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3635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合集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

,补过一次年。

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

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

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

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

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

(不过我们年轻人偏偏挑这一天进行聚会之类的活动,就因为街上人少,正合适。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

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

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篇2

  我的家乡在河南焦作,春节对于咱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日子,是铭刻咱们年龄变化的日子,是寒假里最轻松的日子。

特别是咱们家乡的春节

  现在我的学习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整个寒假都处于紧张之中,但咱们还是愉快地度过了。

是没有了作业?

还是时空错乱?

  不,当然是家乡的春节!

  在除夕那天,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

吃完年夜饭后,咱们还有摆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

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外面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晚上八点钟咱们一起坐在沙发上吃着麦芽糖,看春节联欢晚会(当然也会有几个小懒虫抵挡不住睡意……),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咱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都会早早的起床,换上新衣,燃放鞭炮。

吃一些饺子或汤圆(这是咱们的习俗)接着,就是小朋友”工作“的时候了,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

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

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

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茶、瓜子、花生、糖果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咱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

吃汤圆表示咱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但可忙了孩子,吃饱了晚饭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绚丽的烟花。

大街小巷里,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各式各样的烟花,不仅让咱们看得眼花缭乱,当美丽的烟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它们像对咱们微笑,招手,在向咱们致谢,谢咱们给予了他们生命让他们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么快乐,多么活泼!

姹紫嫣红的礼炮,打响了天南地北,让人们目睹自己的风采,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

吃汤圆表示咱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咱们家乡的春节,没什么仪式,更多的却是欢歌笑语。

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不定你们家乡的春节更是妙趣横生!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篇3

  作为一个福建人来讲,对于当地的习俗,我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不管是节日习俗,还是其他的。

我都是有问必答。

就拿春节的`习俗来说吧,对于这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万事通”呀!

我们泉州从初一到十五,都称为“过年”,要等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

  从正月初一到初四,人们都欢度春节,初五,百业经营,俗称“初五隔开,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谷生日。

”当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就会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水果、清茶、金猪等供品,点上三支清香,点蜡烛,恭拜“天公”,祭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除夕之夜要守岁至深夜12点钟,迎来了新年黎明,家家户户都燃放烟花爆竹。

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元日,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的孩子早点叫起来,帖红春联,逢门必贴,无论前后,无论大小。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

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

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

早餐后都会出门走访邻居,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

就拿春节的习俗来说吧,对于这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万事通”呀!

到了正月初九,也就是“天诞日”,民间普遍都要“敬天公”,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

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大厅的天井口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庙”,桌前摆上三牲,隆重的主牲是大猪头,其次是五斤大猪脚,边牲是鸡、鱼、或鱿鱼干、目鱼干,这三项组成三牲,放在一个大盘子里。

以及酒瓶、酒杯。

这些都得在当天的清晨摆好。

长辈领着全家大小,跪在桌前叩谢玉皇大帝保庇平安顺舒的浩大天恩。

与此同时,也向玉皇大帝有所祈请,并许愿日后隆重酬谢。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丸”。

泉州的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与其他地区与众不同。

以炒熟的花生米磨成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桔泥……捏成丸陷,沾湿后置于有干糯米的盘子里。

除此之外,我最兴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闹花灯”了,这个活动,把元宵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每一个人都会去逛花灯,整条街道上都挂满了花灯,还有许多的灯谜。

这些可不是一般的花灯,都是请泉州的灯匠精制。

品种繁多,平时都很少见。

这也大大丰富了泉州人民的文娱生活。

这就是泉州春节的风俗民情,每家每户都是红红火火地过年;

都是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来!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篇4

  这个春节我在外婆家过年。

一天早上,我们刚吃过早饭,远远地就听见“咚咚锵咚咚锵”的声音,我好奇地问外婆:

“这是什么声音?

”外婆告诉我是在闹船灯,“闹船灯是怎么样的?

