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3561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8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x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

  导读:

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

的支持!

 2、【答案要点】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具有:

课程构成内容的模块化和主体性;课程内容构成的多元化和层次性;课程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

 3、【答案要点】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有:

(1)凸显模块教学特色,展现课程内容的变化;

(2)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核心化学知识的教学;(3)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整合教学;

 (4)为学生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5)相同教学内容主题在不同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水平要求。

五、教学设计题

 【答案要点】要求按模式的结构设计。

98

 参考案例:

提出问题:

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都是

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

 猜想与假设:

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

而氯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

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瑞弱为:

 实验验证:

(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

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

?

Fe+S?

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

(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

?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把铁氧化为+3价。

得出结论:

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整合应用:

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

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 ) AFeS B CD

 标准预测试卷(三)专家详解一、单项选择题

 l【答案】A。

解析:

氢原子是例外.

 2【答案】A。

解析:

解题时要分清强弱电解质、物质的

量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由n=cV知,只知浓度不知体积,无法判断物质的量的多少。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电解质溶液,

强电解质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远大于弱电解质所含离

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故盐酸与镁反应时反应速率大。

 3.【答案】A。

解析:

由两极反应可看出,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该装置可为原电池如铁、石墨电极放到.溶液中。

该装置也可为电解池,铁电极为阳极.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4【答案】C。

解析:

c项中,—OH邻位上的氢原子刚好被溴取代。

A项,苏丹红一号的摩尔质量为

248g/mol;B项,苏丹红一号是有机物,不易溶于水:

D项明显错误.

 5.【答案】D。

解析:

金刚石不是碳的稳定单质.

 6【答案】B。

解析:

如果同时改变两个变量,不能确定是哪一个变量影响的,A错误;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C错瀑;用酸性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应该用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判断.D错误。

 7.【答案】B。

解析:

电解质不完全包括在离子化合物里面.8【答案】A。

解析:

根据溶度积判定银离子浓度最大。

 9【答案】C。

解析:

防止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是符合题目宗旨的.

 17

 10【答案】B。

解析:

的4种振动中.有2种是偶极矩改变的振动。

11【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lOmL的溶液中关系为Y>X,所以A.C.D错,如果。

a=lO,则说明X为强碱,所以lO12【答案】B。

解析:

化学复习课主要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

 13【答案】D。

解析: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即,科学、技术、社会。

14【答案】B。

解析:

化学实验是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最丰富的情景素材.15【答案】A。

解析:

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16【答案】A。

解析:

从表现性评价任务在表现中所受限制的程度上可分为限制性的表现任务和扩展性的表现任

务.

 17【答案】C。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D。

解析:

学生化学成绩考核的方式育法有经常性的考查、阶段陛的平时测验考查和总结性的定期考

试.二、简答题

  1.作业题目: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

分子是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你相信吗?

如果相信,请说明理由;如果不相信,也说明理由.

(2)看“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图,用微粒

的观点解释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

你对你的

解释满意吗?

 2作业设计的功能:

导向功能、刚效功能、激励功能、发展功能、评价功能。

作业设计的原则:

目的性、分类设计、阶梯型递进.三、诊断题

 1错误分析:

解题过程中容易忽略离子反应是在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以后进行的,用关系式求出、的物质的量误认为就是原溶液中和物质的量,造成错选A。

2【答案】D。

解析如下:

 对于混合溶液,首先分析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再分别求出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利用电荷守恒法求解。

离子反应有:

 由题意可知.aL混合液分成两等份:

其中一份有:

,另一份有:

bmol bmol cmol cmol

 ,

 则aL混合液中,有,有,在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

,得 四.案例分析题

 l【答案要点】

(1)表述中的行为动词“查阅”、“讨论”、“制作”对教师实施教学提出了操作性建议,对教学过程的没计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表述中的行为动词“查阅”、“讨论”、

