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正经证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691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长沙正经证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正经证汇.docx

《长沙正经证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正经证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沙正经证汇.docx

长沙正经证汇

长沙正经证汇——田中荣信撰

目  次

《长沙正经证汇》提要    2

《长沙正经证汇》序    2

《长沙正经证汇》序    2

《长沙证汇》序    3

凡  例    3

长沙正经证汇    3

呕吐门(附:

唾诞沐、噫哕)    4

大便不通门(附:

硬难)    6

小便不利门(附:

难自利自调)    7

上冲门(附:

上气气逆)    8

腹痛门(附:

满胀、少腹满痛)    9

结胸门(附:

胸痹)    11

心下痞硬门(附:

痞、心中痞、坚满)    11

胸胁苦满门(附:

痛)    12

心下悸门(附:

脐下悸)    13

恶寒门(附:

恶风、往来寒热、振寒)    14

厥冷门(附:

厥逆)    15

烦门    16

汗出门(附:

黄汗、盗汗)    18

身疼痛门(附:

骨节痛)    19

头痛门    20

颈项强门    21

渴门(附:

干舌燥)    21

头眩门(附:

冒眩)    22

里急门(附:

拘挛痛)    23

喘门(附:

咳嗽)    23

诸黄门    24

下利门(附:

便脓血)    25

水肿门(附:

身重)    26

短气门    27

咽痛门(附:

咽喉不利)    27

血证门(附:

经水不调)    28

不仁门    28

心中懊侬门    29

身瞤门    29

不得眠门(附:

卧起不安)    29

谵语门    30

发狂门    30

痈脓门(附:

肺痿)    31

蛔虫门    31

阴疾门    31

留饮门    31

宿食门    32

杂门    32

长沙正经证汇诸方    32

跋    54

《长沙正经证汇》后序    54

 

《长沙正经证汇》提要

    治国医学者,莫不宗张长沙为医中之圣,而《伤寒》、《金匮》两书,亦为必读之经,故注疏是两书者,奚啻百数十辈,要皆为读者谋便利计焉。

然吾人尝主张须用科学法整理古医书,俾一览了然,无望洋生叹之感。

是书为东洋传本,将长沙书中各证,因类而汇之,某证用某方,一考即得。

若有能仿其式而编各书,则研究古医书,自易入手也。

本社裘君将藏本付刊者,抱此希望焉。

        《长沙正经证汇》序

夫物之为物也,有本乎天者也,有成乎人者也。

本乎天者,为性能之用;而成乎人者,致性外之用也。

水虽清冷,火蒸则为热;金虽坚刚,铸泻则如泥,是合和之妙用,而人功之所以并于天地也。

盖医之于药,制之于方,则人巧既加,而功用自异。

虽知其一药之能,不审方法之道,得其功也难矣。

世之庸医,曾不留意于兹,预写病证,漫投药剂,其验不见,则为方之咎,屡移其治。

譬于射者,射而不中,反修于招也,何功之有哉。

夫欲为良医者,不可不先达方法之道,熟视病证之变。

凡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

同不同,异不异,皆证之相似也。

故玉人患石之似玉,相剑者患剑之似刀。

相似之物,愚者之所大惑,而智者之所加虑也。

顷者播之田愿仲作一册子,名曰《长沙证汇》。

盖此著也,集长沙论中其病状之相似者,建门分类,各载其主方,欲使无疑惑之患。

是田氏之所笃于医,而猷之所以好其志也。

书以题此卷首。

    宽政二年庚戌之春平安吉益猷修夫題

     《长沙正经证汇》序

    夫仲景氏方论,悉古之遗训,而对证奏效焉;后之业医者,亦莫不讲焉。

然其文髙古,往往意在文外,得其旨趣最难矣;且杂之以阴阳、传经、脉说,或曰补,曰能,曰寒热,相协成说,是皆古疾医所不论,大失经义矣。

遂使后人不知古之方,方各有妙。

而存者二千有余年矣,举世莫能觉悟焉。

方今国运隆盛,医亦益造其道,然多拘因名而随证案方者,特钞矣;间有知之者,亦不察依证之浅深、缓急,而方亦异焉。

余深以为忧,于是就仲景氏书,辑其方、证相对者,分门聚类,始能为编,藏之家久矣。

近滨天佑、奥元纯二生,请梓以公之世,使一时医者:

