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511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蓝莓种植开发科技类项目申报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技术研发结合产业开发,涵盖了种苗引进,种苗培育和本地选优,生态果园示范生产,终端产品开发,建立品牌销售环节。

大学生物中心,中国林科院蓝莓产业专家组成果,利用自我积累的生物繁育技术,为科技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实现了保障。

目前已获得关键,生根技术和批量未农户供应种苗的攻关基础,并对蓝莓在×

流域的露地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在蓝莓越冬防寒,土壤改良,栽培技术和园土配制等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达到了国内实践领先水品。

项目的成功将为我省带来新的模式和希望;

项目的推广种植也将为我省生物技术应用,生态扶贫,山区农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农村建设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社会经济意义极大。

突破×

地区近10年来无高附加值果木的经济局面。

实施起止年限

2008

项目总投入

350万元

其中申请科技经费

50万元

企业注册时间

2008

注册资金

50万元

其中外资(含港澳台)比例

0%

股份结构

私有股份制

是否高新技术企业

□是■否(申请中,已在科技局领导下成立蓝莓研究所)

密切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不超过2个)

中国林科院蓝莓产业专家组、

大学生物中心

职工总人数

38人

其中研发人员

8人

近3年主要经济指标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注册资金(万元)

50

500

(征集增资扩股)

销售收入(万元)

20

30

220

研发经费(万元)

45

55

缴税总额(万元)

5万元:

农产品种植国家鼓励免销项税

净利润(万元)

-20

-15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5人以内)

姓名

工作单位

年龄

专业

职称/职务

秦×

31

土壤化学

工程师

郑×

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37

生物学

博士生副导师、教授

陈×

43

博士导师、教授

王×

中国林科院蓝莓产业专家组

张×

中国林科院蓝莓产业专家组

57

教授

主要产品名称

占企业销售收入总额比例(%)

生态蓝莓果汁

52%

生态蓝莓鲜果礼盒

30%

生态采摘旅游产品

15%

果酱、果糕、蓝莓蜂蜜等

3%(试验培育阶段)

 

一、项目的意义

1、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主要小浆果品种介绍:

蓝莓(Blueberry)属原生欧州和北美的越桔科越桔属(Vaccinium),浆果类灌木,其果实内特有的蓝莓花青素等物质,可提高视力、抗衰老和防癌等功效,被誉为“21世纪功能性保健浆果”和“水果中的皇后”,并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近年来风靡欧美及日本,按照目前的国际价格,每吨蓝莓鲜果约合人民币5~10万元左右。

据统计到2003年全球约有30多个国家栽培蓝莓,总面积约12万公顷,其中北美10万公顷、南美2500公顷、波兰1000公顷、日本300公顷,累计产量约30万吨,产品仅够需求量的约65%。

日本是目前亚洲唯一实现蓝莓产业化的国家,每年需要蓝莓5万吨以上,但国内年产量仅1万吨,主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

红莓(raspberry)在三峡半高山地区有分布原产地野生浆果,可口美味,市场价值高。

项目专家中国林科院张清华教授,从北美引进适合本地的红莓品种,2006年开始在本地区研究种植。

世界蓝莓等浆果种植面积较少,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发达国家采摘人工贵,是限制蓝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蓝莓种植业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全国有蓝莓种植面积约3000公顷,其中以山东的人工种植基地面积最大,约2万亩左右,其一级品销往日本。

2011年鲜果在日本市场销售价合人民币为20万/吨,冷冻果为2.5万元/吨,每亩地平均产值在2-3万元左右。

本单位专家在长江中部流域2005年开始领先引种蓝莓,2008年形成初级规模,2-3年可进入规模量产,公司除在宜昌夷陵区多个半山地区建立示范实验园区,还与国内大连、福建建立了联盟果园,并与进口智利水果产业公司合作,整合了客户资源,提供一年不间断的生态浆果。

2、市场分析

蓝莓鲜果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每500克价格为10美元左右,鲜果大量收购价格为每500克4-5美元。

目前,全世界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蓝莓产业化栽培,市场容量大,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蓝莓栽培面积已近20万公顷,形成了集蓝莓栽培、果实贮藏加工及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庞大蓝莓产业。

