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866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docx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

时间

内容

参加人员

责任人

10.16

期中复习

全组教师

龙竹芬

期中复习提纲

小数与复名数

知识点:

概念部分

例题:

1、叫做名数,叫做单名数,叫做复名数。

2、1平方千米=________公顷1公顷=________平方米

3、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________它们的进率;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________它们的进率。

知识点:

把用小数表示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把用小数表示的名数,改写成复名数。

例题:

0.2米=_____厘米0.05千克=_____克6.07平方分米=_____平方厘米

0.67平方千米=_____公顷54千克=_____吨23公顷=_____平方千米

2.4米=_____米_____厘米3.05吨=_____吨_____千克6.034吨=____吨____千克

知识点:

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把用整数表示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

例题:

3吨50千克=_____吨78千米30米=_____千米6吨5千克=_____吨

2米9厘米=_____米6485米=_____千米_____米4元1角5分=_____元

知识点:

小数与复名数的综合应用

例题:

1、在○里填上>、<或=

1.8平方米○18平方分米364厘米○4.2米57000平方米○57公顷

7.03千克○7千克3克3.02吨○3吨20千克0.66千克○66克

2、一种矿石,每10吨铁矿石可以炼铁6.05吨,照这样计算,1000吨这样的铁矿石可以炼铁_____吨。

3、890米>0.□7千米,□里填上适当的数字是_____。

4、两个数的差是123.6,如果被减数减少3,减数增加6,那么这时的差是_____。

小数加法与减法

知识点:

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题:

1、进行小数的加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是为了把_____。

2、一个三位小数加上一个两位小数,和是_____位小数,差是_____位小数。

3、8.4+3.5=_____13.87-3.84=_____8.6-3.75=_____4.78+2.3=_____

6-5.08=_____1-0.09=_____9.07-8.6=_____9.52+4.3+6.78=_____

4、星河化工厂上半年节约用煤2.34吨,下半月节约用煤1.78吨。

这个月全月节约用煤_____吨。

5、一台拖拉机上午耕地3.96公顷,下午比上午少耕地0.87公顷。

这台拖拉机全天一共耕地_____公顷。

6、一根3.5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入泥的部分是0.4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0.8米,池水深_____米。

7、小虎在计算1.39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将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

正确的和是_____。

8、张叔叔在书店买了两本书。

一本28.5元,另一本14.4元。

他付出50元,应找回____元。

知识点: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6.06+3.6+1.983.25+1.79-0.59+1.75

7.5+4.9-6.523.4-0.8-13.4-7.2

4.68-(1.68-0.32)2.73-(0.39+1.61)

小数乘法

知识点:

积的变化规律

例题:

1、两个数的积是2.35,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是_____。

2、两个数的积是2.35,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是_____。

知识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例题:

1、根据456×37=16872,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4.56×37=4.56×3.7=0.456×3.7=45.6×0.037=

2、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三位小数,积是__位小数,3.57×0.08的积是__位小数。

3、4.7×0.23=0.36×0.24=1.9×2.08=

知识点:

积和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例题:

不计算,在○里填上>、<。

1.4×2.8○2.80.63×0.9○0.630.85×1.3○0.85

知识点:

求积的近似值

例题:

张丽到布店买布,花布每米3.6米。

张丽买了1.85米的花布,她应付_____元。

知识点:

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例题:

0.25×0.73×40.32×4030.25×36

3.12+3.12×9928.6×101-28.60.85×199

知识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例题:

58.89÷1396÷150.465÷1516.32÷51

知识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例题: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3.72÷2.4=()÷24

0.672÷0.28=()÷28

2、计算。

4.83÷0.70.756÷1.80.196÷0.5671.4÷0.17

知识点:

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例题:

不计算,直接在○里填上>或<。

2.07÷0.9○2.073.75÷1.5○3.75

3.96÷1.1○3.961.14÷0.95○1.14

知识点:

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

例题:

1、五年级一班有42名学生,在一次救灾活动中共捐款384元,全班每人捐款_____。

2、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_____套童装。

3、每个油箱最多可以装油4.5千克,要装60千克的油,需要这样的油桶_____个。

知识点:

循环小数

例题:

1、2.803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保留三位小数是_____。

2、把2.31、2.31、2.312、2.312这四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在0.6666、1.5353……、3.1415926……、3.1604、0.19292、0.32727……中,是有限小数,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

知识点:

简便计算

例题:

4.2÷3.5930÷0.6÷53.9÷(1.3×5)

(7.7+1.54)÷0.74.25÷2.5×9.9+0.177.3÷4+2.7×0.25

知识点;小数乘除综合应用

例题:

1、填写发票。

品名

数量

单位

单价

总价

散装色拉油

千克

7.5元

大米

8.5

千克

17.85元

总计金额

44.1元

2、新风煤矿一号井去年产煤35.1万吨,比二号井去年产煤量的2倍少9.9万吨。

二号井去年产煤多少万吨?

3、服装厂做校服。

原来每套服装用布2.2米,现在每套用布节省0.2。

原来做800套这种服装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4、工程队要铺设一条长4.8千米的地下管道,计划用1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设0.08千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5、西平乡修一条长2.1千米的河堤,前15天平均每天修0.086千米。

余下的要9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6、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

用面积是0.09平方米的方砖需要48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0.4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7、一张发票被撕掉一角,请你算出每张桌子多少元?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

时间

内容

参加人员

责任人

10.30

学习《常规》

全组教师

史永明

本学期数学组要继续发扬勇于争先,乐于学习,敢于开放,善于实践的精神,更好地落实教学常规,推进数学课程实施。

1.备课设计要潜心

 充分发挥备课组的积极作用,坚持“案例式的集体备课”,每个典型课例都要积累教师的反思和教研组的点评,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案例。

加强组内听课和评课,使教学研究“日常化”、集体智慧最大化。

备课组每周一进行一次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根据各备课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安排组织,明确分工,做到有重点、有中心,让备课也成为一项研究活动。

三个层次的备课都要严格遵守备课要求细则,杜绝简单机械照搬。

备课检查采用定时检查与平时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

2.课堂教学要用心

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作为每一天数学课教学的目标追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研究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把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带入课堂,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

3.作业设计要精心 

坚持轻负担、高效率的传统,精心设计练习。

作业设计要坚持两个原则:

一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二要结合教材,既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丰富、拓展,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作业训练还要坚持三个目标:

一要训练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要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三要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兴趣和才能得到一定的培养。

4.学生发展有爱心

 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研究。

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运用追踪法、追因法等进行个案的记录,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促使这群孩子也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

时间

内容

参加人员

责任人

10.26

《找规律》评课

全组教师

史永明

史永明[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排列的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表达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者呈现的场景综合了按规律排列的三种不同的物体。

为了让学生逐步进入探索状态,教者先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些物体的排列顺序,再提出“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一重点研究的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中把握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本质规律。

“试一试”的问题来源于例题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利用例题中掌握的方法自主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练一练”共安排了三道题,前两题帮助学生巩固用除法计算找出答案的方法,第3道题让学生根据派的规律画出指定序号上的图形。

练习十第1题则紧扣生活实际安排练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应用价值。

老师发言:

虞老师

(1)情景引入,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创造美丽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说说场景中物体摆放的规律,并指出正因为这些物品摆放整齐有规律,才会这么赏心悦目,使学生体会数学美,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规律的积极性。

吴小泉

(2)自主探究,优化解题策略。

在探究花盆的摆放规律时,教者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体验,发展了创新意识。

通过充分的交流,展示了多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大家分享了思维的成果。

重点防在对计算策略的理解上,教者借助直观图让学生充分讨论,理解算式中的“2”是怎么来的,算式中的商“7”和余数“1”分别表示什么,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3盆花一组,第15盆花是第8组中的第一盆,因为每组中的2盆花顺序是一样的,所以只要看第一组中的第一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就可以了。

