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337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docx

《宏观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docx

 

第1

页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经济体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物价水平的移动。

而在货币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

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上升,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2、摩擦性失业: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事业。

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像人们换工作或找新的工作便是这种事业的例子,在这里,工作机会和寻找工作的人的匹配在经济中并不总是顺利发生,结果一些人便找不到工作。

因此,摩擦性事业部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3、边际储蓄倾向: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就是:

MPS=ΔS/ΔY。

根据定义,边际储蓄倾向也大于零而小于1,并且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那么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4、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机动的决定和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目标。

5、经济周期:

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6、滞涨:

是指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伴随,即高的失业率与高的通货膨胀率相伴随的经济现象。

7、充分就业:

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按其能接受的工资全部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

即宏观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均衡并达到最大化时劳动力要素的利用水平,这时,即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也不存在岗位空缺的有效供给不足。

8、货币供给:

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所有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货币供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第2

页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所有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在狭义的货币供给上加定期存款,就是广义的货币供给。

9、货币政策:

是指通过银行制度规定,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利率,以便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政策是逆经济风向的。

主要手段有变动法定准备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以及道义劝告、放宽信贷条件、放松抵押贷款数量和信贷配额等辅助性手段。

这些手段常配合使用。

10、失业率: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是一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11、引致需求:

不同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厂商购买生产要素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

由消费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所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

12、帕累托最优状态:

又称经济效率。

指对于一定的配置而言,当不存在任何变动,使得再配置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福利状况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福利状况,则称原有的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13、科斯定理:

科斯为解决外部性问题而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很小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那么无论初始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都是有效率的。

二、简答

    1、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是各国政府发展社会经济追求的最终目标。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有“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非自愿失业”,即愿意接受一定工资水平就业的劳动者得不到就业机会。

凯恩斯认为通过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就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仍然会存在摩擦性的、自愿的失业,这个时候的失业率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为“自然失业率”,意指劳动力市场和商品

 

第3

页市场供求机制自发作用下的均衡失业率。

它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工资相对应而不断变化。

经济学家们最初认为自然失业率为2%-

3%即为充分就业,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经济和技术变革,代表充分就业的自然事业率水平也上升到5%左右。

当代经济学家们还认为,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时还有以下特征,一是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二是劳动关系稳定,三是劳动者素质得到充分开发,不曾为影响其就业的因素。

    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统计口径上的区别

1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

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统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新创造的价值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统计,它是一个流量概念,其衡量方法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当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时,进行国民统计则涉及到两个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

即计算一国国民收入应该以一国领土为标准,还是以一国国民为标准。

由此可见,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口径的区别在于,国民生产总值是进行国民收入统计的口径之一,是衡量国民收入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

总和价值。

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

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投资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

 

第4

页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总值GNP)-固定资本消耗-

统计误差

    3、IS曲线答案出处:

宏观经济学原理教材P278&经济学考试精要【学苑红宝书2015版】P81

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中,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函数为S=S(Y),投资函数I=I(r),

那么IS曲线为S(Y)=Ir。

由于均衡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因而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第一象限是投资需求曲线i=i(r) 由既定利率r得出相应的i的值

第二象限是投资储蓄均衡即i=s由前面的i的值可得出s的值

第三象限是储蓄函数曲线s=y-c(y) 为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可由s的值得出y的值

第四象限即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即由最初的既定利率r推出国民收入y的值 

 

第5

页 

    4、收入乘数的作用过程

收入乘数是指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所以收入乘数泛指由于消费支出增加、投资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及净出口增加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由于凯恩斯的理论更强调投资的作用,所以在分析国民收入的变化时,总是用投资乘数来说明问题。

假设消费函数为c=1000+0.8y,此时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MPC为0.8,假设投资增加100,其中有80用于购买消费品而80中又以工资、利息、租金形式流入生产消费品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手中,从而使社会居民收入增加80,这个过程不断继续下去,最后会使国民收入增加500。

作用过程如下:

投入收入增加

第一轮:

100    100*0.8=80 

 

第6

第二轮:

80      80*0.8=64

第三轮:

64      64*0.8=51.2

„„

总和:

100+100*0.8+100*0.8*0.8+„+100*0.8n-1=*100=500

凯思斯提出的消费倾向=消费量收人量,这是平均消费倾向。

其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收人增量=△C△Y,它是按照越来越小的规律变化的。

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是:

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下,新增加的一定量的投资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导致收人与就业量数倍的增加,或导致数倍于投资量的GDP。

这个理论可用下面的公式概括:

  △GDP=△I·K 

(1)

  K=1(1-△C△Y)=1(1-消费增量收入增量) 

(2)

  式中△I为新增投资,K为投资乘数。

  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是在社会总收入与总消费的基础上,基于边际消费倾向而产生的宏观投资理论,它没有专门分析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中投资拉动问题。

理论里就能看到过程了,投资增加,即有效需求的增加,进而引起收人与就业量数倍的增加。

    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律来源于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增减额对收入增减额的比率。

即:

MPC=消费增减额/收入增减额这条规律是说,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

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样在收入和消费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有效需求量降低,造成生产过剩和失业增加。

 

第7

页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

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

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穷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层次,基本生活资料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

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

消费者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

长期前景被称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它指的是个人在好的或坏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

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那么,

收入增加的相当部分就会被储藏起来。

收入不稳定的个人通常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

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高低收入户的比例、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

凯恩斯指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本源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甚大。

边际消费倾向的降低,使得萧条更为萧条。

    6、用图示说明紧缩性财政政策P440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宏观财政政策的类型之一,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

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结余,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

 

第8

页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为了保持充分就业水平的国民收入不变,增加私人部门的投资,可采用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

前者可使LM右移,导致利率r下降,以增加私人部门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的投资支出和国民收入,为了保持总需求水平不变,抵消国民收入增加超过潜在国民收入的状况,政府应配合以增加税收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因为当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使总需求下降,

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政府税收增加的幅度以国民收入正好回到潜在的国民收入为限。

见上图。

图中,Y1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1移至LM2,利率由

r1降至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1移至IS2,国民收入维持在

Y1水平。

在上述行为中,私人投资增加了,而私人消费水平相应下降了。

水平相应下降了。

7、用图示说明扩账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假定两图LM曲线完全相同,并且初始的均衡收入

y和利率r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它可以是增加政府支出,

也可以是减少税收,现在假定是增加同样一笔支出为Δg,则会使IS右移到IS’,

右移的距离都是EE’’,EE’’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即EE’’=kg*

 

第9

页Δg,这就是说,一笔政府支出能带来若干倍的国民收入的增加。

在图形上,就是指收入应从y0增加到y3,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y3,因为如果收入要增加到y3,则必须假定利率r0不上升。

可是利率不可能不上升,因为IS向右上移动时,国民收入增加了,因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货币供给未变动,

因而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必须减少了,这就要求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印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

    8、货币供应量MS减少影响LM曲线移动到传导机制

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

LM曲线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第一, 名义货币供给量M变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实际上,央行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在IS-LM模型中就表现为LM曲线的移动。

第二, 价格水平的变动。

价格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m就表小,LM

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反之,LM曲线就向右下方移动利率就下

 

第10

页降,收入就增加。

    9、投机的货币需求与利息率的关系

债券价格高低与利率的高低成反比,债券价格一般随利率变化而变化。

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即利率上升而需要把货币留在手中的情况,就是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可见,有价证券价格的未来不确定性是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必要前提,

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

利率越高,即有价证券价格越低,人们若认为这一价格已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预计很快会回升,就会抓住机会及时买进有价证券,于是,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减少。

相反,利率越低,

即有价证券价格越高,人们若认为这一价格已涨到正常水平以上,预计就要回跌,

于是,他们就会抓住时机卖出有价证券。

这样,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增加。

总之,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取决于利率,如果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

用r表示利率,则这一货币需求量和利率的关系可表示为:

 

 

第11

页L2L2 (r)

或者L2hr,这里h是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负号表示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变动有负向关系。

    10、简述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

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传导变量是利率。

因为,利率不变,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得人们实际持有的货币超过他们愿意持有的量,他们将此超额的货币购买政府债券,结果导致债券价格上升和利率下降。

