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664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 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docx

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刷题1+1模拟重组卷(五)(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安徽合肥二模)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下图示意190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图一)和1957~1993年哈雷站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图二)。

据此完成1~2题。

1.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

A.1.5kmB.8.5km

C.12.5kmD.22.5km

答案 B

解析 1月份正处于南极地区的夏季,气温较高,b月气温线为1月气温线,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

读图可知,从对流层底部到约8.5km处气温降低,8.5km以上气温升高,故B项正确。

2.a月,高度1.5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a月对流层底部出现逆温层。

对流层的大气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近地面大气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地面气温低,故B项正确。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四)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介于35°31′N~36°49′N和75°35′E~77°30′E之间,位于新疆与巴基斯坦交界处。

该区分布有现代冰川428条,是中国境内喀喇昆仑山冰川发育的高度密集地。

下图示意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不同坡向冰川分布及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冰川退缩率最大的坡向是(  )

A.北坡B.东坡

C.南坡D.东北坡

答案 C

解析 退缩率是相对于之前总量而言的数量变化率。

图示东北坡冰川面积减小最多,但由于其冰川面积总量较大,故其退缩率较小;四个选项中,南坡退缩的面积相较于其总面积而言减小的幅度最大,故退缩率最大。

4.西北坡的冰川面积变化率较小,主要是由于该坡(  )

A.是阴坡,气温低B.是迎风坡,降水多

C.冰川分布面积小D.人类活动干预少

答案 B

解析 冰川变化率取决于冰川面积和冰川变化的面积。

西北坡较其他坡向冰川变化率小,是由于该坡向受西风影响,属于迎风坡,降水多,更易形成新的冰川作为补充,因此,冰川变化率小,B项正确,A项错误;据题可知,冰川变化面积一定时,冰川分布面积越小,其变化率越大,C项错误;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对冰川面积变化影响极小,D项错误。

5.推测克勒青河流域的环境特征可能是(  )

A.河流有春夏两汛B.自然植被更新快

C.水能开发强度大D.河谷为四季牧场

答案 A

解析 克勒青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西部,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生长缓慢,水能开发难度大,河谷也只能存在短暂的夏季牧场;克勒青河流域多高山冰川,冬季会有一定的降雪,春季时积雪融化、夏季时冰川融化,均能补给河流,故河流有春夏两汛。

(2019·山东德州一模)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

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单位:

m),完成6~8题。

6.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

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

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

答案 D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洱海近湖面温度为9℃,故此时为冬季;湖面上空等温面向上凸,说明湖面温度高于周围地区,故是晚上。

7.该时刻甲地吹(  )

A.西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答案 A

解析 甲地位于湖岸,此时湖面温度高形成低压,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陆地吹向湖面,风向右偏为西南风。

8.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  )

A.气温日较差变大B.气温年较差变大

C.风频变大,山风增强D.点苍山东坡夜雨减少

答案 C

解析 湖水比热容较大,故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小,气温年较差变小;洱海的存在使得点苍山东坡上升气流水汽增多,夜雨增多;洱海的存在使得山谷和山坡温差变大,同时湖面摩擦力小,故风频变大,山风增强。

(2019·江苏高考)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B.15~20千米

C.20~25千米D.25~30千米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处,2015年与1989年之间不透水面比例的差值最大,说明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距市中心15~20千米处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

10.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热岛效应”加剧,使地表气温升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地表径流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水位下降;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2019·湘赣十四校第一次联考)商丘古称归德府,又称为睢阳,因位于睢水(睢水,北通黄河,南接淮河。

今已消失)之北而得名。

1502年归德府故城被洪水淹没,1511年在故城北部兴建新城(即为今日之归德内城),并在距城不远处修建了护城堤。

明末(1639年)因战乱频发,大量难民涌入归德府城避难。

大部分难民只能滞留在护城堤与内城之间,明政府于是将护城堤改造成为外郭城墙。

民国时期内城的四个城门附近,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形成了独立的关厢区(建成区),其中北门、东门、西门的关厢规模较大,南门外规模较小。

