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954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孝感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孝昌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二月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道家的不争,历来也存在着很深的误解。

最常见的是把道家的不争说成是“以不争为争”,如此一来,不争就成了迂回的争,成了一种与人相争的特殊方式。

这种看法由来已久,朱煮就曾说过:

“老子心最毒,不与人争者,乃所以深争之也。

”事实上,老子和庄子从来都没有把不争当作取胜的手段,在他们那里,不争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老子主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应该像水那样“善利万物而不争”,而没有把不争作为获胜、获利的策略。

道家为什么主张“为而不争”呢?

因为消减物欲、顺任自然、不勉强从事、不与人争,可以缓解自身承受的生存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使人际关系变得宽松和谐。

至于“以不争为争”,则是后人对道家之不争的发挥和实际应用。

同这种后起之义相比,老庄的不争属于“道”或价值理性的层面,后者则属于“术”或工具理性的层面,把后来才有的解释和发挥应用加于老子本人或《老子》文本是不妥的。

与“不争”相类似的是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常见的误读是将之等同于“以柔克刚”。

“柔弱胜刚强”的“胜”字在这里是“优于”、“胜过”的意思,而不是“战胜”、“克服”的意思。

柔弱是老子十分推崇的品质和价值,因为在老子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从柔弱到刚强的过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因而柔弱标志着新生、生命力和发展的前途,而刚强则是衰退、走下坡路、败亡的征兆,所以说“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正是由于观察到柔弱的优势,老子才概括出“柔弱胜刚强”的名言,希望人们“守柔”即保持柔弱,推迟乃至避免走向刚强,使自己尽可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道家推崇柔弱的价值同“不争”一样,亦具有缓解个人生存压力和有利于人们和谐相处的意义和社会功用。

至于“以柔克刚”则是后人对“柔弱胜刚强”的发挥和应用,作为一种克敌制胜的策略和方法。

不过这样一来,就由“道”或价值理性的层面下降到了“术”或工具理性的层面。

虽然说“以柔克刚”往往屡试不爽,成为人们经常运用的策略和方法,但这显然不是老子的本意,只能证明道家思想具有极高的智慧和广大的发挥空间。

(节选自白桑《澄清对道家学说的若干误解》)

1.下列对“对于道家的不争”存在“很深的误解”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后人把“不争”看成“以不争为争”,“不争”属于与人相争的“特殊万式”。

B.未能正确理解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其实道家的“不争”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C.后人从工具理性层面而不是从价值理性层面去发挥和应用了老庄的“不争”。

D.人们不但曲解了老子的“道”,而且还误读了老子本人和《老子》这个文本。

2.下面对“柔弱胜刚强”和“以柔克刚”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前者的“胜”是“优于”“胜过”之意,而后者的“克”则有“战胜”“克服”的意思。

B.前者的“柔”是老子推崇的品质和价值,后者的“柔”是一种克敌制胜的策略和方法。

C.“柔弱胜刚强”的“柔弱”本质是“刚强”,而“以柔克刚”的“刚强”则是“柔弱”。

D.前者是希望以柔弱来保持自身优势的生存智慧,而后者是用柔弱克制刚强的行为策略。

3.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朱煮说老子的“不争”其本质却是“深争”,这种说法导致后人对道家思想误解很深。

B.道家的“不争”不仅可以缓解自身的生存压力,更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宽松人际关系。

C.道家认为柔弱是新生、生命力和发展的标志,而刚强则是衰退、走下坡路、败亡之征兆。

D.“以柔克刚”与“以不争为争”一样,都不是老子的本意,而是后人对道家学说的发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C.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问题。

(11分)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

午睡觉来愁似织。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

鸿雁自南人自北。

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8.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

(5分)

9.作者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有的诗词开篇就奠定了感情基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柳永《雨霖铃》中的“,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皆是开篇以景托情,为整篇奠定了感情基调。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诗是:

“,

”《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这两句诗上。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人影许锋

他的祖上是农民。

他出生在农家的院子里。

他每天被母亲安置在一个摇篮里。

母亲把摇篮悬空挂好,就去做工了。

摇篮是温暖的,还能摇摆,像一叶小舟。

那时,他父亲在部队当兵,一年能回来两次。

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摇篮很小,刚好容下他。

房子也很小,一个土炕,一排柜子,一床被子。

到了冬天,满屋子都是麦秆烧灼之后的烟气,不大,不至于让人窒息,但非常强烈。

那是乡村的气息。

他每天从早上开始,一直到中午时分,都在那个小舟似的摇篮里摇着。

他全部的行为都在摇篮里完成,拉、尿、饿、哭,样样不落。

他人小,是弱者。

弱者力气都不大,又被绑着,再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

饥饿与潮湿或者热烘烘的臭气使他难以忍受。

他声嘶力竭地哭。

他的哭声该是令人揪心的。

但有什么办法呢?

