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625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docx

中考政治AH中考政治HA思想品德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教案教科版九年级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合法致富,依法纳税

一、设计思路

“合法致富,依法纳税”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建立和完善经济秩序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国

政府正在下大力气抓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已经走过了经济建设的最初的法治不完善的阶段,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健全经济秩序,让经济活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形成健康的、公平的法治化经济社会。

本课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合法致富的重大意义,理解财富中“法”与“义”的关系。

懂得依法纳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财富中“法”与“义”的关系,税收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明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财富观、价值观;明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合法致富的重大意义;财富中“法”与“义”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如下案例。

案例一:

2007年4月14日,邯郸农行金库发生特大盗窃案,被盗现金近5100万元。

现金管理中心管库员任晓峰、马向景有重大嫌疑。

4月18日,马向景在北京大兴区被抓获。

4月19日,任晓峰在江苏连云港被抓获。

案例二:

2007年4月14日,洛阳市出租车司机张先生发现乘客皮包遗忘在车上,有现金一万余元。

张先生及时把皮包上缴到公司,受到了社会赞扬。

教师:

乍一看,这两条新闻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新闻中的主人公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财富问题。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金钱财

富问题,人人

都渴望获得财富拥有财富。

那么如何获得财富,如何正确对待财富呢?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个有关财富的话题。

板书: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第一课时合法致富,依法纳税

『讲述新课』

教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生活中我们获取金钱的途径非常多,但是像任晓峰等那样获取财富可不对。

这种抢劫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是违法的。

像这种非法获得财富的行为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大家能列举出一些吗?

学生:

偷盗、抢劫、诈骗、虚假广告骗钱、卖假货、偷税漏税、贪污受贿等。

教师:

那么这些非法获取金钱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学生1:

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如果允许抢劫和偷盗,那我们每天上街就不敢带钱了,社会变得混乱无序。

学生2:

虚假广告和卖假货会让我们受到伤害,也会影响社会的公平竞争。

学生3:

如果允许非法获得财富,那么我们每个人的财富都得不到保障。

……

教师:

非法获得财富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更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使社会秩序混乱,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难以受到保护。

既然非法获取财富会有这么多危害那么大家觉得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的财富才是正当的呢?

……………………………活动一……………………………

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合法致富的事例,如工人在工作、农民在种田的照片。

教师:

那么大家还知道哪些获得财富的途径呢?

学生1:

我爸爸妈妈靠上班来获得财富。

学生2:

我家开建材商店获得财富。

学生3:

我爸爸除了上班之外还搞一些专利技术研究,获得一定的报酬。

学生4:

我妈妈业余时间写文章挣一些稿费。

学生5:

我妈妈业余时间买股票和基金也有一定的收入。

……

教师:

合法的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

有人靠辛勤的劳动,用体力获取财富;有人靠科学技术,用知识获取财富;有人靠丰厚的资金,让钱生财;也有人用管理科学,让先进的思想为自己生财。

但是,他们不论通过什么途径获取财富,有一点确是相同的,是什么呢?

学生:

合法经营。

教师:

要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取正当财富,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板书1.合法致富——法,外在制约

教师:

那么获得财富,保护财富,仅仅靠法律规范够吗?

…………………………………活动二………………………………………

展示材料,分组讨论。

材料一:

北京“同仁堂”在“非典”流行、“非典方”中药材价格猛涨之际承诺不涨价,并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地保证中药供应。

同时,为了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仁堂”还将两条销量很好的“国公酒”的生产线停下来,用于煎制“非典药水”,满足顾客需要。

材料二:

非典时期口罩价格翻了几番,熏醋卖到上百元;艾草熏香由2元一包涨至18元,西安“金银花”从每千克20元卖到了130元,一些地方的大蒜、白醋价格暴涨几倍。

问题:

1.你怎么看待这两种

做法?

 (学生讨论略)

学生1:

我认为非典商家涨价挣钱是不对的,他们是在发国难财。

学生2:

我认为涨价没什么错,因为人们愿意买,没有人强迫。

学生3:

我赞同“同仁堂”的做法,因为有些钱能挣,有些钱不能挣。

学生4:

我赞同“同仁堂”的做法,因为虽然在非典时候没有涨价挣钱,但他却因此而赢得好的名声,大家都信任他,他的生意就越来越好,我们家就经常去“同仁堂”买药。

2.当法律无法规范的时候,财富若遇到道德,我们该如何取舍呢?

