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371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docx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1、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及换算。

2、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应用

学情分析:

 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始,是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面积计算的必要基础。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课时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1—43页,信息窗1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一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建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师:

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

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师:

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

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

1、师: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

”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

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

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平方厘米。

师: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

师:

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

(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

(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感受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能运用所学熟练地解决问题。

新授过程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面积的意义及面积单位。

2、设计练习题注意以下几种题型。

(1)、估一估,选用合适的单位填空。

这种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同时,题目中要混有长度单位,要提醒同学们审题

(2)、动手操作的题目:

拼图游戏:

用12个面积是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多少长方形?

它们的面积是多少?

让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记一记,算一算,说一说。

画一画。

在方格纸上画出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像,这种题目更能加深同学们对面积的理解。

估一估。

让学生估一估身边物体的面积。

如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这种题目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设计题。

如请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6平方厘米的漂亮花坛。

(一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3、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然后再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展示。

三、巩固练习。

现在我知道大家弄懂了怎么制作轴对称图形了,下面检验一下哪组制作的最棒?

自主练习1.拿出课前剪好的图形折一折,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自主练习2.老师先剪一个,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然后再做后面几个。

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对什么印象最深?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信息窗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估算、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动画)

(森林里要召开运动会。

)大象说:

“6月1日咱们森林里的动物们要召开一次运动会,森林里的动物这么多,得找一块宽敞的草地当作运动场。

你们谁知道哪有这样的草地呀?

小猴急忙说:

在森林南面有一块长方形草地,可大了。

咱们就去那儿吧!

小兔说:

“在森林北面有一块正方形草地,比南面的那块草地大多了,”

小猴和小兔争得面红耳赤,大象和其它小动物都没了主意。

大象说:

“到底哪一块草地的面积大呀!

我们该选哪一块草地呀!

谁能帮帮我们啊!

教师:

谁能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一难题呀?

(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摆,测量、计算出这两块草地的面积,再比较一下就能知道哪一块草地的面积大了。

教师:

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是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太麻烦!

)在摆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简便算法,你想知道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题)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种方法是否正确。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活动一:

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师:

这里有一个长方形,请你动动脑筋,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操作:

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长边摆满,再沿着宽边摆满,再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演示:

长摆5个面积单位,宽摆3个面积单位

师:

谁愿意汇报一下你观察、计算的结果?

(媒体演示)

要求说出: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沿着长边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排就是()平方厘米。

*沿着宽边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就有()排。

2、填题卡

每 排 的 个数排   数面积(平方厘米)

图1

图2

图3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

知道每排的个数和排数,就能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通常我们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时候用长乘以宽。

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活动二: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有一个长9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分米,宽不变。

那么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如果长再继续减少,减少到6分米,宽不变。

这时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③怎样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

6×6=36(平方分米)

*观察这个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一个正方形)

*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呢?

(边长×边长)

*为什么?

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宽也就是边长×边长。

④归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谁能概括一下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2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通过学生的猜想、验证等方法,总结出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

体验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换算面积单位、解决面积问题。

教学过程:

(—)在探究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应从情境图中的挂毯入手,让学生动笔算一算

对学生计算时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板书

(1)10*10=100(平方分米)

(2)10分米=1米1*1=1(平方米)

(3)10分米=100厘米100*100=10000(平方厘米)让同学们小组讨论:

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的结果怎么不相等那?

这些面积单位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那?

得出结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重点让学生说明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二)在设计练习题时,应考虑以下几种题型

1自主练习第五题。

学生独立进行单位的换算,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2自主练习第七题。

学生弄懂题意,然后自主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1)学校用50块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转铺好了一个水池的底面,这个水池底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合多少平方米?

(2)一张正方形的纸片长8厘米,宽6厘米,从这个长方形中减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样剪去才能使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3)如果长和宽都是整数,围城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图形有几种围法?

算一算添在表中

长(CM)

 

 

 

 

宽(CM)

 

 

 

 

面积

 

 

 

 

此题的设计,即可巩固前面学习的面积计算的知识,又可以渗透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引导学生体会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在填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其中的规律,当长方形的面积不变,他的长越大,宽就越小,长越小,宽就越大。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50-51页。

信息窗3: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在运用所学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谈话:

你们知道文登有那些漂亮的景区吗?

(学生说说文登有哪些风景区)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文登的风光。

(课件播放)

在学生欣赏后,设置疑问:

你知道昆嵛山森林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猜测着)教师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问:

到底谁猜地比较接近呢?

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得到的答案是:

森林面积多少公顷。

谈话:

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公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提出各种关于公顷的问题,如:

什么是公顷?

这里的面积单位为什么用公顷等等)

引出课题: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1、感受1公顷的大小

师:

测量较大的面积时用公顷作单位。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学生活动:

在操场上用测绳测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走一走,观测1公顷的大小。

2、说一说什么的面积是1公顷

小组活动后,集体交流。

活动二:

1、认识平方千米

师:

公顷很大,那么测量比操场大的多的面积,用什么单位呢?

你知道有公顷还大的单位吗?