他母亲要挣工分养活他。

有一天,母亲刚走不久,他饿了,开始哭。

他就听见门嘎吱地响了,有一束光进来了。

他的眼前猛然亮堂了许多。

他还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影蹑手蹑脚地进来,轻轻地俯到摇篮边,捏了一下他的脸蛋,并塞给他一个油炸的果果。

那清香,让他无法遏制地冲动。

他一口咬住了。

这时人影又飞快地逃遁了,魂儿一般散了。

门被关上了,世界变得无声无息。

他母亲回来,疲劳至极。

但她还得给他打扫卫生。

她一边清理他满头满脸的秽物,一边就哭。

他却不哭了。

母亲回来了,他有人疼了。

日复一日。

每过几天,在他饥饿时,他就听见门嘎吱响了,有一束光进来了,他的眼前猛然亮堂了许多。

那个人影蹑手蹑脚地进来,轻轻地俯到摇篮边,捏一下他的脸蛋,再塞给他一个能吃的东西。

有奶便是娘,他不知道那是谁,在他想看清楚那是谁时,人影又飞快地逃遁了,魂儿一般散了。

门被关上了,世界变得无声无息。

他挺感动的。

虽然他还不知道感动是什么意思。

他长到三岁时,腿脚有了力,开始到处跑。

他动不动就跑到爷爷奶奶房子里去。

他们在这个院子里的另一扇门里住。

不远,二十来米。

那是一个挺敞亮的院子。

院里有一棵树。

到了秋季,树上挂着灯泡似的芭蕉。

他就不安分地爬树摘果子吃。

但他母亲回来时,就要撕心裂肺地喊,你给我回来!

他顽皮,不回去。

小脚奶奶站在院里,手叉着腰,喝道,滚回去,再过来打断你的腿。

他瞅着奶奶,望着母亲,胆怯了,怕了,回去了。

母亲用劳动过的大手,一把提起他,同时脱下布鞋,用鞋底子打他稚嫩的屁股。

他哇哇大哭。

爷爷奶奶的门,哐当一声关上了。

他父亲总是要回家的。

父亲回家,和他母亲住几天,又和爷爷奶奶住几天。

在这边住时,听这边的话。

在那边住时,听那边的话。

听了那边的话,回到这边,就要给他母亲几个巴掌。

做完这一切,父亲就要回部队了。

父亲每次走前,心情都不好,很郁闷。

后来爷爷死了。

奶奶也死了。

他父亲老了。

他母亲也老了。

他们很和睦。

但他的心头一直闪耀着一个人影。

那个人影温暖了他一生。

谁呢?

(选自《羊城晚报》2007年8月13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一开头就写道:

“他的祖上是农民。

他出生在农家的院子里。

”是要强调“他”出生的卑微和生活的苦难,同时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B.小说对“人影”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人影”的小心谨慎,以及对“他”满满的爱和怜惜。

C.小说中有两段内容几乎一模一样,但并未给人单调重复的感觉,而是在强调“人影”给“他”的关爱和给“他”的感动,能够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

D.从小说中对“小脚奶奶”的一段描写可以看出,对于“他”到爷爷奶奶院子这件事,奶奶跟母亲是一致的,都不愿意让“他”到院子里来。

E.在这篇小说中,父亲是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始终,引出故事和主要人物,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小说中“人影”究竟是谁?

请简述此人物形象特征。

(6分)

(3)这篇小说从写作技巧层面看,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

(1)~(4)题。

“孤傲”俞平伯

①俞平伯1900年生于浙江湖州,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

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

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

②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有关。

1917年,俞先生与许宝钏结成秦晋之好。

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钏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钏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

尤其是许宝钏,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

③20世纪50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遂淡泊了政治,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

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

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

俞平伯与许宝钏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

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了童话般的印象:

“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唱曲子。

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

④1956年8月,在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人的帮助下,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北京昆曲研习社”。

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老君堂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

研习社做的最有影响的工作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俞平伯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全体社员通力合作把《牡丹亭》推上舞台,1958年10月2日在北京试演了一场,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演出。

俞平伯生性耿介孤傲,不善应酬。

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与大家合影,却找不到俞平伯,后来发现他是上台了,可是他取了自家的三弦又下去了,总理笑他书呆子。

1959年10月,《牡丹亭》在长安戏院演出了两场,北京昆曲研习社也成为当年唯一参加国庆献礼演出的业余社团,这是昆曲演出史上的一件盛事。

演出结束,文化部的一位高官来看望俞平伯,俞先生不说话,只抽烟。

高官问:

“身体好吗?