下图为商丘不同时期城市实测图和卫星图。

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商丘古城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和古城外护城堤的主要功能分别是(  )

A.矿产和抗旱B.交通和防洪

C.气候和军事D.地形和交通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商丘古城位于睢水以北,是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河流具有供水和运输的功能,因此商丘古城分布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交通,而护城河的修建,由材料可知是为了防洪。

12.民国时期四个城门处形成关厢区,而南门规模最小,其原因可能是南门外(  )

A.湖泊较多B.气候恶劣

C.交通不便D.地势崎岖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以及实测图和卫星图可以看出,南门外有众多的湖泊,因此南门的关厢区规模较小。

13.与1940年相比,2012年商丘市内城的护城河被系统改造,南门外的护城河被扩大成两个巨大的人工湖,其对商丘城市的影响是(  )

A.增加城市内涝风险B.增加居民出行成本

C.加强城市热岛效应D.加强城市雨岛效应

答案 D

解析 护城河扩大成两个较大的人工湖,对于居民的交通出行影响不大;同时人工湖会吸纳多余的水,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同时人工湖可以调节城市的小气候,增加湿度,降低温差,会减缓热岛效应,加强雨岛效应。

(2019·河南省中原名校质量考评)近年来,我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土地面积近40万公顷,预测平均每年返销大豆总量将达两万吨,有超过九成种在俄罗斯的境外粮食返乡回国,这个现象被称为“俄粮返乡”。

读图,回答14~16题。

14.下列关于海参崴夏季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凉爽湿润B.高温多雨

C.凉爽干燥D.炎热干燥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海参崴位于日本海沿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纬度较高,夏季凉爽湿润。

15.图中同江铁路大桥冬春季节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因素有(  )

①极寒暴雪 ②江冰凌汛 ③极夜 ④沼泽冻土

⑤风沙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同江铁路大桥所在地纬度高,冬春季节可能出现极寒暴雪天气,①正确;该河段由较低纬向较高纬流,有结冰期,初春出现凌汛,②正确;该地纬度低于北极圈,不会出现极夜现象,③错误;沼泽、冻土广布,不利于施工,④正确;不易出现风沙天气,⑤错误。

16.关于“俄粮返乡”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与我国东北距离近,水陆交通便利 ②俄罗斯土地租金低,气候条件优越,农作物产量高 ③两国关系友好,粮食贸易免关税 ④国内粮食加工技术水平高、加工能力强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水陆交通便利,①正确;俄罗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但纬度高,热量条件差,②错误;两国关系较好,但粮食贸易并没有免关税,③错误;我国国内粮食需求量大,加工技术水平高,加工能力强,④正确。

(2019·海南高考)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17~19题。

17.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B.南部

C.中西部D.西部

答案 B

解析 读图,根据图中数值计算可知,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

18.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规模变小,净流入地区增多。

19.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B.交通

C.文化D.教育

答案 A

解析 现代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

(2019·湖南益阳上学期期末)珠江三角洲桑蚕业的发展成为桑基鱼塘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1925年,桑蚕业全盛时,珠江三角洲生丝和丝织品等占到了广州出口总值七八成,成为不折不扣的经济支柱。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一个独特的群体“自梳女”登上了历史舞台。

珠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妇女便需要和男子一样去承担生活生产的重担。

正当盛年的女儿若出嫁便对娘家造成不小的损失,“不落夫家”和“自梳”便得到娘家的默许。

特别是丝厂大量出现后,对女工需求的迅猛增长,更是催生了“自梳女”群体的扩大。

桑蚕业丰厚的利润让为此工作的女性取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她们为了适应机器缫丝这种工业化生产管理要求,又想摆脱封建婚姻的束缚,加之西方文化传入,独立自由思想的浸染,导致“自梳”风气的产生,女性集体性地抗拒婚嫁。

