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495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4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廉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廉洁教案.docx

《廉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洁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廉洁教案.docx

廉洁教案

 

廉洁教育读本教案

 

1、生活做事守规则

一、游戏图片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和小伙伴做哪些游戏?

停顿 (出示游戏图片)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看出他们做的是什么游戏吗?

停顿 有老鹰捉小鸡、踢毽子、跳皮筋,同学们做过这些游戏吗?

做这些游戏时都必须遵守哪些要求啊?

停顿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这些游戏要求也叫游戏规则,规则是保证各种游戏和比赛能够公平开展、安全实施、顺利进行的保障。

不仅游戏中要讲规则,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则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活中的规则。

(出示课题:

生活做事守规则)

二、古文解题

古时候就有这样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如果不用规和矩,就画不成方形和圆形。

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

这句 人们, 全心全意 为人民 的 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规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就如同空气对于小草、水对于鱼儿一样,是 不可分离的。

 

2、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天班里有位家长给我打来电话讲了这样一件事:

课件出示。

女儿小丽的文具盒中多了一支漂亮的中性笔,经家长询问原来这支笔是小丽在教室里捡到的,问了周围的同学都不是他们丢的,小丽又特别喜欢,于是她就留下自己用了。

同学们这样的事在你们的身边发生过吗?

如果你是小丽的家长应该如何对她说呢?

板书课题: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一、听故事,树榜样

1.让我们认识一下北宋时期的范仲淹,听一听他的故事。

2.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写。

3.教师总结谈话。

二、感悟生活

1.出示身边的新闻,进一步感悟。

2.了解到这些,我们来想想:

课件出示。

其实生活中比金钱珍贵的东西有很多比如:

三、辨析明理

1.班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课件出示:

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她从市场里批发了很多15元的小型迷你游戏机,再偷偷地拿到学校里来卖。

一下课,同学们围着她争先购买。

见买的人增多,她就把价格一抬再抬,甚至是原价的好几倍,逼着同学向家里一次次讨钱。

班里的同学整天捧着游戏机玩,上课也显得心不在焉的。

当有人批评他时,他却说:

“我又没有偷别人的东西,也没有拿别人的钱,一切都是自愿的……”

2.插入新闻事件。

日本海啸造成了核电站泄漏,我国沿海地区有些商贩,“恶意谣传,趁机哄抬盐价”一度在社会上造成恐慌。

3.学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里所说的“道”,就是相关的法律和纪律。

我们在取得财物时,首先要想一想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和纪律要求,然后再决定弃取。

不妄取,就是要求我们不随意而取,要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谋取财物。

四、课后延伸

1.做一期手抄报。

2.推荐《百万英镑》一书。

建议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谨慎小心不犯错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好,今天咱们来学习第三课,谨慎小心不犯错。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动画片,讲了一个成语故事,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动画片《防微杜渐》

3、谁来说一说这个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小组讨论,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5、同学们说得正是成语“防微杜渐”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防微杜渐的注释。

防微杜渐,出自《后汉书.丁鸿传》。

防:

提防,防止;微:

事物的苗头;杜:

杜绝,堵塞;渐:

事物的起始、发展。

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6、怎样才能做到防微杜渐呢?

7出示:

慎思笃行

慎思笃行出自《中庸》:

必须广博地学习,仔细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

8、小结:

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的去思考,并且要去履行它,如果这件事情根据自己的判断,觉得是错误的,那么就坚决地不要去做,及时地去制止它,不让它发展。

二、回归生活

1、其实古人在生活中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并把它们用故事、格言、谚语等形式记录下来,警示后人,这些故事格言也都告诉我们要慎思笃行、防微杜渐的道理。

出示在屏幕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下面,咱们听一听扁鹊治病的故事,看对同学们有什么启发。

扁鹊治病的故事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告诉了人们有病要及早医治,要防微杜渐;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3、其实像这样的故事、格言、谚语还有很多,屈原就曾写下: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请同学们课下也去搜集一些与慎思笃行、防微杜渐有关的谚语、格言、故事,可以在班里办个展板或办期黑板报、手抄报,相信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4、同学们,看了这么多资料,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慎思笃行、防微杜渐呢?