学生回答。

引出平方千米。

师: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右以写成1km平方。

1平方千米=100公顷。

2、学生根据公顷的大小猜想1平方千米的大小。

小组活动交流。

3、师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当地的土地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等,感受平方千米是用来测量更大的土地面积的单位。

活动三

自主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总结自己的表现和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51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本节练习。

二、练习

1、比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计算来验证。

从而得到: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

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2、第5题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

得到:

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

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聪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

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

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

信息窗4:

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了解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掌握平方千米和公顷间的进率,会用进率换算。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3、体会面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比较形象地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

1、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居住的小区的情况及周围环境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寻找数学信息。

当学生对较大的面积单位产生困惑时,必然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借此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2、进率是教学的难点。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从而得到1公顷=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及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完善认知。

如每个乡镇的面积有多大,高唐县的面积有多大等。

对于公顷与平方千米来讲,它们都属于“大数”,大数的概念的建立,表象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思考模型,象前面所说的大家围起来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就是一个思考的模型。

另外我们为学生补充的资料也可以看作是思维的模型,如新疆的面积大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大约是150万平方千米,当学生知道了山东省的面积大约是15万平方千米之后,学生思考150万平方千米就有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模型,既学生可以把它与山东省的面积进行比较,知道大约是10个山东省的面积那么大。

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53-5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平方千米和公顷间的进率,正确运用进率进行换算。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公顷、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利用公顷、平方千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练习课

为下面做练习题做好铺垫。

2、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单位间换算的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组织交流,说说换算方法,教师还可以补充些题目进行训练。

3、第7题

是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研究周长一定,长、宽、面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学生的猜想、操作、测量、计算、找规律,从而发现用一定长度的铁丝围成的不同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是相等的,但面积是不相等的,这里要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4、第6题

虽然是一道选做题,但算理并不难,关键是需要把2公顷化成20000平方米后才能列算式进行计算。

算式:

2公顷=20000平方米20000÷4=5000棵

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1、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50米,宽30米,这块地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张大爷用了这块地的一半种萝卜,种萝卜的面积是多少?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复习简单的单位换算;

2、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回顾整理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2、关于周长与面积公式的优化: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还是运用自己原来经常运用的方法,既“自己喜欢的方法”,这是可以的。

在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及几个问题解决之后,要对几种方法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对于长方形周长来讲,不管是四条边长分别相加还是(长+宽)×2这种方法,都能把长方形的周长求出来。

但有一点不利因素:

长时间这样运用公式不利于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其实(长+宽)×2本身就是数学抽象以后的公式,是乘法分配率在长方形周长计算过程中的应用。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互化,

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强化训练的,可以采取集中训练的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一味地计算,要寻求更好的办法,如对比辨析进行训练就是好的办法,如:

5米=()分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

就是对比辨析的办法。

这就是一个整合学习内容的学习过程,同样也是建构的需要。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默写公式

1、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周长=。

6平方米=()平方分米9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平方分米6平方厘米=()平方厘米300公顷=()平方千米

307公顷=()平方米280000平方米=()公顷

⑴一间教室地面的面积约是35()。

⑵一块手帕的面积是3()。

⑶方桌高7(),桌面面积大约是63()。

⑷一把小刀约10()。

二、我们常常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

(1)请你用彩笔描出下面图①的周长。

(2)请你用铅笔涂出下面图②的面积。

图①图②

三、列式算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5厘米12分米16米

15厘米36分米16米

 

四、量一量,再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1)

(2)

 

周长:

周长:

面积:

面积:

五、解决问题

1、足球场的长是105米,宽是69米。

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琪琪住的房间地面是长4米,宽3米的长方形,现在打算铺上地板砖。

如果每铺1平方米需要85元,铺完这块地面需要多少元?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走进天文馆

单元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

3、经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点: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认识年、月、日。

教学难点:

求经过的时间和判断平年、闰年。

教学课时: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1:

24时计时法。

第58~6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

计算。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

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神州”六号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这件事吗?

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谈话: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文馆,去领略那神奇的太空世界,好吗?

谈话:

同学们来到天文馆前,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58页信息图)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播放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情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认识24时计时法。

⑴谈话:

认真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⑵谈话:

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咱们一块来研究好吗?

教师出示:

15:

00是几时?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⑶谈话:

想一想,时针指着5时,表示的会是什么时刻呢?

时针指着8呢?

指着10呢?

怎样表示才能让人看得清楚、明白?

⑷小结:

人们为了计时方便,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

⑸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用24时计时法的?

2、小练习。

⑴请你说出下面时刻的实际意义

16时  21时  19时

⑵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课件出示第59页三幅图)

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

⑶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

下面,我们来对口令,我说时刻,你来判断他用的是哪种计时并把他转化成另一种计时法吗?

题目:

上午9时   凌晨3时   晚上9时   14时   7时

引导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反复练习。

3、简单的时间计算。

⑴谈话:

下面咱们一起来解决“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的问题。

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看看你们都能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交流方法)

⑵谈话:

同学们,晚上你们一般几时睡觉?

昨天晚上你们是几时睡觉的?

今天早上又是几时起床的?

你睡了多长时间?

⑶学生回忆、交流,重点说一说“睡了多长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总结反思

谈话:

小朋友,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

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