学生1:

我觉得在财富面前我们首先应该讲道德。

如果大家都不讲道德去获得财富,那么社会就会混乱。

学生2:

有个词语叫“见利思义”,就是看见利要想到义,不义之财不可得。

前面老师介绍的材料中出租车司机把别人落在车上的东西还给人家,我觉得这就是见利思义。

学生3:

我觉得财富和道德有时候也不是完全矛盾的,可以双赢呀。

教师:

非常好,请你举一个例子。

学生3:

比如“同仁堂”,虽然在非典时期没有涨价挣钱,但是他所赢得的声誉为以后创造了更大的财富。

教师:

其实,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就是一个“义”和“利”的关系问题。

我们知道,法律不可能规范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而且有些人还设法逃脱法律的监督。

我们所讲的合法致富的“法”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是“义”。

“义”是我们心中的法。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利缘义取”。

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希望同学们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

教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获得财富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符合法律规定,也要符合我们心中的法,也就是“义”。

那么根据刚才我们的结论,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

…………………………………活动三…………………………………

多媒体展示个案展,分析“义”“利”。

谁的500万

2005年4月14日晚,某彩票点销售员尹某给外

出打工的彩民李某打电话称,李某委托其购买的一张彩票中了500万元巨奖。

第二天一大早,尹某突然又打电话告诉李某说,自己忘记给他买彩票了。

然而,李某得知该彩票点当天一注彩票中了500万元大奖,且中奖号码与他一直买的号码一致。

4月17日,李某向当地警方报案。

警方调查获悉,该大奖已被人领走,领奖是尹某的父亲和弟弟,为此,李某将尹某告上法庭。

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令尹父返还原告李某400万元(税后)奖金。

一审宣判后,被告不服,上诉到省高级人民法院。

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教师:

同学们,如果你是法官,你如何判这个案子,理由是什么?

学生1:

我会判李某胜。

学生2:

虽然我国的体育彩票是

不记名、不挂失的,说持有彩票都可以兑奖。

但是事实证明这张彩票却是是李某的。

教师:

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到位,法院最后判决的结果就是李某胜诉。

大家知道,我国的体育彩票是不记名、不挂失的,也就是说谁持有彩票谁就可以兑奖。

所以,马某持彩票兑得大奖。

但是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

本案中,李某的证据显然胜过马某和尹某的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

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法院最后判李某胜诉。

当然,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有的人可以钻法律的空子或者设法逃脱法律的监督,比如本案中的尹某。

那么在法律制约不到的空白点,如果没有证据来证明,那么财富的获得只有靠心中的法来约束,500万彩票巨奖之争,这实际是一场道德与金钱的较量,法律与金钱的碰撞。

教师: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

获得财富要通过合法的方式和手段,法与义同源共生,法律的约束是外在的,道德的约束是内在的。

板书2.合法致富——义,内在约束

教师:

那么,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财富观呢?

学生1:

古人言:

生财有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

国且如此,况身家乎?

学生2:

视不义富贵若浮云。

学生3:

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学生4: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教师:

用同学们的财富观分析一下,如果兑奖人拿彩票去兑奖,能不能得到完整的500万?

学生:

不能,还要纳税。

板书3.依法纳税

教师:

他能不能不缴税呀?

学生:

不能,税收具有强制性。

教师:

能不能少交点呀?

学生:

不能,税收具有固定性。

教师:

交了很多的税,能不能得到报酬呢?

学生:

不能,因为税收具有无偿性。

教师:

这些钱交给谁?

学生:

国家。

教师:

国家用这些钱干什么呢?

……………………………………活动四………………………………………

播放公益广告《我们都依法纳税》。

教师:

看了广告之后,同学们说一下税收有作用。

学生:

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科技、教育……

板书4.税收的作用

教师:

国以税为本。

国家只有依靠税收才能实现他的职能,所以税收对国家建设十分重要。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税收如此重要的情况下,从2006年开始,我国免除了几千年来的农业税,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板书5.税收含义

教师: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板书6.依法纳税是义务

教师:

正因为税收如此重要,所以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活动五:

(落实行动)………………………………

教师:

有的同学说我们青少年没有收入,我们也不是纳税人,没有纳税的义务。

这种说法对吗?