清末民初顺德蚕业极盛时,有“十女九不嫁”之说。

据此完成20~22题。

20.30年前密集的桑基鱼塘如今已很少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三角洲泥沙淤积加剧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C.商品粮基地建设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答案 B

解析 伴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城郊农业也不断发展,桑基鱼塘如今已经很少见了,故B项正确。

21.珠江三角洲地区“自梳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生活上的独立B.西方自由思想的浸染

C.劳动生产技术的提高D.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自梳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生活上的独立,西方文化思想的浸染只是次要影响因素,故A项正确。

2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丝价暴涨,推测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是(  )

A.“自梳女”人口数量快速增加

B.鱼塘面积萎缩

C.男性劳动力失业人数增加

D.“自梳女”赴南洋谋生

答案 A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丝价暴涨,将促进桑蚕及缫丝产业的发展,进而导致“自梳女”人口数量快速增加,故A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6分)

23.(2019·广西南宁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西坡,由东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

上游河谷降水丰富,森林、草原、雪山相互辉映。

下游流经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由于河床浅,河流时常改道,形成面积较大的入湖三角洲(如图)。

伊犁河下游胡杨林沿河岸伸展,远离河道的地区植被稀疏,沙丘活化,成为东亚冬春季节沙尘的主要来源之一。

下图为哈萨克斯坦东部区域图。

(1)概述伊犁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并指出影响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4分)

(2)分析伊犁河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水循环过程。

(4分)

(3)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伊犁河下游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6分)

答案 

(1)水文特征:

年径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断流;结冰期较长;含沙量不大。

主要因素:

流域内的降水量、河流流域面积、冬夏季气温、植被覆盖率、冰川面积等。

(2)巴尔喀什湖湖水蒸发和植物蒸腾的部分水汽随西风输送至东部山地形成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汇入伊犁河,再经伊犁河流入巴尔喀什湖。

(3)伊犁河下游地处内陆,距海洋遥远,到达的海洋水汽少,导致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流量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伊犁河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较小;河流径流量小,河床发育浅;由于降水少,流域内植被稀疏;地表腐殖质少,土壤贫瘠,土质疏松;由于植被少,能够提供的食物有限,生物种类少。

解析 第

(1)题,水文特征有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

主要影响因素有降水量、流域面积、气温、植被覆盖率、冰川等。

(2)题,该地受西风影响明显,故水汽由巴尔喀什湖输送到东部山地;地势东高西低,径流由东部山地流向巴尔喀什湖。

第(3)题,伊犁河下游地区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河流、气候、植被、动物,整体性就是说明这些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渗透、制约、影响。

24.(2019·山东济宁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在300~400米之间,常常表现为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大多不超过200米。

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

下图为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模式及某山块植被景观图。

(1)描述山块植被的分异特征,并分析原因。

(6分)

(2)分析山块顶部与缓坡沟谷植被差异的成因。

(4分)

(3)分析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4分)

答案 

(1)特征:

呈环状分布;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或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或耐旱性增强)。

原因:

山块中部土层平缓较厚,保水性较好;由中部到边缘部位土层变薄,土壤含水量变少。

(2)山块顶部高耸,土层相对较薄,保水性相对较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具有“干岛效应”)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

缓坡沟谷地带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地势较低,土壤较厚,水分充足;具有“热岛+湿岛效应”,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沟谷、山顶、陡崖等地貌形态独特多样,局地水热、土壤状况差异大;当地山顶、陡坡、悬崖广布,人类活动干扰少。

解析 第

(1)题,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这种地貌特征导致山块植被呈环状分布。

结合右图中注记,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

根据左图图例,植被从山顶向四周,依次是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耐旱性增强。

主要原因是山块中部土层平缓较厚,保水性较好,水分条件好。

由中部到边缘部位土层变薄,土壤含水量变少,植被生长条件逐渐变差。

(2)题,根据图例,与沟谷地区相比,山块顶部高耸,土层相对较薄,保水性相对较差。

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形成“干岛效应”,所以山顶较干旱,主要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