知治术妙用,唯在证、方相的当,而无复论也已。

余深好其志,再加厘正以授之,虽未能尽得方意,庶几乎免舍本求末之讥云尔。

    日本宽政庚戌春三月田中荣信撰

       《长沙证汇》序

    方法,医本也,古今无有异议焉。

但唐宋以还,名家方论、方汇,陆续郑重,奚翅千百云也乎。

从乎由汉以前,周秦疾医之道,史传不载,廑廑乎其方甚深,后世安得广施之人邪,才有仲景氏遗论《伤寒》、《金匮》二书而见之而已。

今阅此册,则分证立病门,参照彼二书录各方于其下,错综铨次,深造其理,因命曰《长沙证汇》。

诚前人所以悉后,今人所以识古,乃本立道生,是作者微旨也。

作者,则播州晕浦老医田中愿仲矣。

予素不解方伎,然唯審此人有好古之名,而奖就四方之士,敢附一辞云。

    寬政三年辛亥十月谷旦浪华后学播州奥田元继识

    

 

凡  例

    一、此编摭长沙氏正经,隐括诸章,去烦归简,欲易见也。

如其《伤寒论》辨别,有逢原撰,不赘于此。

    一、世有《伤寒类证》者,其书本阴阳、六经,主脉状,其杜撰、谬妄不可胜计,且与仲景氏之意大有迳庭也,不必取。

    一、编中有证同方异者,盖依有病毒之浅深、缓急也。

又,不立“发热门”者,热之于病十八九,仲景氏依热之大小、有无耳,别无可处之方,无可加减之药;病愈热从之。

    一、此编,《伤寒》、《金匮》中或有证无方、或有方无证者,其他可疑者,皆不载之。

以俟识者耳。

    男田中荣恒谨识

    

    长沙正经证汇

    

    播磨田中荣信愿仲编选

    南部村尾茂乔维选

    越后奥田邦佑宪佑庵

    播磨菅原成美专辅同校

    播磨河野敬明淳治

    绍兴吉生裘庆元刊行

    

    

    呕吐门(附:

唾诞沐、噫哕)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同方。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

食谷欲呕者,吴茱萸汤。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同方。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人参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

太阳中风,汗自出,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

产后中风,续得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者,同方。

    右十二法,呕吐不得食或发热证。

        呕,心下痞硬者,大半夏汤。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下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甘草泻心汤。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十枣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大柴胡汤。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

干呕下利者,黄芩人参汤。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右九法,呕吐、心下痞硬、下利证。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四逆饧。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同方。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同方。

少阴病,饮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同方。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或干呕,或咽痛,通脉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

    右七法,呕吐、下利、厥逆证。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者,附子粳米汤。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

诸黄腹痛而呕者,小柴胡汤。

    右三法,腹痛呕吐证。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散。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猪苓散。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汤。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曰水逆,五苓散。

    右六法,呕吐、渴证。

        伤寒六七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胎者,同方。

本(按:

“本”字《玉函》无)太阳病,不解,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同方。

产妇云云,大便坚,呕不能食者,同方。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哺所发潮热,巳而微利,柴胡加芒硝汤。

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

    右六法,胸胁苦痛、呕证。

       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或呕者,真武汤。

温疟者,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者,白虎加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疼烦,微呕,心下支结者,柴胡加桂枝汤。

    右三法,支节疼痛、呕证。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

伤寒云云,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甘草干姜汤。

    右二法,吐逆证。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

妇人吐涎沫,小青龙汤。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者,同方。

干呕吐逆,吐涎沫者,半夏干姜散。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者,皂荚丸。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

时复冒者,苓桂五味甘草汤。

反更咳,胸满者,苓甘五味姜辛汤。

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苓甘姜味辛夏汤。

假令瘦人脐下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沫,心痛发作有时,甘草粉蜜汤。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理中丸。

    右九法,干呕、咳吐涎沫证。

        肺痿,吐涎沫者,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者,生姜甘草汤。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干姜汤。

咳而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

同证,桔梗白散。

    右五法,肺痿、肺痈、吐涎沫、浊唾证。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

胸满,心下坚,咽中怗怗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者,半夏厚朴汤。

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茯苓饮。

鲙食之在心胸间不化,吐复不出,速下除之,橘皮大黄朴硝汤。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生姜半夏汤。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者,调胃承气汤。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同方。

    右七法,病有心胸中欲呕吐不出证。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按:

“干”字下脱“呕”字)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

    右二法,心下痞硬、嗳证。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哕者,小半夏汤。

大便不通,哕,数谵语者,小承气汤。

    右四法,哕逆证。

        大便不通门(附:

硬难)

    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者,走马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大承气汤。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同方。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可攻里,大承气汤。

发热恶寒,若腹大满不通者,小承气汤。

    右四法,大便不通腹胀满证。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也,同方。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同方。

