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665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docx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总结

酸碱盐的定义:

酸:

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碱:

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盐:

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举例说明:

酸:

H2SO4(硫酸),HCL(盐酸),HNO3(硝酸)

碱:

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NH3.H2O(氨水)

盐:

Na2CO3(碳酸钠),CuSO4(硫酸铜)

什么是解离?

所谓解离是指化合物或分子在溶剂相中释放出离子的过程

举例说明:

H2SO4(硫酸),解离后形成H+和SO4(2-)

H2SO4====2H++SO4(2-)

HCl====Cl-+H+

酸碱盐的通性:

酸的通性:

有腐蚀性,溶液呈酸性,能与活泼金属,碱,某些盐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碱的通性:

有腐蚀性,溶液呈碱性,能与某些金属,酸,某些盐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盐的通性:

有些盐有微弱的腐蚀性,溶液的酸碱度根据盐的性质判定,能与某些酸,碱,盐反应

还能和其他某些化合物反应

酸碱盐的读法:

酸:

含氧酸的读法是把氢氧去掉,剩什么叫什么酸

例:

H2SO4,去掉氢和氧之后剩下硫,所以叫硫酸

无氧酸的读法是氢某酸

例:

HCl,除去氢还剩氯,所以盐酸可以叫做氢氯酸

碱:

碱的读法是氢氧化某

例:

NaOH,去掉氢氧还有钠,所以叫氢氧化钠

盐:

一般叫做某酸某,但是有些特殊的读法

酸式盐:

叫某酸氢某(酸式盐就是有氢离子的盐)

亦可叫做酸式某酸某

例:

NaHCO3叫碳酸氢钠

碱式盐:

叫某酸氢氧化某(碱式盐就是有氢氧根离子的盐)

也可以叫碱式某酸某,羟基某酸某

例:

Cu2(OH)2CO3叫碱式碳酸铜,Ca5(OH)(PO4)3叫羟基磷酸钙

下面详细说明:

酸的性质:

酸+碱=盐+水反应条件:

无反应类型:

复分解例:

H2SO4(酸)+Mg(OH)2(碱)=MgSO4(盐)+2H2O(水)

酸+盐=新酸+新盐反应条件:

有气体或者水或者沉淀生成才能反应反应类型复分解例:

2HCL(酸)+Na2CO3(盐)=H2CO3(新酸)+2NaCl(新盐)

但是碳酸不稳定:

H2CO3=H2O+CO2↑这样就有气体和水生成了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反应条件:

金属是活泼金属反应类型:

置换

例:

2HCl(盐酸)+Fe(活泼金属)=FeCl2(盐)+H2↑(氢气)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反应条件:

无反应类型:

复分解

例:

H2SO4(酸)+CuO(金属氧化物)=CuSO4(盐)+H2O(水)

碱的性质:

碱+酸-(见酸的性质)

碱+盐=新碱+新盐反应条件:

碱和盐必须都溶于水,有沉淀生成(二者同时满足)

反应类型:

复分解

例:

Ca(OH)2(碱)+K2CO3(盐)=CaCO3↓(新盐)+2KOH(新碱)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反应条件:

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反应类型:

例:

Ca(OH)2(碱)+CO2(非金属氧化物)=CaCO3(盐)+H2O(水)

此反应用于鉴别CO2

盐的性质:

盐+酸-(见酸的性质)

盐+碱-(见碱的性质)

盐+盐=新盐+新盐反应条件:

盐必须都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二者同时满足)

反应类型:

复分解

例:

CuSO4(盐)+Ba(OH)2(盐)=Cu(OH)2↓(新盐)+BaSO4↓(新盐)

这是一个双沉淀的反应,当然只有一个沉淀也是可以的

盐+某些金属=新盐+新金属反应条件:

盐能溶于水,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的大(二者同时满足)反应类型:

复分解

例:

CuSO4(盐)+Fe(金属)=FeSO4(新盐)+Cu(新金属)