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5、小结:

我们只要做任何事都不草率,考虑问题要全面,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

防患于未然,有隐患一定要及时消除,这样能避免酿成大祸,这就叫谨慎小心不犯错。

三、讨论辨析

1、同学们,前两天我收到毕业学生的一封来信,他就是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平时很少犯错,可是他也有烦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的烦恼:

由于性格原因,我做事非常的谨慎,可以说每件事都做到了:

三思而后行,可朋友们都说我优柔寡断,我自己也感觉遇事老是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致使错过很多的机会,我做错了吗?

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呢?

2、同学们替我给他回封信吧,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在信里写些什么,然后由一名同学记录下来,写在课前发给每个小组的信纸上。

3、小结:

同学们说得很对,生活中,我们不光要慎思,还要笃行,要勇于实践,只要事前做好周密的计划,不盲目地做,那么既可以抓住机会,有所成就,又可以少犯错甚至不犯错。

四、拓展实践

1、在汶川地震中,桑枣中学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就是因为他们的校长叶志平防微杜渐,坚持校舍加固和疏散演练的结果。

今年暑假,咱们济南市各中小学进行了校舍加固,仅历下区就投资了2亿元。

同学们你注意到了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防患于未然?

2、出示课本中的图片。

(1)过马路时,当我们想省时间,抄近道翻越护栏时,就应想到,这种行为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得不偿失,那我们就会遵守交通规则,坚决不去跨越护栏了。

(2)不玩火,可以避免火灾的发生。

(3)每年暑假,都会看到江河湖泊溺死学生的事故发生,他们贪图凉爽,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五、总结

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从大处着想,从小处着手,这样才会防患于未然,让慎思笃行、防微杜渐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我们就一定会少犯错甚至不犯错。

4、孝敬父母力所能及

教学目标:

1、懂得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每个青少年必须具备的公德。

2、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1、 同学们,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你们看过吗?

(视频)

它反映了什么主题?

小结:

大家一定对眼前这个大眼睛男孩感动了,你看他用一双颤巍巍的小手,打来洗脚水,给他的妈妈洗脚,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反映了一则大道理,那就是:

孝敬父母,爱心传递。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就让我们一次为主题,聊一聊如何尽我们的所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板书课题)

2、孝敬父母是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孝心典范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闵子骞就是其中的一位。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

(视频:

芦衣顺母)

看了这则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

我们都会被闵子骞的孝心所感动,这个故事是闵子骞众多孝心故事中的一个。

孝敬父母本是平常事,但他懂得家庭和睦的意义。

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动了父母,这是他对家庭负责任的表现,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评价他说:

“孝哉,闵子骞!

”他也被孔子封为七十二贤之首。

3、闵子骞的行为很好地印证了《增广贤文》的一句名言: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课件出示)这句话就告诉我们:

古往今来,无数的经典所揭示的道理中,孝敬父母是首要的。

4、从古至今,还有很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让我们交流一下吧!

小结:

他们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做人的基本标准。

因为我们的父母、长辈把天底下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去爱他们,去回报他们对我们的爱。

5、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请大家先在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我们来汇报好吗?

大家说的都读很精彩,但这只是停留在说上,实际情况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下面我想考考大家,看看你是不是关心自己的父母。

最简单的问题:

你知道你父母的生日吗?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不要把孝敬父母只挂在嘴边,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比如: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学习,理解父母,不让父母操心,学会分担家务等等。

6、说到分担家务,我想有的同学在生活中也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有时候,我想帮妈妈做点家务,可妈妈说:

“你现在应该以学习为重!

这些家务事,爸爸妈妈会做的。

”大家说,我该怎么办呢?

