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846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史复习资料.docx

园林史复习资料

概论

1、园林的概念及四要素。

传统概念:

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四要素)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国外:

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促进城市自然化,创造游憩境地,在享受绿色环境上人人平等。

5、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6、园林艺术的概念和特殊性

概念:

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要素构成)按照园林匠师的审美意识说创造出的时空的动静空间艺术

特殊性:

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7、园林美的衡量标准

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

8、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地位:

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意义: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9|、园林艺术和艺术的共同和特有特征

共同特征:

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

特有特征:

综合性、功能与审美相协调性、工程拘束、经济与艺术统一性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总述

2、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

第二阶段:

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

第三阶段:

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

第四阶段:

信息文明时代(现代园林实行可持续发展)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按园林的权属关系)

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

1、人工山水园2、天然山水园

园林的权属关系: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分期。

一、生成期:

商、周、秦、汉。

(1100多年)

二、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360多年)

三、全盛期:

隋、唐。

(370多年)

四、成熟时期:

两宋、清初。

(770多年)

五、成熟后期:

清中叶到清末。

(170多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1、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是什么时候?

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中国古典园林形起源于商代:

囿、台、园圃

3、历史上第一座具有“一池三山”模式的园林是?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第一座具有“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模式的园林是:

建章宫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上林苑(汉)

4、生成期的园林特征。

一、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

二、园林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园林总体规划粗放。

三、三种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支配着人们对于大自然尚保持

浓重的神秘性。

对大自然山水风景,尚未构建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

5、中国古典园林的意识形态

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1、寺观园林的特点。

一、绝非私园,除宗教活动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

二、在园林寿命上,苑囿常因改朝换代而废毁,私家园林难免家业衰落而败损,相对而言私庙园林较稳定,如少林寺;

三、寺观选址地域广阔,可选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僧占名山”成为中国道、佛史上规律的现象;

四、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靠自然景观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设计手法:

1、善于把建筑人工美和自然山水美天趣的融合——顺应地形之基架屋;善于因山就势,建筑营造;2、善于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3、善于运用质朴的材料,净净的色彩,造就素雅的建筑格调;5、善于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对景象进行组织剪辑,深化景观意境等等。

2、哪个都城开创了我国皇都规划的新格局,格局的模式?

中轴线的构成。

邺城:

确立了此后的皇都城市中轴线的使用,即以此为始。

洛阳:

三套城模式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特点

1、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模拟自然山水进而艺术化地再现自然;

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活动已基本消失或保留其象征意义,而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去追求视觉的景观美的享受,激发人们寓情于景的感受,但处于简单、肤浅的状态。

3、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大内御园居于城市的中轴线上成为城市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

4、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的造园成绩。

私家园林也就分化了二种倾向——一种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富;另一是文人名士为代表的隐逸,追求山林泉石,怡性畅情,成为后世园林的先声。

5、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领域,对风景区开发起到主导作用。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在什么时候?

隋、唐

二、隋唐西京长安城的规划特点。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有东、西市,西市为国际市场;皇城在北,再北是宫城,城外有西内苑,大明宫等。

含元殿到曲江池(位于城东南角)有专用“夹道”相通

三、什么朝代出现了完整的皇家园林的三个类型?

代表园林是什么?

1、大内御苑:

大明宫、兴庆宫

2、行宫御苑:

洛阳西苑

3、离宫御苑:

华清宫、九成宫

4、行宫御苑兼具公共游览:

曲江

四、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造园特点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4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

(一)——宋代

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规划特点。

与隋唐时期城市规划的不同。

1、城市布局:

东京有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墙,宫城居于城市中心,内城围绕在宫城四周。

最外为外城(亦称罗城)。

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2、城市道路与河流系统:

全城道路从市中心通向各城门,主干道称为御街,还有一些次要道路,组成不规则的道路网,反映了不受里坊约束的特点。

3、城市结构:

唐时商业受到城市制度、坊墙的限制不得发展,五代时已有打破坊墙,沿街设店的商业现象。

宋朝则完全取消了街坊制,沿街设店,以街为市,街道变窄。

这是一次城市革命。

简述艮岳的造园成就。

打破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范模式,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宋代文人园林大致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西湖十景是什么?