教者还注意引导学生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陆卫英(3)动手操作,提升对计算策略的理解。

“画图形”的练习设计很有创意,首先让学生找出哪一行是小猴画的,然后让学生找出小红画的图形的规律,并利用这个规律画出每行中第32个图形。

最后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小猴画的没有规律,所以无法确定小猴画的这一行中第32个图形是什么。

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提高了学生找规律和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徐淑英(4)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者充分利用传统的十二生肖内容,让学生探究属相中规律,尤其是让学生根据小红的属相来推算老师的属相时,学生争论激烈,有的说往后数4个,使学生在争论中明白了算理,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价值。

孟校长(5)总结规律,拓展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自主总结,自主反思,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者还注意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最后,让学生根据今天是星期几来推算出今年的国庆节(已经过去)是星期几,再推算出新年元旦(即将来临)是星期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并建议学生将探究的结果与同学分享,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

时间

内容

参加人员

责任人

11.6

理论学习

全组教师

陆卫英

一、学习篇目。

《小学青年教师》,2006年第9期。

1、从冰冷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教师应该做什么

2、计算呼唤有价值的情景

二、学习精神。

(一)从冰冷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教师应该做什么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拂莱赖登所说,任何一个其他的教育领域都不详数学教育那样,在无用处的目的与无目的的用处之间有着如此之大的距离。

如何缩小这样的差距,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只美?

1、“选题”敢于接受挑战:

引数学名题进小学数学课堂

2、基于人之天性的教学设计:

高层次好奇心的激发

3、从冰冷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

课堂的组织与控制

(二)计算呼唤有价值的情景

本课是一节“早餐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早餐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是有关简单的小数加减的内容。

着部分计算教学内容,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不容易掌握。

如何结合情景展开教学。

创造一个有价值的情景,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又能突现数学味。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引发探究,学习新知

(1)小数加法

(2)减法

(3)拓展提高

3、课堂小结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

时间

内容

参加人员

责任人

12.4

新课程标准学习

全组教师

虞生梅

 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我们一线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

就数学学科而言,原来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技能性。

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数学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

数学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数学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

数学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数学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

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数学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

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数学人才呢?

这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数学解决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数学的实际水平,更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实践能力。

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

时间

内容

参加人员

责任人

11.6

集体备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

全组教师

虞生梅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一共安排了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例1联系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一列举”的基本方法。

例2引导学生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自主解决问题,突出“一一列举”时要不重复、不遗漏。

例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列举,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练习十一第1、2题配合例1的教学,第3题配合例2的教学,第4题配合例3的教学的,第5~9题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有序思考是“一一列举”的关键。

“一一列举”就是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符合要求的各种情况。

如果列举过程中有重复和遗漏的现象,那么这样的列举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要使列举过程不重复、不遗漏,关键就在于思考的条理性,也就是要进行有序的思考。

因此,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序”的重要性。

例如,教学例1时,可以先让学生用18根小棒围成长方形,并进行交流。

由于此时学生关注的焦点在于怎样用18根小棒围成长方形,而不是用18根小棒能围成多少个长方形,所以交流时呈现出来的围法必然是多样而又杂乱的。

由此,可以进一步启发:

根据大家操作的情况,想一想,当长方形的宽是1米时,长一定是几米?

当长方形的宽是2米时,长是几米?