小结: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给爸爸妈妈说明白,我们做些家务是不会耽误学习的,而且做家务不仅是关心父母的表现,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我们要做的家务事一定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我想,这样的话,你的爸爸妈妈就一定会同意你们的做法了。

7、其实,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哪怕是一件小事,一份工整的作业,一句温馨的话语,都会带给父母无尽的喜悦,尤其是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勇于承担起家庭赋予我们的责任,就是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表现。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行动起来,把对父母的敬意化作无穷的动力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5、换位思考多些宽容

活动过程:

好,同学们,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仍是一个苹果;一种思想和一种思想交流,得到的却是两种思维”。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表达,是一种相互倾诉,更是一种收获不同思维的途径。

那么,怎样在与别人交往时,能够让彼此更加的和谐呢?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课“换位思考,多些宽容”,或许能够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创境导入,揭示主题

1、(教师画面)教师:

那么,首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看这样几幅漫画,同学们仔细的观察一下,看完这后,想一想:

这些漫画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课件1)

▪2、(点击下一页)教师:

同学们,看完了这几组画面,你们感悟到了什么?

有没有自己的理解。

(点击下一页,重复播放)

3、(点击下一页)是啊!

就像同学们所想的,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就像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立场,进而有两者可能完全矛盾的想法,于是许多摩擦、误会就会出现

4、(教师画面)教师:

那么,当像这样的一些矛盾或者误会出现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和解决呢?

有没有一种方法或者处事的准则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呢?

肯定地说,有!

而且在年前,古代的圣贤智者就已经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处理这类问题的准则和道德标准,这就是出自《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课件出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丰富资料,加深理解

1、对于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

这句话距今已经年了,对于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解字说诗”中是如何来解析这句话的。

(播放视频)

2、通过刚才的解析,相信同学们一定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有了自己的理解。

(点击下一页)那么,这句话到底告诉了我们在与人相处,尤其是出现矛盾时,应该怎么做呢?

3、对,就像同学们所说的。

这句话其实就告诉了我们与人交往、处理矛盾时需要把握的一个处事原则和道德规范,那就是——(点击下一页)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

三、故事链接,进一步感知——观点:

换位思考和谐共赢

1、(教师画面)教师:

那么,有的同学说了,我换位思考,尤其是我们两人之间出现矛盾时,是不是就意味着我总要吃亏呢?

这里,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个小故事,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

(课件,先有一张大禹治水的封面)播放动画《大禹治水》

2、好,同学们,这就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大禹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终于消除了水患。

历史的长河奔流到战国时期,此时也出现了一位在治水方面特别有本领的人。

(点击下一页)此人名叫白圭。

这个人和大于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播放动画《以邻为壑》

3、(点击下一页)教师:

好,同学们,看完这两个故事,结合之前的问题,对于换位思考给我们和别人到底能带来什么,有没有自己的理解?

3、对,就像同学们所说的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点击下一页)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

难免是要害人害己的。

大禹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

人们最为钦佩和赞赏的就是他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

(点击下一页)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遇事换位思考,不是表面看来的一味吃亏,而是因为固执的只考虑自己,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就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最终可能导致不可调和的矛盾。

四、角色互换,多些宽容

1、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位智者曾经对一位少年说过的对人生具有很重要指导意义的四句话。

这四句话分别是:

(课件)

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别人当成自己

把别人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自己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在把自己当成别人的同时也要把别人当成自己。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换位思考。

第三、第四句话说的是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人的习惯、爱好、想法等,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身上。

2、所以,(课件)当我们在生活中、在与父母的相处、和朋友的沟通以及跟老师的交流里每每烦恼之时,我们不免想一想,此时,他们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3、那么,下面这个故事中,这位妈妈的做法,也许会给同学们带来一点启示和思考。

(课件)

一个8岁的女孩问妈妈:

“为什么你在屋里走动的时候总像怕踩着地雷似的?