缓坡沟谷地带海拔较低,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地势较低,土壤较厚,水分充足。

形成“热岛+湿岛效应”,所以多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

第(3)题,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

沟谷、山顶、陡崖等地貌形态独特多样,局地水热、土壤状况差异大,多种植物能够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

当地山顶、陡坡、悬崖广布,人类活动干扰少,植物种植保存完好。

25.(2019·山西晋中3月适应性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厄瓜多尔铜矿资源丰富,为促进铜矿产业发展,厄瓜多尔政府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本国最大露天铜矿。

该项目投资超过17亿美元,在当地直接或间接创造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其建设顺应中拉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大趋势,有望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

瓜亚基尔(下图)是厄瓜多尔最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港口铁路通向首都基多,多条高速公路将基多和国内其他城市连接。

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都在这里集散。

现在该城市发展为“港城分离”模式。

(1)分析瓜亚基尔“港城分离”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4分)

(2)简述瓜亚基尔港发展成为厄瓜多尔最大港口的区位优势。

(4分)

(3)有人说厄瓜多尔与中国合作铜矿开发实现了共赢,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4分)

答案 

(1)城市发展和港口规模扩大,港口附近临港产业发展使港口设施占用空间扩大;海岸地势平坦,利于港区建设。

“港区分离”模式,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2)大城市作为依托;铁路、高速公路与港口相连,交通便利;本国资源丰富,出口量大,港口运输需求大;经济腹地广;位于海湾、风浪小。

(3)该项目为厄瓜多尔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促进铜矿资源开发,增加财政收入;为中国铜工业提供稳定原料供应渠道,有利于加强区域国际合作,有利于提升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地位。

解析 第

(1)题,瓜亚基尔“港城分离”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发展和港口规模扩大。

港口附近临港产业发展,使港口设施占用空间扩大。

海岸地势平坦,利于港区建设。

“港区分离”模式,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2)题,瓜亚基尔港发展成为厄瓜多尔最大港口的区位优势要考虑大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且铜矿资源丰富,出口量大,港口运输需求大等。

第(3)题,厄瓜多尔与中国合作铜矿开发,该项目为厄瓜多尔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在当地直接或间接创造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该国铜矿资源开发,增加财政收入。

合作开发为中国铜工业提供稳定原料供应渠道,有利于加强区域国际合作,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在拉美地区投资地位。

所以说厄瓜多尔与中国合作铜矿开发实现了共赢。

26.(2019·河北保定摸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赞比亚因赞比西河而得名,是非洲中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属热带草原气候。

与非洲其他地区相比,赞比亚人具有独特的食鱼偏好,鱼和鱼产品占赞比亚人动物蛋白质摄入量的很大一部分。

赞比亚渔业资源丰富,但近年来该国捕鱼量已经达到最大,自然渔业产量不会再增加,下图示意赞比亚及其周边国家地形、河湖的分布。

(1)概括赞比西河在赞比亚境内的水系特征。

(4分)

(2)分析赞比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6分)

(3)近年来,赞比亚的自然渔获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

(6分)

答案 

(1)流程较长,自西北流向东南(或先自北向南,后自西向东流),支流多,沿线有沼泽、湖泊和瀑布。

(2)纬度低,热量充足,生物生长快;河流、沼泽、湖泊众多(或水域面积广);草原中丰富的有机质被雨水带入河流,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饵料丰富。

(3)随着人口增长,需求量增加;过度捕捞导致部分渔业资源减少甚至面临枯竭;生态保护需要,限制捕捞。

解析 第

(1)题,水系特征从长度、流向、支流、沿线地理事物分布等方面分析。

(2)题,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气候、水域、营养物质等方面分析。

第(3)题,渔获量不能满足需求,从需求量、供应量两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