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

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会主动转移关注的焦点,而且能从中意会到“序”的重要性。

其次,要让学生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思考的序。

这里所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列表和画图。

教学时,一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表格和直观图,让学生在表中填一填,在图中画一画。

二要鼓励学生主动地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例如,教学例2时,在帮助学生弄清“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的含义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先尝试用列表的方法分别表示“只订阅1本”“订阅2本”和“订阅3本”的具体方法,再算出订阅方法的总数。

组织交流后,还可以继续呈现例题中由教材呈现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所能获得的信息,进一步体会列表对于思考过程的促进作用。

2.要让学生在列举过程中,发现一些隐含的规律,逐步提升有序思考的水平。

教学例3时,引导学生从“只住一个3人间想起”:

如果住1个3人间,还剩20人,需要10个2人间;如果住2个3人间,还剩17人,剩下的人不能全部住进2人间;如果住3个3人间,还剩14人,需要7个2人间……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问:

如果住4个3人间,剩下的人能正好住进2人间吗?

想一想,3人间的个数只能是哪些数?

练习十一的第7题,学生填表计算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中的数据,发现:

当面积相等时,长和宽的数值越接近,长方形的周长就越小;反之,长方形的周长就越大。

练习十一的第8题,学生画图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后,还可以让学生再分别说说从小宁家到下图中所标各点的走法种数,以启发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

3.思考题可以分步提出要求,以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

练习十一的最后,教材安排了一道思考题,根据题意,在由9个钉组成的“田”字形钉子板上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一共可以围出32个。

其中,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的直角三角形有16个;底是2厘米、高是1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8个;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的钝角三角形也有8个。

考虑到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教学时可以分步提出要求。

例如,先示范在钉子图上画一个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一共可以画出多少个这样的直角三角形;再示范画一个底是2厘米、高是1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一共可以画多少个这样的等腰三角形;最后示范画一个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的钝角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一共可以画多少个这样的钝角三角形。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算出一共可以围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

时间

内容

参加人员

责任人

11.20

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

全组教师

陆卫英

第七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小数与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小数与整数相乘,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包括例1、例2、例3和练习十二。

第二段,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包括例4、例5、例6和练习十三。

第三段,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为什么要把小数乘、除法混合编排?

和传统的编排思路不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本单元安排教学小数与整数相乘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之外,另外在第九单元安排教学小数乘小数以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有两点考虑:

第一,小数与整数相乘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便于转化成整数乘、除法,便于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经验自主探索算法。

而小数乘小数以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指导。

因此,分开编排有利于学生根据不同计算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第二,由于小数乘、除法的知识点较多,难点相对集中,分开编排既有利于消除长时间学习同一内容可能会引起的厌倦心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便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为什么要结合小数乘、除法探索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传统教材中,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般安排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进行教学。

这主要是因为上述规律本质上研究的是小数自身的一种性质。

本套教材把这一内容移至本单元进行教学,这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第一,有关专家认为,用“扩大多少倍”和“缩小多少倍”表达一个数扩大或缩小的状况不够规范,要求把“扩大多少倍”改为“扩大到原数的多少倍”,把“缩小多少倍”改为“缩小到原数的几分之一”。

但问题是,要理解“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先要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这个知识点尚未教学。

结合小数乘、除法安排上述内容后,由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则可表述为“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等于把这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这样,就可避免学生认知顺序上的矛盾。

第二,按上述安排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有利于巩固对相关计算方法的理解,便于学生把握规律的本质,提高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上述安排也有利于学生充分展开探索活动,体会数学探索自身的价值。

此外,考虑到探索规律时会涉及乘、除数是四位数的乘、除法,教材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这样,既避免提高计算要求,又能使学生把精力集中于探索活动本身,从而提高探索发现的活动质量。

3.要准确把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例1和相应“试一试”“练一练”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0.8×3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

接着,要求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计算2.35×3,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积累对小数与整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

第二层次,通过“试一试”,先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三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题目,并观察每题中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联系例题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出整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第三层次,通过“练一练”,让学生巩固初步理解的计算方法。

上述安排可归结为“自主探索,建立猜想——验证猜想,归纳算法——巩固算法,应用算法”。

4.要切实理解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活动线索。

例2、例3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提出“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的问题,要求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再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通过计算和观察,初步感知规律。

第二层次,让学生再找出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