”妈妈笑着说:

“咱们家楼下是张爷爷家,走路声音大了,爷爷奶奶受不了。

”女孩撅着小嘴说:

“为什么咱家楼上那家不这样想?

他们总是把声音弄得很响。

”妈妈说:

“楼上有一个3岁的小弟弟,他要长大,蹦呀跳呀,需要运动。

”女孩的嘴撅得更高了:

“那委屈的就该是咱们家了?

”妈妈认真地说:

“能为别人着想,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4、这个故事很普通,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插入课件)比如说、、、、、此时,可能同学们无法真正的体验、理解到他们内心中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所以,我们说(课件)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就像故事中的小女孩,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的。

因此,对身边的人,我们不仅要进行换位思考,还要以一颗豁达、友好的心去了解,宽容他人。

五、走进生活,学会宽容

1、这是我们与别人友好相处的最重要的原则。

(点击下一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宽容别人、体谅别人呢?

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段公益广告:

(课件)

2、视频中这样一句话说得特别好:

(点击下一页)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点击下一页)如果我们都能有这样一种心态,遇事站在别人的角度多考虑考虑,不紧抓别人的错误不放、不斤斤计较,心灵就会放宽。

3、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具备这样的美德。

(课件)

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周总理和蔼地说:

“这个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4、读完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对于和蔼可亲的周总理又多了一份深刻的印象。

(点击下一页)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只有这样,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才能严格的要求自己,友好地与别人相处!

小到家庭、班级,大到社会、国家,才能更加的温馨、和谐。

5、我们欣喜地看到,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宽容在与人交往、处理矛盾上越来越重视。

(视频:

新闻调查)

六、回归生活,讨论辨析

1、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体验到了在生活中,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学会宽容待人。

(点击下一页)当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发现,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是美好的;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他们是可爱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我们就会心情舒畅,拥有快乐,拥有朋友!

2、那么,带着这种体验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事例,(点击下一页)想一想,假如是你,你应该怎么做?

我新买了一本杂志,一下课,我就拿出来高兴地翻阅起来。

不巧,同桌起身时不小心把墨水瓶碰翻了,墨水洒到了杂志上,把一本精美的杂志染得脏兮兮的,没法再看了。

同桌也不向我道歉,我该怎么办呢?

3、真高兴同学们能够根据本节课所学,(点击下一页)在这个事例中选择换位思考,站在同桌的角度感受到,他是无意中碰翻的,此时他心里一定也很难过。

主动的劝慰同桌不必过分的自责,能够以宽容之心原谅对方的无意之举。

相信,经过这件事之后,你们同桌两个,感情一定会更加融洽。

4、宽容在像这样的情况下,成为了加深人们感情的纽带。

(点击下一页)那是不是,不管对什么人,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以宽容之心来解决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事例,(点击下一页)读完后,与同学交流一下:

小强吃饭很挑食,每当菜不合胃口时,就把筷子一摔,把碗一推,脾气大发:

“这么难吃,不吃了!

”当妈妈要批评他时,奶奶总是说:

“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不会了!

①你对小强挑食并大发脾气有何想法?

②奶奶阻止妈妈批评小强的做法可取吗?

为什么?

5、通过刚才的交流,(点击下一页)同学们认识到了讲宽容应该有一个边界,有一个底线:

那就是不违背是非的原则,宽容不是姑息别人的错误,不是一味的迎合别人,而是分清是非,还要把握宽容的限度。

6、就像一首诗歌中所写到的:

(配乐,一句一句的出现)

不懂宽容

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过分宽容

反而会失去自尊

学会宽容

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

给别人一次宽容

等于给自己增添了一份美德

但对自己的错误不能宽容

否则,就会走向堕落

宽容别人是一剂良药

它能解脱自己

也能解脱别人

宽容能够使人感到海阔天空

宽容是人生的一种修养

宽容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七、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换位思考,多些宽容”的道理,在生活中,在与人际交往时,就要善解人意,对人平等、尊重、友善;同时,我们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只有宽容待人,才能接纳和理解他人,也才能被别人理解和接纳。

所以,下课后,请同学们和身边的家人、周围的同学一起搜集一些宽容待人的格言,(点击下一页)把它当作自己与人交往的座右铭,让大家彼此增加了解,增进理解,少点误解,多点谅解,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爱心。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点击下一页)

最后出示:

你的宽容与微笑,让我记住了你的身影!

