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403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筋疗法06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docx

经筋疗法06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一

经筋疗法——06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

(一).txt39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

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

(一)

1.神经衰弱的经筋疗法

【病症概述】

神经衰弱,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大脑功能紊乱疾患,

1869年在美国首先提出,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

据60年代高等医学院校统计,神经衰弱占神经科、精神病科门诊总人数的60%,可见其发病率之高,已经达到惊人之地步。

但是,正如我国著名神经科专家李舜伟教授所说的一样:

断神经衰弱是一回事,而治疗神经衰弱又是另一回事;药物治疗不仅疗效欠佳,而且,后患无穷,因此,不少神经衰弱病人病程迁延多年不愈,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的痛苦。

因此,探索医治神经衰弱的有效新方法,特别是非药物的高效疗法,乃是医界人士的重任。

【机制释义】

神经衰弱,临床上可大致把它分为两种类型,即功能性神经衰弱和继发性神经衰弱。

功能性神经衰弱是大脑功能紊乱性疾患,应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阳性体征表现;继发性神经衰弱,其神经衰弱的症状表现是由于器质病变所继发。

例如,溃疡病、慢性肝炎等,皆可继发神经衰弱;伤筋合并神经衰弱,属于继发性的神经衰弱的一种。

因此,临床上存在着两种“症似而因异”的神经衰弱。

经筋疗法治疗伤筋合并的神经衰弱属于对因疗法,故疗效显著。

经筋疗法治疗功能者的临床症状增多。

抑制型的神经衰弱临床主要表现相反,以头重、眉心及枕部沉重感,伴嗜眠症状,为突出表现。

病灶体征:

神经衰弱的伤筋阳性病灶体征,可分为局限性及广泛性两个类型。

局限型的病灶好于头部的眶膈筋区、颞筋区、耳筋区、枕筋区及颈筋区的常见病灶点,如大小皱眉肌肌筋点、颞肌肌筋结点、项上线肌筋附着点;颈侧肌筋点、肩胛提肌肌筋点及岗上肌筋点等(详见经筋病灶施治穴位图示)。

广泛伤筋型的病灶,除局限型的病灶以外,伤筋的部位可扩展至胸背、腰腹及肢体,需按广泛性伤筋的检查方法确定病灶部位。

常见广泛型伤筋合并神经筋衰弱者的好发部位是于胸廓。

胸廓结构复杂,病情隐蔽。

胸廓隐性伤筋,除可形成“怪病”肋端综合征的筋性致因以外,亦可继发神经衰弱的症状出现。

据系统治疗观察154例,伤筋合并神经衰弱患者的病灶阳性体征,好发部位是:

头部、颈部、胸廓及腰背。

于头部颞肌、枕额肌枕腹及皱眉肌的12例;颈肩部岗上肌、肩胛提肌、肩胛舌骨肌下腹的6例;胸廓肋弓、胸大肌、锁骨下肌的68例;背部岗下肌、菱形肌、后上锯肌、背阔肌的7例;两组以上合并者38例。

伤筋的症状表现多为酸胀、疲乏、不同程度的疼痛及功能障碍。

伤筋常见的阳性体征表现是,肌紧张度增高以至硬结呈块状,触压疼痛,可触及粗糙状、索样、团块、结节或“痛性小结”,肋端伤筋的阳性征是,软、硬肋骨衔接处的活动度增大、压痛显著,个别可闻到微弱的骨擦音;上胸伤筋,常于胸肋关节1至2肋间隙触及粗状物并压痛明显;右腋下6、7、8、肋骨中段亦常可查出伤筋病灶;游离肋端也可出现触压疼痛病征;胸骨体乳头水平段,常有伤筋阳性出现;大皱眉肌伤筋者,眶膈内上角,触及花生米粒状的且压痛显著;小皱眉肌伤筋常伴随颞肌成为偏头痛的原因;颈2腰3横棘突,常因骨质增生于相应局部触及硬质点且压痛明显。

