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648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

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Na—23Mg—24Al—27Cl—35.5Zn—65Fe—56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据报道,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2He,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He的形式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e和He互为同素异形体B.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C.He和He互为同位素D.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2.关于卤素(F、Cl、Br、I)的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卤素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B.将氯水加到KI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

C.除了I2外,其它卤素单质都能将Fe氧化到+3价D.F2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3.已知aAn+,bB(n+1)+,cCn–,dD(n+1)–是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C>D>A>BB.原子序数:

b>a>c>d

C.离子半径:

C>D>A>BD.单质还原性:

A>B>C>D

4.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B.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原子的非金属性越强

C.IA族与VII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5.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B.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6.甲、乙、丙都是短周期元素,其中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和3倍,丙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与L层的电子数相同。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乙元素的族序数比甲元素的族序数大

B.甲、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甲<丙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丙>甲>乙

D.含乙元素的化合物数目比含甲元素的化合物数目多

7.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

把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

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B.每一列都有非金属元素

C.从上到下第1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升高,而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8.下列事实能判断金属元素甲的金属性一定比乙强的有()

①甲单质能与乙盐的溶液反应并置换出乙

②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半径小于乙

③甲、乙两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

④甲、乙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甲大于乙

⑤两单质分别与氯气反应时生成的阳离子,甲失去的电子数比乙多

A.全部可以B.仅②可以C.仅②⑤可以D.①③④可以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B.H2S、HCl、HF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NaOH、KOH、Mg(OH)2的碱性依次减弱

D.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10.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2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R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L<RB.L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C.Q、T两元素的氢化物热稳定性Q<TD.L、Q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1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A.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B.在稀溶液中:

H+(aq)+OH-(aq)=H2O(l);△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C.由C(石墨)→C(金刚石);△H=+73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在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O2(g)=2H2O(l);△H=–285.8kJ/mol

12.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AB.BC.CD.D

13.25℃、101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2H2O

(1)△H=―285.8kJ/mol

B.2H2(g)+O2(g)==2H2O

(1)△H=+571.6kJ/mol

C.2H2(g)+O2(g)==2H2O(g)△H=―571.6kJ/mol

D.H2(g)+1/2O2(g)==H2O

(1)△H=―285.8kJ/mol

1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C2H2(g)+

O2(g)==2CO2(g)+H2O(l)ΔH1=-1301.0kJ•mol-1

②C(s)+O2(g)==CO2(g)△H2=-393.5kJ•mol-1

③H2(g)+

O2(g)==H2O

(1)△H3=-285.8kJ·mol-1

则反应④2C(s)+H2(g)==C2H2(g)的△H为()

A.+228.2kJ·mol-1B.-228.2kJ·mol-1

C.+1301.0kJ·mol-1D.+621.7kJ·mol-1

15.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A(g)

3B(g)+C(g),若反应物在前20s

由3mol降为1.8mol,则前20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v(B)=0.03mol·L-1·s-1B.v(B)=0.045mol·L-1·s-1

C.v(C)=0.03mol·L-1·s-1D.v(C)=0.06mol·L-1·s-1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17.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使用催化剂

18.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19.对于可逆反应:

2SO2(g)+O2(g)

2SO3(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使用催化剂D.多充入O2

20.某温度时,N2+3H2

2NH3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

3/2H2+1/2N2的平衡常数为(  )

A.a-1/2B.a1/2C.

aD.a-2

21.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

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

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

2υ正(NH3)=3υ正(H2O)

23.符合图1、图2的反应是(  )

A.X+3Y

2Z ΔH>0B.X+3Y

2Z ΔH<0

C.X+2Y

3Z ΔH<0D.5X+3Y

4Z ΔH<0

24.以下对影响反应方向因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有时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B.有时熵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C.焓变和熵变是判断反应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

D.任何情况下,温度都不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为非电解质

B.NH3、SO3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SO3是电解质

C.铜丝、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26.25℃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H,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27.室温下,由水电离生成的c(H+)为1.0×10-12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酸溶液B.一定是碱溶液

C.一定是显碱性的溶液D.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

28.关于pH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试纸在使用之前应用蒸馏水润湿

B.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2.3

C.利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测溶液的pH

D.pH计是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

29.如果25℃时,KW=1.0×10-14,某温度下Kw=1.0×10-12。

这说明()

A.某温度比常温要高B.前者的c(H+)较后者大

C.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某温度下,pH=7时的溶液呈中性

30.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A.含H+的溶液B.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pH<7的溶液D.C(OH-)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必答题(共3小题,共40分)

31.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1)A为_________,B为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

(填写相应的元素符号)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____________。

(2)写出A、B的化合物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3)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属_____________(“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4)写出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32.I: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CO(g)+2H2(g)

CH3OH(g)达到平衡状态。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根据下图,升高温度,K值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00℃时,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化学平衡,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用nB,tB表示)。

(3)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填字母)。

a.v生成(CH3OH)=v消耗(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CO、H2、CH3OH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4)300℃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填字母)。

a.c(H2)减小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CH3OH的物质的量增加d.重新平衡时c(H2)/c(CH3OH)减小

II:

现有可逆反应.2NO2(g)

N2O4(g),△H<0,试根据下列图象判断t2、t3、t4时刻采取的措施。

(1)t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I:

如图

(1)图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体积是___________mL。

(2)图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__________。

A.是amLB.是(50-a)mL

C.一定大于amLD.一定大于(50-a)mL

II:

氨水中存在:

NH3·H2O

NH4++OH--,在5份0.01mol•L-1的氨水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物质:

A、浓氨水B、纯水C、少量NaOH固体D、少量浓硫酸E、NH4Cl固体按照要求填空:

(1)电离平衡会向正向移动是_____________,电离平衡会向逆向移动是____________。

(2)C(NH4+)、C(OH—)都增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C(NH4+)、C(OH—)都较小的是____________。

(3)C(NH4+)增大,C(OH—)减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

(4)C(NH4+)减小,C(OH—)增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答案】C

【解析】A、因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所以两者是同位素,不是同素异形体,选项A错误;B、

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选项B错误;C、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选项C正确;D、

原子核内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4-2=2,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

【答案】D

【解析】A、卤素单质从上而下密度逐渐增大,选项A正确;B、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元素的,因此氯气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将氯水加到KI-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选项B正确;C、碘的氧化性较弱,故除了I2外,其它卤素单质都能将Fe氧化到+3价,选项C正确;D、F2的非金属性很强,直接与水反应,而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依题意可知aAn+,bB(n+1)+,cCn–,d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那么,由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可以判断出A、B同周期,且比C、D大一个周期,故原子序数为b>a>c>d,B正确。

在同一周期中,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反而变小,所以D>C,A>B,而处于下一周期的元素的半径比上一周期的元素半径大,故原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A>B>D>C,A错误。

对于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来说,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D>C>A>B,C错误。

同周期的还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同主族的还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故还原性大小应该为A>B>D>C,D错误。

考点:

元素周期律

点评:

此题考核了元素间的还原性即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要熟记周期律的相关性质。

4.

【答案】C

【解析】A、F元素没有正价,氧元素没有+6价,选项A错误;B、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弱,选项B错误;C、IA族与ⅦA族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离子化合物,也可以是共价化合物,如HCl,选项C正确;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弱,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5.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错误;B.ⅠA族的H元素是非金属元素,错误;C.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正确;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错误;故选C。

考点:

考查周期表的结构

6.

【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甲为C,乙为O,丙为P,则A、乙元素的族序数ⅥⅤ比甲元素的族序数大,选项A正确;B.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碳酸,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磷酸,而磷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选项B正确;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丙>甲>乙,选项C正确;D、含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故含乙元素的化合物数目比含甲元素的化合物数目少,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对短周期元素的性质的考查,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

推断出元素是解题的关键。

7.

【答案】A

【解析】A、第3列元素中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碳的化合物种类最多,选项A正确;B、第2列碱土金属都是金属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选项B错误;C、第一列元素单质熔点氢气的最低,选项B错误;D、第18列最外层电子数除He也是2个,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该题是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设计新颖,贴近高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求知欲。

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8.

【答案】D

【解析】①甲单质能与乙盐的溶液反应并置换出乙,能证明金属元素甲的金属性一定比乙强,如金属Cu和硝酸银之间的反应,正确;②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半径小于乙,即为同主族元素,可以据此能判断金属元素乙的金属性一定比甲强,错误;③甲、乙两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即金属元素甲的金属性一定比乙强,正确;④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甲、乙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甲大于乙,则金属元素甲的金属性一定比乙强,正确;⑤甲离子的化合价比乙高,说明甲失去电子数目多,金属性强弱与失去电子难易程度有关,与失去电子数目多少无关,如Mg失去2个电子、Na失去1个电子,但金属性Na>Mg,错误,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应用,掌握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实验事实,注意利用反例法进行解答。

注意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的方法很多,但也不能滥用,有些是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如:

①通常根据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难易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而不是根据得、失电子的多少。

②通常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的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而不是根据其他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来判断。

9.

【答案】A

【解析】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选项A正确;B非金属性F>S>Se,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HF>H2S>H2Se,选项B错误;C、金属性K>Na>Mg,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KOH>NaOH>Mg(OH)2,选项C错误;D、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Cl>S,选项D错误;答案选A。

10.

【答案】C

【解析】L、R化合价为+2,L半径大于R,所以L是Mg、R是Be;M的化合价为+3,半径小于Mg,所以M是Al元素;T的化合价为-2,T是O元素;Q的化合价为-2、+6,Q是S元素。

Mg的活泼性大于Be,与稀盐酸反应速率Mg>Be,故A错误;MgO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水的热稳定性大于硫化氢,故C正确;Mg2+核外电子数是10,S2-核外电子数是18,故D错误。

11.

【答案】D

【解析】A、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选项A正确;B、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也放出热量,所以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选项B正确;C、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选项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4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所以反应热应为△H=–571.6kJ/mol,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12.

【答案】A

【解析】A、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因此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选项A正确;B、白磷能量高于红磷,所以白磷比红磷不稳定,选项B错误;C、该反应由高能量变成低能量,反应放热,所以ΔH<0,选项C错误;D、气态的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比固态的硫与氧气的反应多,ΔH值为负值,因此ΔH2>ΔH1,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主要结合物质反应与能量变化图,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热的理解,难度不大,可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13.

【答案】D

【解析】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H小于0,B不正确。

生成物水是液态的,C不正确。

2g氢气是1mol,所以A是错误的,答案选D。

14.

【答案】A

【解析】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根据已知反应可知,②×2+③-①即得到④,所以反应热是-393.5kJ•mol-1×2-285.8kJ·mol-1+1301.0kJ•mol-1=+228.2kJ·mol-1,答案选A。

15.

【答案】B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的相关知识点,难度适中。

16.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由于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但是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A错误;B、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大了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但是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B错误;C、由于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反应体系中分子能量增大,活化分子数增加,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C正确;D、由于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所需能量,即降低了活化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了反应速率,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7.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如反应物为固体,则增大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故B正确;C.增大压强,如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如加入惰性气体,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