环绕式斜面,但它却利用了斜

面省力的原理

学生达标情况

班级

上课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矫正后

达标率

5、2

28

27

93%

97%

科学是一门发散学生思维的学科,引入斜面后,如果让学生先提出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斜面的问题就更好了,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0、杠杆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1.认识杠杆

(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

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

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

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

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

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

(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

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

(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

实验后讨论:

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

什么情况下省力?

(讨论得出结果)

(3)分组实验3。

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①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

提问:

请同学指出这个杠杆上三点的位置?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指名演示)

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后,学生在右侧1~5格处用力,使杠杆平衡,感觉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

(1格处费力,2格处不费力,3~5格处省力。

③谈话:

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

距离按格记量,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记量。

按表中规定进行实验A分组实验(表中2~6栏)。

B汇报实验结果。

(填出演示记录表)

(4)讨论。

①6次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②三组实验的结果实验1、2:

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费力)……

③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思考:

为什么有的工具设计成费力的?

分组实验1

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讨论得出结果

学生讨论

分组实验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指名演示

汇报实验结果

认识杠杆的应用

1、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费力)

2、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重物(力)<拉力(费力)

3、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21滑轮

1、能根据生活中使用滑轮的事例,指导学生认识、探究有关滑轮的科学规律。

2、能用滑轮、测力计、钩码等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认识、探究有关滑轮的科学规律

滑轮

(一)启发谈话,创设情境

我校每天升国旗,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的把旗升上去?

回想平日,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特殊的小轮子?

比如提升架是怎样把重物运到高楼上去的?

汽车修理工是怎样把笨重的东西轻松地吊上吊下的?

这些设备都使用了什么机械?

(二)探究活动一

1、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看看这个小轮子是什么样的?

指导学生观察滑轮,认识滑轮的构造。

概括出滑轮的概念,明确像这样把一根绳子绕在一个轮子周缘的槽里,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机械---滑轮。

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滑轮。

2、每组选一代表进行问题汇总,可从以下几方面进性研究:

(1)哪些地方用到滑轮?

(2)这些滑轮有什么特点?

(3)这些滑轮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通过以下实验解决以上问题。

(三)探究活动二

1、组装滑轮,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滑轮做实验,利用组装好的滑轮研究滑轮的作用。

当学生分小组利用组装好的滑轮提起重物时,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2、学生交流,有的滑轮时固定不变的,有的滑轮时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

明确滑轮的种类。

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猜猜这些滑轮有什么用?

大家交流了自己的猜想,但是还没有拿出充足的证据,究竟哪些证据可以说明自己的想法是有道理的,请大家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设计实验。

4、提示:

反复做几次,实验时做好记录。

各小组实验完成后,每个同学想想自己组是怎样实验的,从实验的数据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5、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缺点:

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像升国旗往下用力,国旗往上升,工作方便。

(四)反复做几次,实验时做好记录1、做个简易起重机,制作时可用废弃的材料。

例如:

方便筷、牙膏纸盒、线轴、软木塞等。

2、组织一个小游戏:

找两根竹竿,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根竹竿上,并将绳子在相距一定的距离的两根竹竿上缠绕2~3圈,然后,找三个学生分别拉竹竿和绳子,看拉竹竿的两位同学能否保持两根竹竿原来相距的距离。

(五)布置作业

观察生活中的轮子与滑轮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看看这个小轮子是什么样的

每组选一代表进行问题汇总

做实验

学生交流

反复做几次,实验时做好记录

组织一个小游戏

21滑轮

本课让学生亲自组装滑轮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反应很敏捷,能够组装成不同的连接方式进行探究,而且对问题的处理也有独到之处。

在到讲台前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时能很大方、流畅、准确的把探究成果展示出来,并且能进行很好的总结。

但在探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

有的同学坐着不动,不参与探究过程,还有的同学拿着试验器材玩儿,还有的同学想去参与探究但不知道怎么去做,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要爱护试验器材,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求在今后的教学中,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齿轮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齿轮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像这种模型的轮子你认识吗?

(播放拍摄的齿轮片段)知道它是什么吗?

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齿轮?

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二)探究活动一:

做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

1、激发做齿轮的兴趣。

生活中有这么多齿轮,它究竟有什么作用,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齿轮。

现在我们利用桌子上的一些材料来做一个齿轮好吗?