伤筋合并神经衰弱的特点,常见患者尚可入睡,夜半突然醒起,但自身不明为何而醒。

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解释是,肌性疲劳,尤其是颈部的肌筋疲劳性劳损,需要患者安静休息,故患者能早期人睡,但睡眠数小时后,颈部的肌筋由于枕枕稍高的牵拉,致使已经劳损的颈肌不能再承受继续固定位置之牵拉应力,迫使患者由睡中而醒;但醒后,颈部肌筋获得转换位置而松弛,然患者不解其因,多否认存在思想情绪因素所致的神经衰弱。

【治疗方法】

采用民间传统医疗理筋手法、多种针刺疗法(含局部多针法)、投拔火罐等综合理筋疗法。

通过手触查清“病灶”基础上,根据病症、病情,运用手法进行全身性调理及局部分筋离筋、点穴、转板等手法程序,要求达到遍身舒适感明显、局部病灶刺治直达灶位。

令其拘急松解,再于针孔皮表,投拔火罐,使局部充分潮红充血,促进气行血活,利于病灶的吸收消散和组织修复。

隔天或三天施治一次,5~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断绝一切针药治疗,指导病人进行自我调理的简易方法,如局部穴位按摩、擦疗、练习“静功”等。

本疗法一般首次施治立即起效,3至今次病情显著缓解并逐而趋向痊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

病灶消除、症状消失,疗效巩固一年为临床治愈;病灶及症状基本消除,疗效巩固半年为显效;症状减轻为有效;病情如故为无效。

结果154例中,治愈134例,治愈率87.01%(其中一疗程治愈69例,两疗程治愈43例,三个疗程治愈22例);显效14例,显效率9.09%;有效4例,有效率2.47%;无效2例,无效率1.39%。

总有效率98.7%,与国内同期医刊发表中医、西医、中西结合、针刺加手法四个组别资料对照比较,本疗法处于领先地位。

【典型择举】

患者赖某,男,40岁,素体健康,某次参加抢修锅炉后全身不适,终无发烧,但逐渐发生失眠多梦,头晕头痛、心烦易怒,被诊为神经官能症。

遵医嘱连续服了八年安定片,可勉强坚持工作,但病情未能控制。

查灶见颞肌、大小皱眉肌、提耳肌及肢体伸肌,伤筋阳性征。

首次以综合理筋法施治(断服安定片),当晚入睡快速,通宵熟睡。

施治两个疗程,症状消失,睡眠保持良好,精神佳,食欲旺盛,增重三公斤,视力提高,摘去起病后配带的眼镜(300度)能正常绘图纸。

观察疗效巩固一年半未复发。

【体会和讨论】

笔者在开展民族医诊疗伤筋疾病中,对有关检查脏器病变阴性,体查唯独伤筋体征阳性病例,设想伤筋可能继发神经衰弱,试行用理筋法施治,结果治愈伤筋,神经衰弱随之消失。

本组154例疗效表明,伤筋可以合并神经衰弱。

综合理筋法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区分了功能性神经症与伤筋疾病继发的神经衰弱,这两种“症似而因异”病变性质的混淆界限,采用理筋法“对因治疗”较“治标”的药疗法切合实际。

②本疗法发挥了理筋法,各单项疗效基础上的复合群体协同功能作用。

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全身与局部、调机与清灶、医者与病人的互相结合,清灶较彻底,机体功能平衡调节较快,故本疗法获得起效快、疗效高、巩固时间较长的效果。

③本疗法的机制可能是,伤筋病灶由“不通则痛”转化为病灶松解,恢复了气行而血脉流通的“通则不痛”,并克服了“皮层一内脏”的病态恶性循环,故病症获得治愈而稳定。

附注:

①本文论述,曾获得我国著名神经科专家李舜伟教授确认。

②本文曾发表于《医学研究通讯》1992年11期,被收载入《中国非药物疗法临证精粹》一月出版发行。

③本义荣获首届国际“医圣杯”优秀论文奖。

 

2.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经筋疗法

2.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经筋疗法

【病症概述】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目前病因未明疾患。

常以流感样症状突然发病,尔后出现持续性的严重疲劳,病情迁延,多好发于30岁左右精力充沛的妇女。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称:

本病症目前化验室检查没有任何阳性表现①。

故它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疾患一直有争议。

丁尔孟博士指出:

本病症的患者人数不详。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CFS的诊断标准是:

突然的流感样症状,继之出现疲劳,持续或反复至少六个月,疲劳的严重程度至少足以减少病人活动度一半以上。

此外,还必须有其他症状如头痛、关节痛,及各种心理主诉,如抑郁、失眠等②。

【机制释义】

用中医经筋学观辩证认为,

CFS具有“多经并病”的证候。

其流感样症状期,乃外邪入膳袭筋,致使肌筋产生广泛性反应,导致肌筋的抑郁,气滞而血瘀形成。

发生肌筋的特殊症状之一,即重度疲劳。

由于失去舒筋活络的疏解施治方法,导致经筋体系(含皮肤肌膝)的挛缩闭郁,故而全身不适、肢节疼烦、头痛失眠等症状出现。

由于广泛性筋性疲劳,故发生重度疲劳感伴精神疲劳。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起病具有轻重不同程度的流感样症状,继之出现重度疲劳,伴情绪抑郁、失眠多梦等,但多项有关检查阻牲。

病灶体征:

本症临床可查到广泛性的“筋结”病灶。

病灶好发于眶膈筋区、颞筋区、颈枕筋区、肩筋区、背腰筋区及肢体。

常见大小皱眉肌、前颞肌及颞筋膜、耳肌、项上线的肌筋附着点,颈部的颈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肩胛提肌、岗上肌、岗下肌、竖脊肌、肩袖肌、肢体伸肌,及关节周的“尽筋头”等,呈现广泛性筋结病灶。

【治疗方法】

①运用理筋手法,施以全身性的理筋,令经筋体系的肌筋松懈而筋舒络活。

②针对固结的病灶,尤以尽筋头病灶,施以“擀皮理腠”、“按筋抑痹”、“揉筋缓节”、“点穴疗法”等的理筋。

③运用针刺疗法进行消灶、解结。

按病者所能承受的治疗量,分次、分期加以针刺治疗。

④以负荷较大的拔火罐方法,对可吸拔的皮部进行拔罐治疗,令皮肤充分潮红充血,利于邪从表解。

⑤根据病情需要,运用辅助疗法手段,例如药液外洗及热蒸等;教导病人学会自我点穴按摩,练习“静功”等,以调整整体动态功能平衡,加速病情的康复。

【疗效情况】

据临床系统治疗观察148例,最短施治4次,最长12次,平均3次,疗程平均所需时间35天。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全部有效,其中治愈率90.4%,显效率7.6%,有效率2%。

【病例择举】

患者潘某,女性,25岁,已婚,农民,患流感样症状后,自觉全身重度疲分伴酸痛,肢节疼烦,四肢乏力,但无关节红肿热痛征象。

起病后伴觉头晕头痛,失眠或入睡多梦,心情抑郁,历时两年整。

曾多方求治,化验及有关检查皆阴性,医者多诊为“N衰”加以治疗。

但病情如故,因长期不久动.家人态度冷淡,自投亲戚奇宿求医。

就诊时,复查有关化验检查,结果全属阴性;用经筋查灶检查,于患者躯体查从多个部位的“筋结”阳性体征,诊为广泛性伤筋合并疲劳综合征。

予消灶理筋法施治12次(前后历时32大),病症消除,喜返夫家生产劳动。

追踪观察两年,未见病情复发。

注①丁尔博士撰文(详见健康报1991.2.21)。

②健康报1991.2.2日刊登。

3.冷症的经筋疗法

3.冷症的经筋疗法

【病症概述】

冷症,乃是患者自觉手足、下腹、腰部等处有寒冷感,伴见上身虚弱表现的一种病症。

本病虚寒见证为多,以卫气虚衰、营卫不和为临床主要表现。

好发于女性青年人,但男性及老年人亦可见,病因未明,处于探索之中。

从中医经筋学治病原理对冷症辨证施治,收效显著。

故列入适应症,加以陈述。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①手足发凉及寒冷感,是冷症的突出症状。

