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习题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907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全国习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习题集.docx

《全国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习题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习题集.docx

全国习题集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 3(2009-08-0110:

35:

55)

一、多选题:

20分,每题02分

6、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

A教师心理B个体差异C教学心理D学习心理

7、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占优势的记忆类型是(          )。

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形象记忆D抽象记忆

8、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      )等方面。

A智力水平差异B气质类型差异C表现早晚差异D智力结构差异

9、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活动,但不善深交的人气质类型为(       )。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0、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反对把学生看作“较大的白鼠”和“较慢的电子计算机”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B马斯洛C布鲁纳D布卢姆

11、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      )迁移。

A顺向B逆向C正D负

12、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复述便是死记硬背B做笔记、列提纲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D心境可以影响记忆效果

13、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包括(       )。

A使学生学会学习B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并重

C展示教师思路D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14、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5人左右,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       )。

A堆式B马蹄形C环形D兴趣站

15、关于心理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B心理健康是一个绝对的标准

C暂时的心理健康不等于永远的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会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三、判断题:

05分,每题01分

16、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    )

17、儿童常把蝙蝠看作是鸟,而把鸭看作不是鸟,是儿童在概念学习中混淆本质特征的典型例子之一。

(      )

18、在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出现练习成绩起伏波动和进步一时性停顿都属于正常现象。

(    )

19、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相减的关系。

(      )

20、凡是不服从教师指令的行为都是不遵守纪律的表现。

(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招聘      B.续聘      C.解聘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B       4.A       5.C

   6.C       7.B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

   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

 

一、选择题(在下列单选和多选题所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填入横线上,只写标号。

本题共15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          》。

   A.教育论             B.大教育论C.普通教育学         D.师说E.理想国

   2.“拔苗助长”违背了          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3.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          。

   A.投影               B.录像C.模型               D.计算机E.录音

   4.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

   A.创造性             B.示范性C.长期性             D.重复性

E.主动性

   5.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传统道德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C.科学文化因素   D.社会因素E.领导因素

   6.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的          负责。

A.思想品德发展       B.身心发展C.智力发展           D.全面发展

E.能力发展

一、选择题:

(每小题选对了答案得分,选错一个答案此题无分,共15分)

1.B   2.CE   3.ABDE   4.ABCD   5.BCD   6.D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大教学论》的作者为_______。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3、“传统教学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教室中心的代表人物为______。

 A、巴甫洛夫  B、陶行知  C、布鲁纳  D、赫尔巴特

4、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理论为_______。

 A、生物起源说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心理起源说

5、我国是在进入_______年代后才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

 A、90   B、80   C、70   D、60

6、学问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为_______。

 A、赞可夫  B、卢梭  C、布鲁纳  D、杜威

7、_______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教学参考资料

8、掌握学习模式是美国教育家_______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创的。

 A、斯宾塞  B、乌申斯基  C、蒙台梭利 D、布卢姆

9、现代教学法的提倡者是美国的_______。

 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孟禄

10、_____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重要实施者。

 A、 教师  B、学生  C、班干部  D、后勤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为____________。

 A、间接性  B、隐含性  C、潜在性  D、迟效性 E、超前性

2、在20世纪,持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____________。

 A、学科结构主义教育   B、永恒主义教育

 C、存在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

3、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包括____________。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4、教师的社会地位由____________等方面构成。

 A、专业地位  B、经济地位  C、政治地位

 D、个人素质  E、职业声望

5、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

 A、科目本位课程  B、学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融合课程   E、核心课程

6、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区分,课程可分为____________。

 A、显性课程  B、融合课程  C、相关课程

 D、隐性课程  E、广域课程

7、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__。

 A、社会  B、经济  C、知识  D、教师  E、学生

8、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环节的构成为____________。

 A、感知  B、检查  C、巩固  D、理解  E、运用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为____________。

 A、课外辅导  B、上课  C、学业成绩的测评

 D、备课   E、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指导

10、德育目标的层次化与序列化的观点为____________。

 A、阶段连续说   B、认知结构说   C、直线上升说

 D、结构迁移说   E、螺旋式循环说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在正确的题后打“√”错误的题后打“”

1.所有的概念形成都符合上位学习模式。

(     )

2.随意注意主要依赖于人的直接兴趣。

(     )

3.狭义的知识概念,就是指陈述性知识。

(     )

4.根据概念的定义,地球是个概念。

(     )

5.在概念教学后,如果学生能精确地背出概念的科学定义,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教的概念。

(     )

6.一般而言,发现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接受学习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

(     )

7.凡是能促进注意和知觉的方法,都能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巩固。

(     )