但是有些金属无法实现此反应,即除钾钙钠以外,因为他们和水就反应了

酸性氧化物:

溶于水之后呈酸性的物质(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

例CO2溶于水后是碳酸,碳酸是酸性的,所以CO2是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同上类似,水合后是碱性的物质(一般是金属氧化物)

例CaO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故CaO是碱性氧化物关于酸碱盐的反应性质,需要知道什么是可溶物,什么是不溶物

那么有一个口诀:

都溶硝酸钾钠铵即意为:

硝酸,钾,钠,铵的盐都是能溶于水的

碳酸没有三价盐即意为:

一般认为,碳酸盐中的金属离子没有3价的

盐酸除银汞即意为:

银和汞的氯化物不溶于水

硫酸去钡铅即意为:

钡和铅的硫酸盐不溶于水

碱溶有五位.......

钾钠铵钙钡即意为(合上句):

一般情况碱只有5个能溶于水:

钾钠铵钙钡(钙为微溶)

离子的鉴别:

氯离子:

银盐(除氯化银)

硫酸根离子:

钡盐(除硫酸钡)

铵根离子:

碱(任意)

氢离子:

碳酸盐和澄清石灰水

氢氧根离子:

铵盐

铁离子:

2价铁离子是浅绿色,3价是黄色(指溶液)

铜离子:

2价铜离子是蓝色(指溶液)

故CaO是碱性氧化物

酸、碱、盐”疑点十问

1.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带有电荷的微粒,这句话对吗?

不对,因为氯化钠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但由于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氯化钠晶体中的和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只能在一定振幅范围内振动,不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所以,干燥的氯化钠不导电是因为其中的带电微粒(即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2.氯化氢溶于水可电离产生,故氯化氢属于离子化合物,对吗?

不对,氯化氢是典型的共价化合物,它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在氯化氢分子中氢原子和氯原子以一对共用电子对结合在一起,由于氯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于氢原子,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偏离氢原子。

当氯化氢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使该共用电子对完全由氯原子享用,即相当于氯原子完全获得了一个电子,形成,氢原子完全失去唯一的电子,形成了。

类似的例子如硫酸,它属于共价化合物,但溶于水后可电离产生。

3.酸溶液与酸性溶液是不是一回事?

酸溶液是酸的水溶液,它显酸性,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酸性溶液是显酸性的溶液,溶液中也有氢离子,但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氢离子,因此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溶于水时,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除了氢离子外还有钠离子,所以也表现出酸性,可使石蕊变红色。

但只是呈酸性的溶液,不是酸溶液。

4.只要在反应中能生成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对吗?

不对,因为中和反应是特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它属于复分解反应,而反应中能生成盐和水,未必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如就不是复分解反应,那更谈不上中和反应,即使是生成盐和水的复分解反应也未必是中和反应,如,虽然能生成盐和水,但由于反应物不是酸与碱,所以不是中和反应。

5.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此话对吗?

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可以说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不能说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

6.怎样保存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怎样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否变质?

固体氢氧化钠吸湿性特强,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还能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氢氧化钙虽不像氧氧化钠那样潮解,但也有吸湿性,同时也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必须密封保存。

不仅固态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需密封保存,而且它们的水溶液由于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必须密封保存。

久置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往往因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变质为碳酸钠、碳酸钙,要检验它们是否变质,只要加一些稀盐酸即可,如果有气体产生表示已变质,否则未变质。

7.结晶水合物中通常含有两种或多种微粒。

那么硫酸铜晶体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的依据是看该物质的组成(或构成)是否固定,而不是看该物质中所含微粒的种数。

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为,即该晶体中微粒与分子之间的个数比是固定的,为1:

5,所以硫酸铜晶体中各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固定的,由此可知硫酸铜晶体是纯净物。

类似的碳酸钠晶体也是纯净物。

8.碳酸钠属于盐,为什么其水溶液呈碱性?