西湖的规划特点。

十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特点:

1、城市大型园林。

2、湖山主景突出。

3、“一池三山”模式。

4、园中之园景观。

5、林木特色景观。

6、四季朝暮景观。

7、历史文化景观。

8、小园大湖沟通。

楠溪江苍坡村的布局特征。

村庄是以“文房四宝”来进行布局:

针对村右的笔架山,铺砖石长街为“笔”,凿5米长的条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象征一张展开的“纸”。

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第一阶段宋代的园林特征。

1、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

3、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的技艺,理水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的全部的水体形象,与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

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大体上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5、总之,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显示出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江南四大私家园林

沧浪亭、狮子园、留园、拙政园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

(二)——元、明、清初

1、三山五园分别是?

三山即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即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

2、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是?

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3、拙政园的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4、颐和园(清漪园)中的什么园是仿照无锡寄畅园所建?

寄畅园的特点。

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特点:

1、小中见大,借景锡山。

2、顺应地形,造山凿地。

3、山水自然,主景开阔。

4、山中涧泉,水景多采。

5、列举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文人造园家及其造园理论著作。

《园冶》(计成)《一家言》(李渔)《长物志》(文震亨)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6、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阶段的特点

1、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了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

2、明末清初,在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

3、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

同时精湛的叠山技艺也为写意山水园创造有利的技术条件。

4、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5、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较普遍。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1、我国四大名园是?

清浑园、可园、余荫山房、梁园

2、清漪园(颐和园)的特点。

1、依山开池,模仿西湖。

2、借景西山,建筑呼应。

3、东面宫殿,东北居住。

4、长廊连接,丰富景观。

5、园中有园,仿园寄畅。

6、石舫西洋,对立统一。

3、中国古典园林成熟后期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1、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2、再现江南园林主题;3、具体仿建名园;4、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5、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6、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不足:

全面吸收江南园林养分的同时掺杂了不少市井趣味,某些御苑的建筑物分量过大,内容过于繁杂,多少有悖于风景式园林的主旨。

反应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由盛及衰的变化过程。

4、私家园林的三大地方风格是?

造园手法的区别是?

岭南、江南、北方

1、山石:

江南园林叠山石料以太湖石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北方园林叠山用石,以当地产的青石和北太湖石,这两种石材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岭南园林叠山常

用姿态嶙峋,皱褶繁密,英石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技法。

只可远观,不可近视。

2、理水:

江南园林理水运用异常繁多,大到了无园不水的局面。

但是由于面积狭小,水面也不够大。

理水方式不如北方皇家园林丰富,但理水的意境处理及艺术手法则更为细腻。

北方园林水资源匮乏,北京除西北郊外,均缺少充足水源,因而水池面积都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

植物:

江南园林由于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

以落叶树种为主,配以长绿树,再补以竹、芭蕉、草花的基调,能充分利用花木形成四季景色。

花木也往往是观赏的主体。

北方园林受气候的限制,冬天落叶,水面结冰,很有萧索感。

为了使宫苑庄重,冬有绿色,所以多种北方针叶树种。

观赏植物比南方少。

岭南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

还大量引进外来植物

3、建筑:

江南园林以江南乡土建筑作为创作的源泉,个体形象玲珑轻盈,气质柔娟,室内外透通,灰砖青瓦,白粉墙壁。

北方布局规划难免重视礼仪,浑厚凝重,北方气候寒冷,建筑形式比较封闭、厚重,具有刚健之美,因此规划布局的主线和对景主线运用较多。

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整体性较强,不如江南园林之曲折多变。

岭南园林建筑受炎热气候的影响,必须考虑自然通风,故形象的开透更胜于江南。

在规划设计上,建筑比重大,且体量偏大,故显得壅塞、深邃、幽奥有余而开朗之感不足。

5、中国古典园林成熟后期的特点。

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乾、嘉两朝,无论在规模上或造园技艺上都达到历史新境地。

2、在成熟后期,私家园林一直沿袭着上代的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

3、宫廷和民间私园活动频繁,“娱于园”的倾向显著。

4、公共园林在上代的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

但多半是出于自发的状态。

5、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再没有像上一个时期那样的有关园林和园艺的略具雏形的理论著作。