“制作”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其价值取向指向了“自主、

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也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维

度的课程目标。

2.【答案要点】高中化学课程选修模块的名称: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3【答案要点】感受、经历、尝试、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认同、体会、讥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

增强等等。

五.教学设计题1.【答案要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8

 能够从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三个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认识;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并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相关转化。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术语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学习列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有一定的认识;对理论知识的解释功能有一定的认识。

2.【答案要点】教学主题:

(1)氧化还原反应:

从得失氧、

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

(2)交流与反思。

 3【答案要点】反思作业设计:

 (l)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钠的化学性质。

(2)说说你对知识的暂时性的理解,举出在你的学习经历中遇到过的知识的暂时性的例子。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1.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3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185 ()。

关于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元素 B.原子核内有185个质子C.原子核内有185个中子D.是铪-180()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2.用惰性

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增大的是( )。

A.Hcl B.3.浓度均为0.1A.C.

  C. D.

 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

  B. D.

 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5.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 )。

①常湿下NaF溶液的pH大于7;②用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③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常温下O.lmol/L的HF溶液的pH为2.3

⑤HF能与Na2C03溶液反应,产生C02气体 ⑥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 ⑦Imol/L

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①②⑦ B.①④ c.③④⑥ D.①②③④6.下列化合物中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丙烷 B.丙醇C丙醛 D丙酮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用煤气灯加热,分解产物类型不同的一组是()。

 19

 8.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

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

 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1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1B.2:

1C.3:

1D.1:

3

 9为了使变暗的古代油画恢复原来的白色,则需要()。

A用

 气体漂白B.用稀

 擦洗C.使用

 漂白D使用氯水擦洗

 10下列气体可用PdCl2溶液检出的是()。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环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峰大约出现于处 B.物理干扰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干扰

 C.紫外光谱中若在220—280nm范围内无吸收,则该化合物必然不含醛基D液一固分配色谱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12教师素质的核心是()。

 A.职业品质 B.教育观念 C.知识结构D.能力结构

 13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种方法是( )。

 A.讲述法B.讲解法C.讲演法D.谈话法

14科学探究的核心是( )。

 A.科学问题 B.科学解释 C科学证据 D.科学假设15.化学教材不包括( )。

 A.化学教科书 B.电子教材 C学生探究活动指南

D音像教材

 16.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

 A接受式学习 B.探索学习 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

 17.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耍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 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c答卷费时.速度慢 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18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

A.就是教学的重点 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 19.“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澡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

A自主学习 B.“填鸭式”教学 C.启发式教学 D.研究性教学 20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

 A化学实验科学化 B.化学实验清洁化 C化学实

验微型化 D.化学实验简便化二、简答题

 1、实验导人是化学课堂导人的基本类型。

请以“钠的氧化物Na,0,”内容为例,设计一个实验导入过程.

 2简要介绍化学课堂导人的功能。

 20

 三、诊断题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实验室里需用480mLO.l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

 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T.溶液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A或B。

 由于要配置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因此需要溶质的质量为:

(1)若溶质为硫酸 铜.则0.48x160x0.1=7.68g,因此选择A选项;

(2)若溶质为因此选择B选项。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 ,解题思路是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四、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

“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

结构主义学习认为:

获得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生成(或建构)过程;结构主义教学论认为:

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原有的认知结构,新概念进入头脑之后,要同原有认知结构的相关点发生联系,经过同化、顺应、转变、建构等过程,形成新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心理结构加以了解后进行教学。

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

建立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

学生的知识点时一个个地建立起来的,而第二个知识点是在第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建立的。

  (摘自 周长杰 结构主叉教学理论与化学教学,教育

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

(2)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举一个中学化学中课程改革中采用上述理念的实例.