”我刨根问底地问外婆,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外婆决定请他们过来表演。

  “咚咚锵咚咚锵”的声音时远时近,我坐不住了,跑进跑出地去看,希望船灯快点来。

外婆忙着打开堂前门,并在堂前中央放了一张八仙桌,在桌上摆放好一些糖果和茶水,说是让这些表演的人品尝。

  终于,“咚咚锵咚咚锵”的声音近了,近了……我飞奔着跑到门口,看到闹船灯的人浩浩荡荡地走来。

这是一个长长的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个“大头和尚”,说是“大头”是因为他的头是用一个只露眼睛和嘴的大铁桶面具罩着,外面画着的面具虽然是微笑着,我也知道这是一些老人扮演的,可我看着还是觉得有些诡异,远远地躲开了。

“大头和尚”捧着个金元宝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后面是一群敲锣打鼓的人,紧接着是两艘漂亮的彩船。

船身是用布围起来的,上面画着龙和凤,还有各种彩色的花儿装饰在船舷上,有两个人分别顶着一只彩船,慢慢走来,这个船一定比较重吧。

彩船后面跟着两个背着包的人,背包里鼓鼓囊囊的有不少东西,大概是一路的人家赠送的果品。

紧随其后的是一大群围观的人,有老人,有小孩,后面还有一个“大头和尚”拿着一把扇子,突然的一个动作,吓得小孩害怕地跑,逗得老人开心地笑。

  队伍到了院子里,敲锣打鼓的人在院子一角坐下了,船灯站在院子中间,那些围观的人都在院子的角落或大门口找了个地。

接着二胡的声音响起来,一个女人大声唱起来,彩船随着歌声舞动起来,先是原地小步子地摆动,好似船在风浪中颠簸摇摆,过了一会,两艘船转向跑起来,他们跟着锣鼓声踏着有节奏的步伐,快速移动,好似船在与风浪抗争努力前行,随着音乐的变化船又原地摇摆,好似船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休息,积蓄能量……“大头和尚”一会儿如船长般指挥彩船舞动,一会儿又如调皮的小孩般和围观的人打趣,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开心的笑脸,我正看得投入,一个“大头和尚”突然走近我,我吓得想躲开,外婆抓住我,说是这个“大头和尚”是让我们捧一下金元宝,寓意新年财源滚滚,我捧了金元宝,“大头和尚”给我竖了大拇指,还亲切友好地默默我的头,我对他的害怕减少了几分。

  很快,音乐停了,闹船灯结束了,我还没看够,当船灯走向另一家的时候,我也加入了围观的队伍……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篇5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

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

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

买鸡、鹅、鸭、鱼肉;

添制新衣饰;

新购家具、器皿;

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

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

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

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

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

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

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

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

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

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

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

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

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

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

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

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

因为春节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篇6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

“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__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

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

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

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

“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

“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

“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篇7

  古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中头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春节的风俗,但是春节的风俗不是每个国家都一样的,各种国家有各种不同的风俗。

说到here我又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们china过春节是的风俗。

说道here我给you介绍一下china过春节的风俗吧!

  第一个步骤是:

除尘,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屋子里里外外,古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中有这样一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

这句诗句是说:

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第二个步骤是:

贴对联,跟除尘差不多,也是在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贴对联、贴门神、贴福字,说到here贴福字我疑惑不解,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爷爷走过问我怎么了,我说:

“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到这贴呢?

”因为把福字倒这贴说明了福气到了,爷爷说。

哦,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个步骤是:

摆供桌,供桌上面美食、香烟等是为了接神,供神的,到了年终岁时对神佛的感谢和酬劳。

其实,这些我也不知晓是听我爷爷说的,据说摆供桌和上坟是一样的,如果摆供桌了就不用上坟。

  第四个步骤是:

备年货,就是说在过年的前几天要准备过年的东西,过年的东西一般就是买些吃的、穿的、用的这些,这些东西是必备的必需品缺一不可,尤其是年菜哟。

买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妇女们该做的事情。

  第五个步骤是:

放鞭炮,这也是家家户户都要有的。

尤其是小孩子们放鞭炮,晚上就是放烟花,这是代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

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迎着新春的到来。

那样的场面充满了喜庆和热闹,也代表庆贺。

  第六个步骤是:

穿新衣、吃年饭、拿红包。

大年三十一早起床,都要穿上干干净净的新衣服,也就是表示辞旧迎新的意思,喜喜庆庆的过节。

家家户户都围在餐桌是吃年饭,表示团团圆圆的意思。

吃完饭后,家里的长辈会给晚辈红包,也就是压岁钱的意思。

  第七个步骤是:

守岁,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联欢晚会或者出去耍。

一直到午夜才睡觉。

因为到午夜的时候才叫真正的新一年来到了。

  过年真是好呀!