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通过乘数的作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反之,人们就反向操作,利率上升,投资和国民收入减少。

三、论述

    11、用图示说明经济衰退时,应采用什么样的财政政策

1衰退是指实际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

它既可以从总需求方面解释,也可以从总供给方面解释。

在理论上,衰退意味着实际GDP低于经济的潜在

GDP。

2图中,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交于A点,交点A决定了经济的均

 

第12

页衡状态,此时实际GDP为Y0,它低于经济潜在GDP水平Yf,意味着经济正经历着衰退。

为了扭转这种不理想的衰退状态,可以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会努力使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AD′。

从图中可以看出,政府将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可以抵消由于总需求方面的原因或总供给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产量减少的影响,即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来实现。

3当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务政策,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以增加总需求和收入。

    12、如何评价轻度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答案出处:

经济学考试精要【学苑红宝书2015版】P95&宏观经济学原理教材P348

通货膨胀是指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

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的看法,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对产出和就业将由扩大的效应。

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价格前面,由此而增加了企业利润。

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

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被更多的就业、增加产出所获得的利益所抵消。

总之,轻度的通货膨胀可以提升企业积极性、提升产品质量与产量、增加就业、促进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13、哪些变量可以操纵LM曲线并说明起作用的机制P428-429 

 

第13

页在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rk/h×ym/h中,k/h是LM曲线的斜率,m/h

是LM曲线的截距的绝对值,

因此,中有m/h的数值发生变动,LM曲线才会移动。

LM曲线移动就是实际货币供给量m变动。

实际货币供给是由名义货币供给M和价格水平P决定的,即m=M/P。

因此,造成LM曲线移动的因素只能是:

第一、名义货币供给量M变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实际上,央行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在IS-LM模型中就表现为LM曲线的移动。

第二、价格水平的变动。

价格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m就变小,LM

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反之,LM曲线就向右下方移动,利率就下隆,收入就增加。

14

、哪些变量可以操纵IS曲线,并说明起作用的机制教材

1投资需求变动,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例如,投资边际效率提高,或出现了技术革新,或企业家对经济前景预期乐观等,在同样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增加了,即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于是,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其向右的移动量等于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反之,若投资需求下降,则

IS曲线向左移动。

2储蓄函数变动,假定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即人们更节俭了,储蓄曲线就会向左移动,如果投资需求不变,则同样的投资水平现在要求有的均衡收入水平就要下降,因为同样的储蓄,现在只要有较低的收入就可以提供出来了,

因此IS曲线就会向左移动,其移动量等于储蓄增量乘以乘数。

以上两点是两部门经济中,投资函数或储蓄函数变动,IS曲线就会变动。

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则是根据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从i+g=s+t的等式推导出来的,因此,不仅i曲线和s曲线的移动会使IS曲线移动,而且i、g、s、t

 

第14

页中任何一条曲线的移动或几条曲线同时移动,都会引起IS曲线移动,如果考虑到开放经济情况,则引起IS曲线移动的因素还包括进出口的变动。

总之,一切自发支出量变动,都会使IS曲线移动。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都属于增加总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减少政府支出和增税,都属于降低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因此,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就表现为IS向右上方移动,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就表现为IS向左下方移动。

    15、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及其政策含义

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决定均衡的价格总水平和收入。

对应于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经济可以处于短期和长期均衡。

在短期内,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与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和价格。

首先,由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因而增加总需求尽管使得价格总水平上扬,但也会使得均衡收入水平提高。

其次,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增加总需求尽管可以增加产量,但影响程度较小,更多地是提高价格总水平。

如图所示。

 

 

第15

页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在长期中,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与垂直于数量轴的总供给曲线相交决定均衡价格和收入。

这时,经济处于潜在水平,增加总需求只能提高价格总水平,

而对均衡收入不产生任何影响。

综上所述,同时使用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在短期内,

由于总需求的原因,经济可以处于萧条和高涨状态。

这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总需求使得经济处于潜在水平。

在长期中,经济稳定在潜在产出水平上,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这就是说,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内可以处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但短期内的萧条和过度繁荣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有必要执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以熨平经济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