据北川秀胜氏测温,患者足底深部温度约比健康者低3度,左右足底温差为0.8度,与健康者的0.1度相比较,呈显著差异,表明患者的寒冷感,具有客观指征。

人身躯体表层,中医认为是卫气的伏藏与周循的部位。

《灵枢·本脏》云: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卫气和财分肉解利,是故人尽天寿,百岁不衰”,冷症,由于卫气“温分肉”的机能失凋,是故肢末肌肤自感寒冷。

③外寒内热:

外寒内热,是冷症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之一。

这是机体卫气所虚的基础上,机体卫外“藩篱”屏障失固,外邪乘虚而入,导致“营卫不和”的结果。

《灵枢·百病始生》曰:

“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邪气淫失,不可胜论”。

由于卫气虚衰,邪从皮入,入而抵深,干扰营卫,营卫不和,信气偏胜,营热症状出现;除了表现内热的渴而不饮,舌质红、脉数等以外,虚热上浮时,尚可出现头晕、头颈出汗等症状表现。

③气滞血瘀证:

机体的营卫失和,导致气之循行受到郁滞。

气为血帅,气之滞,导致血之瘀。

临床上,以躯体的下肢及少腹的气滞血瘀比较常见。

故冷症患者中,多数病人出现月经不调,痛经、尿濒、便秘及痔疮等的综合征。

①邪闭空窍症:

卫气虚衰及邪之所侵,导致“内闭九窍”的病理变化。

窍受闭阻,患者常出现头晕眼花、耳鸣。

咽干等症。

⑤邪壅肌肤,筋肉疼痛:

筋肉疼痛。

肢体倦怠、是冷症患者常见的症状。

其主要是邪壅肌肤所致。

病灶体征:

冷症病者的经筋科检查,主要是根据冷症的生理病理、病人的临床症状表现,着重从经筋的病态变比,及经筋病变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来作全面检查及分析,为理筋治疗提供依据,求得将病症治愈。

①皮肤检查:

常见患者四肢末梢发凉,冷天期多见紫色斑纹线,面色潮红,颈额较常人多汗;部分患者诉其偏肢有汗现象,以夜间睡眠中呈现。

西医解释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以营卫不和作解释。

②气滞血瘀及积聚阳性病征:

积聚,是气滞血瘀的最终结局。

它可于皮肤、肌筋及某些脏腑中发生,成为多种形态症状出现的直接致因。

冷症患者积聚的出现,常多见于头颈及少腹。

例如,其头晕头痛,多不因虚弱所致,而常见患者的眶膈筋及颞筋发生瘀积性之筋结。

轻微的筋结,产生致晕

现象,严重之筋结,产生筋性收缩性偏头痛。

冷症病人的少腹部,常可查到“三线”“五皱襞”的筋结病灶形成(详参阅施治穴位图及腹部检查法)。

部分病者伴存妇科附件炎、刮宫后遗反应病症等。

【治疗方法】

冷症病人的经筋疗法治疗,采用因人、因病、因地制宜的施治原则。

①针对患者的卫阳气衰基本成因,着重运用轻柔的理筋手法,施以广泛的舒筋活络全身调治方法,令其气调血和,增强机体整体功能。

②将经筋检查发现的筋结病灶,如头颈部及少腹查到结灶,予综合理筋法,施以消灶解结,令其病灶松解,气血以通。

③针对患者显著出现的临床症状,给予消除症状的对症治疗。

例如,患者失眠或睡眠紊乱,重在以舒筋宁神、宁痛的治疗;患者食欲不振,重在调理脾胃的施治。

④辅助治疗,如根据病人的思想情绪,细致作解释工作;教导病人学习“静功”及简易的自我调治方法。

【机制释义】

经筋疗法治疗冷症病例的疗效非常满意。

根据经筋原理,它同下列因素有关:

①经筋组织分布于躯体的范围极广泛,肢体的末梢循环、肢未的冻冷,无论是血管因素或神经因素的调节失衡,广泛的理筋舒筋,皆具有其良性的调节功能,产生治疗效应;而且这种效应比较药物治疗而言,不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不产生反跳现象,不因药物的有效期因素所影响,属于自然疗法调节机体功能平衡的疗法手段,疗效平稳而少反复。

②经筋疗法的“以灶为腧”的消灶解结疗法手段,具有直接施治直达病所的特点,实现筋结病灶的松解,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获得改变,这是药物疗法及其他一般疗法所不具备的功能,故疗效特殊。

③经筋疗法的综合治疗手段,符合中医辨证施治法则。

例如,冷症患者因为卫气虚衰,表现出机体的“藩篱”屏障功能降低,易于感受外邪,邪致皮闭,导致内郁化热。

经筋疗法可针对这一病机病理,运用理筋手法固阳解表,或以拔火罐疗法,将外邪从皮肤疏解,方法灵活,疗效确切。

④综合理筋,具有提高机体整体机能的功效,如施治后,患者获得全身舒适、睡眠佳良、食欲增加,体质日渐复壮的明显效果。

【病例择举】

患者温某,女性,

36岁,广东省茂名市某幼儿园教师。

患冷症历时五年余,自觉四肢末梢寒冷感,伴头晕头痛,失眠,口苦,食纳差,身体日渐消瘦,全身倦怠,但曾作多项有关检查(含CT、B超、核磁共振、血象、妇科、脑电图等检查),皆未发现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药物的滋补剂不能耐受,输予血浆蛋白时,获轻微的舒适2~3天,药味过后,诸症复反。

后经治愈的病者介绍,前来进行经筋疗法施治。

经筋科根据病史及经筋检查所见阳性体征,诊为冷症,营卫不和型。

采用综合理筋法分次施治。

治疗一个疗程,寒冷感消失,皮肤升温,诸症消除,食纳显著递增,体质复壮,体重增加7市斤。

追踪观察一年,未见复发。

 

4.头皮皮下静脉丛炎的经筋疗法

4.头皮皮下静脉丛炎的经筋疗法

【病症概述】

头皮皮下静脉丛炎,乃头部皮肉筋脉的常见病症之一。

好发于洗头而不揩干,带着湿发而夜眠习惯者,男女皆可患病。

因湿滞于头,夜而冷凝,导致气滞血瘀,经络阻闭,郁积为患。

病之初成,局部滞而略发木感,好发的部位,多于头部之巅顶,时轻时重,遇寒易发;随着病变日久演进,遂觉头部巅顶明显发木感,但常是视而不见、察而不觉的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患者多不自明病之起因,就医时,也常被忽略。

待到局部增厚、增粗,乃至皮下肿块隆起期,伴随头晕头痛症状出现,患者常以头晕头痛的愁诉求医。

成为慢性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的致因之一,病情较重者,出现头麻木感及胀痛感。

病灶体证:

本症好发于百会为中心的“四神聪”附近。

病之初起,头皮局部增厚增粗,多于颅骨的沟缝上查及,呈节段性、索样型的筋结形态;亦可于头之巅顶,查见颗粗状结节或“痛性小结”。

病灶瘀血较重时,可触及其产生的波动感,但无明显的发红及灼热表现;较大的病灶,其形状如粟,波动甚为显著。

病者多不发觉自身病灶的所在部位,医者触察时,患者才感觉到病灶的异常定位,并与医者产生同步感应。

【治疗方法】

查到病灶,排除急性化浓性感染与恶性变情况下,按头皮皮下静脉丛炎处置。

对于增厚增粗类型的病灶,直接运用综合理筋消灶的方法治疗。

常用具有祛瘀活血及消炎功能的自配酊剂,进行局部拭擦后,再用拇指的切拨、切揉等理筋手法,令病灶之硬结松解,筋舒而络活。

然后在严格消毒下以短小型的银针,行局部病灶点刺,深度及疏密度适宜,不宜深刺穿透腱帽。

对于瘀血型病灶的施治,分为两次施行:

第一次以毫针,在低位向瘀血基部,刺入令其瘀血溢出,拭去血迹,产生消肿减压作用;待瘀血消散后,再按局部增厚型病灶作第二次处置。

本疗法效果显著。

【病例择举】

劳某,男性,28岁,中国林科院大青山实验局职工医院医师。

自觉头部颠顶麻木感一年,诸药疗效欠佳。

1991年8

月,参加经筋疗法普及班学习,查见百会穴形成结灶,用上述的综合理筋消灶方法予施一次,症状显著减轻;治疗两次,症状消除。

观察一年,未再复发。

农某,女性,

50岁,农民,常有洗头后不擦干之陋习,主诉头顶麻木不仁,局限性。

查见百会穴处,局部隆起,状如板栗,边缘清楚,触擦波动感明显,无热,皮不变色,无溃破表现,病情历时三年余。

先以毫针刺其基底部四孔,令血瘀灶陈血溢出,两周后,按结节病灶处置,前后共施三次,病获痊愈。

观察两年,未见复发。

【编者按】

头皮皮下静脉丛炎思者,除上述的局限型病例以外,尚于临床上见到散发型病冽。

这类病者多见于过敏素质者,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伴见其颞区静脉较常人怒张;头部肌筋、颈部肌筋常呈现肌紧张亢进,合并上感时,病情加重,于颞筋区、少阳经循行头所过部位,查见散发性瘀血性病灶,是慢性头晕头痛常见致因之一。

5.偏头痛的经筋疗法

5.偏头痛的经筋疗法

【病症概述】

慢性偏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症,其中尤以肌收缩性头痛(又称神经性头痛)最为常见。

本症属中医少阳经证,多因头颈部的肌筋持续性收缩,导致少阳经之气机枢转失衡,气滞血瘀,经脉阻闭,发生“不通则痛”的临床表现。

好发于气血亏虚基础上,反复感受外邪,尤其感受风、寒、湿三邪,或因过度疲劳、情绪紧张、月经来潮等因素而触发。

目前医疗缺乏特效疗法,故病程迁延日久不愈,属于难治病之列。

【机制释义】

人体头部,除手三阳经筋由手走头,分别终于额角及目外眦以外,并有足三阳经由足走头,形成目外侧“目上网”及“目下网”,构成阳经集结区域。

①手足活动时,经筋线牵拉引力的应力点可于头部发生“筋结病灶”。

②少阳经居于太阳与阳明经之间,成为经气表与里的枢转枢纽,循行于头的侧面,枢纽运转失衡时,形成枢体病变,主要表现于头之侧面,故为偏头痛。

③阳经属阳,遇寒伤阳,遇湿经滞,遇风伤风,故外邪人腠袭筋时,病情触发。

④由于病变时经脉阻滞,气滞血瘀,经络阻闭,一则形成“不通则痛”的临床症状表现,二则形成经筋结灶,具有可触察到的阳性病灶体征。

⑤由于头部的筋脉丰富,但其浅薄而紧,故其病变发生时,致痛尤烈。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头痛多偏于一侧,以颞筋区的疼痛尤为剧烈。

严重者,头若紧箍,痛不可忍,烦躁不安,可伴见局部热感、流泪、头晕、颈僵等。

病灶体征:

头痛之侧,皮色潮红,脉管怒张。

经筋查灶:

常于眶膈筋区的内上角及眶上缘,查见大皱眉肌及眶上孔肌筋形成的筋结病灶;眶外梢的小皱眉肌,形成蒜米状的筋结;颞筋区的前、后颞肌及筋膜,除于颞上线查到至少有三个筋结点病灶以外,尚可查到其小索形病灶;上关及下关腧穴,多形成紧张块状病变。