 2、按照结构主义理论,化学教学过程的实施可以分为哪几个环节。

 3、谈谈结构主义教学理沧指导下的教学特点。

 五、教学设计题

请对以下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所必须的基本分析,具体包括:

(1)相关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3)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分析:

 21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

(一)

 1

 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产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汽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C.纳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7.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是环保型燃料——

丙烷(),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和35%

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A.奥运会火炬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B.

丙烷的沸点比正丁烷高

 C.丙烷、空气及铂片可组成燃料电池,在丙烷附近的铂极为电池的正极 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8.关于二氧化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由二氧化硅分子组成的,熔点高,硬度大

B.二氧化硅用于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 C.用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可制得硅酸

 D.二氧化硅晶体——水晶可用于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等

 9.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

nm。

A.450 B.225 C.900 D.375

 10.正丁基碘化镁与水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的是( )。

A.正丁醇 B.正丁烷 C.二正丁基镁 D.正丁基氢氧化镁11.下列化合物中不具顺反异构的是()。

 12.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 ) 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

 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

进行规划

 D.实践队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13.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

A.各自孤立地设计 B.先孤立设计,在整合 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

D.突出“任务”、整合设计

 14.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 ) 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

 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 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

 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 15.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6.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的是()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学习兴趣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17.根据学生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

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2

 A.趣味性、探究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D.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方法

18.化学学习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是()。

 A.以实验为基础B.在分子和超分子的微观层次上研究物质C.化学知识再生产过程D.由简到繁、不断深化、螺旋式上什19.化学课程目标的陈述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是(

)A.主体 B.行为 C.条件 D.程度

 20.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

 A.纸笔诊断性测验评价 B.纸笔总结性测验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二、简答题

 1.以“金属活动顺序表”为例,设计一个课堂教学问题。

 2.请说明化学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三、诊断题

 下列变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不少学生会出现错选。

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 ,解题思路为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四、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满足于传授知识,无暇也不想做研究,导致在教学日益模式化的同时, 自己也沦为教书匠。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其角

色,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与“学者型”教

 3

 师转变。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

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化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2.化学研究过程由哪些阶段和环节构成?

 3.谈谈化学教学研究的意义。

 五、教学设计题

 请阅读下列教材内容,回答规定问题: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主要讨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这两个根本问题,这是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

当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应用于实际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思考交流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

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

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

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炸药爆炸 金属锈蚀 食物腐败 离子反应塑料老化 溶洞形成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定性的比较,通常要确定一个参照物。

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进行定量的描述或比较,这就要使用同一定义或标准下的数据。

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得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

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

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2-5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ml-3ml约5%的H2O2

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3溶液。

待试管中均有适

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

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

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现象4

 结论

 热水中常温冷水中 实验2-6

 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FeCl3溶液。

对比观察现象。

 加入MnO2加入FeCl3不加其他试剂现象结论从实验2-5我们观察到,升高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减小。

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规律性。

因此,通常可以采用调控温度的办法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从实验2-6我们观察到,MnO2、FeCl3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催化剂在化工产中应用十分普遍,新的催化剂的问世,常常意味着化工生产工艺的一次革新和进步。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并不只是温度和催化剂。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生活里和化学实验中采取

的很多措施都是用调控反应速率的。

思考与交流

 1.为什么要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如电冰箱)?

2.实验时,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

匀后再进行反应。

原因是什么?

3.人们常把固体试剂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化学实验,原因是什么?

 4.实验室常用约30%左右的硫酸溶液(约3.7mol/L)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气泡变得稀少了(锌粒还有剩余),如果添加一些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到反应容器中,气泡又会重新增多起来。

原因是什么?

 从上面的实验和事例可以看出,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请写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请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

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

下列关于“土卫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土卫六上存

在有机分子B.地表温度极高

 C.地貌形成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D.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系统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5

 热水中常温冷水中 实验2-6

 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FeCl3溶液。

对比观察现象。

 加入MnO2加入FeCl3不加其他试剂现象结论从实验2-5我们观察到,升高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减小。

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规律性。

因此,通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