2、指导学生做齿轮。

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让学生明确任务,避免盲目性,同时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提醒与启发,从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做齿轮的效率和质量。

3、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制作体会。

学生互相观看同伴制作的小齿轮,谈谈自己在制作中的感受。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悟做一个标准齿轮应具备的条件。

4、转动自制小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

学生把小齿轮在泡沫板上进行固定、组装,并进行操作与观察。

要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点问题都会影响齿轮的正常工作。

让学生对照探究中发现的问题,想一想让小齿轮正常工作,它得达到哪些标准呢?

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齿轮制作过程中的技术含量,适时补充我国齿轮生产技术发展的资料。

(三)探究活动二:

提供齿轮,深入探究齿轮的作用。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怎样组装齿轮进行研究,并汇报研究方案。

2、探究齿轮作用。

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方案去研究,研究过程中,还要注意作好实验记录。

(教师为学生提供试验报告单)

“齿轮作用的研究”试验记录单

组装方法

3、汇报研究发现

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齿轮的作用:

传递动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

(四)自由活动

1、出示一个钟表,它里面就有齿轮。

齿轮的转动带动了钟面上的指针。

要保证时针、分针、秒针按顺时针转动,你认为至少要有几个齿轮?

他们得怎样组合?

2、自由活动,模拟钟表的内部齿轮装置,并进行展示汇报。

(五)拓展活动

1、搜集各种齿轮,继续研究它们的作用,尝试组装一架小机器。

2、探究一下游乐场中的游乐设施,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

利用了学生强烈的解密心理,即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生的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的目的。

观看拍摄的齿轮片段

做齿轮

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制作体会

在小组内交流怎样组装齿轮进行研究,并汇报研究方案

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

自由活动模拟钟表的内部齿轮装置,并进行展示汇报

我们小组的发现

其它小组的发现

感觉每次都能学到很多,无论是好的教学方法,还是管理学生方法,或者是平时的准备工作等一些小细节。

小细节也能决定大问题呢!

23静止和运动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静止?

什么是参照物?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图片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录像。

(播放校园内学生活动录像)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静止和运动”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1、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1)教师谈话,提出问题:

刚才我们观看的录像中,谁在运动?

谁是静止的?

(学生自由发言)

(2)以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就物体“谁在运动、谁是静止的”展开激烈的争论,并介绍运动、参照物的概念。

学生参与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

运动、静止因所选的标准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有不同,这个被选定的标准就叫做参照物。

(3)设计模拟实验,验证猜想与认识。

模拟“乘客与行人”的实验,进一步体验并描述运动与静止。

2、描述运动和静止。

(1)出示游人坐过山车图,商场内顾客乘自动扶梯上下楼图、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图、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轨道图。

(2)仔细观察图中的物体,谁是运动的?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谈话:

生活中,你们还见过类似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吗?

(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的看法)

(5)教师小结:

描述物体运动或者静止时,首先要选择好参照物。

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静止情况也会不同。

同学们如果感兴趣,课下可以继续探究生活中有关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三)回顾全课,评价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对运动和静止进行了认真研究,真不简单!

你们能不能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四)布置课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观看录像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参与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仔细观察图

学生讨论、交流

查阅资料

这节课我首先提出了本课要再现的生活感受: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突然刹车,乘客会有什么感觉?

”图示学生需要准备探究的有关材料,如:

木尺、木块、象棋棋子等。

本课是继学生领悟了“静止和运动”之后研究改变运动和静止状态的探究内容,探究活动较综合,教师在课本提示之外还要准备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材料,如小车、水杯、乒乓球等。

关键是实验活动之后的分析需要教师指点,我设计出表格作引导,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现象提取本质的观察要点。

24距离和时间

1、学生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2、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学生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

尺、秒表

(一)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距离和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与其在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是怎样的呢?

哪么又如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实际活动中共同探究吧!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让两个学生在教室地面上拿四驱车比赛。

在四驱车跑道旁边每隔一段距离安排一个学生拿秒表测时间,一个学生拿米尺测距离,并做好记录。

然后小组合作,用简单的图表表示出刚才所测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时间(秒)距离(米)

活动二:

教师启发学生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

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提出问题,要尽量让学生多提问题,教师要给予鼓励。

然后让学生交流描述前面统计的图表,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学生交流描述的基础上,教师再以提示性的语言“儿童小汽车5秒钟走8米,10秒钟走多远?

20秒钟呢?

”,暗示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表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预测,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验证自己的预测。

教师对上述两个活动作出总结。

拓展活动:

1、“根据自己5秒钟走的距离和从班级到办公室所用的时间,估算从班级到办公室的距离”。

2、“查阅列车时刻表及铁路沿线各地之间的距离,分析一下,看能发现什么”。

进行实际测量,验证自己的预测

拓展活动

活动一:

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

联系数学课上的所学,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