美国的蓝莓生产不仅供应本国,而且外销到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和欧洲等国。

我国的蓝莓品种主要来源于美国和日本,现已引进适宜我国南北各地种植的品种100多个,适合在全国各气候条件下栽培。

其中矮丛蓝莓适于在我国东北地区种植、北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适宜在我国东北以南和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种植、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适宜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种植。

我国蓝莓的种植区域广阔,加上保护地栽培的应用为建立蓝莓的周年生产供应提供了保证。

由于蓝莓初登华夏大地,全国种植面积不足3万亩。

可以预测:

栽培1亩地蓝莓,产量按800公斤计算,市场最低售价(鲜果)为每公斤20元,每亩可收入1.6万元,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是传统玉米红薯大众品种的20多倍。

种植蓝莓必将成为我地区一种新兴的快速致富产业。

二、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和创新点、预期技术经济指标

1、主要研究内容

为了在已引进的优良品种资源上深入产业化,确保我省和×

市新兴浆果产业的生产和科研用苗木的繁育,项目团队在×

山区-省级贫困村×

村等地,带动农户租用土地1000亩,结合生物研发资源建立组培实验室,计划投资300万元建立一处大型蓝莓、红莓的优良种苗繁育示范体系、品种资源圃,目前基地内已经全部种植蓝莓等浆果苗木,基本构架已经形成。

2、关键技术

公司研发团队一开始便考虑到了产业化规模苗木的供应瓶颈;

引进外来品种本土化、本地野生浆果选优,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充分利用团队中植物学专家的研究平台及成果,收集具有不同优异农艺性状的野生品种,在利用无性繁殖保存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细胞融合、有性杂交等技术不断进行品种改良,以达到引进品种本土化及解决生产品种退化等问题。

利用组织培养、基质培养、全光喷雾等技术手段,2年内将繁育苗木产业化,降低库区和扶贫山区农户加入产业化发展的成本。

3、创新点

项目的创新点

1)在×

省×

区域建立一处品种齐全、面积最大的蓝莓、红莓种质资源圃;

2)已经引进6个蓝莓、红莓品种,2年内陆续积累到20个左右的品种,使有商品价值的蓝莓搜集率达到90%以上,实现蓝莓优良品种资源科学保存和管理;

3)筛选10个有价值的品种进行大量繁育,为全国市场服务;

4)进行蓝莓的全光喷雾育苗、组培—基质扦插育苗等工厂化育苗,红莓扦插育苗,实现年产苗木在200万株以上。

该基地参考国外经验建设,为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蓝莓、红莓品种资源贮存和种苗繁育基地。

目前包括适宜三峡库区半高山地区栽培的高丛、半高丛以及兔眼蓝莓,及红莓品种6个,利用组织培养、基质培养、全光喷雾等技术手段,2年内将繁育苗木200-500万株,陆续按品种向库区和扶贫山区供应。

有2个事实可以侧面证明了依托单位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2006年开始从日本、美国和大连大学引种种苗的时候,国内外同行实验室组培配方一直是秘密,种苗价格居高不下,最贵1年苗到达过50元。

经过2年刻苦攻关,期而不舍的投入下,扬子果园的研究团队独立开发出了适合三峡地区的蓝莓组培方法、种苗繁育技术,将1年苗成本控制到5元以下,亩投入按250颗计算,将农户种植的近万元种苗成本,降低到1200元,这样才能实现三峡地区的规模产业化。

目前在华中地区五省,扬子果园实现了领先的组培技术积累。

--我单位2010-2014年每年参加全国性的蓝莓产业协会会议,在同行业中,坚持不忽悠农民买苗,明确告知20多批早期引种的单位不着急盲目引种,而是因地制宜规划好如何发展,选择正确的品种,自主研发出产品,打通终端产品的市场,才能实现农户的安全产业种植。

公司在资源配置的思路下,联合本地区现有闲置果汁饮料工厂,投入原料、聘请专家进行蓝莓果实生物酶榨汁处理、精心设计×

品牌高端纯度蓝莓果浆300ml装,努力实现不添加防腐剂的生态产品,不同于概念炒作的低价位勾兑产品,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全市农超对接大会上,引起了产业内和×

