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62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种植业的分布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东部季风区

北方

东北平原

旱地

春小麦、玉米、甜菜等

华北平原

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大致以秦岭-淮河线(8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南方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田

水稻、油菜、棉花等

四川盆地

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西部

地势较低、水源充足的平原、绿洲和河谷地区

小麦、棉花等

(2)畜牧业的分布

牧区

优良畜种

牧区畜牧业

内蒙古牧区

三河牛、三河马等

新疆牧区

细毛羊、伊犁马等

青海牧区

牦牛等

西藏牧区

农耕区

畜牧业

位于东部季风区,以作物的秸秆、粮食作为饲料,喂养猪、牛、羊等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

 

(3)渔业的分布

我国海洋渔业集中在东部、南部海域,形成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等四大渔场。

淡水渔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流域。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渔业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4)林业的分布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此外,还有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

4.农业基地建设

(1)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首先要考虑自然条件的特点,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在河湖众多、水流平缓的地方,适宜发展渔业;

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

另外,还要考虑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

(2)近年来,我国规划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甘肃、新疆等等若干农产品主产区,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使它们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棉油糖、畜禽、水产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5.走科技兴农之路:

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严峻形势,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如良种培育、无土栽培、节水灌溉等。

使其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记住我国南北方耕地类型和主要农作物。

知道东西畜牧业的差异和四大牧区的优良畜种。

了解我国渔业和林业的分布。

理解农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因地制宜原则。

建构知识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

建构农业知识体系,理清重难点。

经典考题及解析

多媒体出示经典习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滨州学业考试)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山东鲁花集团生产花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地区

C.东北平原D.南部沿海地区

2.我国糖料作物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

正确的是

A.“南(甘)蔗北(甜)菜”——地形

B.“南(甘)蔗北(甜)菜”——热量

C.“北(甘)蔗南(甜)菜”——降水

D.“北(甘)蔗南(甜)菜”——热量

【解析】此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东北平原的油料作物以大豆为主,而华北平原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

第4题,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特点是“南(甘)蔗北(甜)菜”,造成南北糖料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南北热量条件的差异。

1选B,2选B。

通过经典习题练习巩固基础知识,通过老师解析提高解题能力。

(多媒体)展示考试要求2: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二.中国的工业

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源(如矿产),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2.地位: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3.工业的分布

(1)影响工业分布的条件:

自然条件:

丰富的资源、平坦的地形、充足的水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

便利的交通。

一定的科技水平。

(2)分布特点:

我国工业分布极不均衡,从整体上看,东部地区工业分布密集,西部地区工业分布稀疏,呈现出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3)主要的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沈阳、大连

辽中南工业基地

北京、天津、唐山

沪宁杭工业基地

上海、南京、杭州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香港、广州、深圳

4.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工业分布不均,广大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低。

(3)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5.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

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2)地位: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①从业人员中,科研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

②成本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所占份额大。

③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

④原材料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等优势。

(4)产业举例:

航空航天、基因工程、网络技术、纳米技术。

电子和信息类产业、生物技术类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

(5)分布:

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在不断兴起。

知道工业的概念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理解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明确分布特点。

在图中识记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

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地位、特点、主要产业和分布特点。

(多媒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

建构工业的知识体系,理清重难点。

(漳州学业考试)读“中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

(1)~(3)题。

(1)下列城市位于辽中南工业基地的是()

A.唐山B.哈尔滨C.沈阳D.南京

(2)有关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B.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优势有()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区内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著名的侨乡④交通便利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解析】第

(1)题,沈阳位于辽中南工业基地,唐山位于京津唐工业基地,南京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哈尔滨不属于四大工业基地。

(2)题,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是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第(3)题,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

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著名的侨乡。

(1)选C,

(2)选B,(3)选B。

(多媒体)展示考试要求3: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2.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合理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三.中国的交通运输

1.铁路干线和枢纽

(1)东西向的铁路:

A滨洲-B滨绥线;

C京包-D包兰线;

E陇海-F兰新线;

H沪昆线;

G南昆线。

(2)南北向的铁路:

I京哈线;

J京沪线;

K京九线;

L京广线;

M焦柳线;

N宝成-P成昆线;

R青藏线。

(3)铁路枢纽:

铁路枢纽

经过该枢纽的铁路干线

北京

C京包;

L京广线

上海

京沪线、沪昆线

广州

京广线、广九线

郑州

京广线、陇海线

沈阳

京哈线、哈大线

武汉

京广线和长江的交汇

成都

宝成线、成昆线

徐州

京沪线、陇海线

(4)高速铁路:

运行时速在200米~400千米的铁路,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目前,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和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

2.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交织,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2)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运速

运价

运量

航空运输

飞机

最快

最高

陆路运输

铁路

火车

较快

较高

公路

汽车

水路运输

河运

轮船

最慢

最低

海运

管道运输

管道

埙耗少,受天气影响小,但建设周期长,建设成本高。

(3)运输方式的选择:

1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不大的用航空(工具:

飞机);

2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用公路(工具:

汽车);

3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用铁路(工具:

火车)或水路(工具:

轮船)。

利用地图识记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差异,学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或交通工具。

建构交通运输的知识体系,理清重难点。

1.(德州学业考试)第41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1年4月28日在陕西西安开幕,于10月22日结束。

德州的小明想坐火车去参观游览,最合适的路线是()

A.京广线—陇海线B.京沪线—京包线—包兰线

C.京沪线—陇海线D.京沪线—沪杭线—浙赣线

【解析】德州位于京沪线上,西安位于陇海线上,最合适的路线是乘火车沿京沪线到徐州,然后转乘陇海线到西安。

选C。

2.(安溪学业考试)下列客货的运输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A.从武汉运一万吨大米到上海——水运