产后七八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按:

“里”字衍)证,大便难,身微热者,同方。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同方。

得病二三日云云,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同方。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与之。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

大便不通,哕,数谵语者,同方。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同方。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同方。

    右十二法,不大便、谵语、有燥屎证。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太阳病云云,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五苓散。

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

    右五法,不大便硬难证。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小柴胡汤。

产妇云云,大便坚,呕不能食者,同方。

    右二法,不大便、呕证。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抵当汤。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不大便者,有瘀血,同方。

    右二法,大便硬有瘀血证。

        小便不利门(附:

难自利自调)

    小便不利者,茯苓戎盐汤。

小便不利者,蒲灰散。

小便不利者,滑石白鱼散。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大承气汤。

少阴病,二三曰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

虚劳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丸。

    右七法,小便不利或腹痛证。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桂枝甘草附子汤。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者,葵子茯苓散。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真武汤。

    右四法,小便不利、有水气证。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大黄硝石汤。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越婢加术汤。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桂枝加黄芪汤。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同方。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

男子黄,小便自利,小建中汤。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

    右八法,小便不利或自利、黄疽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小柴胡汤。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柴胡桂姜汤。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右三法,胸胁苦满、小便不利证。

        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

痞不解,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苳散。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者,栝蒌麦丸。

    右四法,小便不利、渴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

咳逆倚息不得卧云云,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然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苓桂五味甘草汤。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者,归母苦参丸。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

    右四法,小便难证。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大猪胆汁方若及土瓜根方。

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苓姜术甘汤。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当汤。

    右四法,小便自利证。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小承气汤。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云云,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者,甘草干姜汤。

    右三法,小便数证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八味丸。

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但利小便则愈,同方。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桂枝加黄芪汤。

    右四法,当利小便证。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桂枝汤。

肠痈者,小腹肿,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大黄牡丹汤。

    右四法,小便自可证。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四逆汤。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淸谷,同方。

伤寒有热,不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抵当丸。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八味丸。

    右四法,小便复利证。

        上冲门(附:

上气气逆)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此方,桂枝汤。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桂枝加桂汤。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厥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苓桂术甘汤。

咳逆云云,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然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苓桂五味甘草汤。

治其气冲,若面热如醉状,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苓甘姜味辛夏仁黄汤。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满,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大建中汤。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葛根汤。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瓜蒂散。

    右七法,上冲心胸证。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者,麦门冬汤。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者,皂荚丸。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越婢加半夏汤。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汤。

心下痞,诸逆,心悬痛者,桂枝枳实生姜汤。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者,人参汤。

同证,枳实薤白桂枝汤。

    右八法,上气气逆证。

        腹痛门(附:

满胀、少腹满痛)

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剌,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三物备急圆。

心腹卒中痛者,柴胡桂枝汤。

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走马汤。

    右三法,心腹卒痛证。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者,附子粳米汤。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满,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腹中痛者,小柴胡汤。

诸黄,腹痛而呕者,同方。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

    右五法,腹中痛呕吐证。

        妇人怀妊,腹中(疒丂)痛,当归芍药散。

妇人腹中诸疾痛者,同方。

妇人有漏下,或妊娠下血,若腹中痛者,芎归胶艾汤。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

产后腹痛,以枳实芍药散;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下瘀血汤。

    右五法,妇人腹中痛证。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乌头桂枝汤。

腹痛云云,寒疝,远脐苦痛,发则自汗出,手足厥冷,大乌头煎。

寒疝,腹中绞痛,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乌头汤。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

产后腹中(疒丂)痛,并治寒疝,同方。

    右五法,寒疝腹中痛证。

       伤寒,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

妇人腹中痛,同方。

治妇人产后,虚赢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急,痛引腰背,不能食饮,当归建中汤。

    右四法,腹中里急痛证。

        少阴病,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真武汤。

少阴病,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

    右二法,腹痛、小便不利证。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大承气汤。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同方。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同方。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桂枝加芍药汤。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小柴胡汤。

    右七法,腹满痛证。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同方。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同方;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同方。

发汗后,腹胀满者,朴姜甘半参汤。

腹满,口舌干燥,此膈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白虎汤。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里,乃攻其表:

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心中懊侬,舌上胎者,栀子豉汤。

    右十二法,腹胀满或不大便证。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大黄硝石汤。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哕者,小半夏汤。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膀胱急,小腹满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者,硝矾散。

    右四法,腹满黄疸证。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但少腹急结者,桃核承气汤。

虚劳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丸。

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者,同方。

夫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

    右四法,小腹拘急证。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抵当丸。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当汤。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同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