市长的关注;

让大部分停留下简单引种、炒苗的单位,进行了反思。

引起了广大农户和来参观学习引种单位的赞誉。

2011年,公司被选为国家蓝莓产业研究组华中地区唯一理事单位,承担蓝莓育苗、推广和产业示范的产业核心力量。

公司联合研发依托的×

大学生物中心团队,承担了大量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科技部科技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等。

主要专家团队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共发表了20多篇研究论文,撰写及参加撰写专著5部。

获省部级各类奖达7项。

4、技术经济指标

建立×

流域及南方最大的浆果资源苗圃,年产200万株高档浆果组培脱毒种苗,供应长江流域山区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和特色浆果业的发展。

通过品种试验与筛选,每年×

流域山区提供5~10个,计划累计筛选并提供优良50个,并使提供的品种在果实产量、口味、耐贮性和综合品质上均有所提高。

在2-3年内,发展1-2万亩生态蓝莓浆果种植,带动缺乏产业的半山地区,实现种植农户亩均收入5000元,带动物流、加工、生态旅游、市场等行业总产值2.6亿元。

三、项目的支撑条件

1、前期工作基础

公司开始引种蓝莓等小浆果可追朔到2006年,项目创始人在国外和沿海工作时,即开始将种苗引进至家乡×

山区观察实验种植;

目前有着长期技术和大田生长观察实验积累,在×

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参加组建了中国小浆果学术研究会,中国蓝莓树莓产业专家组理事单位。

先后聘请了中国蓝莓树莓产业专家组副理事长王贺新教授、中国林科院张清华教授等国家专家来基地定期指导。

目前逐步形成领先规模优势,科研成果市场化能力强:

经过近6年的实验、推广、示范建设,目前在×

市建立了5个山村基地,先后接待了省内外30多批学习引种单位。

预计1年内可实现年繁育脱毒蓝莓种苗50万株以上的能力,建立5000亩生态蓝莓果园,带动三峡地区2万亩以上的规模产业种植,实现经济总产值2.6亿元,并带动相关高端深加工,冷链物流,观光农业,国际交流的发展。

已在×

区5个贫困和半山地区建立蓝莓园,一期带动农户租用土地1200亩,二期计划建立长江中部流域领先的品种资源圃和苗木繁育基地,带动种植5000亩。

另外,公司在×

区×

镇×

村,有两处温室大棚和试验田,也正在进行蓝莓等浆果苗木繁育和品种栽培试验。

现在,×

地区生态浆果试验基地已建成,基地的投入均为公司自筹投资,为×

地区产业升级找到新的发展点,得到国家部委、市政府领导、区委区政府一致支持。

下一步的技术发展和产业成熟,很需要得到具有远见的科技政策支持。

国际合作多,资源丰富:

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团队有多位留学归国人员,是欧美同学会×

理事,发挥了国际交流的优势。

先后建立了法国ECTI,德国SES退休专家组织,美国Florida大学园艺系DavidCreech教授等指导,定期更新蓝莓最新品种、国外市场动向、栽培种植方法等。

项目依托单位在产学研结合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走在同行业的前列,走出了一条自已的特色之路,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首肯和同行业专家的认同。

2、承担单位和研发团队的基本情况

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以留学归国人员为主团队创办的新型生态农业资源开发公司,引进新品种浆果,在生态良好的半山地区种植,产品配送高端家庭客户,并逐步发展规模产品加工进入大型商超市场,目前高端果汁是蓝海市场,银行信用良好。

公司管理层平均学历硕士以上,农业基地主要位于×

地区。

目前公司资产500万元,资产负债率20%,目前产品试销阶段的年销售收入220万元,预计在两年内达到2000万元/年,社会效益明显,带动山区青年和无法出门务工的山民发展家乡经济。

因创新和带动作用明显,连续两年获得组织部人才奖励和市区两级政府领导现场办公支持。

由于公司主要从事引进浆果种苗品种推广,产品开发加工工作,因此目前对研发的投入每年超过50万元,占销售额的25%左右。

团队历时5年,在×

地区试验引进了20多种蓝莓、欧洲樱桃等种苗进行引种试验,并逐步本地化组培繁育。

地区500-1000米海拔半高山浆果进行选优,为×

地区增加了数种新的水果,并为产业化种植打下基础。

旅游城市,进行规模采摘生态游;