6.说话算数言行统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辨析不诚信的危害;把握诚信的基本含义,认识诚信是一种受人尊敬的美德,也是一个人成长、成人、成才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2.能力目标:

(1)将认知与实际生活结合,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同时能够灵活处理问题。

(2)通过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故事等,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表述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诚信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2)增强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以守信为荣,以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历史人物故事辨析把握诚信的含义与如何做到诚信的几个层次,懂得“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国无信则衰。

2.在教学中不能如何践行“诚实守信”简单化,而应力求避免空洞,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让诚信道理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准则,并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处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有诚信故事、新闻视频在内的课件,师生共同搜集与诚信相关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说话算数言行统一》。

这个课题,我们可以用两个特别有力量和内涵的汉字来表述,那就是“诚信”。

(课件)

2.诚信解读:

是一种受人尊敬的美德,也是同学们成长、成人、成才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课件)诚,指诚实,不说谎。

信,指讲信用,说到做到。

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

由此可见,“诚”和“信”,在古代,表示的大体是同一个意思。

(二)经典导读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一项基本的传统道德准则。

在国学经典《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

(课件)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注释:

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kè)守信用。

小结:

这句话,说出了交朋友、也是做人的重要原则,那就是要守信用、重承诺。

不能够说话不算话。

(三)辨析明理——诚信的重要性

1.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诚信有那么重要吗?

大家小时候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一则小故事就让我们知道:

假如没有诚信,有时候是会让我们付出生命这样惨重的代价,一个健全的人格假如没有诚信的保证,那么他的人生必定是惨败的,是不成功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两位真实的人物,他们的经历经常被人们拿来证明诚信的重要性。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看看丢掉诚信的人,会有怎样的后果。

拥有诚信,又会给人生带来怎样的收获。

2.讲述故事两则(课件配图)

3.通过故事中人物结局分析“诚信”的重要性

人物

故事

结局

结论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是公元前8世纪周朝的最后一个君王。

他昏庸无道,为了逗宠妃褒姒一笑,点燃了传报战争消息的烽火台,各地的诸侯看到烽火,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

褒姒看到诸侯们被戏耍后一脸的狼狈相,哈哈大笑。

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当真正的敌人入侵时,他再点烽火,也无人前来救援。

周幽王被乱箭射死,西周灭亡。

周幽王被乱箭射死,西周灭亡。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被金钱诱惑,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灾祸。

危难之时得到朋友的帮助,大难不死。

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小结:

同学们,我们来对比一下,周幽王因为失信于人,失去了天下,丢掉了性命,成为了昏君的代名词。

季布因为重诺言,守信用,赢得了很多朋友的帮助,美名流传至今。

你愿意成为哪一种人呢?

我想,同学们心中都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那就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说话算数,言行统一。

(四)故事平台——诚信的几个层次

1.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呢?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个小故事的动画片。

我们看看故事的主人公是怎样做的吧。

人物简介:

曾子,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

“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引人深思。

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人,是吴国国君的小儿子。

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

他博学多才,品行高尚,“季札挂剑”的故事流传至今。

(课件播视频)

(五)心灵驿站

同学们,看了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来交流一下。

老师认为,“曾子杀猪”的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

曾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第二则故事中,季札做到了诚信的最高境界。

那就是,在心里许下的诺言,也要竭尽全力做到。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诚信的两个层次。

也是诚信的两种行为准则。

(课件)言行统一,说道做到

诚信

心许之愿,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