大街上人声鼎沸热闹极了。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

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

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向家走去。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篇8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

  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就在厨房做着香喷喷的年夜饭。

而我却守候着电视机前,等待着新年联欢晚会的开始。

  我喜爱的春晚终于开始了,妈妈的饭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哇!

这一天终于来了!

我们立刻开始吃饭了。

我先夹了一个白菜馅的饺子,特别好吃,接着妈妈给我夹了一个海鲜味的,我摇摇头:

“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味道!

”妈妈非让我吃,还笑着说:

“这个饺子最甜!

”我咬了一口,见一块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极了!

原来如果吃到了带糖的饺子,这一年都会幸福甜蜜的。

在不知不觉中新年到了,我们欢呼起来。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

鞭炮四响,礼花冲天,大家的欢声笑语增添了过年的气氛,本是热闹的街道变得冷清,传统的新年就这样年复一年,一代人传一代人的延续着……

  最值得我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家人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灯火通明的居民区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请来了门神和财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新年都是差不多的,热闹、喜庆而祥和。

  新年的前几天,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张罗这张罗那,但是,却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候。

爸爸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而卧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除夕那一天晚上,当然也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三口人一齐静静地看着新年联欢晚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也会觉得特别有趣。

电视里搞笑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显得气氛愈加欢乐。

  终于要正式过年了,拜年就是我们一家首要的任务了。

每到一家,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如:

“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等,而爸爸妈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的礼品,主人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用,买些零食?

或是文具?

买点玩的也不错,谁知一回到家就被“无情”的妈妈给收了去,我只好无奈地把这些个幻想的泡泡给吹灭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到处做客,丰盛的饭菜,炫丽的灯光,大人们喝酒时的祝福包围住了我,而我呢?

则和哥哥一人拿来一大瓶饮料,东东快快地喝了个够,哪晓得一会儿我的肚子便疼的厉害,难受极了,后悔啊。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已经上学了,新学年的开始,将意味着新年的结束,但在这一天,我们家还是要吃元宵的,过年的气氛丝毫没有减弱,照旧的笑声,照旧的喜庆,照旧的开心。

  就这样,快乐的新年过去了,每当细细回想是,总会不禁笑出声来……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篇9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风俗就流传了20__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拿我们这日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日,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方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日时的日晷仪。

但是,日阴雨雾,影响测量,之后,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日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日,日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日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

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日台敬祭日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日,却无济于事,万年明白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日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

“期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光,建立历法,为日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状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日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明白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明白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日象,对祖乙说:

“此刻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之后,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之后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此刻我们过年也有一些风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节风俗作文800字篇10

  羊年的春节来了,我属羊,我的本命年,新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决定一起去了秦淮河旁的夫子庙迎接春的到来,感受春的气息。

  迎着新年的第一轮朝阳我们来到了夫子庙,牌匾下显赫的“春”字跃然在目,“春”字两旁的祥云图中羊儿欢腾跳跃,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十年了,田田都12岁了,我们一家还在这儿拍张合影吧!

”妈妈牵着我挽着爸爸,“咔嚓”,一张全家福,见证了我成长,定格了20__羊年的春……

  还是十年前的夫子庙,还是我们一家人,那桥、那灯、那亭台楼阁看似没变,但沐浴着春的阳光,它们沧桑变化,分明更生机勃发,熠熠生辉。

这是春的活力,这是时代的发展!

  时近正午,夫子庙已经是人山人海,老的、小的、中国人、外国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春风般的笑脸,我猜他们的心里都装着满满的喜事吧!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边走边看。

有时停下来买点特色小吃尝尝,如状元豆;

有时停下来欣赏路边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最后妈妈为了新年讨个好彩头,给我买了一顶状元帽。

  夜幕初垂,夫子庙的花灯就全点亮了,花灯掩映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好看极了!

正是坐船的大好时机。

我们买了画舫船的票,画舫船是一种装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