结合食品工业园形成稳定的果汁、果酱生产。

目前已经开发了蓝莓果汁、果酱等加工产品,结合两翼发展了新型观光农业和种苗产业带动农户种植。

产品生态健康,口感清甜,深受市场欢迎。

研发团队由×

研发部门研究员、三峡大学生物技术中心教授、全国蓝莓产业专家组组长等专家组成。

有从事生物研究的博士2人(教授),具有硕士和职称的从事农学类研究人员5名,技术力量较强,效率高,具有吃苦钻研的创新精神。

3、合作单位基本情况;

问问单位2010-2014年每年参加全国性的蓝莓产业协会会议,在同行业中,坚持不忽悠农民买苗,明确告知20多批早期引种的单位不着急盲目引种,而是因地制宜规划好如何发展,选择正确的品种,自主研发出产品,打通终端产品的市场,才能实现农户的安全产业种植。

™品牌高端纯度蓝莓果浆300ml装,努力实现不添加防腐剂的生态观,区别概念炒作的低价勾兑产品,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全市农超对接大会上,引起了产业内和×

让大部分停留在简单引种、炒苗的单位,进行了反思,引起了广大农户和来参观学习引种单位的赞誉。

2011年,公司被选为国家蓝莓产业研究组×

地区唯一理事单位,承担蓝莓育苗、推广和产业示范的产业核心力量。

4、产学研合作模式、成效的情况

该项目由科学家+公司+农业合作社组成,分别负责了种苗引进、种苗培育和本地选优、生态生产、集中品牌销售环节。

2006年开始,×

公司依托中国林科院蓝莓产业专家组,从国外引种进行蓝莓的栽培研究,到目前为止,从美国,日本等国家共引进兔眼蓝莓、高从蓝莓,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优良品种20余个,逐渐邀请国内外专家和本地三峡大学生物中心等对口合作,通过5多年的研究,选育出适合我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10个。

三峡大学生物中心、国家三峡濒危植物繁育基金,利用自我积累的生物繁育技术,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实现了本地化保障。

目前已获得关键组培、生根技术的攻关成功,并对蓝莓长江中部流域的露地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在蓝苺越冬防寒、土壤改良、栽培技术和种植土配制等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2006年公司引进种苗开始,到2011年,总计栽培面积1200余亩,其中设施生产50余亩,产品以鲜果采摘,鲜果团购,深加工为主销售。

到2013年底,生产规模将达到5000亩。

试验的成功为我省生态浆果产业的发展充填新的活力;

项目的推广种植也将为我省生物技术应用、生态扶贫、山区农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农村建设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社会经济意义极大。

地区近10年来无高附加值经济果木的经济局面。

此外,公司通过技术支持和自主发展,在×

等地建立了总计1000亩的蓝莓产业化生产基地。

目前的产品主要有四种,鲜果、冷冻果、蓝莓饮料和蓝莓果酒。

鲜果供应重庆、武汉和上海等大城市市场,冷冻果供应国内食品企业用作加工原料和本公司蓝莓饮料加工。

蓝莓果酒主要供应湖北和周边省区市场。

  

四、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进度安排、阶段考核目标

2007年以前,×

区域少见售价能达到25元/斤的高端精品果园产品。

果树核心技术也多由外地专家指导,没有本土的核心技术团队。

2007年至今,在本项目团队努力下,目前已引进南高丛及兔眼蓝莓品种20多个,发掘本地原生红莓(刺泡)3个,获得了省市政府和科技部门大力支持,已获得较多阶段性研究成果。

试销产品在上海等市场逐步销售,逐步进入了外籍人士社区和国家部委、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福利采购。

还与加拿大Yogo优果果汁和统一星巴克达成浆果原料供应协议,计划以三峡地区的良好生态环境,为中高等消费地区提供生态浆果。

项目计划由本项目研发联合团队提供技术服务,在3年内逐步在×

等流域贫困山区推广种植面积10000亩,有力带动生态面貌和山民经济的发展。

大学的蓝莓、红莓种苗培育技术已处于全国前列。

进度安排和阶段考核目标

2009年进度

1.准备扦插基质和插穗,研究配制各种扦插配方,当年繁育苗木200万株;