B.从拉萨护送重伤员到北京——铁路

C.从天津塘沽运海鲜到北京——航空

D.从大同运煤到秦皇岛——河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万吨大米属于大宗笨重货物,武汉和上海都临长江,因此适合选择水运;

运送重伤员属于紧急情况,而且路途远,因此适合选择航空运输;

从天津塘沽到北京属于短途运输,适合选择公路运输;

从大同到秦皇岛没有合适的河流,因此适合选择铁路运输。

选A。

(多媒体)展示考试要求4: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四.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1)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因此许多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饮食、民居和交通运输方式。

它们不仅体现了当地的历史积淀,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2)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特色文化使得旅游内容更加丰富,而旅游则可以使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和传播。

了解自然环境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影响。

陕西的小明与云南的小晨是博友,据此回答1~2题。

1.他们经常探讨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其中错误的描述是

A.天山南北龙舟竞赛真热闹B.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场面大

C.拉萨藏民敬献哈达迎宾客D.哈尔滨冰雕世界巧夺天工

2.下列照片是小明上传的,哪一幅是他自己家乡的景观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各地的民族风情,龙舟竞赛是南方水乡汉族的民族风情,所以A错误。

从题中材料得知小明是陕西人,位于黄土高原上,他家乡的特色民居是窑洞。

1.A2.B

通过经典习题练习巩固基础知识,通过老师解析提高解题能力

巩固训练

(布置训练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巩固训练题。

1.(2011·

枣庄市)2011年6月世界上标准最高、一次建成最长、速度最快的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京沪高速铁路连接我国哪两大工业基地

A.辽中南和沪宁杭B.京津唐和珠三角

C.辽中南和珠三角D.京津唐和沪宁杭

2.(2012·

枣庄市)读珠江口附近区域图思考,到达B特别行政区的铁路干线C是

A.京广线B.京沪线

C.京九线D.沪杭线

3.(2013·

菏泽市)关于我国工业分布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分布是东南沿海地区多,长江沿岸地区少

B.我国西部地区无现代化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

D.近些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缓慢

(2013·

临沂市)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区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是我国四大工业区中的

A.辽中南工业区B.沪宁杭工业区

C.京津唐工业区D.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5.图中甲所代表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最有利条件是

A.临近港澳地区

B.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消费市场

C.丰富的煤铁资源

D.我国著名的侨乡

赣州市)下图是我国长三角、环渤海、西南和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6~7小题。

6.下列有关四地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三角河网密布,河运条件优越

B.环渤海地形平坦,铁路网密集

C.公路运输灵活便捷,在地势低平的西南大有作为

D.兰新--陇海铁路方便了西北与东部的联系

7.甲乙丙丁与四地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西北地区B.乙——长三角C.丙——环渤海D.丁——西南地区

8.(2013·

菏泽市)下列有关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B.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发展种植业为主

C.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D.西北地区降水偏少,不能发展种植业

淮安市)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9~10题。

9.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海分布B.沿长江分布C.沿黄河分布D.沿京广铁路分布

10.图中②是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②是

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塘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1.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交通枢纽依次是

A.徐州、郑州、宝鸡、兰州B.宝鸡、兰州、徐州、郑州

C.上海、杭州、株洲、贵州D.徐州、郑州、洛阳、兰州

二.综合题

12.畅游神州:

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畅游神州大地的感觉一定很美!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

家住枣庄的小明第一天乘坐直接且经济的交通工具到达首都北京,在北京游玩了三天后乘坐最快的交通工具到达成都,为了方便他改乘最机动灵活的交通工具,到地震灾区了解了一下灾区重建情况,到达重庆后沿江而下饱览了长江三峡风光,最后在南京转乘火车回到枣庄。

请根据题意连接正确的交通工具

13.读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曲线Ⅰ为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我国畜牧业以此线为界,以东为畜牧业,以西为________畜牧业。

(2)图中Ⅱ大致沿—一线分布,此线南北耕地类型差异明显,以北以为主,以南以为主。

(3)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湿地区)的草原地区;

四大牧区中,A是牧区,B是牧区,C是牧区,D是牧区,C、D共同的优良畜种是。

(4)图中阴影部分,①是我国的第一林区,②地的油料作物以为主,③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为,④地是我国糖料作物的集中产区。

(5)我国海洋渔业发达,著名的渔场a是。

淡水渔业集中在中下游流域。

1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工业基地的名称。

A:

C:

(2)写出主要铁路线名称。

①线③线

(3)A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但是劣势条件是资源不足。

(4)B工业基地有我国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京的

(5)C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区最大的工业中心是市,其发展钢铁工业发达的最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B.临近钢铁消费市场

C.铁矿资源丰富D.能源充足

15.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A—N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完成以下各题

(1)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2)北京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在此交汇的铁路线主要有:

A线、B线、C线、D线、E线。

(3)兰州位于F线G线、H  线相交处,它是  省的行政中心。

(4)字母O是线,起止点是—。

(5)小明寒假要从南京坐火车去成都,选择了一条近便的路线。

请填写所经的铁路线和铁路枢纽。

教后反思

课堂先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明确复习方向。

再通过知识梳理,按教材顺序归纳知识点,讲透知识点运用,注重基础知识的过关。

最后通过配套练习、巩固训练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

这样使学生针对课程标准在不断的查漏补缺过程中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出现的错误较多,今后教学中要通过反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及时强调易错的知识点和常考点,保证复习效果。

同时提醒学生因复习的内容多,需要课下花时间去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