”答:

“嗯。

”高官说:

“我们走了。

”答:

“嗯。

”既不客套,也不送客。

⑤“文革”开始后,一些乌合之众冲进俞平伯的家,从老君堂抄走了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

后来又将其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办学习班,把他的书挂在墙上批判。

俞平伯在“牛棚”里依然从容,每天给夫人写一封信。

造反派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让他敲着锣走在游街队伍的第一个,他也淡然处之。

⑥从“牛棚”放出来后,俞平伯全家被赶到一个小房子里居住,工资也被扣发,只有少许生活费。

1971年1月,作为被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俞平伯夫妇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

⑦1972年,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不得不给俞平伯调整住房、补发工资。

一天,几个人提着皮包去给俞平伯送钱。

俞先生点完钱后不慌不忙地问:

“这只是本钱,利息在哪里?

”来人都很惊愕,说:

“没有利息。

”俞先生说:

“工资是国家给我的,扣这么多年是错误的。

今天你们来送钱就是很好的证明。

还本付息是常识。

”来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俞先生说:

“其实我并不在乎那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

”说得几个人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选自《名人传记》2018年1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俞平伯出身名门,早年以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

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开拓者之一。

B.20世纪50年代中期,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是由于研究《红楼梦》的事情。

此后,他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了。

C.“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于1956年8月,这是俞平伯第二次发起的昆曲结社。

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

D.“文革”开始后,俞平伯的家也遭到一些乌合之众冲击,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被抄走了。

后来又被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学习班。

E.俞先生说:

“其实我并不在乎那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

”这体现了他憎恶贪腐、憎恶黑暗一面。

(2)俞平伯先生一生爱好昆曲,这一爱好由哪些因素促成?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3)文章第③段写了俞平伯先生的几件小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6分)

 

(4)有人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也有人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你的看法呢?

请联系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阑珊,徜徉于美丽的田野村落,无处不充溢着大自然那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B.长期以来,市民对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

但市民在怨天尤人的同时,能否深刻反思自己是否有过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马路,跨越防护栏等太不可理喻的行为。

C.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的一张宣传画上是一个鼎,其寓意是中国人寿一言九鼎,决不食言。

D.沈从文以他的独特审美视角构建了一个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

翠翠是这个世界养育出的一个天真可爱,纯朴善良,玲珑剔透的小姑娘。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C.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D.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

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

,。

①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②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叹息的前奏③低沉地、悲伤地构成自己的丧歌④在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⑤这种声调,如怨如诉

A.④⑤②①③B.④②①⑤③C.⑤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①,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②,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象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③

(诗句)”的奇效。

17.看漫画,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要求:

(1)简要描述漫画主要内容;

(2)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

要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

(5分)

(1)(2分)

(2)(3分)

六、作文

18.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鲜花是美的,鲜花首先是开在你的心上,鲜艳和芬芳才能活跃在你的指间。

而此时,你必须明白,促成鲜花开放的,是那窗前那树梢里透过的一缕阳光。

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感悟?

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C(A项错误在于,此项说的是后人对"不争"的误解,不属于原因分析;B项错误在于,此项所说应该是一种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分析也不够具体;D项错误在于,该项的“误读老子本人和《老子》这个文本”等不是主要原因。

2.D(A项不是对内涵的理解,而是词义解释;B项只提到“柔”,而忽略了“刚”;C项的“刚强”则是“柔弱”,属于理解不当,“以柔克刚”的“刚”不是柔弱。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A(A项“这种说法导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属于强加因果。

4.A(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题中文段大意为:

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

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

宰相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

5.D(解答此类题目,要回忆平时在课本中和课外学习中学到的古代有关文化常识,再据之判断。

题中,D项错误在于:

太子必须是指定的皇位继承人,而不能是其他人。

考点:

了解常见古代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C(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

题中,C项错误在于:

文本中“时谓名言”意思是当时人认为这是名言。

7.

(1)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

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

当时蔡條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

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

蔡條没有采用他的话。

升到中书舍人。

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

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

宰相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

许翰也被罢职离开。

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

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

“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

”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

靖康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石。

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忙紧闭。

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

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都城,依然兼任少傅,二十天了皇帝也没有返回。

孙傅多次写信请求进过送还皇帝。

等到废钦宗立金人的文书到达,孙傅非常悲痛地说:

“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帝皇后、诸位王爷,嫔妃。

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

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