(学生发表看法)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纳税人,每天都在纳税。

早上起床你要用水、用牙膏、买东西,这些都是在纳税。

大家有索取发票的经历吗?

在生活中我经常会遇见消费不要发票可打折的情况。

问题:

这时候我们是选择打折还是选择索要发票?

学生:

应该向他们索要发票。

因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支付费用时主动索取发票,既是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维护,也是监督纳税人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而应尽的义务。

教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所以偷税漏税损害了国家利益,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我们要依法纳税。

『课堂小结』

学生1: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学生2:

获得财富既要符合法律规定也要符合道德要求。

学生3:

消费时候要索取发票,这是依法纳税的表现。

学生4:

纳税是我们的义务,我们要自觉纳税。

学生5:

护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

……

教师:

同学们的收获真是不少。

光学习知识是不够的,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实践。

树立正确获得财富的观念,做一个合格的纳税人,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实践,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做得最好!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多种获得财富的方式,并了解非法获取财富的危害。

并且让学生知道税收的含义、意义、作用。

考虑到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亲身感受获取财富的过程,所以让学生在观察自己父母、家庭获取财富的方式的基础上,辨别是非,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

学生自认为税收离他们很远,所以我就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以案说法,并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说明:

税收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总体而言,这节课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获取知识。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一、设计思路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是我国总体实现小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认识到如何让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社会责任,而不是坐吃党和政府优惠政策所带来的好处,是我国现阶段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富裕起来的人们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分析事例的基础上认识到“富而思源”这种高尚的品德;在讨论辩论中懂得富裕之后仍应“思进”,不断进取。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懂得“先富带后富”的社会意义;认识到这项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伟大事业。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富而思源,富而思

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激励学生树立“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从小做一个有理想,懂得回报社会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富而思源”的意义。

2.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时,个人的社会责任就相应增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辩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啊!

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

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啊!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

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教师:

就像歌中唱的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13亿人口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人已经过上了比较富裕、殷实的生活。

而且,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华人入选“福布斯富人榜”,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跻身世界百强之列。

那么,为什么会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1:

因为有党的正确领导、决策。

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

学生2:

因为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安定,人民勤劳。

教师: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又产生了什么结果呢?

学生1:

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确实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了起来。

甚至有一部分人成为了大富人。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

学生2:

我认为产生的结果是在我国出现了贫富差距,出现了贫富悬殊。

教师:

那么,现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学生:

当然不是。

因为我们要建设的是全面的小康社会,应消除贫富差距。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有很多人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富民政策,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的出现也是不可忽视的。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教师:

古有云:

“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当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时,有人就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示怀疑。

那么,我国有没有相关的政策、战略体现了“先富带后富”,共走富裕路的要求?

学生: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等,鼓励、奖励到这些地区去投资,并出台了优惠政策。

教师:

这些政策的实施,都有助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活动一……………………………………

多媒体展示下面材料。

材料一:

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

中部崛起被列入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家先后适时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的战略。

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出现了良好发展的势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中部地区蓄势待发。

教师:

制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有什么意义?

学生:

可以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快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

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身的条件,在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当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又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激励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但是,仅靠党的政策行吗?

学生:

不行。

教师:

那么,还需要哪些支持的力量?

学生1:

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区人民的不懈努力。

学生2:

还需要先富起来的人自觉为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努力。

……

教师:

是的,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坚持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采取有力的措施外,除了人民的勤劳、智慧、开拓进取和积极创新之外,还需要先富的人们积极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那么,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他们都采用了何种方式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活动二(畅所欲言)……………………………………

学生交流在课前收集的典型事例、相关资料。

学生1:

李连杰创建了一个名为“壹基金”的慈善基金,支持和帮助那些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学生2:

我国著名企业家李大鹏热衷于公益事业,多年先后出资8000多万元人民币。

学生3:

还有大批的企业家纷纷到贫穷落后的地方去投资办厂,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教师:

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富而思源”的高尚境界。

板书:

第二课时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板书1.富而思源

……………………………………活动三……………………………………

多媒体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霍英东的故事。

问题:

1.他是以何种方式回报社会的?

学生1:

到内地投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学生2:

热衷于慈善事业,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先后出资150亿。

2.他的付出有何收获?

有何影响?

学生1:

他成为人们尊敬的人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他带来了经济效益。

从他身上人们可以深深感受到承担责任所带来的荣誉。

当然,他的收获还有内

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学生2:

他的付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体育的发展。

3.在他身上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和品质?