部分病例,颞肌呈现肌疑块症;耳筋区的上耳、前耳肌及后耳肌,呈屈曲状筋结;枕筋区的项上线肌筋附着点及颈,可查到筋结点及斜方肌、颈夹肌、头长肌等呈索样变。

部分病例的前胸及背胸,亦可查到相应的肌筋筋结病灶形成(详见经筋病灶图解)。

【治疗方法】

①在进行全身查灶基础上,贯彻“以灶为腧”法则,以理筋手法施予理筋解结。

②重点对眶膈筋区、颞筋区、枕筋区及颈筋区施以每一个病灶的不同手法理筋,达到筋结病灶的一般松解。

③针对上述筋区的痼结病灶,以固灶行针方法,应用尽筋分刺、轻点刺络、分段消灶、轮刺离筋等,加以针刺消灶解结。

④於头、颈、背、胸可行拔罐部位,施以投拔火罐治疗,今施治部位,充分潮红充血,利于病灶的吸收修复。

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承受能力,进行补遗及辅助治疗。

施治次数及疗程间隔,按治疗常规执行。

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病例具有起效迅速,病愈的远期疗效巩固,无需投放药物助疗等优点。

【病例择举】

曾某,男性,

56岁,邮电局干部。

患左侧颞区偏头痛十二年,病情反复,多于春初、秋末,及饮酒、劳累等时,病情发作。

此次发作,历时月余,针药治疗,疼痛未减。

曾进行五官科检查及CT颅颈摄片,排除占位性病变,颈5~7轻度骨质增生。

经筋查灶:

左侧颞部及面颈皮色潮红,颞筋区静脉怒张。

手触查灶,大小皱眉肌呈病态结灶状;颞肌及颞筋膜呈硬结块样,伴存五个病灶结点;枕区风池穴,触及尽筋硬结点;颈侧胸锁乳突肌中段,颈夹肌。

头夹肌等呈筋结反应;肩胛提肌颈部起始段及其延至的肩胛内上角,呈索样结灶;岗上肌呈块样硬结,按治疗常规施治,重点对眶膈、颞区、忱颈及肩筋区施以综合消灶方法治疗。

首次施治,病情获得显著缓解;治疗两个疗程,痼疾消除。

追踪观察三年,疗效保持巩固。

【编者按】

肌筋性头痛,世人对它具有共识,如美国脑科学专家彼德森氏指出:

“头痛是由于颈的肌肉及纤维僵紧而引起”。

彼氏创导了“拉颈法”治疗头痛,据称坚持治疗三个月可把疾病治愈(健康报1992.11.

28日报道),JKGrwaet

al在报告研究肌紧张祁疼痛的关系时,发现持续性肌收缩触发疼痛,提出“紧张性疼痛学说”;Tayloret

al提到近年来美国约有三之一患者与紧张相关的疾患(sRDS)。

由此可见,肌筋性疼痛及紧张征候,在人群中相当普遍。

广州第一军医科大学钟世镇教授研究证实:

“骨络肌可引导现生神经纤维通过神经缺损部位,有传导和促进神经再生功能,并能为再生神经提供良好的营养及代谢环境”(引自健康报1991.1.3日)。

经筋疗法,运用“综合消灶”手段,解除持续性收缩状态的筋结,故对于筋性致痛,具有优于药物治疗的效果。

6、颞动脉炎综合征的经筋疗法

6、颞动脉炎综合征的经筋疗法

【病症概述】

颞动脉炎综合征,1932年Horton氏首先报道,故又称Horton氏综合征。

病因未全阐明,学说颇多。

病变常发生于颞动脉,受累者以动脉的中层最明显,脉壁增厚,弹力纤维为肉芽组织所取代,管壁弹力降低,管腔变窄。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患者多为中年以上女性,呈现一侧或双侧的周期性反复发作的偏头痛,经期来潮或夜间具有诱发趋势。

突出的表现是患部呈搏动性刺痛,沿颞动脉方向,可有皮色潮红而肿,或呈蛇形硬条索状压痛,动脉博动减弱,以至消失。

可伴全身性的不适,乏力,厌食,失眠等。

【病灶体征】

本病症的症状具体表现于颞动脉,但与肌筋的关系密切。

病变部位,以颞部为突出表现,但波及颈肩。

经筋疗法,从少阳经的经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