碳酸钠溶于水后电离产生,和水分子发生如下反应:

,溶液中产生一定量的离子,所以溶液显碱性,如果给碳酸钠溶液加热,可产生更多的,使溶液的碱性更强。

9.为什么硝酸钾、硝酸钠、硫酸钡等物质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硝酸钾是盐,盐能与酸、碱、盐起反应,分别生成新酸、新碱与新盐,但硝酸钾与酸、碱、盐反应后所生成的新酸是硝酸,生成的新碱是氢氧化钾,生成的新盐必定是硝酸盐或钾盐,其中既无气体也没有沉淀,而反应又不生成水,不具备复分解反应发生时对生成物的必要条件,同理,硝酸钠一般也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根据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反应物必须可溶于水或酸,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所以硫酸钡不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0.鉴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时,除了加溶液、溶液外,为什么还要加稀硝酸?

以钠盐为例说明。

强碱,强酸,弱酸,弱碱

在含有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的溶液鉴别反应中,必须加入稀硝酸以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如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所谓强酸、弱酸是相对而言,

----酸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酸。

如HCl、H2SO4、HNO3、HBr、HI、

----酸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酸。

如碳酸、H2S、HCN、HF、磷酸、甲酸、乙酸、等。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所谓强碱、弱碱是相对而言,

----碱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碱。

如KOH、NaOH、Ba(OH)2、CsOH、---活泼的金属对应的碱一般是强碱。

----碱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碱。

如一水和氨、氢氧化钙(中强碱)、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等。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7.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8.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29.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30.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31.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32.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33.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Zn+CuSO4===ZnSO4+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

Cu+Hg(NO3)2===Cu(NO3)2+Hg

(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CuO+H2SO4====CuSO4+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MgO+H2SO4====MgSO4+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CaO+2HCl====CaCl2+H2O

(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2NaOH+SO2====Na2SO3+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2NaOH+SO3====Na2SO4+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Ca(OH)2+CO2====CaCO3↓+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

Ca(OH)2+SO2====CaSO3↓+H2O

(5)酸+碱--------盐+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HCl+NaOH====NaCl+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Cl+KOH====KCl+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2HCl+Cu(OH)2====CuCl2+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2HCl+Ca(OH)2====CaCl2+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Cl+Fe(OH)3====FeCl3+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HCl+Al(OH)3====AlCl3+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2SO4+2KOH====K2SO4+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H2SO4+Cu(OH)2====CuSO4+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2SO4+2Fe(OH)3====Fe2(SO4)3+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

HNO3+NaOH====NaNO3+H2O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2HCl===MgCl2+H2O+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HCl+AgNO3===AgCl↓+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H2SO4+BaCl2====BaSO4↓+2HCl

(7)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2NaOH+CuSO4====Cu(OH)2↓+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3NaOH+FeCl3====Fe(OH)3↓+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2NaOH+MgCl2====Mg(OH)2↓+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

2NaOH+CuCl2====Cu(OH)2↓+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Ca(OH)2+Na2CO3===CaCO3↓+2NaOH

第二章基础知识分析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1)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2)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3)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1)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

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2)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金属

非金属

颜色

具特殊的金属光泽

有多种颜色,但无金属光泽

延展性

具良好的延展性

不具延展性

可锻性

具良好的可锻性

不具可锻性

硬度

比较硬

硬度不一致

导电性

良好的导电性

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电

导热性

良好的导热性

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热

密度

密度高

密度低

熔点

熔点高

熔点低

注意:

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

银>铜>铝>铁。

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

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无机化合物: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

3)无机化合物可分为:

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

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酸: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

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转化的规律: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

S+O2 ==点燃==SO2C+O2==点燃==CO2C+2S==∆==CS2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

CO2+H2O==H2CO3SO2+H2O==H2SO3SO3+H2O==H2SO4

2)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或金属氧化物。

如:

Fe+S==∆==FeS2Fe+3Cl2==∆==2FeCl33Fe+2O==点燃==Fe3O4 

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碱。

如:

CaO+H2O===Ca(OH)2  Na2O+H2O===2NaOHK2O+H2O===2KOH

3)金属的冶炼

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的过程。

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全属单质。

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碳 、一氧化碳和氢气 。

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

C+2CuO==∆==2Cu+CO2  

第二章知识点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和应用

1、分类:

有机化合物一般含C、H等元素,因此燃烧后的产物为CO2和H2O

2、区别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特性:

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大、密度和熔点高等。

石墨虽然是非金属单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水银(汞)是唯一的液态金属。

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

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

第二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S+O2====SO2

(刺激性,有毒,污染空气)

 4P+5O2=====2P2O5

(除去空气中少量氧气)

 C+O2====CO2(氧气充足)

 2C+O2====2CO(氧气不足)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Mg+O2====2MgO

(发出耀眼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2Cu+O2====2CuO 

(红色的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色)

 3Fe+2O2==== Fe3O4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水    对应的酸

CO2+H2O====H2CO3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紫色。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2、某些金属氧化物+水   对应的碱

CaO+H2O====Ca(OH)2

K2O+H2O====2KOH

CuO、Fe2O3则不能,因其对应的碱不溶。

三、金属的冶炼

1、常见的三种还原剂:

C、CO、H2等

C+2CuO==2Cu+CO2    3CO+Fe2O3==2Fe+3CO2  H2+CuO==Cu+H2O

2、H2还原氧化铜实验:

1)现象:

试管内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出现水珠;

2)操作步骤:

实验开始时先通入H2,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H2,直到试管冷却。

3、氧化还原反应:

四、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

任何酸和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任何碳酸盐和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盐和盐、盐和碱的反应,反应物必须可溶。

2、以图为例,选择制取MgCI2的几种方法:

1)金属+酸:

Mg+2HCI===MgCI2+H2

2)金属+盐:

Mg+CuCI2===MgCI2+Cu

3)酸+碱:

 2HCI+Mg(OH)2====MgCI2+2H2O

4)酸+盐:

 2HCI+MgCO3===MgCI2+H2O+CO2

5)盐+盐:

 MgSO4+BaCI2===BaSO4+MgCI2

五、物质的鉴别:

1、盐酸及盐酸盐的检验:

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HCI+AgNO3====AgCI+HNO3NaCI+AgNO3====AgCI+NaNO3

2、硫酸及硫酸盐的检验:

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H2SO4+BaCI2====BaSO4+2HCINa2SO4+BaCI2====BaSO4+2NaCI

3、碳酸盐的检验:

用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CaCO3+2HCI====CaCI2+H2O+CO2Na2CO3+2HCI====2NaCI+H2O+CO2

4、酸和碱的检验:

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

六、物质的推断:

寻找突破口。

1、常见沉淀

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AgCI、BaSO4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硝酸。

2、溶液颜色

Cu2+溶液蓝色:

CuSO4溶液、CuCI2溶液为蓝色;Fe3+溶液黄色:

FeCI3溶液为黄色; 

Fe2+溶液为浅绿色:

FeCI2溶液、FeSO4溶液为浅绿色。

3、氧化铜和碳粉为黑色,铜为红色。

七、物质的俗称:

烧碱、苛性钠(NaOH);纯碱、苏打(Na2CO3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生石灰:

CaO;大理石、石灰石:

CaCO3;胆矾:

CuSO4 5H2O

八、物质或离子能否共存问题:

相互间能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气体或水的,不能共存。

离子间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的,不能共存。

例如:

H+和OH-,Ag+和CI-,Ba2+和SO42-,H+和CO32-等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

3、背景:

酸性溶液中有大量的H+,碱性溶液中有大量的OH-。

第三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一节

雪崩时的能量转化:

势能转化为动能。

人造卫星: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

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

胶片感光成像: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特技跳伞:

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

森林火灾: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植物生长: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水电站(工作时):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节

1.功的两个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