6、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西方的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6、中国古典园林演进脉络主要表现方面。

1、园林的规模,由大而小。

2、园林的景观由单纯的粗放宏观逐渐发展成为以精致的微观为主。

3、园林创作的方法由单纯的写实,逐渐过渡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最终转化为以写意为主。

4、园林的范山模水,早期为单纯地再现大自然山水风景,两晋南北朝至宋代则是通过直观的方式而“表现”大自然山水风景。

5、园林的人工要素与自然诸要素的关系,早期园林的建筑物是简单的散置在山水环境之中,两晋南北朝到清初则自觉地把建筑布局与山水环境的经营联系起来,以求得两者融糅谐调的造景效果,但建筑物仍然是处在一个完整的山水环境之中,造园的自然要素始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第八章古代及中世纪园林

1、一般认为,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是?

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三大系统。

2、西方园林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两种类型,分别的代表国家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代表的不规则式园林。

3、古巴比伦的著名园林是?

空中花园的特点是?

古巴比伦园林形式大致有猎苑(与中国“囿”相似,狩猎娱乐场所;堆叠土山)、圣苑(神庙,对树木尊崇,列植)和宫苑(“空中花园”)3种类型。

空中花园特点:

1、向高空发展。

2、选当地树种。

杉雪松、合欢、含羞草、欧洲白杨等。

3、像空中花园。

整体层层一片绿。

4、什么叫结园?

什么叫迷园?

结园:

以低矮绿篱组成装饰图案的花坛类型,或为几何图形,或呈鸟兽、纹章等图样。

注重整体效果,是后世欧洲花坛的雏形。

迷园:

是中世纪非常流行的娱乐设施,错综复杂的园路以大理石或草坪铺设,围以修建整齐的高篱,形成令人难以走出的迷园。

迷园的中心作为设计重点,多放置园亭或庭荫树。

第九章意大利台地园

1、意大利园林的代表形式是?

巴洛克式园林

2、意大利台地园的代表作品有什么?

法尔奈斯庄园、埃斯特庄园和兰特庄园。

3、意大利园林的特征是?

1、相地选址:

意大利台地园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要求将平面布局与竖向设计结合起来,统筹兼顾。

2、庄园布局:

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显示均衡稳定、主次分明、尺度和谐。

3、造园要素:

植物、水体和石作堪称意大利园林的三大要素。

第十章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1、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作品有?

枫丹白露、沃勒维贡特、凡尔赛宫

2、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特征是?

(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征是?

1、以园林艺术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2、园林的总体布局以府邸作为全园的中心,通常建造在地势的最高处,起着统帅作用。

3、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要着重表现的,是君主统治下严谨的社会秩序,是庄重典雅的贵族气势,是人定胜天的艺术风格。

4、在使用功能上,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建造的。

5、水景上再现法国国土典型的领土景观。

6、植物方面采用本土丰富的落叶阔叶乔木,如椴树、欧洲七叶树、山毛榉、鹅耳枥等。

7、布置在府邸前的刺绣花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全园构图的核心。

8、园路景观的处理上,通常以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在路边或园路的交叉口,犹如一串项链上的粒粒珍珠。

第十一章英国风景式园林

1、英国风景式园林的特点。

1、相地选址: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大多是由过去皇家或贵族的规则式园林改造而成的。

造园家将整形的台地、林荫道、树丛、水池,改造成自然式缓坡地形、树团、池塘等,并将园外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引至府邸。

2、园林布局:

尽可能避免与自然的冲突。

大片的缓坡草地成为园林的主体,建筑不再起主导作用,而是与自然风景相融合。

全园没有明显的轴线或规则对称的构图,失去了规则式园林的宏伟壮丽,换来的是亲切宜人的自然气息。

3、造园要素:

“哈-哈”墙、植物要素、水体要素、建筑要素

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异同。

1、相同点:

同属风景式园林,二者均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

中国园林对英国园林的影响。

2、不同点:

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较明显的区别。

3、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

(1)中西方不同的园林审美观:

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

中国体系: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欧洲体系:

唯理理念,认为人类可以支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之间是对立的,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对空间的不同理解和表现。

中国体系:

强调用心灵感受空间,认为空间是虚无的,既无形也无量的概念;欧洲体系:

认为空间是一个三向量的盒子,是物质的、有限的可以触及的。

③反映在视觉艺术上的空间表现。

中国体系:

不定的、模糊的或不明确的,认为可以在小得多的尺度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感;欧洲体系:

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量,认为巨大的尺度创造出真实

(2)中西方不同的造园特点:

中国体系:

主要表现出典雅精致的特点。

自然山水、植物与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水体植物采用自然的形式,强调意境美;

欧洲体系:

主要表现出规整而有序的特点。

以规则式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强调形式美。

第十二章美国城市公园

英国人谁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构想?

什么是田园城市?

如何建设?

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是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

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围绕,城市居民可以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三万人,超过了这一规模,就需要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不过集中和拥挤,以免产生各类已有的大城市所产生的弊病,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六个扇形地区。

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在公园周围布置一圈玻璃廊道用作室内散步场所,与这条廊道连接的是一个个商店。

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并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林荫大道的两侧均为居住用地。

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了学校和教堂。

在城区的最外圈建设有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城区最外层的环形道路,一面对着环形的铁路支线,交通非常方便。

谁被称之为现代风景园林之父?

奥姆斯特德

奥姆斯特德式的城市公园有什么特征?

1、保护自然景观,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加以强调(因地制宜,尊重现状)。

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规则式(自然式规则)。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或草地。

4、选用当地的乔灌木。

5、大路和小路的规划应成流畅的弯曲线,所有的道路成循环系统。

6、全园靠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

第十三章日本枯山水园林

1、什么叫枯山水?

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

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不用水用岩石表现瀑布,以白沙等表现溪流、池泉,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2、枯山水园林的特点。

特点:

1、小空间内大自然。

仅100m2。

无水无草木,却表现出内容丰富的大自然景观。

2、象征山水白砂石。

3、想像山瀑溪谷桥

3、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及原因。

异同:

一、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二、从布局形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

但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偏向水性。

三、从天人关系来看,中日园林共同定位于山水园,但两者存在着差别,中国的山水园偏向“人型”,而日本园林偏向“天型”。

四、从园林意境看,中国园林“崇文”,而日本园林“尚武”。

中国园林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便往往文人化的方向发展;而日本园林却充满着武力和杀气。

五、从游览方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有动观和静观。

中国园林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原因:

1、从两国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全球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东部。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四面环海,气侯恶劣,形成了中国的“内陆意识”与日本的“崇海”情结。

2、从中日社会政治结构来看,中国是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作为文化传统核心的古代哲学,深刻影响并建构了中国人特别是士大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

中国自古以来采取的是“文制”。

日本天皇在镰仓以后,经历了近千年的武士统治,文化打上了鲜明的武家色彩,被称为“武治”,诞生了历代武士政权所推崇的武家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3、在宗教信仰上,事实上,在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宗教在中国政治机制中始终处于从属皇权的地位,其作用是肯定皇权的合理性。

因此中国的寺庙园林形似私家园林。

而佛教在日本有着鲜明的政治色彩和特殊的社会地位,始终处在国教的特殊地位,获得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日本古代寺庙园林的发达也与寺庙特定的文化地位相关。

4、从两国对待神和人的关系角度来分析,中国园林体现了强烈的人本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创造的是最佳的生态环境。

而日本则是“神本”,日本园林反映了日本人对大自然虔诚的敬畏心理和远距离欣赏的审美习惯,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出强烈的“小我意识”,这层心理障碍,将人与大自然隔开,从而也淡化了人与大自然平等相处的亲和关系。

第十四章园林艺术基本原理

1、获得对比的方法有什么?

空间对比,虚实对比,大小(体形)对比,方向对比,布局对比,色彩对比,质感对比,疏密对比等。

2、中国古典园林中借景的手法有哪些?

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

3、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原理有哪些?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8.虽由人作,宛自天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4、形式美的表现形态和法则有什么?

表现形态:

线条美、图形美、体型美、光影色彩美、朦胧美

法则:

多样统一法则、整齐一律、参差律、均衡法则、对比法则、和谐法则、比例法则、尺度法则、节奏和韵律法则、主次法则、整体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