2.到国内外考察和引种,继续引进新品种30~50个。

2011-2013年计划进度

1.在×

等地建立蓝莓、红莓种苗繁育及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圃)1处,累计面积100亩。

2.建立种质示范园圃500亩,引进品种20个,种植苗木10万株。

2年内繁育苗木500万株,占地50亩,年供应苗木200万株以上。

技术、质量指标:

通过品种试验与筛选,每年向×

主要内容如下:

1)品种的选育。

国内生产用蓝莓、树莓多为国外直接引进品种,存在适应性以及品种退化等潜在风险。

本团队一开始便考虑到了引进品种本土化问题,充分利用团队中植物学专家的研究平台及成果,收集具有不同优异农艺性状的野生品种。

2)组织培养技术的开发与完善。

在利用无性繁殖保存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细胞融合、有性杂交等技术不断进行品种改良,以达到引进品种本土化及解决生产品种退化等问题。

3)开发蓝莓扦插育苗的繁育基质。

蓝莓是杜鹃科植物,属较难生根类植物,一般的扦插方法很难保证其生根。

本项目拟开发3种以上的扦插基质,保证生根率在90%以上。

4)开发蓝莓的全光喷雾扦插育苗技术。

主要结合硬枝、嫩枝扦插进行,这样将有效的提高其生根率和生长速度。

5)开发蓝莓的实生育苗技术。

由于蓝莓种子较小,加之其生理后熟现象,一般实生育苗比较困难。

但是,实生育苗一方面能够加快苗木的繁育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选优培育出性状较好的品种。

6)建立长江中部流域第一、国内领先的蓝莓、红莓品种资源圃,保存优良的基因资源,为蓝莓优良品种的种苗繁育和育种提供资材。

五、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及预算安排

1、投资估算

本项目预计投资300万元,现已投资110万元,需新增加投资190万元。

新投资金主要用于苗木引进、滴灌、全光喷雾育苗和建立一个年产200万株苗木能力的组织培养设施。

2、资金筹措

农业基础投入周期长,苗圃所在地是省级重点贫困村、水土保持区域,地方基础建设周期长,因此为完善基地建设,还需新增加投资19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50万元,申请科技攻关资金45万元。

3、资金使用计划

预计科技攻关资金50万元经费,使用计划如下∶

1.能源材料费

(1)苗木费

(2)土壤改良费用

(3)扦插基质费

(4)电费、燃油费、化学肥料费

2.培训交流费用

(1)专家人工费

(2)差旅费、试验外协费、会议费

(3)管理费

3.仪器设备费:

试验研究尽可能利用产学研基地生物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

育苗部分全部利用喷灌设备,新增组织培养设施1处。

4、其他相关费用

建立育苗用温室大棚,自动温控和喷灌设备,红外监测设备等。

六、项目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在生物生长方面,从冷积温、土壤PH值和元素含量到其他地质条件,已邀请国内林科院近7位专家每年到基地检查验证,证明符合,而且完全为有机果园基地建设条件。

市场风险预计在5年后会开始出现部分竞争,参考山东大樱桃产业20年发展、湖北柑橘20年发展,此产业有很长的生命周期。

在×

流域尚无大型类似技术中心和繁育基地的结合出现。

本项目为农业产业升级的基础,项目团队掌握其技术要领,有数十年的基地建设和生物资源开发经验。

请科技局相关领导支持基地建设,带动×

区域农民增收,建成南方最大的高山生态浆果种苗基地。

七、项目环境影响评估

本项目在山区和库区生态种植,对环境起到修复作用。

蓝莓等浆果是国家林业部认可的退耕还林经济林品种,因此无负面环境影响。

属于绿色经济,受到国家政策积极扶持。

浆果和灌木生长量小,寡肥植物,目前已经带动了山区农户试点退耕还林,从无效益的玉米、红薯种植转为生态林果,并保持水土。

八、附件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