学生:

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他们身上,还表现出了“富而思源”的高尚境界。

教师:

霍英东以及同学们刚刚所列举的人物,有着相同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有着相同的境界“达能兼济天下”;有着相同的信念“饮其水而怀其源”。

但是,像霍英东这样的人却不占多数,还有更多的人却没有行动起来。

……………………………………活动四……………………………………

呈现如下资料。

2005年,全中国的私人捐赠是17亿元,人均仅1元多。

其中,大约75%来自国外,10%来自普通百姓,只有15%来自国内富人阶层(这个阶层占有了中国社会70%以上的财富)。

教师:

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应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学生:

当个人占有的资源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应该主动、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帮助社会排忧解难。

因为这些人有今天的成就和辉煌,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享受到的社会赋予的机会和财富越多,担负的社会责任应越多。

教师:

倘若先富起来的人不愿“富而思源”,国家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调控呢?

学生:

国家加强税收征管,加大税收执法力度,加大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力度,提高国家财政能力,国家增设了奢侈品消费税。

教师:

由此可见,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时,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应相应增加。

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们,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而且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教师:

那么现在我们来做个活动:

假如你发财了,计划如何使用你的财富呢?

学生1:

如果我有钱了,我会帮助身边那些没有钱的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业,并与他们签订“爱心接力”协议,促使他们将来工作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学生2:

如果我是富裕的老板,我会在贫困的地方投资建厂,让那里的人也能脱贫致富。

学生3:

如果我有钱,成了富翁,我会发动和我一样在经济上富有的人,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尽自己的一份力。

……

教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通过学习,我坚信你们一定能为共同富裕做出自己的贡献。

……………………………………活动五………………………………………

学生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教科书第42页《富而思进闯新路》《富而思进,再掀创业高潮》

材料二:

有些人有了钱富裕起来以后,失去了自我,不思进取,沉迷于享乐甚至挥霍。

例如: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居世界前列;山西煤老板集体奔赴上海采购“悍马”(一种进口豪华汽车)。

教师: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两类人,有这两种现象。

你是如何看待“小富即安”和“富而思进”这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的呢?

正方:

应“小富即安”。

反方:

应“富而思进”。

学生1:

我同意正方观点。

“小富即安”是一种生活境界,是一种知足的心态。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富裕以后应该知足,这样不至于使自己的贪欲扩张,疯狂敛财。

学生2:

我赞成反方观点。

因为在我国,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了点钱就失去了自我,不但忘记了回报社会,而且忘记了自己以往的辛苦,有了点钱就开始坐吃山空。

学生3:

我也赞成反方观点。

因为无数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执政的大党,一支作为专政柱石的军队,丧失艰苦奋斗的本色,贪图安逸享乐,无异于自取灭亡。

“日子富了怎么办?

”“富裕不忘勤和俭。

”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艰苦奋斗。

我们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千万不能停滞不前,坐享其成。

教师:

是“小富即安”还是“富而思进”,这是两种不同的财富观、人生观。

在我们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还要战胜许多困难和风险,还要解决许多矛盾和问题。

我们没有理由故步自封、裹足不前,没有理由满足现状,没有理由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相反,我们应当更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万众一心,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实现国家进一步富强、人民进一步富裕而努力。

板书2.富而思进

教师:

“富而思进”不是要鼓励人们不知足,扩张贪欲,而是在新的基础上不断进取、不断创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

『课堂小结』

教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1:

我知道了富裕的人应该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学生2:

我知道了“富而思源”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回报社会的方式有很多。

我们应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学生3:

经济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们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胜地位。

如果小富即骄,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稍有成绩就止步不前,那就必然会被淘汰。

激烈竞争中,别人在前进,你不前进,你就只能落后,而落后必然挨打。

教师: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个人的发家致富,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因此,发展壮大、发家致富了,也要想到社会,想到大众,不能只想到自己,源远才能流长,这就是“富而思源”的现实意义。

“富而思进”是保持进取、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前进,才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在社会进步的征途上留下印记。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事实材料理解“富而思源”的重大意义,并且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富而思进”的意义。

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从社会现实中感悟到自己的责任,感悟到什么是“崇高”什么是“责任”,用事实激发学生崇高的责任感。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一、设计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还需要勤俭节约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本课旨在说明国家、企业、个人都离不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