8.我国当前流行的五步教学过程来源于学习心理学理论。

(     )

9.根据“6步3阶段2分支”教学模型,只有学习有独立过程,教无独立过程。

(   )

10.教科书的章末概要实际上也是一种先行组织者。

(   )

11.动机因素对学习的作用如同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作用一样是直接的。

(    )

12.如果反馈的目的是提供学习结果的信息并激励学习动机,则不论在何种学习中,应尽可能及时为好。

(    )

13.设计附加问题,目的是从外部控制学生的注意。

14.创造性与知识存在高相关。

15. 使能目标16. 分析得越多,17. 越有利于教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数学课、物理课的作业总是比历史、政治课的作业多,这是因为:

(    )

a相对而言,前两门课程的程序性知识多;b后两门课程的认知要求低;

c 前两门课程的抽象水平高;d后两门课程的陈述性知识多。

2.幼儿初识阿拉伯的数字,为了让他们记牢,家长和教师常作形象的比喻:

“2象鸭子、4象旗子、7象镰刀......”,从记忆策略来看,属于:

(   )

a 精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 分类策略。

3.当要求一组被试按图片的编号整理图片时,测验中发现他们记住了图片的内容。

这种现象属于:

(    )

a无意注意,b 偶然学习,c 短时感觉贮存,d接近联想。

4.根据心理学关于概念的定义,下例不能代表概念的词是:

(    )

a 青山 b绿水 c 红叶 d黑海。

5.何种说法有错误:

(    )

a对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不必及时复习,复习时间可适当延后,b能促进注意和知觉的方法,不一定都能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巩固,c 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实质是掌握做事的规则,

d 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主要指概念成规则向技能的转化。

6.有利于学习动机的归因将成功归因于:

(    )

a 努力;b 能力与努力;c能力;d 运气。

7.学生能用分式的概念来正确判断分式的正反例证。

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认知分

类,这种学习属于何种学习:

(    )

a 知识;b 领会;c 运用;d 综合。

8.“给出两个不同分母的分数,其中一个分母能被另一个分母整除,学生能通分析并求两个分数的和,15个题中对12题为合格”,这陈述的是何种教学目标:

(   )

   a 行为目标;b 表现性目标;c 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目标;d 传统性教学目标。

9.教师在教学中提示学生回忆一些知识,是为了:

(    )

   a 促进学生的选择性知觉;b 促进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

c 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d 激发学习动机。

10.设计符号标志技术促进学习的心理学依据是:

 (       )                                                                       

a它可以引导学生的注意  b 它可以减缩教材 

c 它适当增加了直观内容  d 它可使教材结构鲜明                                                         

11.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       )                                 

a 学生学习结果   b 教师的偏好 c 学生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d 学习的条件 

12.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

这种组织                                                                                  者被称为:

(    )                         

a 比较性组织者, b 陈述性组织者, c 程序性组织者,d 直观性组织者

13.对于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2+4=?

 12+8=?

”答案会脱口而出,从程序性知识的类型来看,属于:

(    )

a特殊的自动化知识,b 特殊的受控的知识,c 一般的自动化知识,d 一般的受控的知识

14.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

(    )

a   顺向正迁移,  b   顺向负迁移, c  逆向正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15.介于起点能力到终点目标之间必须掌握的学习先行条件是:

(    )                                                       

a  教学任务,  b  教学内容,  c  使能目标,   d 教学目标。

 

1、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2、 共10分)

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A.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

A.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

1、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2、 共10分)

B C B A D

一、判断题:

(每题2分,并改正)

1、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不同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属性,它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界线在于活动的直接目的性。

因此,目的性是教育的根本特征。

(  )

2、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表现为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 )

3、在构成教育的基本因素中,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

( )

5、教育评估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评估是固定不变的。

(  )

三、选择题;(20分)

1、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长效性  D、深远性

2、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   )

  A、热爱教育事业  B、团结同志、关心教师集体

  C、热爱学生    D、严于律已、勤于进取

3、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    )

  A、部分与整体  B、整体与部分

  C、后者包括前者 D、 前者包括后者

4、教学的任务:

(     )

  A、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B、发展学生智力 C、发展学生体力

  D、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绪、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5、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6、教学过程的几种必然联系:

(      )

  A、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B、掌握知识和发展体力

  C、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 D、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

7、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自我教育法 D、情感陶冶法

8、课外活动的特征:

(     )

  A、单一性  B、兴趣性 C、开放性 D、自主性

9、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教育手段   B、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

  C、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

  D、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

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     )

  A、遗传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